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三)

2021-02-12 天下崔氏
天下崔氏微信號/zhonghuacui

請點擊上方藍色「天下崔氏」添加「關注」,及時獲取家族信息。請看到的宗親分享到朋友圈和相關群。

【按】歷史可以遠去,但其曾經演繹的故事卻隨時光一路而來。無論正與反、褒與貶、遠與近,都給人以啟迪或教訓。中華崔氏三千年來,雖不免痛苦的經歷,卻更多美好的口碑,並因此持續近千年而擁「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的「望族」稱譽——崔樹湊(本文作者)

大器晚成——據《三國志•魏書•崔琰傳》記載: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一事無成,親友們都看不起他,但崔琰卻很器重他,並憑自己的經歷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磨練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的!」後來崔林果然成才並當上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東漢末年名士。其少時喜好擊劍,崇尚武功,尤其喜歡交友。但有些人卻認為他除了舞刀弄棒,學問上一竅不通,不願與他交往。他為此十分羞愧,便從23歲起感慨發奮,拜師求學,終於文武雙全。先被當時獨霸北方的袁紹招為謀士,後歸順曹操,並為其出了不少好主意,很受曹操器重。曹操有次與崔琰商量,想立其小兒子曹植為太子。崔琰勸說:「自古立長不立幼,否則大家心中不服,容易種下禍根。此類例子古來不少,請主公三思!」曹操知道曹植是崔琰侄女婿,但崔琰卻絲毫不偏袒,為此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無私。南鷂北鷹——據《晉書•崔洪傳》記載:晉武帝時期,御史大夫崔洪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以敢於直言而著稱,受到武帝重用。有次他上書直斥聯姻帝室的馮恢「不敦儒業」,討好馮恢的翟嬰為「浮華之目」,結果翟嬰的散騎常侍之職被免,眾人則再次領略到崔洪的厲害。特別是那些心裡有鬼、行為不端的,都生怕被瞅出毛病,像奏翟嬰那樣被奏掉官職。後來崔洪做了尚書右丞,輔佐尚書令,總領綱紀,那些官員就更怕他了。有好事者就此而編歌謠曰「叢生荊棘,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說的是崔洪到哪裡都不饒人(後人用於比喻性格嚴峻之人)。再後來,崔洪官至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選。這個在別人眼中足以門庭若市的實權肥差,在崔洪卻「口不言貨財,手不執珠玉」,想搞歪門邪道者生怕弄巧成拙,沒一個敢進其家門,。崔洪,字良伯,晉代博陵安平人。其曾祖父崔寔是東漢後期大名鼎鼎的政論家,著有《政論》《四民月令》等書。其父崔贊於三國時期在魏國做過吏部尚書、左僕射,為人儒雅,量大胸寬。出身如此世家,崔洪傳承祖輩諸多優點,年輕時就以剛正而聞名,為官後更擅於自我反思與警醒。《晉書•崔洪傳》還記載說:崔洪曾推薦雍州刺史郤詵代替自己原來的職務,後來郤詵卻彈劾崔洪的過錯。崔洪曾為此感嘆:「我推舉郤詵,而他卻彈劾我,這是挽弓自射啊!」郤詵聽到後說:「往昔趙宣子任用韓厥為司馬,韓厥依法殺了其僕人。宣子反而高興地對大夫們說『恭喜我吧,我選拔了韓厥!』崔洪為國舉才,我以才被舉,各自為自己的職責,何故如此而言?」崔洪聽後,更加看重郤詵。房崔愧心——南北朝時北魏有個叫房愛親的人,妻子崔氏是河北清河人。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叫房景伯,次子名叫房景光。