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結局卻是意料之外,傳國玉璽跌宕坎坷的一生

2020-12-22 大白讀史

就像現代的公章一樣,在古代玉璽於國家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相傳秦始皇攻破趙國之後,得到了和氏璧。之後命丞相李斯用小篆篆刻一方玉璽。用魚鳥篆在其上刻了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意為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就應該使黎民長壽、國運永久昌盛。後世相傳手握此印,即為天子,也正因此傳國玉璽成為了公認的傳國玉璽。

這方玉璽的傳說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總是來來回回地丟丟撿撿,但在史書記載中卻是傳承有序,與之相關的故事也大多是栩栩如生,因此讓這枚玉璽顯得更加神秘。

秦朝滅亡後,這枚傳國玉璽自然到了漢高祖劉邦手中,可《應氏漢官》與《皇甫世紀》中記載的漢傳國玉璽」字跡卻是「受命於天,既壽且康」。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因劉嬰當時年幼,玉璽便藏於孝元太后長樂宮中,由太后代為保管。之後王莽派其堂弟王舜前來取印,王太后怒急將其大罵一番後,將印擲於地上,摔碎一角,之後王莽得印又命人用金子將缺失的一角補好。

之後幾經輾轉,到了東漢末年,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可能知道,三國中有段劇情這般講到。獻帝時期,董卓作亂,孫堅帶兵直取洛陽,卻從欲投井自盡的宮女攜帶的包袱中發現了這枚傳國玉璽,孫堅大喜。但不久後孫堅意外身亡,這枚玉璽就傳到了長子孫策手中,當時因為孫堅身亡孫氏的兵馬全部收歸到了袁術的旗下。而孫策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藉口故土被犯,用這枚傳國玉璽與袁術換取了三千兵馬,自此從袁術的隊伍中獨立出來,也正是因此孫氏才沒有就此沒落下去,也才有了後面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袁術死後,時值曹操挾天子亦令諸侯,荊州刺史徐璆便攜璽至許昌,這枚印章就到了曹操手中。之後曹丕建立了魏,並讓人在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掩蓋其篡漢位的事實。

再之後西晉丟了冉魏撿,隋唐丟了唐朝撿。這枚玉璽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五代時期,後唐廢帝李從珂帶著全族登樓自焚,自此之後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直到北宋時期哲宗時期,相傳一個農夫耕著耕著地,忽然就挖出了這方印。後經當時的專家鑑定,確定這就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正因如此宋哲宗改元為「元符」以慶祝祥瑞之兆。

再之後這枚玉璽又經歷了玉璽生涯中最為命途多舛的一段時期,北宋丟了,金人撿回來,金人丟了,蒙古人撿回來。直到元朝滅亡,相傳此印被帶到了漠北。

於是明朝就成為了沒有傳國玉璽的朝代。相傳明太祖遣徐達追入漠北,對元代殘餘窮追猛打,就是為了追回傳國玉璽,但最終還是無功而返。於是朱元璋不顧歷代皇帝只有八璽的成例,做了十七顆皇帝璽來證明自己就是天命的真皇。到了永樂時增加了四顆,嘉靖時又添了七顆,來標榜自己作為皇帝的存在。就此明代皇帝的玉璽成功的破紀錄到達了二十八顆。

直到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之後,其後裔為討好皇太極,獻出了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後經鑑定卻發現是個贗品,傳國玉璽的下落也就此在沒了音信。

正是因為這枚傳國玉璽的經歷太過奇幻,導致文學著作中也有不少將之作為原型去撰寫的。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賈寶玉的形象就是以傳國玉璽作為原型。書說賈寶玉含玉而生,玉上書有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這句話更是明確的點出了賈寶玉的身份。

