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之四

2021-02-22 崔氏家族史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家族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崔氏大家族。弘揚崔氏文化,傳播崔氏正能量,結識天下崔氏宗親!

先祖恩澤,出相入將,福佑華夏造福蒼生

二、形式多樣的家學 清河崔氏的家學,在數代積累的深厚學術傳統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多樣的形式,在史學、書法、醫藥、天文歷算方面尤顯突出。 由於清河崔氏有著數代好學的傳統,使之在修史方面頗有建樹。崔逞在前燕任職之時,就曾補著作郎,撰《燕記》。進入北魏,清河崔氏的史學才能充分顯示了出來。北魏在道武帝時曾令尚書郎鄧淵著成《國記》十餘卷,但體例未成。至太武帝時下詔撰錄國書,崔浩及其弟崔覽等人共參著作,著成《國書》30卷。

但事後因其「盡述國事,備而不典」,而使崔浩招致族誅之禍。此後崔光、崔鴻又先後參與到北魏國史的修撰之中,崔鴻還與邢昕、溫子升等人編修《起居注》。北齊時崔劼亦監修國史。

 清河崔氏在史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崔鴻編著的《十六國春秋》,詳細記載了五胡十六國的歷史,保存了關於這些割據政權的珍貴資料。唐房玄齡等人修撰的《晉書》中的「載記」部分,內容就多採於前書。《新唐書》卷五八《藝文志二》收有崔鴻《十六國春秋》一百二十卷。

此書在北宋時已亡佚,《太平御覽》中引用了480多條,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 南朝的史學家是崔慰祖。《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崔慰祖傳》載崔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為四十卷,半未成。臨卒,與從弟緯書云:『常欲更注遷、固二史,採《史》、《漢》所漏二百餘事,在廚簏,可檢寫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寫數本,付護軍諸從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劉洋、裴揆。」可見,崔慰祖曾著《海岱志》,遺憾的是尚未完成。

據上載,該書當為紀傳體史書。《隋書》卷三三《經籍志二》有齊前將軍記室崔慰祖撰《海岱志》二十卷,《新唐書》卷五八《藝文志二》有崔蔚祖(當為崔慰祖)《海岱志》十卷。崔慰祖臨終囑託將該書傳與眾人,可見這部史學著作的基本功用當為借鑑。崔慰祖還在生前進行過補註《史記》、《漢書》的工作,在史學方面曾經作出過重要的貢獻。 

在唐代,崔慎由、崔知溫、崔昭緯在任宰相時都曾兼修國史。崔融亦兼修國史,崔安潛充史館修撰,崔泰之任過右史。 書法藝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日漸成熟,名家輩出。書法做為家學之一,在一些世家大族中傳播開來。三國兩晉時期,三國的鐘繇以擅長楷書聞名,西晉以索靖、衛瓘的書法為大家。到了東晉南朝,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堪稱傳世精品。在這些家族成員的引領下,出現了如陸氏、衛氏、索氏和王、謝、郗、庾四大家等一批頗具盛名的書法世家。

這種盛勢在南北分裂後發生了變化。《顏氏家訓》卷七《雜藝》:「北朝喪亂之餘,書跡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可知三國西晉後,南北方戰亂頻繁,書法藝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由於一些世家大族的累世家學,使得書法藝術在北魏並沒有因此而中斷。「清河崔氏書法在北方,與琅琊王氏書法在江左,俱居最高地位」,可見清河崔氏是北方的一個以書法聞名於時的世家。 

北朝崔悅一支是以書法作為累世家學的一個傑出代表。「魏初工書者,崔盧二門」,其中「盧」指範陽盧氏,「崔」就是清河崔氏。清河崔氏在北魏初以崔宏的書法著名於世,其祖崔悅師法索靖、衛瓘之體,傳子崔潛,崔潛又傳子崔宏,崔宏亦傳至崔浩,祖孫四代「世不替業」。崔潛的墨寶,在其死後二百年,一些書法愛好者仍「寶其書跡,深藏秘之」,並成為時人摹拓的範本。

