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盜夢空間》是喝喜酒,那《信條》就是一場密室逃脫遊戲

2020-09-05 8分電影

《盜夢空間》裡,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構建出了4層夢境,令到觀眾層層深入,嘆為觀止。

新作《信條》,觀眾要搞清楚狀況並不容易。

有的人看完之後一頭霧水,有的人能略懂一二,有的人洞悉全局,卻又不能確定心中的答案。

影片的評價,逐漸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一種認為有趣,值得去二刷探索,另一種覺得沒必要深究,諾蘭故弄玄虛,得不償失。

其實無論觀眾是否想要參與到「智商大考驗」的遊戲當中,《信條》都不會失去非凡的魅力。

因為諾蘭電影強大的功能性並沒有缺失,娛樂大眾,引人思考,科學研討,當然還有人性共鳴。

只是這一次,諾蘭跨出了大膽的一步,他不想原地踏步,又是把所有菜式做好,然後直接端上來供人享用。

這一次,他帶來的是一個「密室逃脫遊戲」,觀眾需要更主動地一層一層地往下探索。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興趣和耐心堅持到最後。但能堅持到最後的,就算不覺得遊戲好玩,也至少有些許的成就感。

《盜夢空間》的故事一樣,進入《信條》的世界需要經歷4個層級。

不同的是,前者是像喝喜酒類似,觀眾等著菜端上來即可;

後者是「逃脫遊戲」,需要觀眾積極出擊,走出「困局」。

第一層,視聽感受。

對於看不懂,又不想燃燒腦細胞,選擇早早退出,或者不想參與的觀眾,諾蘭早已借一句雙關臺詞提供了說明。

「不要試圖理解它,感受它。」

戲裡,是女科學家對於使用逆向物件的說明;

戲外,是明確告訴觀眾,這是一部非常注重感官體驗的電影。

否則,諾蘭就不會跟華納要了足足兩個億美金,輾轉7個國家拍攝,實打實地炸了一架波音747,實現零綠幕,僅使用比《小婦人》等文藝片還要少的大約300個特效鏡頭,打造出如此大規模的視聽盛宴。

電影特效再怎麼真假難分,也很難讓人真正地信服。

那是假的。

不那麼著迷電影的觀眾,總是很容易從無所不能的特效中抽離出來。

人類總是嚮往真實。

當看到真實的爆炸,哪怕只是手機拍攝出來的影像,也足以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諾蘭一如既往地保證了他的電影體驗具有真實性,這麼做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特效技術日新月異,唯獨實拍是無法被淘汰的。

這就像在密室逃脫遊戲中,玩家所使用的道具,所看到的火焰,所受到的痛覺,都是真實的。

這不是VR遊戲,這是真實的體驗。

再加上可以說是諾蘭風格的長配樂,接二連三的緊張刺激,令到《信條》保底是一部能夠為觀眾帶來極致視聽享受的商業娛樂大片。

只要花時間進場,即使只能被困在這第一層,不想思考,只管傻坐著,也能值回票價。

第二層,故事層面。

以諾蘭的尿性,以及巨額的投資,把多數人困在第一層是不理智的。

所以劇情大綱多數人都能看懂,諾蘭並非沒有講清楚故事。

他這回的敘事可以說完全就是線性,只是留白的地方比較多,又因「時空逆轉」的設定,容易看著犯迷糊罷了。

《信條》緊隨著在片中沒有透露姓名的男主角,呈現了他通過了測試被招募,到參與拯救世界行動的經歷。

過程中,他需要學習和適應「逆時間」,從印度軍火商Susan那裡套取情報,然後通過Kat,接近俄羅斯富豪Andrei Sator。

他同情Kat的遭遇,想要在進行任務的同時伸出援手;

另外,他與同伴Neil之間的羈絆越發深厚,明明才剛認識不久,卻像是有著多年情誼的生死之交。

知道了這些,就意味著你來到了第二層。

不可否認,如此一個特工故事顯得有些老掉牙,人物之間的連結並不是特別強烈,角色塑造更是最具爭議的部分之一,若不是當中植入了「時間逆轉」的概念,那絕對是不及格的。

《信條》的口碑不穩定,問題可能就出在,在拯救世界劇情平淡無力的情況下,支撐起全局的「時間逆轉」又具有一定門檻,不像《盜夢空間》那麼通俗易懂,令到許多人都在還沒體現出電影真正魅力的第二層戛然而止。

