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難上加難

2020-12-25 懂球帝官方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德米特裡

製圖:豹妹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儘管有無數人高呼非洲將是本世紀的希望大陸,但如今非洲依舊是地球上最貧困、最混亂、最不為人關注的大陸。

新型冠狀病毒從開始傳播以來,從亞洲到歐洲再到美洲的主要國家紛紛淪陷,反而非洲的確診病例數相對較低,這與非洲醫療資源匱乏的印象似乎相悖。

其實以非洲的人口算日增也很高了

但美國印度日增數萬的規模

可能無形中影響了人們腦中的標準(奈及利亞即奈及利亞)

(圖片:wikipedia)▼

確診人數較低有疫情爆發晚、檢測能力較低等原因,有的人認為其實際病例被大大低估,有的人認為此時正是爆發的起點,但無論數字高低,疫情引發的經濟社會問題可能才是非洲真正的軟肋。

非洲的疫情中心

新冠傳播到今天,其重災區分布呈現出明顯特點:發達國家的中心城市為最嚴重區域,由於交通便利、國際間人流物流頻繁、城市人口密度大、聚集性場所多,病毒一旦在早期流入便難以控制。加之快速提高的檢測能力,病例也就以爆發之勢增長。

美國是個典型例子,東西海岸大都市大規模爆發

以東海岸的紐約、新澤西最嚴重

現在內陸各大城市的增速則更快

(美國四月底疫情大致狀況)▼

非洲大陸目前雖沒有發達國家,但也出現了個別人口規模巨大的城市,由於非洲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缺少國際機場,國際航班也較少,在疫情中也算因禍得福,若能嚴控其有限的外部輸入通道,在早期遏制疫情是可能的。

例如開羅、拉各斯這樣的人口巨城

由於人口密集且普遍貧窮

一旦蔓延開來便不堪設想

(開羅衛星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然而外部輸入終究沒有擋住,最靠近歐洲的北非國家率先爆發,如今疫情遍布非洲大陸,最嚴重的幾個國家如:南非、埃及、奈及利亞等。

這些非洲「疫情中心」已經積累了數萬、數十萬的確診病例,主要影響因素可能有輸入和傳播時間、人口尤其大城市人口規模、衛生部門檢測能力等。

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從三月份就開始出現病例,五月達到新增確診的峰值,一度日增超過兩千人,死亡率更是高達4%,如今確診病例已經接近十萬。現在新增確診剛有所回落,埃及便努力促進旅遊業的復工復產,這也是埃及經濟迫不得已的選擇。

紅海岸邊陽光沙灘,可惜沒有遊客

(圖片:Maximumm / Shutterstock)▼

埃及在阿拉伯之春後經濟長期停滯,在政治局勢穩定後,年均GDP增速穩定上升,旅遊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明顯,佔GDP比例高達12%。

世界經濟繁榮也帶動了埃及旅遊業的繁榮,但疫情爆發時,過度依賴旅遊業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這12%的GDP仿佛被判了死刑,背後則是接近10%的就業崗位。即使冒著疫情二次爆發的危險,埃及也不得不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旅遊業並積極吸引國際遊客。

埃及開始逐漸放開對國際航班的限制

不過機場待客的導遊還是沒生意的狀態

這10%的就業一旦斷炊,可能出現嚴重的社會問題

(圖片:iraua / Shutterstock)▼

非洲南端的南非,早在僅有400人確診時就嚴格執行了封鎖政策,總統還多次在電視上呼籲戴口罩。但或許是因為與歐美國家過從甚密的關係,南非確診人數遠高於埃及,已經超過50萬人,位列世界第五,疫情中心豪登省則是南非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南非從3月下旬開始實行封鎖

只允許保障生活物資的行業正常運轉

(圖片:Micha Serraf / Shutterstock)▼

但是南非報告的死亡病例僅有不到一萬人,死亡率在確診前十的國家中最低。低死亡率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南非的年齡中位數不到26歲,年輕人確診後比體弱且普遍存在慢性病的老年人,熬過疫情的可能性更高。另一種解釋則是,官方數據低估了死亡率,統計數據並不完整。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發出了警告,認為南非的疫情可能僅僅是非洲其他地區的前奏。

雖然可能有低估

但可能也有高估(相比其他非洲國家)