崔宏「尤善草隸,為世摹楷,行押特盡精巧」,其子崔浩、崔簡「少以善書知名」,崔浩的書法「體勢及其先人,而妙巧不如也。世寶其跡,多裁割綴連以為楷模」。許多人都曾就學於崔宏、崔浩父子,如黎廣「嘗從吏部尚書清河崔玄伯(玄伯為崔宏字)受字義,又從司徒崔浩學楷篆,自是家傳其法」。郭祚也曾「習崔浩之書,尺牘文章見稱於世」。 

清河崔氏以其精湛的書法藝術,促進了當時的文化傳播。遺憾的是他們的書法作品沒有得以流傳,故為世人所鮮知,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在南朝,崔慧景子崔偃具有較深的書法造詣,《南史》卷四五《崔慧景傳》稱崔偃「博涉書記,善蟲篆」,但其影響力遠遠比不上北魏的崔悅一支。 進入隋唐,清河崔氏的家傳書法仍然世代沿襲,其中以大房的崔倬最為著名,崔倬一生所撰墓誌較多,據現有的墓誌資料統計,崔倬撰寫並書寫的墓誌有6方之多。

許多人親自請他撰寫墓誌,可見崔倬的書法造詣之高。 在醫學方面,《魏書》卷九一《術藝·崔彧傳》稱崔彧精通醫術。其子崔景哲,「亦以醫術知名」。崔景鳳「涉學,以醫術知名」位尚藥典御。許州鄢陵房崔知悌對醫術頗有研究,曾著《產圖》一卷,《骨蒸病灸方》一卷,《崔氏纂要方》十卷,收錄在《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中。 