如果只是粗淺地去理解,時間逆轉其實只是時間穿越的創新方式,本質上還是時間穿越。

主角從穿越回過去,然後發現曾經的一些事是自己直接或間接造成,最後故事形成閉環,這種類型的片子並不罕見。

不想再費力往下一層,那《信條》真的就只是007版本的《恐怖遊輪》、《前目的地》、《十二猴子》等等而已了。

第三層,時間線及設定。

無限循環的電影往往具有宿命論色彩,重點在於伏筆、細節的鋪設,《信條》也不例外。

諾蘭早在星際穿越就證明了他這方面的功夫,這一次更加是做得爐火純青。

伏筆、細節鋪設好了,觀眾才能開始解謎遊戲,去找去被導演刻意隱藏的部分。

觀眾不只在接受信息,更是在尋找信息,這便是無限循環電影的魅力所在。

一般的無限循環電影,有經驗觀眾往往能快速抓住關鍵道具、臺詞,迅速地洞悉全局。

相比之下,《信條》的細節不難抓,但還原出完整時間線的難度卻要難許多。

之所以難,是因為諾蘭的伏筆擺到了你面前,你卻不知道那就是伏筆。

而且,時間逆轉的設定,他沒有明確說清。

這就需要觀眾先去確定,電影的設定到底是怎樣的。

《盜夢空間》裡有著種種通過臺詞說出來的夢境規則;

《信條》的穿越規則,是無法單靠臺詞搞明白的,還必須通過角色的行為、結果來驗證。

多數人都能明確知道,通過特製的旋轉閘門會變成「逆轉人」,得通過面罩才能呼吸,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反向」的。

可是見到穿越回去的人不用戴面罩的時候,才知道再走一遍旋轉閘門,就可以在過去的時空裡恢復正常。

明白了這個設定之後,還得知道「時間鉗形作戰」的概念,以及具體的流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進出旋轉閘門,來獲得完整情報,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

否則,箇中角色到底在做什麼,是很難弄明白的。

不明白角色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看著他們激情澎湃,自己卻像個傻子,這樣的觀影體驗自然是難以言喻了。

只有深入到第三層,去研究諾蘭的設定和時間線,《信條》才有了點神作的模樣。不一定要研究透,只要能主動去研究算是達到了。

其實最為關鍵的地方,就在於旋轉閘門的設定。

了解人和物體通過閘門後具體會有什麼效果,那麼破解《信條》的難度便會減弱很多。(更進一步的探討會另寫一篇來展開討論。)

第四層,情感共鳴。

情感,是諾蘭電影的必備。

只是《信條》有別於諾蘭的一貫做法,主要的情感力量沒有集中在主角身上,而是給到了Kat和Neil兩個配角身上。

Kat的情感比較明顯,她的婚姻失敗,處處被丈夫約束,沒有自由。她想要掙脫,觀眾也想看著她能擺脫那個禽獸的控制,從而共情於角色。

但畢竟Kat只是配角,觀眾的注意力更多在男主角身上,所以這導致了電影的情感顯得稍弱了些。

本來Neil的情感,所透露的是一個偉大的友情故事。

然而,諾蘭將Neil的劇情隱藏了起來。

看著男主角最後很感動,絕大多數的觀眾卻還在思考,背包上的橙色掛件,和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是怎麼回事。

這是比較容易想明白的,但在第一遍看的時候,再聰明的人也很難很難在男主角感動的那幾秒鐘瞬間搞懂,感受男主角的感受。

要在二刷的時候才能與角色產生共鳴,這是成功還是失敗,見仁見智。

或許在電影結束之後,想明白了劇情,覺得感動,總比看完之後就把電影拋諸腦後,要好多了吧。

體會到Kat和Neil的情感不代表到達了第四層。

因為《信條》可以挖掘的主題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得在第三層把整個故事線吃透,才能獲得金鏟子一把,供你去挖。

比如諾蘭一向強調的,現實的重要性;

還有改變過去的意義,過去能否被改變的哲理問題;