南非50W+確診可能和檢測能力強有關

(圖片:Mukurukuru Media / Shutterstock)▼

強國疫情更嚴重的悖論

非洲強國尚且如此,弱國的防疫情況更加難以預料,雖然WHO認為非洲大陸疫情的測試是準確的,但是外界對此質疑頗多,畢竟各國之間檢測能力差距巨大。

非洲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較低

且很多人長期處於為了生存無視法紀的狀態

疫情來臨,防疫政策的實施中也處處受阻

(圖片:Mukurukuru Media / Shutterstock)▼

整體上,官員感染率高是非洲疫情的一大特點,蒲隆地、幾內亞、奈及利亞、南非、辛巴威等國都有高官確診,南蘇丹甚至先後有三名副總統確診。

一方面,高官因工作原因更可能前往疫區或接觸到輸入型病例,確實是高危人群。但另一方面,雖然非洲大陸普遍貧窮,但是高官的醫療保健水平是遠超常人的,在相對的嚴防死守中,新冠已經打入政府核心層,這些國家疫情的實際情況可能遠比檢出量要嚴重得多。

有檢測也就有治療

而大部分民眾不僅沒有被救治的機會

可能連被檢測的機會都沒有

(圖片:https://www.voanews.com/)▼

非洲國家試劑盒往往需要進口,經濟因素很大程度影響了檢測率,醫療設施的緊缺也讓防疫面臨很大壓力。一旦南非的疫情溢出,非洲就可能出現確診人數的激增,那就真的得靠群體免疫了,連拉平曲線的可能性都沒有。

現實是連口罩都沒有

除去經濟因素,非洲大多地區的醫療水平也不能支持大量試劑盒的檢測工作

(圖片:Studyinrwanda  /Wikipedia)▼

不過,非洲相較於其他大洲,也具有一定防疫優勢。

目前國際航班早已代替輪船,成為國際間交通方式的主流。然而根據國際航協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非洲僅佔世界航空業市場份額的2%,這背後是非洲缺少國際機場與國際航班的現實。而且非洲重要的機場集中於北非地區和南非,廣大非洲腹地因為經濟落後,政治影響力弱,國際航班更少,病例輸入概率低。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機場停掉了大多數航班

(圖片:Laura Sanders / wikipedia)▼

輸入概率低意味著疫情爆發時間晚,眾多非洲國家在出現最早的病例時已是3、4月,他國已經積累了大量防疫經驗可供參考。非洲各國政府因此快速響應,做出了封鎖邊境、封城的舉措。即使各國基層公務員執行能力有限,在機場避免輸入病例也可以大大降低疫情爆發的烈度。

其實除了控制機場

還要控制好與相鄰國的過境點

(哈馬斯在拉法過境點進行管控)

(圖片:Abed Rahim Khatib / Shutterstock)▼

逐漸復甦的國際合作也分擔了非洲的部分壓力。非洲疫情爆發時,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已經迎來拐點,開始推廣經驗協助其他國家。隨著醫療物資產能快速增加,中國向50多個非洲國家交付了大量醫療物資,還有近50支醫療隊參與當地抗疫。國際組織如無國界醫生也利用自己在非洲的醫療機構救治病人,與當地分享防疫經驗,培訓當地醫生,大大延緩了病魔前進的步伐。

國際社會向製造業薄弱的非洲援助了藥品設備等

希望能早日幫助這片大陸上的人也儘快渡過難關

(圖片:IAEA Imagebank / wikipedia)▼

疫情遠不是非洲的頭號問題

WHO曾經預測非洲疫情最壞的情況,頭一年就會造成4400萬人確診,19萬人死亡。如今非洲疫情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如果各國能嚴控邊境,防止非洲內部相互大規模傳播,或許可以避免如美國那樣的爆發性增速,至少是將嚴重國家隔離開來。

埃及為防疫大規模清理街道

(圖片:aleks333 / Shutterstock)▼

其實相比疫情本身,它與非洲固有問題結合帶來的困難,才是最棘手的。

一,疫情有所緩解的埃及與衣索比亞因為復興大壩,目前又陷入到焦灼的水糾紛之中。兩國對水資源的爭奪已經持續多年,隨著氣候變化或許會愈演愈烈,而這種矛盾與疫情相疊加,使雙方都很難在經濟困境中做出讓步。

復興大壩對衣索比亞的能源供給有重大意義

但蓄水時間會減少下遊的河水供應量

這對於水深火熱中的埃及同樣難以接受▼

二,家暴本就是非洲國家的普遍頑疾,為了降低疫情封鎖期間在家激情殺人和暴力犯罪,南非政府發布了禁酒令。因而在封鎖期間,南非的謀殺案的確減少了63%,交通事故率也大大降低。但另一方面,禁酒伴隨而生的私酒,也養活了犯罪組織並助長了腐敗,這可能會在以後演化為長期問題。

