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如今下落何處?如果被找到了,現在價值幾何?

2020-12-22 小小嬴政

如果現在找到了傳國玉璽,那麼肯定是會被定為不準出國展覽的文物的,而且一定是無價之寶。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說它的唯一性。從古到今,我國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印章,材質不同、大小各異,但是沒有任何一枚印章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可以成為帝王執政的信物,只有傳國玉璽有這個作用,如果得不到這個傳國玉璽,很多坐上皇帝寶座的人心裡都不踏實。可見這個寶貝在中國古代的意義是絕無僅有的。

第二再說它的傳奇經歷。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命令李斯刻一枚傳國玉璽,於是李斯命鹹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精細研磨,雕琢為玉璽,李斯寫了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就是著名的傳國玉璽。

秦始皇帶著它東巡,在洞庭湖遇到大風浪,眼看著船要翻了,於是把傳國玉璽扔到湖裡了,風浪立即平息了。後來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使者夜晚經過華陰平舒道,一人持璧攔使者,說「為我遺滈池君」。這塊璧是八年前秦始皇南巡洞庭、封湘山時,遇風暴投入水中的和氏璧。

劉邦五載亡秦三年滅楚之後,得到了傳國玉璽。王莽篡漢室逼迫孝元皇后交出玉璽,孝元皇后把玉璽扔到地上摔掉一個角,用金補上了。王莽失敗,劉秀得到了傳國玉璽,傳到東漢末年,被孫堅得到了,後來被袁紹奪取,又歸了漢獻帝。

後來歸曹魏,三分歸晉之後玉璽落到了晉朝皇帝手裡,南北朝時期,傳國玉璽幾經輾轉落到了陳武帝手裡,經過隋唐時期,到了後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李從珂持玉璽登樓自焚,玉璽至此下落不明。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傳國玉璽,伴隨著政權更迭而不斷易手,經歷可謂是驚心動魄,又艱難曲折,有這樣經歷的文物絕無僅有。

第三、傳國玉璽的材質非凡。雕琢傳國玉璽的材料是和氏璧,和氏璧是春秋時期的卞和在荊山發現的。卞和在荊山看到一塊石頭上落著一隻鳳凰,於是他就知道這塊石頭絕非凡品。於是就把石頭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工鑑定一下,玉工說是一塊頑石。

於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一瘸一拐的又去獻寶石,結果和上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這次砍掉了右腳。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沒法獻寶了,只能坐在荊山腳下哭泣。

文王派人了解情況,又鑑定了一次,結果把石頭剖開,發現了玉石,製成了和氏璧。完璧歸趙這個成語講的就是和氏璧,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換取和氏璧,可見這塊玉料的價值。

就憑這三條足以打敗一切文物,哪一件文物存世時,能和每一次政權更迭緊密聯繫?沒有;哪一件文物能有如此昂貴的材料製成?也沒有;哪一件文物可以成為皇帝執政合法性的證明?只有傳國玉璽。所以如果現在能找到傳國玉璽,那必定是無價之寶。