崔氏親自教他們讀《易經》《書經》《詩經》《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孟子》《周禮》等九部經書。後來房景伯在清河郡做太守,有一個貝邱縣的婦人來向官府告她兒子不孝的行為,官府就要把婦人的兒子治罪。崔氏得知後,就叫房景伯把那個婦人叫到衙門裡來,和自己同吃同住。又叫那個婦人的兒子跟在房景伯身邊,每逢房景伯去問候崔氏起居的時候,那個婦人的兒子就立在堂下看著。果然這樣不到十天工夫,那個婦人的兒子就表示悔改了,要求回去。崔氏說:「此時他還是面子上的慚愧,並非內心真的慚愧,且不要理他!」又過了二十多天,那個婦人的兒子叩著頭直至流血,其母也流著眼淚要求回去了,於是才叫他們母子回去。後來那個婦人的兒子,竟以孝順出了名。有詩讚曰:崔氏佐子,教化垂箴。不在革面,須愧其心。恥以自達——據《北齊書•卷四十二•列傳》記載:北齊天保初年,崔劼在朝廷裡任侍郎,掌管機密要事。當時像他這樣做高官的,孩子一般都在京為官。而崔劼的兩個兒子崔拱和崔撝,卻都做著地方官,離家很遠,生活艱苦。其弟崔廓之於是勸他說:「我看崔拱和崔撝都很成才,學識口碑都不錯,符合做京官的要求,你為什麼不把孩子調到身邊來呢?」崔劼回應道:「要想升遷就做出實績讓上級賞識,要想留好名就立身中正謹慎處事。託關係求升官是件十分厚顏無恥的事,是人生恥辱。現在我若推薦自己的兒子在朝裡做官,一樣也是件很羞恥的事。寧可虧了前程,也不能虧了人品!」此話後來傳揚開來,人們都非常嘆服崔劼的立身之道。後世很多名宦大儒,也都以此為榜樣,修身持家,教化子弟。崔劼由此成為一位古代著名的模範人物。人們因此贊曰:「崔劼立身,恥言自達。雖有佳兒,不為薦拔。」並為此感嘆:沒有人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榮耀門庭。況且當時世家大族的子孫都在京城裡做官,崔劼身居要職又深受倚重,是皇帝面前的紅人,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想把兩個兒子調到京城任職,是很容易的事。但他自己仍然清虛寡慾,明恥立身,不受環境影響。相比較之下,那些只顧自己,蠅營狗苟,一心只想著為自己和孩子謀求利益的人,就愈發顯得厚顏無恥了。泣諫惜法——據新舊《唐書》記載:崔玄亮(768—833年),字晦叔,磁州昭義(今河北磁縣)人,祖籍博陵安平。貞元十一年進士。元和初年被薦入朝。遷監察御史,轉任侍御史。唐憲宗時歷官密、歙、湖三州刺史。與白居易等有往來。唐文宗時,節度使鄭注受人指使,誣稱宰相宋申錫聯絡皇弟商議謀反,唐文宗準備法辦他。崔玄亮率十四位大臣乞求文宗明察,並建議慎重調查,文宗不準。崔玄亮進而跪哭說:「孟子說過,身邊人都說誰該殺,不能聽信;大臣們說誰該殺,不能聽信;天下人都說誰該殺,然後查明真相,才可以依法處置。現在是開明時期,處決一個平民百姓尚須謹慎,何況處決一個無辜的宰相呢?我只是為您維護法律尊嚴,確實不是為宰相辯護啊!」文宗聽後深有感悟,怒氣稍解,於是不再堅持處決宋申錫。大臣們都佩服崔玄亮的剛正果敢,崔玄亮由此名重於朝。文章四友——據《新唐書•文藝•杜審言傳》記載:「(杜審言)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四人雖詩風不一,但才華出眾,並對五言律詩的形成作出了貢獻。崔、杜為兒女親家,崔融長女系大詩人杜甫之生母。崔融(653—706年)字安成,唐代齊州全節(今山東章丘)人,文學家及詩歌理論家。其為文華美,當時無出其右者。尤以《洛出寶圖頌》《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見功力。因作《則天哀冊文》時苦思過甚,遂發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讀之恩,追贈為衛州刺史,諡號「文」。

