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五)

2021-02-08 天下崔氏
天下崔氏微信號/zhonghuacui

請點擊上方藍色「天下崔氏」添加「關注」,及時獲取家族信息。請看到的宗親分享到朋友圈和相關群。

【按】歷史可以遠去,但其曾經演繹的故事卻隨時光一路而來。無論正與反、褒與貶、遠與近,都給人以啟迪或教訓。中華崔氏三千年來,雖不免痛苦的經歷,卻更多美好的口碑,並因此持續近千年而擁「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的「望族」稱譽——崔樹湊(本文作者)


崔母教子——據《新唐書•崔玄暐傳》記載:唐朝名相崔玄暐系博陵安平人,年輕時以學問與操行受人稱讚。其母盧氏有賢良品行,她曾告誡崔玄暐:「我聽說子孫後輩中為官者如果生活貧困,這是好事;如果資財貨物富足,這是壞事。有人做官後追求用許多財物侍奉父母,而其父母並不追究財物從何而來!如果是出於俸祿當為好事,如果是貪汙受賄而來,那又與盜賊有何不同呢?縱使不被問罪,難道內心不愧疚嗎?你如今坐食俸祿,如果不忠誠清廉,何以對得起天地覆載之恩?何以在世上立穩腳跟?」崔玄暐牢記母親教誨,為官數十年皆以清廉自勵,盡忠愛民,很受人們稱讚和敬重,並被封為「博陵郡公」。崔玄暐之弟崔昪曾任刑部侍郎、司刑少卿,其子崔琚曾任禮部侍郎,其孫崔渙系玄宗朝宰相,其曾孫崔縱曾為御史大夫、太常卿(封常山公),時稱「五龍」。與下例之「三虎」並稱「五龍三虎」,成為史上典範和佳話。楹聯「世推三虎,人羨五龍」即為其指。覆甌待相——據《新唐書•崔義玄附孫崔琳傳》記載,唐玄宗每次命相都要先書其名,一日,他寫下崔琳名字,並用金甌覆蓋,正巧太子入見,他便對太子說:其中覆蓋的是宰相之名,你若猜中,我便賜你酒。太子回答:是崔琳、盧從願吧?後人遂將此事稱為「名動金甌」或「名覆金甌」。崔氏則以「覆甌待相,卻璧鳴廉」讚美既名高望重,又為官清正。崔琳,唐貝州武城人,曾任中書舍人、太子少保,與弟太子詹事崔珪、光祿卿崔瑤俱列棨戟,時稱「三虎」,又號「三戟崔家」。一門三相——據新舊《唐書•崔鉉傳》記載,崔鉉(生卒年不詳),字臺碩,博州(今山東聊城)人,祖籍博陵安平,進士及第,為唐武宗與宣宗時宰相,後封魏國公。唐宣宗曾賜其詩一首,稱之「七載秉鈞調四序」,對他執政七年之政績表示認可。其叔父崔元式(生卒年不詳)於唐宣宗初以刑部尚書判度支,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其子崔沆(?—881年),字內融,唐僖宗時任宰相。三相出諸一門,長達三十餘年之久,被後人傳為佳話。其後人為彰顯祖先榮耀及激勵後世,故有以「三相堂」命堂號者。少娣化嫂——據史潔珵《德育古鑑》記載:宋朝時有一女子姓崔名少娣,嫁到蘇家為媳。其夫兄弟共五人,已經娶了四個嫂嫂。家裡人多很不和睦,每天都有爭鬧之事發生。別人都替她擔憂,但她不以為然,認為「如果是木頭、石頭、鳥、獸,也許難以溝通,可天底下哪有不能相處之人呢?」嫁進蘇家後,她對待四位嫂嫂都很恭敬。看到她們缺少需要的物件,就把自己之所有慷慨相送。婆婆差遣嫂嫂們去料理家務而遇不情願時,她認為自己是來得最晚的媳婦,以前做得少,現在理當格外效勞,於是二話不說,爭著代替去做。吃飯時,嫂嫂們沒有動筷子,她絕不肯先吃。有時聽到嫂嫂們的怨言,她老是笑著,一句話也不說。如有手下人到她面前搬弄是非的,就用家法教訓。有一次,她剛剛穿了一件錦緞新衣,抱著嫂嫂兒子時,正好孩子撒尿了。嫂嫂見狀馬上跑去接,她卻說:「不急,小心嚇著孩子!」一點都不可惜新衣,這讓嫂嫂非常感動。如此一年後,其四位嫂嫂都很慚愧,認為五嬸嬸是個大賢大德之人。她們比了她,豈僅矮了一截?從此大家都很和睦相處。周崔揎袖——據《元史•列女傳》記載:元朝時,周珠赫的妻子崔氏因丈夫在平陽地方做官,也跟在任上。後來金兵攻破平陽城,下令說:凡是做官的妻子有躲匿的,都要處死。當時周珠赫正到上黨地方去辦公事,不在平陽城裡。崔氏就抱了他最小的兒子周禎去見將軍,說了一番誑話,將軍竟相信了。