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人爭奪的「傳國玉璽」消失千年,到底去哪了?

2020-12-22 騰訊網

說到傳國玉璽,那必定離不開「和氏璧」,「和氏璧」最早出現於[韓非子]其中講了一個故事,說道有一楚國人,名叫卞和,某日在荊山中獲得了一塊精美的玉璧,他將此物獻給了楚歷王,楚歷王命工匠對其進行雕刻,雕刻的工匠卻說這只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於是楚歷王就將卞和的左腳砍下,楚歷王過世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再將此物獻給了楚武王,結果依舊是認為卞和在說謊,便又將他的右腳砍了下來,等到楚文王即位後,才得已鑿開這個所謂的石頭,寶玉現於眾人眼前,楚文王為了彌補他,給這個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是傳國玉璽的前身,起初此玉璧是楚國的瑰寶,四百年後,楚威王為了表彰相國昭陽閥魏有功,將玉璧獎勵給了他,但是玉璧不幸被盜,消失無蹤,多年後出現在集市上,被趙國人繆賢花五百金所得獻於趙惠文王,後來就出現了一個大家熟知的故事|完璧歸趙|,後來趙國被秦國攻陷,玉璧落入秦始皇嬴政手中,一統六國後,命名丞相李斯將玉璧雕刻成了玉璽,玉璽方圓四寸,上有五龍相交,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從此傳國玉璽就成了真龍天子的象徵,所謂得玉璽者得天下,失者亡也。

後來秦朝滅亡,秦子嬰獻降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自此玉璽就傳到了漢朝,但是在後來王莽篡位時玉璽損壞了一個角,後命人用黃金將缺角補上,王莽被滅之後,玉璽回到了漢世祖劉秀的手裡。

直到三國時期這個董卓作亂,讓玉璽再次顛沛流離,不知所蹤。後被孫堅找到,孫堅因玉璽而找到殺身之禍,死後玉璽歸袁術所有,後袁術也因這個玉璽兵敗城亡喪了命,幾經波折回到了漢獻帝手中,漢獻帝此時其實就是個傀儡,正在掌握玉璽的是曹家。等到曹丕稱帝建立大魏時,他命人在玉璽側面寫上;大魏受漢傳國璽。實則就是為了掩蓋自己篡漢的證據,欲蓋彌彰罷了。

後司馬炎稱帝,玉璽又落入到了晉朝手中,晉朝滅亡後,玉璽一直在南朝的四個國度流傳,直到隋朝統一中國後,玉璽回到了隋朝手裡,隋朝滅亡後,蕭皇后將玉璽帶到了突厥,後來蕭皇后把玉璽帶回了中原,獻給了唐太宗,唐朝滅亡後,玉璽轉入後唐,隨著後唐滅亡,後唐末帝李從珂帶著傳國玉璽自焚,玉璽至此失蹤無影。直到宋朝宋哲宗時期,傳國玉璽再次驚世,金朝攻陷開封後,玉璽也被金朝奪走,到元朝時期出現,不過在元朝滅亡後,玉璽一直失蹤至今,明清兩朝用的都是後製作的玉璽,沒有人再見過傳國玉璽

對於這個傳國玉璽,現在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自從李從珂之後,出現的玉璽就是假的,也有人說這個元朝滅亡後玉璽被帶到了大漠,也可能這個玉璽隨著秦始皇下葬了也說不定,總之有很多的說法,