乃至九大核武器國的隱喻,奧本海默的反思,都是與人類息息相關的。

要說這是環保電影也說得過去,未來人類因為環境過於惡劣,想要殺死過去的人類,頗有點報復不懂得珍惜環境的祖先的意思。

無論時間穿越,還是時間逆轉,這本身就具有悲劇性色彩。因為只有做錯了,遺憾了,才需要去穿越,去逆轉。

只有珍惜當下,不需要逆轉的時候,結局也才能被欣然接受。

噢,怎麼說著說著有點像《時空戀旅人》的主題了呢。

相關焦點

  • 如果說《盜夢空間》是喝喜酒,那《信條》就是密室逃脫
    其實無論觀眾是否想要參與到「智商大考驗」的遊戲當中,《信條》都不會失去非凡的魅力。因為諾蘭電影強大的功能性並沒有缺失,娛樂大眾,引人思考,科學研討,當然還有人性共鳴。只是這一次,諾蘭跨出了大膽的一步,他不想原地踏步,又是把所有菜式做好,然後直接端上來供人享用。這一次,他帶來的是一個「密室逃脫遊戲」,觀眾需要更主動地一層一層地往下探索。
  • 密室逃脫能否逃出壓力「密室」
    想要出去,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各個室內的情景找到藏在某處的鑰匙,層層推理……今夏,真人版的「密室逃脫」遊戲火爆山城。收費不菲而玩者如雲的背後,遊戲本身的吸引力,還是玩家的壓抑?周小燕說,網路遊戲在流行一段時間後,弊端漸漸顯現出來,比如有的人腰肌勞損、視力下降等等,對網路遊戲負面的評價也不斷出現。    相比網路遊戲情感滿足單一化,真人互動遊戲(網路遊戲真人版)能帶給人多層次的快感和豐富的、有深度的情緒體驗,需要人們運用智力、體力,調動全身投入其中,這會帶來更好的精神享受,也對身體更有益。
  • 《盜夢空間》、《信條》會被改編成遊戲嗎?諾蘭:我很感興趣
    提起才華橫溢的藝術大師,那就不能不提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從《星際穿越》、《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到今年的《信條》,諾蘭為觀眾們帶來了諸多極具個人風格的經典電影作品,獲得了無數好評。
  • 電影推薦《密室逃脫》:以為是一場逃脫遊戲,怎料是噩夢的開始。
    這是一部2019年的電影,取材來自於我們生活中出現的密室逃脫遊戲。六個不同行業,不同生活背景的人被邀請去參加密室逃脫遊戲,當然吸引力來自於一萬美金的獎勵。 六人都以為這是一場普通遊戲,直到號稱演變各種密室逃脫遊戲的小男孩死去,眾人才明白,這是一場噩夢,找不到去下一關的線索和鑰匙那就得去見上帝,而看似沒有任何關聯的六人,其實都是某一場災難的倖存者,到底誰能活到最後成為倖存者,又是誰設計了這場遊戲……
  • 如果《盜夢空間》拍砸了,很可能就是《信條》這個樣子
    諾蘭喜歡將一些嶄新的科學領域概念融入到他的電影作品中,《盜夢空間假如有個人家裡的時鐘與我們的相反,是從24點倒著走到0點的話,那他所處的就是在逆向時間裡。有人說:這是一部需要在家裡獨自觀看並細細品味的電影。這觀點也頗有道理,諾蘭的電影始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 諾蘭《盜夢空間》震撼重映《信條》接力登場
    電影的精彩還在於,它不僅僅是銀幕上的一場驚世奇夢,也改變著現實中人們的生活,「因為這部電影開始種草研究各種影音設備……所以沒有這部電影就沒有這10年的生活」,對於很多鐵粉來說,《盜夢空間》不單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他們的「老友」,久別重逢令人激動淚目。而在年輕觀眾看來,如今《盜夢空間》的重映是一次盛大的補票儀式,「終於補上了這張十年前錯過的影票,榮幸之至。
  • 實景遊戲抄襲知名手遊,「山寨」豈能「密室逃脫」?