就叫軍官在崔氏手臂上寫字,然後放她出城。崔氏說道:婦人的手臂叫人執著寫字,這是不合於禮的。於是就把金錢給軍官,叫他把字寫在紙上。軍官說上官的命令是不可以違背的,就叫崔氏自己揎起了袖子。軍官執著筆懸空寫著,崔氏便出城,免了性命之憂。但金將隨後發覺上當,便令人追拿。崔氏藏於地窖三天方得脫身。不久其夫病亡,此時崔氏才二十九歲。她發了咒,不肯再嫁人。有人來向她求婚,她就以毀容回絕求婚者。從此守寡40年,加之治家教子有成,故為烈婦。有詩記曰:「崔氏守禮,執臂非宜。自揎其袖,懸筆書之。」又贊之曰:「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寧予吏以金,請書於紙,是不特惜身如金。且重其身有甚於金矣,殊令人肅然起敬也!」南陳北崔——晚明書畫家崔子忠與陳洪綬不僅均以畫,尤其是人物畫名世,且其為人、處世、遭際、性情乃至畫風亦各有相通之處,所以畫史常將兩人相提並論。又因陳洪綬(又稱陳老蓮)系浙江諸暨人,崔子忠系山東萊陽人,當時畫界故以「南陳北崔」相稱。畫史上稱崔子忠「善畫人物,規模顧、陸、閻、吳名跡,唐以下不復措手。白描設色能自出新意。」其畫作也被稱為「儒者筆墨」。留存作品多為上海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推車換傘——相傳明代洪武初年,第一任永平府知府崔文耀承乏茲土,居官嚴明,潔己愛民,為人慈祥,謙謙愷悌。常敝車羸馬,微服出行。某日,帶領府吏喬裝平民去山南諸村訪民飢苦,歸來路經達仁巷村東山坡處,遇一龍鍾老漢推木輪車停於山坡。車上坐高齡老母,言其去城裡為老母就醫,因山路難行,寸步維艱,阻隔在此。崔知府見此情景,深為憐憫,即刻令諸隨從替老漢推拉困車,親送至城裡就醫。一路觀之者眾,贊之者夥。臨別時崔知府自送紋銀二兩,助其貧弱。母子二人感激涕零,拜而再拜,懇問恩人何方義士,姓字名誰,以圖後報。眾人相顧左右而言他,拒告身份,勸其受惠勿念,勉其殷勤侍奉老母,多盡人子之孝,眾望足矣!事後,方知此舉乃崔知府所為,消息不脛而走,剎時譽滿城鄉,田間傳美,巷閭謳歌。越明年,崔知府另有高任,紳民感其德澤,百姓戴之如父母,愛之若福星。眾議贈「萬民傘」與崔公,以表民懷。神工巧婦,各盡其藝。傘大徑可丈餘,均以上品蘇杭綢緞為料,五彩繽紛。上繡八仙過海、竹林七賢等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另繡人間福、祿、壽三星,錦雞、壽帶、魏紫、姚黃等百花百鳥,爭奇鬥豔。佩以掐金嵌銀,可謂富麗堂皇。經之營之,數民攻之,不日成之,周圍綴以五彩綢條。萬民推舉之代表人物親筆籤名其上,並書景仰頌德之詞。待崔公赴任臨行之日,民懷其德,感其潔己愛民,路盡口碑,由壯士二人執「萬民傘」頭前引路,眾紳民人等扶老攜幼,遠送十裡竟勸而不歸。依依難捨之情,難於言表。彼時,南門外正修建「九龜橋」,紳民提議將崔知府當年推車助老之美績與當日萬民感恩饋贈寶傘之盛況,繪影圖形,鐫之於石匾之上,以茲永懷,兼儆後世。官民齊贊此舉之善,遂庀材鳩工,晝夜攻之,不日成之。觀者皆嘖嘖稱讚,只見石雕圖像人物造型逼真,前之拉者、曳者,後之推者,個個活靈活現,盎然成趣。車上老婦人欠身示意,深含感激之情。後面騎馬者當是崔知府,似在全神貫注於眾人之勞累及安全。竣工後,將石匾嵌於「九龜橋」東面石欄南端,並佩以花草圖案石雕,以作襯託。過往行人多在此駐足觀賞,以致流連忘返。此石刻現置於(河北省盧龍縣城)大西門門洞外北側,但因雨淋日曬而模糊不清。廉吏之首——據《清史稿》記載:崔華(1630—1692),字蓮生,直隸平山(今屬河北)人,清順治六年(1667)進士。浙江開化知縣任上,政務寬平,且創辦塾學。「三藩之亂」時不僅勇於抗擊,且上表為民求免康熙十三至十六年賦稅,並廣施藥餌以阻瘟疫流行,受朝廷褒獎。江南揚州知府任上值轄區湖河並漲,則勤於撫恤賑災。擢屬兩淮鹽運使,改革兩淮鹽務,淮商感其德而立祠祀之。康熙二十三年(1684),帝命九卿舉中外清廉之吏,共舉七人,其中外吏三人,崔華以為官清儉而被推薦為「廉吏之首」。