如此坎坷的經歷,這枚玉璽若是還能存世於今,想必一定會是中國的第一國寶。

更多歷史知識,歡迎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傳國玉璽
    它就是傳國玉璽!」符融嚇得一個激靈:「玉……玉璽!」符堅道:「剛才你說到後趙石虎大修銅雀臺,彼時玉璽就在鄴城。你還記得它是如何離開的嗎?」符融定了定神:「此事史有明載,冉魏求乞東晉救援,傳國玉璽為東晉濮陽太守戴施騙走,並以三百精騎星夜送至建康。由此,玉璽重歸司馬氏囊中。」符堅道:「不錯。
  • 傳國玉璽,一個屢屢靈驗的詭異詛咒…
    都是老獵人,少跟我玩鷹! 趙國上卿藺相如一眼就洞窺了老秦的虎狼之心,做好一切準備後攜璧赴秦談判。 因為劉邦本為楚國故地之人,所以很多人都說,楚國才是真正的奉天承運,天命攸歸。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然,戰國七雄最後的大贏家不是秦,而是楚! 從哪裡來,再回到哪裡去,傳國玉璽誕生於楚,最終歸於楚。只不過這時候的楚,改了個名字叫——「漢」。
  • 三國時期,魏、蜀、吳的玉璽,究竟是哪國是「傳國玉璽」?
    一、玉璽」出宮「玉璽,原本應該是叫做御璽的,是專屬於皇帝的印章,只不過因為它是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製成的,為玉質,便有了玉璽這個俗稱。當初,劉邦先進鹹陽,秦三世子嬰捧著傳國玉璽投降,算是把這份皇權的象徵傳到了劉邦的手上。後來,這個傳國玉璽一直保管在漢室最高領導人的手上,只不過王莽篡漢之時,才被短暫搶走。
  • 乾隆登基後,為何封存了「傳國玉璽」?學者:他發現了玉璽的秘密
    傳國玉璽在浩劫中化為灰燼?後唐泰清三年,唐末帝李從珂自己燒毀宮殿,死於洛陽,而所有前朝的寶璽,包括傳國玉璽,均在這次改朝換代的浩劫中化為灰燼。傳國玉璽被毀之後,後晉王朝新刻受命寶玉璽。此種說法,由契丹滅後晉之後,獲得的玉璽並非是秦璽這個事實,已得到佐證,而且後唐、後晉、契丹方面的國史對「傳國玉璽被毀」一事均有所記載。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說起傳國玉璽,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們應該非常熟悉。作為皇帝身份的象徵,傳國玉璽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朝換代之際,新朝皇帝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都會費盡心思地去得到傳國玉璽,因為只有得到玉璽才能證明自己是正兒八經的皇帝,是天選之子。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的千年傳奇
    但是自南北朝以後,歷代史書記載的傳國玉璽,都是用「和氏璧」所制這種說法,本文為了延續傳國玉璽的傳奇性,採用後一種說法,即是使用和氏璧所製成。自傳國玉璽製成後,它身上的光環就沒有散去過,千年以來,圍繞著這方玉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給中華朝代更替、國家興衰的歷史進程增添了精彩的旁註。
  •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如今下落何處?如果被找到了,現在價值幾何?
    從古到今,我國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印章,材質不同、大小各異,但是沒有任何一枚印章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可以成為帝王執政的信物,只有傳國玉璽有這個作用,如果得不到這個傳國玉璽,很多坐上皇帝寶座的人心裡都不踏實。可見這個寶貝在中國古代的意義是絕無僅有的。第二再說它的傳奇經歷。
  • 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簡史
    後世的傳國玉璽是秦始皇雕刻的和氏璧嗎?朝代更迭中多次離奇重獲的玉璽,究竟可不可信?金鑲玉、和氏璧、傳國璽……許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傳國玉璽的傳說。影視作品更是偏愛這一題材。《東成西就》中梁朝偉(歐陽鋒)打傷林青霞(三公主),就是為了搶奪她保管的傳國玉璽。
  •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值多少錢?可能在哪?
    傳國玉璽找到了不會五百塊加紅旗的,我猜想應該是這樣,首先你會被控制,先調查你的幾代人,看看有沒有什麼盜墓還是什麼其他汙點,接下去會有審問你在哪裡發現的,怎麼發現的,有沒有得到其他東西,第三就算你什麼都不知道也會被監視,事情太大就不是撿到普通寶物的規格待遇了。歷史只承認那塊因為王莽篡漢而失去一角用金代替的玉璽。曹丕在玉璽肩上刻的「大魏受漢傳國之璽」。
  • 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兩件著名的失蹤國寶,在各自的歲月中消失,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找尋到,它們分別是我們所熟悉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如果兩件國寶均被找到,誰的價值會更高?
