我在臺灣我正青春(大陸版)

2021-03-02 兩岸青年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13-8-15

《亞洲周刊》2012年度十大好書

張鐵志 傾情作序

方文山 音樂創作人

平路 作家

楊照 作家

廖鹹浩 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劉永平 聯合在線(udn.com)總經理

共同推薦

2011年機緣巧合之下,我來到臺灣求學,就讀於淡江大學,暫時擁有了四年島民的身份。因為一篇在網 上發表日誌《我在臺灣,我正青春》而被出版社發現,並開始有計劃地寫書。出版社並沒有給我明確的題目要去完成,我亦不願意寫命題作文,所以本書所有文章都是我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其間,大量的收集資料、採訪和走訪,讓我更深入地了解臺灣,了解臺灣人。在寫作中,我更偏向記錄自己的視角,更偏重自己和被採訪者之間互動的感受,想通過自己的眼睛讓讀者看到和我眼裡一樣的風景。這本書成書於我大一一年,其中部分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改變或更加深入,如果有所偏頗請不吝指出,如果有所感想,歡迎與我交流。

新浪微博:@蔡博藝_鹹魚翻翻

作者介紹

蔡博藝,1992年出生於甘肅蘭州,後隨父母遷居浙江湖州。從高中時代起經歷個人之思想啟蒙,開始學習成為一個社會的觀察者與記錄者。喜歡行走,在行走中讓陌生的地方成為熟悉的家鄉;喜歡聽人講故事,特別是被時間風乾濃縮過的老故事;喜歡獨處亦可群居,隨性好說話,有原則卻不拿原則當武器;充滿希望的悲觀主義者。

(以上為書中介紹)

內容介紹:

蔡博藝是2011年首批赴臺的第一屆陸生,在臺灣就讀第一個學期時,因為在人人網上一篇「我在臺灣,我正青春」轉載超過上萬次,同時當年又是開放第一屆陸生,因此這篇文章在兩岸間造成了不少轟動,此篇文章就此也成了當年許多要到臺灣交換求學的大陸同學間,彼此傳頌必讀的一篇經典文章。

本書的內容第第一部分將在淡水生活的各種故事用非常細膩觀察的寫法寫出來,其中也有許多是在前幾期許多同學在自己的書中提到的,在臺灣會有許多感動的細節,我想這或許這就是臺灣為何總是能夠吸引許多大陸同胞青年學子赴臺旅行求學的一大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還是不免俗的做為一名陸生,到臺灣還是必須要好好旅行玩臺灣,尤其身為第一屆陸生又是大一的同學,用旅行認識臺灣或許就是一種最快也是最深度的辦法,尤其在最後一章透過真正雙腳走過臺北最重的歷史小城艋舺,才能真正認識半個臺北,臺北的歷史最早就得從艋舺和大稻埕說起,作者在艋舺裡深度訪談和走訪的許多老臺北人的故事,如各種宮廟夜市等,聽著老人們訴說艋舺從鼎盛到衰弱的故事,或許現今的臺北年輕人一點也不了艋舺,只知道有龍山寺只知道因為艋舺電影那裡黑道很多,但沒有真正想用心去認識自己住的那片土地,小編身為土生土長的臺北人,看到由一位陸生同學記錄著自己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人們,我想身為臺灣人的我們,我們應該也要有相同的精神認識屬於我們這片育我養我的美麗寶島吧!

第三部分則是兩岸的對照,從臺灣與大陸學生間的海峽戀,這種戀愛的故事迄今在兩岸學生圈裡面也為數不少,作者將兩岸同學間戀愛的故事未來遇到可能碰到的問題都非常仔細分析的一次。兩岸戲劇間及兩岸用語生活方面都仔細的介紹給兩岸間的讀者們。另外講述自己在學校參與校園社團裡擔任幹部經驗,臺灣校園社團運作的模式也都非常清楚真實的介紹出來,如學生議員、學生會運作模式等。剛好2012年一月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第一屆陸生也剛好遇到,也就有此機會在臺灣看了一場臺灣大選,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本書中巨細靡遺的深度觀察,從各種選舉文化到投票行為等都有非常專業的紀錄,不知道還以為是一位政治系的同學在寫一篇非常具體的選舉觀察報告。

第四部分主要在講述自己在臺灣一年參與過的各種活動簡單用精闢的文字記錄下來,將自己的心得分享給所有讀者。最後一部分也是本書的重點,將陸生一年下來在臺灣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臺灣「三限六不」等不公平政策的各種想法深入提出,就如同一篇文章提到,第一屆陸生是一群不小心翻動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兩岸關係裡第一屆陸生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我小或許這一本書大陸版本也總結了一年以來在臺灣求學的點點滴滴和各種想法,是非常值得各位讀者值得一讀的一本佳作。

目錄:

序言 用臺灣故事重寫兩岸關係 張鐵志

輯一臺灣故事

名為家鄉3

臺南人家20

亞細亞的孤兒36

最簡單的常識45

感動十分57

輯二寶島遊蹤

瀧乃湯85

萬千華麗 曾經艋舺98

徒步新莊線127

土城春行者138

淡水入海海水淡148

墾丁大街162

輯三文化觀察

臺志明與陸春嬌175

臺陸劇情191

選舉的細節202

機關的機關209

我所見的臺灣學生會223

我在臺灣我正青春234

民謠沒問題245

輯四隨性筆記

『淋雨堂』記261

一個人的中秋節270

聽男人們聊天276

進出284

聽文山演講291

輯五臺灣思考

我們只是不小心翻動了歷史301

孤島與高牆308

寫在陸生招生結束之後316

學歷怪圈323

慈善,該怎麼做333

對看對岸348

後記

後面的故事是什麼?359

圖為淡水漁人碼頭夕陽,作者在臺生活的淡水小鎮

圖為作者就讀學校淡江大學蛋卷廣場

後記:

蔡博藝目前就讀於淡江大學大傳系,不知不覺第一屆的陸生也即將進入大四了,作者本身也是小編的學妹,彼此也都有非常多次的交流,他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女孩子,從本書的文字中我想讀者們到時候慢慢細讀時就可以發現,作者有超過同齡人的成熟與想法,因此身為學長的小編也非常推薦各位《兩岸青年》的廣大朋友們,可以買這本書來慢慢品讀。

註:以上內容介紹為《兩岸青年》編輯整理,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497748393@qq.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具體詳情可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直達徵稿頁面。