在天文歷算方面,崔善為是代表。《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崔善為傳》:「善為好學,兼善天文算曆,明達時務。」清河崔氏的家傳文化形式多樣、領域廣博,在眾多世家大族中呈現出獨特鮮明的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對於維護鞏固家族的文化地位有著積極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作為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不僅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煊赫的政治地位,同時還包涵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化地位。文化地位對於世家大族社會地位乃至政治地位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世家大族的文化地位是通過家傳文化表現出來的。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之二
    崔鴻是北魏時期的清河崔氏人,他在撰寫《崔氏世傳》時,理所當然要將北魏之前清河崔氏的事跡納入其中。但是《北堂書鈔》、《太平御覽》等類書在引用《崔氏家傳》時,僅限於博陵崔瑗和崔寔的部分事跡,使我們對《崔氏世傳》的全貌不得而知。 既然無法找到清河崔氏在中古時期有確切記載的家傳、家訓或是家範,我們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翻檢各種史料,去發現那些記載清河崔氏家傳文化的片斷。
  •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為照顧兄長寧願失去升遷機會「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研究清河崔氏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夏炎認為,在儒家傳統濃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的培養與實踐是家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河崔氏成員歷來就有非常強烈的孝悌觀念。北朝時,崔宏父子以孝行傳家。
  • 略探崔氏三千年的遷徙
    周朝約八百年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這八百來年我們崔氏主要居住在齊魯大地。根據史料季子讓國獲封崔邑以為食採之地後,其後代子孫們在崔邑築城拓土,繁衍生息。我想原因還是我們崔氏是士家大族,漢人政權要倚仗這樣的士家大族,少數民族政權為籠絡漢人同樣也離不開士家大族,他們也需要士家大族為他們的王朝服務,也顯得他們也是順天意得民心的正統王朝,所以即使北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也沒有對我們崔氏進行迫害,也就沒必要逃離故土了,因此南朝少見崔姓臣民。
  • 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三)
    南鷂北鷹——據《晉書•崔洪傳》記載:晉武帝時期,御史大夫崔洪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以敢於直言而著稱,受到武帝重用。有次他上書直斥聯姻帝室的馮恢「不敦儒業」,討好馮恢的翟嬰為「浮華之目」,結果翟嬰的散騎常侍之職被免,眾人則再次領略到崔洪的厲害。特別是那些心裡有鬼、行為不端的,都生怕被瞅出毛病,像奏翟嬰那樣被奏掉官職。
  • 崔氏家族總譜、崔氏字輩(2021更新)
    魏晉至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或稱「崔、盧、王、謝」,或稱「崔、盧、李、鄭」,均把崔氏列為一等大勝。宋代的《廣韻》說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4、此外,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餘避亂入朝鮮,後發展成為朝鮮族大姓;西晉至唐代,崔氏還分布於今山西、浙江、江蘇、廣西、安徽、陝西、甘肅等地;宋代以後,崔氏分布地更廣,有的於清代以後移居東南亞一些國家。
  • 崔氏源流(第三版/2018年更新)
    崔氏自此始分清河和博陵兩個郡望派系。清河、博陵兩派自漢朝以後分支繁衍,人丁興旺,發展成當時的名門望族。自魏至唐初,崔氏列居北方士族之首,是「崔、盧、李、鄭」(一作「崔、盧、王、謝」)四海大姓之首。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大臣高士廉撰《氏族志》,以博陵崔幹一族為第一等。唐太宗大怒,命令改國姓李氏為第一等,皇后長孫氏為第二等,崔姓只能排在第三等。
  • 八相佐唐,士之楷模:範陽盧氏
    北魏四姓「盧崔鄭王」,緊接清河崔氏來捋一捋範陽盧氏。同為在北朝崛起的煊赫大族,範陽盧氏跟清河崔氏的發展軌跡有相似之處。範陽盧氏不僅在政治領域人才輩出,學術文化上更是成就出眾。炎帝後代,姜尚之後盧氏出自姜姓,是齊太公姜尚之後。
  • 王姓尋根——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五姓七望」之太原王氏
    中國古代婚姻非常講究「門當戶對」,世家大族甚至皇家子弟的婚姻同樣講究高級階層的氏族大家進行聯姻。而「五姓七望」就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世家大族代表。 「五姓七望」是指: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我們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其中的太原王氏。
  • 同樣出身世家大族,曹操為何沒殺野心勃勃的司馬懿,而殺了楊修
    在「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魏晉時期,世家大族的地位幾乎象徵著官職和富裕,諸侯要想問鼎天下,都不得不仰仗世家大族,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氏族為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潁川荀氏、潁川陳氏、河內司馬氏,其中又以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最為強大。
  • 【第四期】O-MF812父系崔氏家族(膠東崔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廣東崔氏宗親會」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崔氏大家庭,和各地崔氏宗親交流。本號為您提供最新的崔氏動向及官方的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尋根問祖、編修族譜、修繕祠堂、名人故事、家族文化盡在「廣東崔氏宗親會」。支持原創文章,杜絕網絡以訛傳訛!通過大規模的晶片測試(1200萬位點的SNP測試),魔方公司已發現數十個南北方顯著的家族。
  • 從陳情令說,中國古代世家大族家規門風
    鑑於此,我們今天聊聊傳統世家大族的家規門風,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 王導執政時期,偏袒世家大族,釀成豪強猖獗、民不聊生
    王導出身於北方豪門大族琅邪王氏。王導的族兄王衍曾在西晉朝堂中權傾一時。王氏家族成員把持了西晉朝廷諸多關鍵崗位。至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病逝時,王導剛剛十四歲。他年紀雖小,但頗有才幹和志向。此人政治嗅覺敏銳,很早就意識到白痴太子司馬衷即位後,天下將要大亂,於是慫恿好友兼皇室成員司馬睿遠離都城這個是非之地,去別處尋機而動。十餘年後,「八王之亂」結束,司馬越掌權,成為最後勝利者。
  • 王永平 | 十六國北朝士族社會之「女教」與「母教」——從一個側面...
    作者 / 王永平,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歷史系教授原載 /《文史哲》2020年第2期,第137-150頁中國中古時期,世家大族居於社會上層,在社會、政治、文化等領域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眾多家族長期興盛,綿延不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無不具有特定的家學門風。而士族門風與家學之傳承,則有賴於其家族教育。
  • 家族利益與華夷之辨的衝突:南北朝時期北方士族的生存發展之道
    留在北方的士族大致以北魏孝文帝欽定的四姓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等望族為代表,此外還包括河東裴氏、渤海石氏等。這些士族宗族勢力十分強大,再加上附眾數量龐大,是無論哪一個胡人政權都不得不慎重對待的方實力派。總體來講,越是根深蒂固的士族,就越傾向於留在北方。這些家族對統治者來講,是必須要籠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