除非是消毒劑,洗手液等酒精可以正常交易外

南非把其他酒類的銷售,分配,運輸都禁止了

面臨大型公共衛生事件難免會有些非常規措施

(圖片:Chadolfski / Shutterstock)▼

三、經濟停擺造成大規模失業,助長了社會各階層與各族群間的對立氣氛。近期從辛巴威到馬裡,新一輪以政府下臺為目標的遊行示威正在進行。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的政治矛盾在全球都很常見,而非洲經濟更脆弱,導致的結果也更難預料。

經濟繁榮的時候,做大蛋糕最重要

經濟衰退的時候,分蛋糕最重要

(圖片:Africanstar / Shutterstock)▼

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伊圖裡省的暴力衝突升級,當地的非政府組織觀察到有婦女、兒童被槍擊、刀砍的情況,衝突導致20萬左右的民眾逃離家園成為難民,而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已經有500萬難民了。

剛果國內的難民等

已經佔到了全球國內流離失所者人數的10%

周圍國家的難民也還在大量湧入

疫情甚至都不是他們擔心的事了,

水,食物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https://www.unhcr.org/)▼

這種疫病橫行,繼而社會秩序崩潰的景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宗教描繪的末世,現實越慘澹,就會有越多人轉向精神寄託,極端主義也會假借宗教之名傳播。

薩赫勒地區橫行的聖戰分子不是無水之萍,在疫情期間他們也沒有終止活動,與之對抗的政府往往自身問題也很嚴重,不得民心。深受聖戰分子之害的馬裡近期再次政局不穩,這一次代表新秩序的是一位伊瑪目。

流浪者和難民的營地

往往是極端主義者最容易突破的地方

(圖片:Africanstar / Shutterstock)▼

最後,今年因疫情原因,正常的農業生產受到衝擊,而極端氣候頻發也進一步導致農作物減產,大國可以依靠科技、儲備、貿易來維持糧價穩定,對於本來就需要糧食淨流入,時常吃國際救濟糧的非洲國家來說,情況會變得很嚴峻。僅僅蘇丹一國,就有四分之一的人口(96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問題,有的農民陷入了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不得不吃掉來年種子的窘境。

即使度過了眼前的糧食危機

接下來也可能連續幾年發生不同程度的饑荒

(圖片:Africanstar / Shutterstock)▼

2020年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不容易,但同樣的挑戰對於不同國家的衝擊完全不同。非洲國家長期積貧積弱,內部矛盾也盤根錯節,疫情本身帶來的傷害與固有問題相比甚至都不算什麼,但是二者會互相影響。疫情可能真的會變成擊垮當地政府和貧民的最後一擊。

社會安全網不光是用來保護人的

也是保護社會本身的

(圖片:Chadolfski / Shutterstock)▼

疫情和饑荒都會過去,但對於人類社會的長期影響,可能數年時間都難以看清全貌。

參考文獻:

1.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jul/23/south-africa-sees-60-spike-in-excess-deaths-suggesting-high-covid-19-toll

2.https://msf-seasia.org/news/1901

3.https://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2020/jul/28/we-had-to-eat-our-seeds-for-planting-10-million-in-sudan-facing-food-shortages

4.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jul/18/malis-protesters-turn-to-populist-imam-to-end-cycle-of-corruption

5.https://www.iol.co.za/news/politics/how-lockdown-level-3-will-affect-business-in-south-africa-48651685

6.https://edition.cnn.com/2020/07/06/africa/western-cape-south-africa-coronavirus-epicenter-intl/index.html

7.https://edition.cnn.com/2020/07/14/africa/south-africa-women-gender-based-violence-intl-afr/index.html

8.https://www.bbc.co.uk/news/resources/idt-4a11d568-2716-41cf-a15e-7d15079548bc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Mukurukuru Media / Shutterstock