「兩岸青年」由一幫臺灣本土青年和從大陸去過臺灣念書的青年合夥創建,旨在帶來兩岸青年最真實的臺灣生活體驗。所推送的內容涉及臺灣遊學、演出、趨勢、臺灣妹妹語音、旅遊等等,歡迎關注我們獲得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臺灣人看大陸:我是如何認識大陸的
    對於大陸的認識,應是小學六年級地理課本開始,當時的課本對於大陸各個地區、省份皆有詳盡的描述。初中時雖然為「一綱多本」,但大陸的地理歷史仍舊存在,透過課本的介紹,再輔以課外讀物,更能了解大陸各省的特色與文化。
  • 在《我的少女時代》之前,來回顧下這部臺灣的傷痕青春片吧
    這套電影計劃的故事講的是青春,大綱設定:講一個青春故事,一群少年,這群人經歷友誼從穩固到破裂的過程,其中還要有人死去。 於是,有了韓延導演的大陸版--《攤開你的地圖》,後來,韓延拍出了那部《滾蛋吧!腫瘤君》。不過,這個版本我沒有看過。
  • 青春片是臺灣特色不合大陸國情,我們只能在別人的故事留自己的淚
    《我的少女時代》不禁讓人聯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甚至它只是同樣的青春故事從一個男性視角變成轉換成女性化視角,兩部電影都有「臺灣偶像劇教母」柴智屏做幕後推手,她還是《小時代》系列的監製。為啥同樣的青春故事,甚至同樣的一撥人,換了片土地,就不忍卒觀?這當然跟土壤有關係。眾所周知青春片不是大陸土產,事實上《致青春》之前中國電影很少把鏡頭對準校園。
  • 「老司機」進議場,大陸用語臺灣正流行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臺灣官員在議場上第一次使用大陸流行語。2016年5月,時任臺灣法務部門負責人的羅瑩雪卸任前夕參加活動,大方化用大陸流行語「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以「寶寶心裡苦,但寶寶應該要說」來形容自己的個性,令臺灣媒體耳目一新。
  • 《我的少女時代》明日上映 「女版」《那些年》再創臺灣票房奇蹟...王大陸帥帥噠
  • 臺灣離婚率攀升,我大陸人民全力跟進
    前兩天跟一位臺灣朋友聊天(如下圖),雖然彼此都在開玩笑,不過,這個話題卻有些沉重。最近幾年,我臺灣地區人民的離婚率居高不下。根據2018年初的統計,前一年,臺灣有54412對夫妻離婚,離婚率為2.31‰,而且,臺灣的離婚率曾經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 我大陸地區人民不遑多讓,全力跟進。
  • 內地歌手逆襲金曲獎 大陸音樂臺灣正流行
    原標題:內地歌手逆襲金曲獎 大陸音樂臺灣正流行入圍金曲獎的內地歌手第25屆臺灣金曲獎頒獎典禮將於6月28日晚在臺北小巨蛋舉行。其實金曲獎的入圍只是一個縮影,很多大陸歌手在臺灣地區都有著不凡的影響力,大陸歌手對臺灣樂壇的影響現正成為一道新風景。為此,在金曲獎頒獎禮前夕,信息時報記者特別採訪了李榮浩、劉思涵等入圍歌手以及在華語樂壇成績斐然的資深推手姚謙、對金曲獎一直頗有研究的樂評人熊子昂等業內人士,解讀海峽兩岸流行音樂交流和相互影響的新趨勢。
  • 我的臺灣情結
    我相信這種解釋,因為我的成長故事驗證了這種解釋。 上世紀70年代,臺灣校園民謠興起,臺灣青年喊出了「我們要唱自己的歌」。於是,歌聲也漂洋過海,影響了那一代的大陸年輕人。
  • 《我的少女時代》又捧紅一位男神,大陸青春片為什麼總不行? 能聊
    文 | 普魯託編輯 | 巴依依本文已獲能聊(微信號:talkable)授權校園青春片爛俗,但永遠有人看,所以永遠有人拍。臺灣電影人一向擅長這類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下稱《那些年》)後的一匹黑馬,是11月19日剛剛在大陸上映的臺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不算新鮮的校園劇情,加上完全陌生的主演名單:宋芸樺、王大陸、李玉璽、簡廷芮……自今年8月14日在臺灣上映一個月後,票房就突破3.5億新臺幣,還登上臺灣電影票房榜第5名。
  • 法庭陳述「我是正港臺灣人 為和平統一努力」
    明正同志說,自己是「正港臺灣人」,林家祖先清朝時就從福建漳州到臺灣宜蘭。他因為沒有被臺灣「天然獨」的錯誤史觀帶偏,深知臺灣人就是中國人,更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體認到惟有兩岸和平統一,臺灣才能搭上中華民族復興的列車,和大陸共同前進。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很多臺灣觀眾尤其是年輕人,通過這一渠道同步觀看了《我是歌手》的最新進展。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記得2014年初記者在臺灣採訪期間,發現許多餐館裡正在反覆播放著《中國好聲音》,食客們也樂哈哈跟著看。回溯到2013年,臺灣中天電視臺購買版權並播出了《中國好聲音》,首播就以上佳的收視率打敗同時段的《康熙來了》。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電視劇《南下南下》,赫然就發現某個場景的牆壁上正貼著熟悉的「ㄅㄆㄇㄈ」!這證明這個劇組真的很考究,每個細節都有注意到。注音符號一共有37個,分別是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還有分五種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和輕聲。例如斷崖的「崖」,注音就會是「ㄧㄞˊ」。
  • 臺灣live House盛極而衰大陸消費正夯
    臺灣live House盛極而衰大陸消費正夯 2018年02月27日 08: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包袱鋪,最愛live show!我是最愛聽現場音樂喜歡嘶吼式表演的大侃子。
  • 專訪臺灣青春文學教主明星煌:「一些讀者並不知我在寫什麼」
    「我是矛盾的,無法讓自己躲在文人安靜的書桌後,我錯過那個時代了,所以說我連作家這個身份都生不逢時。現在流行網紅,你要把自己拿出來,大大方方地放在桌上給人看,逃不掉。」這段話摘自被稱為「臺灣青春文學教主」明星煌在大陸出版的散文集《不怕青春太疼痛,只怕青春沒來過》。
  • 臺灣人看大陸:你的大街與我的夜市
    他特別喜歡王家衛而後他突然冒出這麼一句,帶我逛逛你們的夜市吧,聽得我莫名其妙。哪來突然的想法,中央大街基本連夜市都算不上。好歹你也說,帶我逛逛你們臺北的信義區吧,還比較「搭嘎」些。正這麼想,還來不及開口,他又接著說道,「你知道嗎?我特別喜歡王家衛的作品就是這樣。」聽得我又是一陣糊塗。
  • 臺灣人怎麼過春節?(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很多大陸朋友會問我:臺灣人也過春節嗎?
  • 臺灣「文創博士」林昆範在大陸:我看「變」與「辨」
    而入選福建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讓林昆範的登陸發展不止有衝勁,也多了安心,「不管是這個頭銜的肯定,還是實際的補助,都對我在這裡落地工作,產生了安定性的影響。」林昆範深感,作為專注於文創領域的教師,不能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還必須與學生、與產業並肩作戰,「正所謂產教融合、學用合一,好的教育系統培養好的學生,供給好的產業,研發好的產品,為我們創造好的生活,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 臺灣人在大陸:迷茫的身份認同,我是誰?
    在等待過關的時候,又一次,我早早將自己的兩本綠色證件拿出來,緊緊攥在手中。和往常一樣,在滿是紅色證件的隊伍中,這果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目。  是的,這是我小小的病態的癖好──在大陸成長,平時想盡辦法讓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只有在這個時候,恨不得昭告天下我是臺灣人。  可是捫心自問,除了手中的證件,我還有什麼底氣能這麼說呢?
  • 臺灣人到底用不用微信?(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6:15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身在大陸的人都知道,微信已經是超級app了,基本上它不只取代了電話,也取代了媒體的功能,甚至還取代了ATM的功能。
  • 大陸電視劇攻陷臺灣 大陸影片卻水土不服?
    ▲《致青春》今年將在臺灣上映  (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臺「文化部」日前依照進口配額制度,抽籤決定了2014年將在臺灣上映的10部大陸電影。令大陸觀眾不滿的是,幸運中籤的10部大陸電影中除了《致青春》等兩三部還算有知名度之外,剩下的七八部許多大陸網友都表示「沒聽說過」,還有網友譏為「爛片同享」。這其中的邏輯也很簡單,在大陸都沒衝出好成績的影片,在臺灣的票房前景就更難讓人有信心了。相比近年來在臺灣攻城略地風頭正勁的大陸電視劇,大陸電影在臺灣市場的表現實在一般。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元兇」,就是臺當局的進口配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