  • 從二十四史入手,探究秦朝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失傳的?
    九鼎鑄於夏,失於秦九鼎在三代是傳國之寶的象徵,誰佔有了它們誰便是天下之主。所以商滅夏、周滅商、秦滅周都使九鼎在各朝之間傳承。而在秦朝之後,代表傳國之寶的東西改成了玉璽。二十四史裡關於傳國玉璽的記載就比九鼎詳細多了,但耐人尋味的是,這塊玉璽在歷史上屢次失蹤又屢次出現,形成了一團迷案。
  • 無數人爭奪的「傳國玉璽」消失千年,到底去哪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從此傳國玉璽就成了真龍天子的象徵,所謂得玉璽者得天下,失者亡也。 後來秦朝滅亡,秦子嬰獻降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自此玉璽就傳到了漢朝,但是在後來王莽篡位時玉璽損壞了一個角,後命人用黃金將缺角補上,王莽被滅之後,玉璽回到了漢世祖劉秀的手裡。
  • 傳國玉璽到底去哪了?曾差點落入老蔣手中,最後可能隨船沉沒了
    幾千年過去了,歷史浮沉中,人們仍然在努力追尋著傳國玉璽的一切信息,傳國玉璽上刻的什麼字小編相信中國人都知道,但是可能更多人好奇的是傳國玉璽最後的下落是什麼,傳國玉璽最有可能在哪兒,讓小編為你們揭秘吧。傳國玉璽方圓四寸,玉璽上方雕刻著五條相互纏繞的龍作為印紐,正面刻有李斯寫的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流傳最廣的關於傳國玉璽上刻的什麼字的傳說版本。
  • 傳國玉璽 | 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當秦王子嬰用脖子繫著這塊傳國玉璽時,和氏不僅目睹了王朝的更迭,也見到了它的新主人——劉邦。從此之後,這塊玉璽就叫「傳國玉璽」——任何一個新王朝要想證明自己的「天命」,就必須得到這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寶玉!
  • 漫談篆刻工藝下傳國玉璽的文化淵源
    而在國印中,最為珍貴的就是傳國玉璽。經常看電視劇的朋友一定對「傳國玉璽」十分熟悉,圍繞著它展開的血雨腥風那是一場接一場,時間跨度更是少則幾載,多則千秋。久而久之,不少觀眾會疑惑:這傳國玉璽到底有多少枚?為什麼今天著名博物館中都沒有它的身影,難不成都是劇本小說中虛構的?實際上,傳國玉璽是真實存在的,並且獨一無二,只此一枚。
  • 紅樓夢:傳國玉璽 賈寶玉
    再看,已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髮,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髮,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
  • 始皇的傳國玉璽、慈禧的夜明珠都去哪了?此四大珍寶如今花落誰家
    傳國玉璽是秦朝宰相李斯奉秦始皇的命令,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皇帝的證憑,上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因皇位之爭,最終使得傳國玉璽銷聲匿跡,再沒有現世。
  • 把我的寶貝還給我:傳國玉璽啊你到底在哪
    幾千年來文物寶物眾多,價值連城的亦不計其數,但要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傳國玉璽。秦在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和氏璧」上,雕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作為皇權的象徵。 傳國玉璽也是頗有傳奇色彩,秦始皇有一次在洞庭湖乘舟,一時間風浪大起,龍舟隨時要翻船。秦始皇忙將玉璽擲於湖中,說也奇怪,湖水頓時風平浪靜,秦始皇的驚嚇卻久久不能平靜。
  • 學點歷史|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簡史
    金鑲玉、和氏璧、傳國璽……許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傳國玉璽的傳說。影視作品更是偏愛這一題材。《東成西就》中梁朝偉(歐陽鋒)打傷林青霞(三公主),就是為了搶奪她保管的傳國玉璽。通常,人們都認為玉璽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秦始皇令李斯將和氏璧改成玉璽,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此後,玉璽被歷代王朝視為權力正統的象徵物,一直被爭奪、流傳,多次不知所蹤,又離奇復現,極具神秘色彩。
  • 權力與傳說 ——傳國玉璽簡史
    通常,人們都認為玉璽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秦始皇令李斯將和氏璧改成玉璽,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此後,玉璽被歷代王朝視為權力正統的象徵物,一直被爭奪、流傳,多次不知所蹤,又離奇復現,極具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