(本文作者為福建寧德宗親   崔樹湊   崔氏曾為寧德顯姓,居「崔彭陳林左」五大姓之首,現有人口約2000人,世出一脈。)

相關焦點

  • 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三)
    【按】歷史可以遠去,但其曾經演繹的故事卻隨時光一路而來。無論正與反、褒與貶、遠與近,都給人以啟迪或教訓。中華崔氏三千年來,雖不免痛苦的經歷,卻更多美好的口碑,並因此持續近千年而擁「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的「望族」稱譽——崔樹湊(本文作者)大器晚成——據《三國志•魏書•崔琰傳》記載: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一事無成,親友們都看不起他,但崔琰卻很器重他,並憑自己的經歷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磨練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的!」
  • 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二)
    天下崔氏微信號/zhonghuacui請點擊上方藍色「天下崔氏
  • 略探崔氏三千年的遷徙
    我們崔氏不愧名門,家學淵博,耕讀持家,研習經學,自漢及宋名人輩出,清河博陵崔氏獨佔五姓七望中的兩望,成為天下聞名的名門望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北方地區形成崔氏十房,今日尋根如能追溯到十房可以說是找到根了。唐朝滅亡以前,崔氏仍以居住北方為主,也許有少部分外遷但應該是遊學任職或貶謫。
  • 100條歷史典故,讓你我讀懂半部中國歷史!(連載四)
    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69. 科學巨匠祖衝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家和機械製造家。他所創製的《大明曆》,確定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祖衝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衝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後人稱之為「祖氏原理」。
  • 崔氏源流(第三版/2018年更新)
    本號為您提供最新的崔氏動向及官方的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尋根問祖、編修族譜、修繕祠堂、名人故事、家族文化盡在「廣東崔氏宗親會」。支持原創文章,杜絕網絡以訛傳訛!這本被收入《劍橋中華文史叢刊》的著作,以正史及金石為據,追蹤了崔氏自後漢至唐末一千年的歷史,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國古代士族的經典之作。伊佩霞教授指出,博陵崔氏自漢至唐人才輩出,在史冊上的崔氏人物列傳具有連貫性,再加上金石中的人物世系補漏,期間出現攀附或冒充的概率較低,適合進行家族性的歷史文化研究。雖然如此,姓氏的形成和發展是多樣的。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之四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家族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崔氏大家族。
  • 【第四期】O-MF812父系崔氏家族(膠東崔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廣東崔氏宗親會」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崔氏大家庭,和各地崔氏宗親交流。本號為您提供最新的崔氏動向及官方的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尋根問祖、編修族譜、修繕祠堂、名人故事、家族文化盡在「廣東崔氏宗親會」。支持原創文章,杜絕網絡以訛傳訛!通過大規模的晶片測試(1200萬位點的SNP測試),魔方公司已發現數十個南北方顯著的家族。
  • 崔氏家族總譜、崔氏字輩(2021更新)
    魏晉至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或稱「崔、盧、王、謝」,或稱「崔、盧、李、鄭」,均把崔氏列為一等大勝。宋代的《廣韻》說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4、此外,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餘避亂入朝鮮,後發展成為朝鮮族大姓;西晉至唐代,崔氏還分布於今山西、浙江、江蘇、廣西、安徽、陝西、甘肅等地;宋代以後,崔氏分布地更廣,有的於清代以後移居東南亞一些國家。