至少到現在為止,這些傳言都有待考證。

相關焦點

  • 漫談篆刻工藝下傳國玉璽的文化淵源
    卞和因和氏璧落得半身殘疾,趙國得到和氏璧,下場也沒好到哪裡去,所以從這塊玉誕生那天開始,就充滿了不幸、血腥,很多人因此將其視作為不祥之物。等和氏璧變成傳國玉璽,給人帶來厄運的特性還是沒有消失。秦始皇拿著它,結果巡遊時不明不白死在了路上,落到了秦二世手中,結果還沒捂熱,大秦亡了,接二連三的厄運不斷發生。直到劉邦即位,將其定為「傳國玉璽」,並規定誰拿到玉璽誰才算是皇帝。
  • 傳國玉璽到底去哪了?曾差點落入老蔣手中,最後可能隨船沉沒了
    幾千年過去了,歷史浮沉中,人們仍然在努力追尋著傳國玉璽的一切信息,傳國玉璽上刻的什麼字小編相信中國人都知道,但是可能更多人好奇的是傳國玉璽最後的下落是什麼,傳國玉璽最有可能在哪兒,讓小編為你們揭秘吧。傳國玉璽方圓四寸,玉璽上方雕刻著五條相互纏繞的龍作為印紐,正面刻有李斯寫的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流傳最廣的關於傳國玉璽上刻的什麼字的傳說版本。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的千年傳奇
    當然,秦國不可能真拿十五座城去換一塊玉璧,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顯示秦趙之間秦國所佔據的強勢地位,及試探趙國對於秦國強橫的反應。之後的事情,無數的歷史書及藝術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演繹過,趙國大臣藺相如不辱使命、機智勇敢地面對秦國君臣,據理力爭,終於使得和氏璧「完璧歸趙」,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 乾隆剛登基,為何就立即封存傳國玉璽,他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
    乾隆剛登基,為何就立即封存傳國玉璽,他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在中國歷史上,秦朝是非常重要的歷史階段,因為秦始皇統一了天下,為了將基業流傳下去,他特別命人打造了一塊傳國玉璽,這塊玉璽選用了藍田美玉,並且雕刻了象徵皇權的龍魚鳳鳥圖案。
  • 歷史上失蹤的傳國玉璽究竟哪去了?專家:其中一枚或在洞庭湖裡
    有網友提問: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夠資格當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嗎?說起傳國玉璽,當然是專指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不客氣地說,故宮怕是沒資格接收的。最後收藏的應該是國家博物館,國博才是真正的大boss。哪怕是這枚傳國玉璽已經不完整了,也不妨礙它成為國博的鎮館之寶。
  • 傳國玉璽
    他在原有十丈的基礎上又增高二丈,並於其上建五層樓,共去地二十七丈。四周窗戶皆用銅飾,日光流轉,燦若雲霞。又作銅雀於樓頂,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飛,真是神仙所在。可惜旋即身死國滅,至今只剩下黃土了。」符堅拄劍道:「我帶你來這,並不是為了單純緬懷古蹟,而是探取重寶。」符融奇道:「大哥說笑了,這銅雀三臺如此出名,地下恐怕早被無數人翻過,縱然有寶,哪會等到今日?」
  • 始皇的傳國玉璽、慈禧的夜明珠都去哪了?此四大珍寶如今花落誰家
    傳國玉璽是秦朝宰相李斯奉秦始皇的命令,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皇帝的證憑,上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因皇位之爭,最終使得傳國玉璽銷聲匿跡,再沒有現世。
  •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值多少錢?可能在哪?
    但實際呢,呃,資料文獻顯示呢,到最後和氏璧呢,是被做成了全國玉璽,這點是對的,但是呢,是哪朝哪代,成了哪位皇帝手中的玉璽?100個50億你也買不到,那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第一個封建社會的開始,第一個統一中原的老大,第一個皇帝,這塊玉,本身的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了,就像埃及法老的權杖一樣,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 傳國玉璽 | 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秦朝「傳國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暨壽永昌」傳國玉璽本來是遍體通透,但是,一次意外它成為「金鑲玉」——但這次意外再次向所有人證明了它的尊貴。幻假幻真之一:北宋哲宗時,有名叫段義者的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一塊兒玉璽,疑似傳國玉璽,送至朝廷。後蔡京為首的十三位大學士考證,認定這是傳國玉璽。幻假幻真之二: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傳國玉璽」忽現於元大都,被人叫賣於市。權相伯顏知道後命人購得。幻假幻真之三: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
  • 把我的寶貝還給我:傳國玉璽啊你到底在哪
    幾千年來文物寶物眾多,價值連城的亦不計其數,但要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傳國玉璽。秦在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和氏璧」上,雕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作為皇權的象徵。 傳國玉璽也是頗有傳奇色彩,秦始皇有一次在洞庭湖乘舟,一時間風浪大起,龍舟隨時要翻船。秦始皇忙將玉璽擲於湖中,說也奇怪,湖水頓時風平浪靜,秦始皇的驚嚇卻久久不能平靜。