    數年前,真人密室逃脫體驗店猶如一陣春風吹過遍地開花,這種兼具趣味性、刺激性、社交性的娛樂方式迅速成為年輕人聚會的新寵。無論成功逃脫與否,參與其中的人一定會對其中的謎題設計和密室氛圍等記憶猶新,這些是判斷一家密室逃脫店優秀與否的關鍵,也是體現密室設計者精妙巧思的地方。而需要創意的行業往往與山寨、抄襲如影隨形,這不,上海一家開發獨立手遊的網絡公司就將瀋陽一家密室逃脫店告上了法庭。
  • 《盜夢空間》曝一夢十年視頻特輯《信條》炸裂登場前重溫舊夢
    影片今日曝「一夢十年」版特輯,導演諾蘭驚喜現身,親自分享十年前《盜夢空間》的創作幕後以及如今影片重映的感受,「《盜夢空間》的重映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它給了我們一次機會,讓之前沒有在銀幕上看過本片的年輕觀眾,知道我們是如何創造它的,並感受到我們想要傳達的影片內核」。更令人興奮的是,9月4日諾蘭還將攜全新作品《信條》登錄全國影院,先看《盜夢空間》熱熱腦,再探《信條》時空迷局!
  • 《信條》之外的諾蘭,巔峰當在《盜夢空間》時
    而在我的心路歷程中,諾蘭的最高光時刻,就是《盜夢空間》,而對他的好感,卻崩塌自《星際穿越》。我第一次接觸諾蘭的時候,根本沒把他當回事。那是2002年,阿爾·帕西諾和羅賓·威廉士雙雄對決的《失眠症》。這裡要說明一點,一開始就高潮直到結束的快節奏敘事風格,是一種傳統手法,並不是諾蘭獨有的風格(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瘋狂麥克斯4)如果你產生了諾蘭的風格就是快節奏這種錯覺,就會發現接下來這種快節奏似乎再也找不回來的失落。很遺憾,我本人就中招了。諾蘭自己的風格是什麼,其實不好總結,但挺好表達的。就是成名前《記憶碎片》的那一套。
  • 《盜夢空間》98分,《信條》99分
    如果要總結看完《信條》的感受,大概可以用很多年前上量子物理課時,老師跟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想要進到這裡,你必須完全忘掉以前的物理常識,接受這個新的世界。這是一個「時空逆轉」的故事,但這個逆轉,跟我們以前看過的那些時空旅行的故事,完全不一樣,又還超越了自己,因為諾蘭之前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在玩時空敘事,如果說《盜夢空間》有98分的話,那《信條》,至少有99分。
  • 獨特的沙盒逃生遊戲《逃脫者:困境突圍》,「開放式」的密室逃脫
    有關於密室逃脫的遊戲,玩家們的第一個印象大部分會是:逼仄的房間、狹窄的通道、重重密碼的門鎖等等,會給人一種緊張壓迫的感覺,封閉的空間似乎可以讓人崩潰。密室逃脫遊戲從電子遊戲到三次元實體遊戲,帶給玩家們最大的感受就是緊張和燒腦,在有限的空間內尋找零星的線索,運用全部智力去整合線索解開謎題,或許還會有時間的限制,讓玩家在遊戲中感受到極致的緊迫感。這是密室逃脫遊戲的魅力所在,不過也有另類的密室逃脫遊戲,讓玩家見識到雖然沒有緊迫感,但是卻依然燒腦的策略玩法,遊戲《逃脫者:困境突圍》就是一款結合了沙盒遊戲的密室逃脫。
  • 當解謎遇上真人秀,一場芒果TV的密室逃脫實驗 | 專訪
    很明顯,這是經典線下遊戲——密室逃脫中的典型套路。對於這款已經風靡全國的線下遊戲,人們並不陌生。而如果把它搬到了綜藝節目裡,結果將會怎樣?芒果TV就在做這樣的一場大型實驗。當6名嘉賓被放在一個大型密室中,會發生什麼樣有趣的情況?明天(3月30日),芒果TV《密室大逃脫》正式上線。
  • 《盜夢空間》曝「一夢十年」視頻特輯《信條》炸裂登場前重溫舊「夢」
    《盜夢空間》即將於8月28日重映,導演諾蘭驚喜現身,親自分享十年前《盜夢空間》的創作幕後以及如今影片重映的感受,「《盜夢空間》的重映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它給了我們一次機會,讓之前沒有在銀幕上看過本片的年輕觀眾,知道我們是如何創造它的,並感受到我們想要傳達的影片內核」。更令人興奮的是,9月4日諾蘭還將攜全新作品《信條》登錄全國影院,先看《盜夢空間》熱熱腦,再探《信條》時空迷局!
