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室之中焚香,觀輕煙嫋嫋;
閉目養神細嗅暗香縈繞,倏忽,超然物外了。
香道文化的品鑑過程是需要靜心與耐心的,
心無雜念,才能調理心境並從中思考。
浮於表面的圖個意境,實在是辜負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的香道文化。
當你了解了歷來香爐的設計巧思,定會由衷感嘆老祖宗的智慧。
上期淺談了爐蓋的學問,
漏看上期內容的香友,可以點這裡查看↓↓
淺談各朝香爐文化發展之爐蓋的巧思
今天為大家揭秘一些常見爐耳暗含的寓意!
我們常見的爐耳有橋耳、衝耳、朝冠耳、象耳、獅首耳、龍耳等等,每一款爐耳都有其獨特的寓意。
建議轉發收藏本文備用,購買或禮贈香爐時可以拿出來參考。
橋耳
橋耳爐因雙耳斜朝上立於口沿,正視如拱橋形,故稱橋耳爐。
橋是媒介,有通達之意,廣受官商人物偏愛。
在《宣德彝器譜》(三卷本)中關於橋耳爐記錄為,宣德皇帝鑄造了三座橋耳爐分別賞賜工部尚書及其左右侍郎。
連乾隆皇帝也是橋耳爐的粉絲,有圖為證。
清 姚文翰繪 乾隆賞古圖
《乾隆賞古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在圖中的醒目位置,就細緻寫實地描繪了單獨陳設於室內中央的一隻乳足大橋耳爐,可見乾隆皇帝對橋耳爐的偏愛。
董邦達繪製的《乾隆皇帝松蔭消夏圖》中,也有橋耳爐的身影。
董邦達《乾隆皇帝松蔭消夏圖》局部
乾隆皇帝坐於松蔭下,石案上擺著弦琴、書卷和一隻沖天耳小爐,由此可見橋耳爐在清代宮廷的地位,屬實為當時文人雅士必備的消夏雅器。
衝耳
衝耳爐最具商周古青銅鼎彝之風,爐耳向上展開呈祈拜姿態,有上達天聽之意。
所以任何神佛廟堂、書齋廳堂,凡表虔心敬仰,均可擺放。
衝耳爐也是宣德爐中備受青睞的爐型,它簡潔明雅,不附著,不贅飾,單單只是鼓腹巧耳的形狀已足夠大方明確。
爐腹飽滿,爐耳向上展開呈祈拜姿態,爐口和爐頸平緩圓轉,器型端正,油潤可愛,肅穆而古樸。
朝冠耳
朝冠耳又被稱為「判官耳」,是最為吉慶的香爐。
由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戴的官帽形制,故而又被稱為「官帽耳爐」,有加官進爵之吉兆,頗富吉祥寓意。
朝冠耳一直是中國香爐的經典耳形,朝冠耳爐在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地區也頗受追捧,可能是因為吉祥如意的寓意很合當地人的喜好。
而很多工匠在朝天帽翅旁又加上了增福增壽的銅錢、壽桃等裝飾品,所以更有祈福和祝願的意味。
象耳
大象自古以來就是吉獸,性格溫順、任勞任怨,有「太平有象」的說法。
明宣宗在象耳爐製成後,將其賞賜給了工部尚書和侍郎,鼓勵其不畏勞苦、負重致遠的意思。
普賢菩薩騎白象、文殊菩薩騎青獅,都有普度眾生、廣結佛緣的意思。
象耳寓意「四海昇平、吉祥平安」,更寓意「福壽天地無雙」。
獅首耳
宣德帝制獅頭爐,賜與兵部尚書,大都督等高層軍職要員。意蘊「獅為百獸之王」,取其威儀,以率六軍之統。
獅子在古時被稱為瑞獸,又稱為勇獸。
鼓聲一震,自具威嚴,古時多兵部所用銅爐,現代多放置於廳堂鎮宅之用。
龍耳
龍為興雲雨利的神獸,自古被皇家作為貴族的象徵,明清更是君主的象徵,龍耳爐多為皇家祭祀之用。
龍耳置在爐身兩側,神態威武、霸氣。
蚰龍耳
蚰龍耳,「龍之形簡也」,蚰龍有光素清雅之風範
據記載,蚰耳爐器形仿自宋代定窯器,耳彎如蚰,得名蚰龍,寓意福山壽海,財源廣進。
蚰耳爐為宣爐中最具代表性的款式,其形婉轉圓融,久觀不厭,寓意絕佳。
據記載,明宣宗愛之彌篤,置於書房為伴。
器型不同,爐耳的寓意也會隨之改變。
香友們選購香爐前務必提前了解香爐的寓意,最好是可以貼合需求,禮贈他人時寓意顯得尤為重要。
想了解更多香道知識嗎?歡迎關注我或私信我,每天學習更多靠譜、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