  • 濮陽崔氏家族族規、祖訓,字字珠璣,句句經典!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網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家族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崔氏大家族。
  • 全國各地崔氏字輩彙編
    ★湖南寧鄉、益陽、湖北洪湖、天門、仙桃、鍾祥崔氏字輩:原派:「世太伯單單元山克安」;五甲十代名派:「允思顯元廷朝文行忠信安富尊」;二甲十代名派:「彥單永單時守良道(崇)明開國啟(承)勝(家)」;五、二甲二十三代下合派:「榮蔭昌先澤經綸裕繼賢敬宗懷孝友光德慶長延日彥廷王自草維之繼光觀應從希立世澤啟賢良文章昭代盛詩禮振家邦祥瑞芳聲大宗枝定遠昌經綸裕端祥誠信結摯交湘鄂今煥彩洪資再生輝
  • 韓國慶州崔氏中央宗親會代表團來寧交流考察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成允模、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社長權坪五,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出席交流會並致辭,韓國國會議員郭大勳出席。本次交流考察旨在通過中韓政府領導以及企業代表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兩國經濟發展,鞏固信賴基礎。
  • 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之二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崔氏家族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崔氏大家族。
  • 中華成語「大筆如椽」的典故
    這在當時社會是一種莫大的殊榮,這種殊榮在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這個故事記錄在《晉書王珣傳》中,成語「大筆如椽」便由這個故事而來。此成語用像椽子那樣的大筆,讚譽一個人寫作才能的高超,另外也用來讚頌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
  • 中華武士會之人物選
    民初,任中華武士會名譽會長。(錄自百度百科,略有增補)  幼時首拜八極五世傳人張景星為師,習練八極拳三年。後拜在師伯黃士海門下習練大槍六載。民初,參加天津中華武士會,為中華武士會中重要成員之一。1925年,李景林聘請他為其部隊教官。1926年,攜李萼堂、魏鴻恩至山東沈鴻烈每軍處為武術教練。1927年,張之江在南京創立中央國術館,李書文受聘為顧問。1929年,河北省國術館成立,被聘為顧問。同年,赴杭州國術大賽,擔任檢查委員。
  • 【踏青尋跡】增城古華山崔氏墓域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崔」,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廣東崔氏宗親會」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崔氏大家庭,和各地崔氏宗親交流。本號為您提供最新的崔氏動向及官方的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尋根問祖、編修族譜、修繕祠堂、名人故事、家族文化盡在「廣東崔氏宗親會」。支持原創文章,杜絕網絡以訛傳訛!
  • 100條歷史典故,讀懂滄桑中華!
    100條中華歷史典故,是對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簡單概括,雖不全面,但也算一個科普。你可以收藏慢慢研讀,也可以分享給小夥伴兒一起漲知識。4、桀驁不馴、酒池肉林: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驁不馴」便出於此人。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的並稱。
  • 獻縣淮鎮張樹棟著作:《中華印刷史典故》之目錄、李興才先生序...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有機會回顧和討論了在印刷史研究領域的學術探討和組織活動,很自然地提到了樹棟先生即將出版的這本《中華印刷典故》(當時稱《中國印刷之最》,下同)。提到《中華印刷典故》的出版,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具體講,是在1992年新四軍印刷印鈔史料徵集研討會期間,我同樹棟先生首次討論了在他剛出版的《中國印刷史簡編》基礎上,著手編纂《中華印刷典故》的問題。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戶限為穿 (hù xiàn wéi chuān)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張彥遠的《書法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