  • 《信條》首批評價:自《盜夢空間》以來最好的電影!
    諾蘭新片《信條》內地定檔9月4日!但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向媒體放映了該片,觀看了影片的兩位記者向外媒Worldofreel給出了觀後感想,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是如何評價《信條》的!
  • 《信條》首批評價:自《盜夢空間》以來最好的電影
    記者評價:「這顯然是為諾蘭的粉絲們準備的電影,他們會喜歡這部電影的每一分鐘,這是自《盜夢空間》以來諾蘭最好的一部電影。這就類似於斯科塞斯回來拍黑幫電影或約翰·福特製作另一部西部片,諾蘭在拍完《敦刻爾克》後回歸了他的本源。
  • 一大波密室逃脫,桌遊,免單券,代金券強勢來襲~百分百獲得~
    ,桌遊吧~薇恩劇情密室逃脫的第三家店~~~深得揚州小夥伴們的喜愛~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暢玩這家備受喜愛的店吧~朋友聚會,情侶約會,公司聚會,班級活動,團建,休閒娛樂,戶外活動獵人:如果獵人死掉,他可以進行報復。獵人臨死前可以進行射擊,指定任意一個活著的玩家,該玩家立即死掉(出局)。 女巫:有兩種藥劑,一種是解藥,可以救人,讓天黑時被狼人殺死的人活過來;另一種是毒藥,在天黑時可以殺死一個人。
  • 密室逃脫遊戲
    仔細一瞧,原來上一張機票的目的地就是下一張機票的出發點,從而構成了一條途經幾個城市的線路,恍然大悟時,又看見桌上的一個飛機模型,底下還有磁鐵,想必是可以觸發某個機關。於是我們拿著它划過這條線路,當「到達」最後一站「倫敦」時,隨著廣播裡飛機起飛的轟鳴聲響起,腳下的柜子也隨之彈開。經過我們的研究,裡面的卡片應該是密室的平面圖。
  • 《信條》首批短評解禁:諾蘭自《盜夢空間》後最好的電影
    ,不少人認為這是諾蘭自《盜夢空間》以來最好的電影、影片燒腦但不難理解,只看一次無法理解所有信息,需要二刷。點擊想看,詳細了解影片~《信條》部分評價如下:「這顯然是一部完全為諾蘭影迷量身定做的影片,他們會喜歡它的每一分鐘,並且這也是諾蘭自《盜夢空間》之後最好的電影。
  • 重看這部電影,是迎接《信條》的最佳方式《盜夢空間》上映10周年 它的「遺產」挖不完
    如果說《蝙蝠俠:黑暗騎士》讓全世界都知道了克里斯多福·諾蘭,那麼《盜夢空間》則培養了國內的第一批「諾粉」——《盜夢空間》是諾蘭第一部在內地上映的電影。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重新討論《盜夢空間》,無疑是迎接《信條》的最佳方式。外媒甚至腦洞大開把《盜夢空間》和《信條》的劇情連上了:《信條》中羅伯特·帕丁森和伊莉莎白·德比齊兩個角色,可能就是《盜夢空間》中「小李」的兩個孩子。參演了《盜夢空間》,現在又參演了《信條》的麥可·凱恩,會不會延續他的角色,飾演兩個孩子的爺爺?好吧,一切皆有可能,到時看不明白就多看幾遍。
  • 《盜夢空間》曝「一夢十年」版特輯,《信條》上映之前先來「重溫舊夢」
    影片今日曝「一夢十年」版特輯,導演諾蘭驚喜現身,親自分享十年前《盜夢空間》的創作幕後以及如今影片重映的感受:「《盜夢空間》的重映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它給了我們一次機會,讓之前沒有在銀幕上看過本片的年輕觀眾,知道我們是如何創造它的,並感受到我們想要傳達的影片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