  • 三國時期,魏、蜀、吳的玉璽,究竟是哪國是「傳國玉璽」?
    當時,王莽的姑媽太后王政君見侄子想當皇帝,氣憤不已,可玉璽又不得不交,於是便將那傳國玉璽扔在了地上,還導致東漢的玉璽少了一角。東漢後期,宦官和外戚成為了京都的兩大禍害,誰也沒比誰好多少。可即便如此,外戚和宦官之間的爭奪也一直沒停過。公元189年,著名的昏君漢靈帝駕崩,他的兒子劉辯即位稱帝,是為漢少帝。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說起傳國玉璽,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們應該非常熟悉。作為皇帝身份的象徵,傳國玉璽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朝換代之際,新朝皇帝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都會費盡心思地去得到傳國玉璽,因為只有得到玉璽才能證明自己是正兒八經的皇帝,是天選之子。
  • 從二十四史入手,探究秦朝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失傳的?
    」認為九鼎裡有八座被秦國取走,另一座則「飛入」泗水之中消失了。至於後來那八座鼎又何以失落,我們再也沒找到相關記載。九鼎鑄於夏,失於秦九鼎在三代是傳國之寶的象徵,誰佔有了它們誰便是天下之主。所以商滅夏、周滅商、秦滅周都使九鼎在各朝之間傳承。
  • 傳國玉璽的失落——國史七憾事
    和氏璧和由它製成的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上斷斷續續流傳了很長的時間,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當時石敬塘引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也不見了蹤影。從那時以後的各朝各代,都是當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璽,再也沒有能得到歷朝歷代都認可的真正的「傳國玉璽」了。
  • 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現世,誰的價值更高一些?聽專家怎麼說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寶物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有兩件名為傳國玉璽和《蘭亭序》。傳國玉璽乃是皇權的代表,政治意義極高;《蘭亭序》則是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受到後世文人墨客的極大追捧,書法造詣、價值極高,有無數的高水平臨摹版本。這兩件寶物,如果一起重新現世,在你的心目中究竟誰的價值更高呢?
  • 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簡史
    後世的傳國玉璽是秦始皇雕刻的和氏璧嗎?朝代更迭中多次離奇重獲的玉璽,究竟可不可信?金鑲玉、和氏璧、傳國璽……許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傳國玉璽的傳說。影視作品更是偏愛這一題材。《東成西就》中梁朝偉(歐陽鋒)打傷林青霞(三公主),就是為了搶奪她保管的傳國玉璽。
  • 傳國玉璽,一個屢屢靈驗的詭異詛咒…
    因為劉邦本為楚國故地之人,所以很多人都說,楚國才是真正的奉天承運,天命攸歸。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然,戰國七雄最後的大贏家不是秦,而是楚! 從哪裡來,再回到哪裡去,傳國玉璽誕生於楚,最終歸於楚。只不過這時候的楚,改了個名字叫——「漢」。
  •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如今下落何處?如果被找到了,現在價值幾何?
    從古到今,我國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印章,材質不同、大小各異,但是沒有任何一枚印章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可以成為帝王執政的信物,只有傳國玉璽有這個作用,如果得不到這個傳國玉璽,很多坐上皇帝寶座的人心裡都不踏實。可見這個寶貝在中國古代的意義是絕無僅有的。第二再說它的傳奇經歷。
  • 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兩件著名的失蹤國寶,在各自的歲月中消失,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找尋到,它們分別是我們所熟悉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如果兩件國寶均被找到,誰的價值會更高?
  • 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打造而成?這只是一個流傳了很久的謠言
    那麼,到底什麼是「璧」呢?按照《說文》解釋: 「 璧,瑞玉環也。」 所以,「璧」就是指一種形狀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環形玉器。那麼,假如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製作而成,那它的材質也應該是荊山玉才對。可是,在很多史書中都有對傳國玉璽材質的記載,說傳國玉璽其實是一種 藍田玉 ,而並不是荊山玉。例如,東漢衛宏在《漢舊儀》中記錄:其玉出藍田山,題是李斯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號曰「傳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