(本文作者為福建寧德宗親   崔樹湊   崔氏曾為寧德顯姓,居「崔彭陳林左」五大姓之首,現有人口約2000人,世出一脈。)

相關焦點

  • 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五)
    【按】歷史可以遠去,但其曾經演繹的故事卻隨時光一路而來。無論正與反、褒與貶、遠與近,都給人以啟迪或教訓。中華崔氏三千年來,雖不免痛苦的經歷,卻更多美好的口碑,並因此持續近千年而擁「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的「望族」稱譽——崔樹湊(本文作者)崔母教子——據《新唐書•崔玄暐傳》記載:唐朝名相崔玄暐系博陵安平人,年輕時以學問與操行受人稱讚。
  • 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二)
    天下崔氏微信號/zhonghuacui請點擊上方藍色「天下崔氏
  • 略探崔氏三千年的遷徙
    歷史的車輪轉到了大明期,這個朝代發生多次著名的大遷移。元末明初的中華大地災害頻繁、瘟疫時發、戰亂不止,中華文明的搖籃、歷史上富庶的中原大地居然變成人煙稀少的地帶,因此大明王朝在將蒙元勢力驅出傳統漢地後開展了大移民。首先要填補的當然中原大地,這麼好的地帶宜居宜糧,打整好是能為國家創造財富和提供人力資源的,移民填補勢在必行。
  • 崔氏源流(第三版/2018年更新)
    這本被收入《劍橋中華文史叢刊》的著作,以正史及金石為據,追蹤了崔氏自後漢至唐末一千年的歷史,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國古代士族的經典之作。伊佩霞教授指出,博陵崔氏自漢至唐人才輩出,在史冊上的崔氏人物列傳具有連貫性,再加上金石中的人物世系補漏,期間出現攀附或冒充的概率較低,適合進行家族性的歷史文化研究。雖然如此,姓氏的形成和發展是多樣的。
  • 100條歷史典故,讓你我讀懂半部中國歷史!(連載四)
    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69. 科學巨匠祖衝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家和機械製造家。他所創製的《大明曆》,確定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祖衝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衝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後人稱之為「祖氏原理」。
  • 【第四期】O-MF812父系崔氏家族(膠東崔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廣東崔氏宗親會」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崔氏大家庭,和各地崔氏宗親交流。本號為您提供最新的崔氏動向及官方的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尋根問祖、編修族譜、修繕祠堂、名人故事、家族文化盡在「廣東崔氏宗親會」。支持原創文章,杜絕網絡以訛傳訛!通過大規模的晶片測試(1200萬位點的SNP測試),魔方公司已發現數十個南北方顯著的家族。
  • 崔氏家族總譜、崔氏字輩(2021更新)
    魏晉至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或稱「崔、盧、王、謝」,或稱「崔、盧、李、鄭」,均把崔氏列為一等大勝。宋代的《廣韻》說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4、此外,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餘避亂入朝鮮,後發展成為朝鮮族大姓;西晉至唐代,崔氏還分布於今山西、浙江、江蘇、廣西、安徽、陝西、甘肅等地;宋代以後,崔氏分布地更廣,有的於清代以後移居東南亞一些國家。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之二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家族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崔氏大家族。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家族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崔氏大家族。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之四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家族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崔氏大家族。
  • 濮陽崔氏家族族規、祖訓,字字珠璣,句句經典!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網
  • 【踏青尋跡】增城古華山崔氏墓域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廣東崔氏宗親會」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崔氏大家庭,和各地崔氏宗親交流。本號為您提供最新的崔氏動向及官方的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尋根問祖、編修族譜、修繕祠堂、名人故事、家族文化盡在「廣東崔氏宗親會」。支持原創文章,杜絕網絡以訛傳訛!
  • 全國各地崔氏字輩彙編
    ★遼寧錦西崔氏字輩:「封文顯德克永康祥」。★遼寧本溪崔氏字輩:「振金書景……」★遼寧遼陽崔氏字輩:「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維政天廷尚常紀宏雲萬世慶」。★遼寧崔氏一支字輩:「忠良慶尚廣啟治政長庭」。★遼寧崔氏一支字輩:「有本自光昌」。
  • 中華成語「大筆如椽」的典故
    這在當時社會是一種莫大的殊榮,這種殊榮在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這個故事記錄在《晉書王珣傳》中,成語「大筆如椽」便由這個故事而來。此成語用像椽子那樣的大筆,讚譽一個人寫作才能的高超,另外也用來讚頌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
  • 100條歷史典故,讀懂滄桑中華!
    100條中華歷史典故,是對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簡單概括,雖不全面,但也算一個科普。你可以收藏慢慢研讀,也可以分享給小夥伴兒一起漲知識。14、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 中華武士會之人物選
    民初,任中華武士會名譽會長。(錄自百度百科,略有增補)  八卦形意兩家之互合,始自於李存義眼鏡程,太極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齋。涵齋於三家均造其極,博審篤行者四十年,近著三家拳學行於世,其言明慎,一歸之自然,而力闢心中努力、腹內運氣等說,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釋道正傳真諦,經史子集釋典道藏之精華,老宿所不能難也。旁及天文幾何與地理理化博物諸學,為新學家所樂聞焉。
  •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其中,崔姓的起源是因春秋時齊國先祖季子讓國,以邑為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為照顧兄長寧願失去升遷機會「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研究清河崔氏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夏炎認為,在儒家傳統濃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的培養與實踐是家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河崔氏成員歷來就有非常強烈的孝悌觀念。
  • 韓國慶州崔氏中央宗親會代表團來寧交流考察
    崔致遠文化交流與發展研究會會長樓國海先生致歡迎辭稱:「非常歡迎崔氏宗親一行來到南京,中韓兩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友好往來的歷史源遠流長;崔致遠文化交流與發展研究會全體成員十分珍惜這次交流訪問機會,希望更多了解韓國的歷史、
  • 獻縣淮鎮張樹棟著作:《中華印刷史典故》之目錄、李興才先生序...
    作為這次學術研討會的秘書長,樹棟先生在精心選邀各方專家出席會議的同時,在論文的徵集、篩選、編輯、排校與出版諸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此間,我們再一次探討了《中華印刷典故》的編纂問題,並達成要在「開拓視界,從更廣闊的意義上,來編纂《中華印刷典故》的共識。張先生承諾在完成《中華印刷通史》的編纂之後,再在《中華印刷通史》基礎上,增收臺、港、澳內容,並將書易名為《中華印刷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