END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非洲有上百萬華人,為何不願回國?當地華人:我們在非洲很享福
    但是,還有一句老話叫做:"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用在非洲大陸上的同胞們非常適合。在貧窮的非洲大地上,有上百萬華人,他們在那裡生根發芽,娶妻生子,不願回國,為什麼呢?只因他們覺得在非洲生活得很好、很享福,一旦回到中國,就只能過苦日子了。
  • 非洲豬瘟新剋星來啦,不是疫苗也非獸藥,而是……
    非洲豬瘟在我國已肆虐兩年有餘,迄今未有有效疫苗問世,雖然我國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已經進入擴大臨床和生產性試驗,但疫苗究竟什麼時候出來還是個未知數,更不用說,有效藥物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沒有疫苗和藥物,除了嚴格執行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外,防控非洲豬瘟,我們還能靠什麼?
  • 非洲那麼熱,可是把空調賣給非洲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這個時候,我不禁想到,非洲人在夏天如何應對烈日?不要以為非洲人不怕熱.非洲人同樣害怕高溫.在過去的兩年中,有消息稱非洲人在中國街頭昏倒.中國有些地方夏天地面熱得可以煎蛋,非洲整天就和火焰山一樣,廣大的非洲朋友們到底要怎麼避暑呢?外出時,非洲人有自己的飲水器.
  • 【徵旅伴】誰想跟我去非洲這9個神秘國家?
    今天文章亮點:【1】40國將帶大家去哪九個非洲國家? 【2】我們將去哪個國家看10萬非洲半裸少女選妃?【3】行程為何分為上半程和下半程?【 4】5國半程與9國全程到底要多少錢?只有關注行走40國 才能投票,和看投票結果【有錢的人很多,去過這幾個非洲偏僻國家的人鳳毛麟角!】
  • 《非洲藝術史》:完整的非洲,完整的非洲藝術
    近日,由浙江師範大學陳鳳姣副教授、潘江龍副教授翻譯的著作《非洲藝術史》出版。這是國內非洲藝術通史譯著,非洲藝術研究的重要著作。《非洲藝術史》是非洲研究協會藝術委員會眾多專家應教學需要研究的結晶。非洲研究協會藝術委員會會員親自捐贈實地照片和歷史照片,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文化語境,帶領讀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非洲藝術。諸多學者通力合作完成的這本書,內容橫跨整個非洲大陸,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還包括馬達加斯加、尼羅河流域和北部非洲,並涵蓋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歷史作品。全書分為5部分,按照非洲藝術的地理和時空順序,詳述整個非洲藝術的歷史。
  • 《走出非洲》一次非洲,一生也走不出的非洲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凱倫.布裡克森的《走出非洲》。對於凱倫來說,去到非洲是為了男爵夫人的頭銜,而從非洲離開,她的生命只屬於她自己。我們常常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苦苦拼搏,殊不知在你的生命,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你喜歡這本凱倫·布裡克森的《走出非洲》。我第一次去到非洲的時候參觀了當地的一個著名景點,叫做凱倫故居。因為沒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普及,所以參觀之後並沒有太多的感觸,只覺得是舊時一個白人農場主的普通居室。
  • 《走出非洲》美麗非洲
    非洲綿延不絕的山脈,非洲壯闊的草原,非洲的風土人情,在她的敘述中像畫卷一樣展開。在農家小院讀到飛行記,讀完之後覺得周圍是那樣陌生卻又那樣平常,好像剛隨著作者在非洲的上空翱翔,一章完結之後回到現實,沒有人察覺到我的異樣,也無人知曉我的滿足。
  • 難上加難
    以前「老白男時代」,流媒體電影要獲獎是難上加難的,因為評委大多數都守舊。等到學院開始增加評審團的多樣性,更多國家的名人被邀請成為會員,流媒體才有了獲獎的機會。2020年,奧斯卡評委總人數增加到大約1萬人,Netflix最後只拿到了兩個獎,反倒是比一部《羅馬》拿的還少。
  • 非洲電影:重塑非洲文化形象
    在當今中國對非洲電影的研究和討論中,往往指涉《黑鷹墜落》(2001)、《盧安達飯店》(2004)、《血鑽》(2006)、《索馬利亞海盜》(2017)等好萊塢式非洲大片。但是,這些電影並非由來自非洲的創作主體完成,也未塑造出符合非洲現實的多元形象,相反往往把非洲描繪成原始、落後、血腥、暴力的人間地獄。
  • 電影「走出非洲」,觀眾「走近非洲」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非洲電影不多,《亞當》《阿布·萊拉》《空調》等有限的幾部影片成為一扇難得的窗,讓這裡的觀眾窺見非洲電影的歷史和當下——當電影「走出」非洲的時候,觀眾「走近」了非洲。
