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開幕在即,上海人民出版社攜手6家成員單位推出新品佳作約2500種。由滬上主要媒體文化記者票選出的「媒體臻選·上海人民出版社20本好書」今天(7日)下午出爐。解放日報編的《去時暖江城 歸時江城暖——影像紀實│上海醫療隊在武漢》位列榜首。這本紀實相冊以支援武漢的上海醫療隊為主角,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陸續派往武漢的三位記者的視角,記錄了上海醫療隊千裡馳援的無私和厚誼,記錄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也記錄了那些堅持、勇敢、善良和不為人知的柔軟。
入選「20本好書」的抗疫主題圖書還有張維為的《中國戰疫!》,通過分析中西方疫情防控中的不同表現,闡發中西方政治體制的結構性差異,以及中國模式在治理效能上的優勢。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以上海地區56處知名建築為載體,通過介紹每一處建築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時代意義,生動詮釋「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的城市內涵、品質、特色。
《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是迄今最全的研究成果。書展期間,蘇智良教授團隊將舉行讀者見面會,與讀者聊聊「初心之地」的故事。薛舒、程小瑩等上海作家將開展講座《作家眼中的紅色起點》。
《分析與思考——黃奇帆的復旦經濟課》圍繞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以來的重點、熱點問題,從現實出發,運用經濟學理論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為推進新時期經濟改革和擴大開放,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財政中國三千年》將讓讀者從「財政」這條線索對中國史進行重新解讀,從錢糧收支的角度觀察歷史演變的規律和中國人在利用財政工具治理國家方面的秘密與智慧。
《民法典與日常生活》旨在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幫助大眾更方便地了解民法知識。以案例分析和熱點問題為引,對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民法知識予以解釋,並通過這些知識簡要說明了相關的民法理論。
美國現象級暢銷書、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最佳自傳《知曉我姓名》以個人經歷為主線,揭示了美國司法體系和社會文化中對女性受害者的不公。《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普及了1960年代以來美國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在一系列核心問題上的分化情況,以及「觀念對政治的塑造,遠遠超過大部分關於公共生活的記錄通常承認的程度」的深層原因。
文史方面,時隔38年,簡體字重版名家編訂的《聞一多全集》(朱自清、郭沫若、吳晗、葉聖陶 編)將亮相。上海圖書館資深古籍專家陳先行所著的《古籍善本(修訂版)》同樣令人期待。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松介紹,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今年上海書展主會場,人民社呈現的圖書品種及活動數量均有所壓縮控制,力求通過對好書精品的精準「導航」,用書香溫暖一座城市,讓更多讀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知識大餐。當然,書展現場也有熱門活動,主持人曹可凡的《可凡傾聽》推出新一輯訪談精選,將邀請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助陣籤售活動。熱門紀錄片《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新書發布會將在書展期間舉行舉行。青年作家淡豹的《美滿》、甫躍輝的《萬重山》也將舉辦讀者見面會。
媒體臻選·上海人民出版社20本好書
《去時暖江城 歸時江城暖:影像紀實丨上海醫療隊在武漢》
《解放日報》 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奇蹟:浦東早期開發親歷者說(1990-2000)》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繼往開來成大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源、形成和發展》
吳傑明 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
宗明 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戰略新抉擇》
權衡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
《分析與思考——黃奇帆的復旦經濟課》
黃奇帆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民法典與日常生活》
彭誠信 主編 陳吉棟 副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戰疫!》
張維為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細節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
李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
《西中有東:前工業化時代的中英政治與視覺》
[美]包華石 主講 王金鳳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漢武帝和他的時代》
姜鵬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
《財政中國三千年》
劉守剛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遠東
《數據的邊界——隱私與個人數據保護》
[荷蘭]瑪農·奧斯特芬 著 曹博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為什麼美國人恨政治》
[美]小尤金·約瑟夫·迪昂 著 趙曉力等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聞一多全集》
聞一多 著
朱自清 郭沫若 吳晗 葉聖陶 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
《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
蘇智良 姚霏 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
《顯微鏡下的成都》
王笛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知曉我姓名》
[美]香奈兒·米勒 著 陳毓飛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剛多林的陷落》
[英]J.R.R. 託爾金 著
[英]克里斯多福·託爾金 編
鄧嘉宛、石中歌、杜蘊慈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古籍善本》
陳先行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