  • 譚松韻替母親維權難上加難,看到第一個為她發聲的明星,淚奔了
    譚松韻替母親維權難上加難,看到第一個為她發聲的明星,淚奔了在2019年的跨年夜,譚松韻的媽媽因為車禍去世在開庭一半的時候,譚松韻因為有工作,所以不得不提前離開,而她替母親維權這件事情,也被難上加難了。
  • 非洲文化月|非洲文化藝術系列講座|徐薇:非洲·人類學·情緣
    十年,且聽徐薇博士講述她的非洲情緣。   徐薇,人類學博士,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副院長、浙師大非洲研究院中國非洲人類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長期從事南部非洲種族與族群關係研究、非洲華僑華人研究。作為非洲研究者,徐薇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將她在非洲的生活娓娓道來。衣帶翩躚,不過少女莞爾一笑。
  • 《走出非洲》走出非洲
    1985年奧斯卡獲獎,被非洲草原每一幀優美廣褒的草原與女主的時尚講究搭配所吸引。整部片有平淡的浪漫也有再也回不去的悲涼。富家女主貪戀地位遠嫁肯亞獲得伯爵夫人的稱號,患梅毒愈後遭遇丈夫出走,沒有抱怨糾纏,愛時全身投入,不愛就放過自己,放開他人,開始新生活。她獨立,自己經營農場,且積極主動找活幹,獨自奔赴戰場尋找愛人。
  • 非洲瀕臨墜落的「星辰之子」——非洲野犬
    如果說到非洲草原上的猛獸,那麼獅子、豹應該都是首當其衝的王者,但其實有一種犬,也是非洲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那就是非洲野犬。對於不熟悉非洲野犬的人,很容易將它們和鬣狗混為一談,但其實,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動物群體。
  • 最恢弘的非洲之歌一《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是丹麥女作家卡倫.布裡克森的自傳體小說,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由梅麗爾.斯特裡普和羅伯特雷德福主演,並獲得1985年7項奧斯卡大獎。卡倫.布裡克森在書中講述了她在非洲生活的17年,用深情優美的筆觸描繪了非洲壯美的自然風光,"蒼穹充滿著藍色的活力,將,將近處的山脈與林莽塗上了鮮亮、深沉的藍色。
  • 「沙皇的黑人」:普希金的非洲血統
    他母親那一方有非洲血統。在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一個腳註中,他解釋道,「曾外祖父在八歲時被人從非洲海灘拐走,帶到了君士坦丁堡。俄羅斯使臣救下他之後,便把他作為禮物獻給彼得大帝」。普希金的非洲血統如何影響他的創作與生活?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通過華裔作家李煒的敘述,回顧普希金與他所處時代的精神歷程。
  • 她是非洲版「劉亦菲」,走紅後仍堅守本心,堪稱網紅界的一股清流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膚白往往與貌美掛鈎,按照中國的審美,黑皮膚往往與美不沾邊,而非洲有一女孩卻顛覆大家審美,即便是膚色黝黑也遮不住她的美,這個女孩就是今年只有18歲的羅拉(Lola Chuil)。羅拉是黑皮膚,臉型是標準的鵝蛋臉型,五官是精緻到令人驚豔,而且氣質出眾,如此出眾的外表,她的照片自然是一下子就在網上傳開了,網友也是被羅拉精緻的外表折服,表示"顛覆審美","終於相信我醜不是因為我黑了"……還有網友稱她是非洲版的"劉亦菲" 。
  • 非洲自貿區:阿爾及利亞是否在非洲市場上擁有競爭力?
    根據拉齊格的說法,目前阿爾及利亞與非洲地區的貿易額不超過其總貿易額的3%,從而使之在非洲大陸的進口國名單中排名第20位。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阿爾及利亞與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差額在2019年達到了8.3億美元。
  • 奈洛比:非洲一線城市,顛覆你對非洲的印象
    非洲在很多人的一貫印象中,都是比較落後的感覺,似乎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大城市。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今天我們來到奈洛比,一座非常現代化的城市,這裡或許會顛覆你對非洲的印象。
  • 非洲舞蹈工作坊:日常動作與非洲鼓點的相遇
    也許,輔以非洲鼓簡單的節奏,你會發現身體活動中另外一種言語和狀態。 這樣的相遇會讓你重新審視你的日常活動,發現你身體自己的、與生俱來、時刻陪伴著你的靈魂的舞蹈。 本工作坊建立在日常動作及非洲鼓的音樂與節奏之上,將給你另一種視角,重新理解我們平常視為平庸的日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