相關焦點

  • 假如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兩件著名的失蹤國寶,在各自的歲月中消失,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找尋到,它們分別是我們所熟悉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如果兩件國寶均被找到,誰的價值會更高?
  •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值多少錢?可能在哪?
    史記中對和氏璧的記載貫穿了不少歷史事件,如完璧歸趙,秦統一後將和氏璧制為傳國玉璽,歷代以獲得傳國玉璽為奪取政權的標誌,直至五代十國時失傳,歷時一千餘年。很明顯,若與古代用於祭天的圓形玉璧相混淆那就無法理解了! 這件傳國玉璽如果找到,將會印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無價之寶!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那麼既然是皇帝身份的憑證,傳國玉璽究竟起於何時,最終下落又如何呢?玉璽傳國玉璽的來源璽早在西周時期便已有之,到秦朝之後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叫璽,大臣用的叫印。直白地說皇帝所下的詔書如果沒有加蓋玉璽相當於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所以璽在古代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始皇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現在在哪?我們都知道,玉璽是中國古代封理帝王的寶印。
  • 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現世,誰的價值更高一些?聽專家怎麼說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寶物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有兩件名為傳國玉璽和《蘭亭序》。傳國玉璽乃是皇權的代表,政治意義極高;《蘭亭序》則是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受到後世文人墨客的極大追捧,書法造詣、價值極高,有無數的高水平臨摹版本。這兩件寶物,如果一起重新現世,在你的心目中究竟誰的價值更高呢?
  • 傳國玉璽到底去哪了?曾差點落入老蔣手中,最後可能隨船沉沒了
    傳國玉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名用和氏璧打磨雕刻而成,被視作是中國皇帝正統的憑證。幾千年過去了,歷史浮沉中,人們仍然在努力追尋著傳國玉璽的一切信息,傳國玉璽上刻的什麼字小編相信中國人都知道,但是可能更多人好奇的是傳國玉璽最後的下落是什麼,傳國玉璽最有可能在哪兒,讓小編為你們揭秘吧。傳國玉璽方圓四寸,玉璽上方雕刻著五條相互纏繞的龍作為印紐,正面刻有李斯寫的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流傳最廣的關於傳國玉璽上刻的什麼字的傳說版本。
  • 乾隆登基後,為何封存了「傳國玉璽」?學者:他發現了玉璽的秘密
    秦始皇劇照傳國玉璽的歷史,給後世學者留下了許多疑問事實上,傳國玉璽即使在秦朝,也給人們留下了巨大的歷史懸案。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只活了短短十一年,就去世了。而就在這十一年中,傳國玉璽的歷史也是風雲變幻,給後世學者留下了許多的疑問。秦始皇製作和使用傳國玉璽的時間線倒是可以明確的。因此,筆者嘗試著還原一下事實的「真相」。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以絕世寶玉和氏璧為材料,雕刻成了傳國玉璽,並且在其上刻字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 把我的寶貝還給我:傳國玉璽啊你到底在哪
    幾千年來文物寶物眾多,價值連城的亦不計其數,但要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傳國玉璽。秦在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和氏璧」上,雕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作為皇權的象徵。 傳國玉璽也是頗有傳奇色彩,秦始皇有一次在洞庭湖乘舟,一時間風浪大起,龍舟隨時要翻船。秦始皇忙將玉璽擲於湖中,說也奇怪,湖水頓時風平浪靜,秦始皇的驚嚇卻久久不能平靜。
  • 始皇的傳國玉璽、慈禧的夜明珠都去哪了?此四大珍寶如今花落誰家
    傳國玉璽是秦朝宰相李斯奉秦始皇的命令,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皇帝的證憑,上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因皇位之爭,最終使得傳國玉璽銷聲匿跡,再沒有現世。
  • 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簡史
    傳國玉璽被歷朝統治者視為「天命」象徵,秦始皇后輾轉多次,真假難辨。
  • 權力與傳說 ——傳國玉璽簡史
    通常,人們都認為玉璽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秦始皇令李斯將和氏璧改成玉璽,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此後,玉璽被歷代王朝視為權力正統的象徵物,一直被爭奪、流傳,多次不知所蹤,又離奇復現,極具神秘色彩。
  • 歷史上失蹤的傳國玉璽究竟哪去了?專家:其中一枚或在洞庭湖裡
    有網友提問: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夠資格當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嗎?說起傳國玉璽,當然是專指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不客氣地說,故宮怕是沒資格接收的。最後收藏的應該是國家博物館,國博才是真正的大boss。哪怕是這枚傳國玉璽已經不完整了,也不妨礙它成為國博的鎮館之寶。
  • 傳國玉璽的失落——國史七憾事
    和氏璧和由它製成的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上斷斷續續流傳了很長的時間,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當時石敬塘引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也不見了蹤影。從那時以後的各朝各代,都是當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璽,再也沒有能得到歷朝歷代都認可的真正的「傳國玉璽」了。
  • 漫談篆刻工藝下傳國玉璽的文化淵源
    在秦始皇時期,有一套有關於印鑑稱呼和其製作材料的詳細規定,將軍印稱「章」,普通官印稱「印」,其中最為重要的行政印稱為「國印」, 皇帝印則被稱作為「璽」。國印是一個國家國祚的象徵,是皇權至高無上的正統權力的代表。而在國印中,最為珍貴的就是傳國玉璽。
  • 乾隆剛登基,為何就立即封存傳國玉璽,他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
    乾隆剛登基,為何就立即封存傳國玉璽,他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在中國歷史上,秦朝是非常重要的歷史階段,因為秦始皇統一了天下,為了將基業流傳下去,他特別命人打造了一塊傳國玉璽,這塊玉璽選用了藍田美玉,並且雕刻了象徵皇權的龍魚鳳鳥圖案。
  • 無數人爭奪的「傳國玉璽」消失千年,到底去哪了?
    「和氏璧」是傳國玉璽的前身,起初此玉璧是楚國的瑰寶,四百年後,楚威王為了表彰相國昭陽閥魏有功,將玉璧獎勵給了他,但是玉璧不幸被盜,消失無蹤,多年後出現在集市上,被趙國人繆賢花五百金所得獻於趙惠文王,後來就出現了一個大家熟知的故事|完璧歸趙|,後來趙國被秦國攻陷,玉璧落入秦始皇嬴政手中,一統六國後,命名丞相李斯將玉璧雕刻成了玉璽,玉璽方圓四寸,上有五龍相交,正面刻有
  • 從二十四史入手,探究秦朝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失傳的?
    至於後來那八座鼎又何以失落,我們再也沒找到相關記載。九鼎鑄於夏,失於秦九鼎在三代是傳國之寶的象徵,誰佔有了它們誰便是天下之主。所以商滅夏、周滅商、秦滅周都使九鼎在各朝之間傳承。而在秦朝之後,代表傳國之寶的東西改成了玉璽。
  •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結局卻是意料之外,傳國玉璽跌宕坎坷的一生
    就像現代的公章一樣,在古代玉璽於國家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相傳秦始皇攻破趙國之後,得到了和氏璧。之後命丞相李斯用小篆篆刻一方玉璽。用魚鳥篆在其上刻了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意為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就應該使黎民長壽、國運永久昌盛。
  • 如果說魔戒也有中國版,大家會想到什麼呢?傳國玉璽前世今生
    如果說魔戒也有中國版,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當中,傳國玉璽是一個堪比魔戒一樣的存在著,那麼象徵著極端權力的傳國玉璽又是如何銷聲匿跡的?坊間流傳著以下幾種說法。其一,在靖康元年,金兵攻破了汴梁的那一刻起,宋欽宗,宋徽宗連同那枚神秘的傳國玉璽也都被金兵掠而走,從此那一方傳國玉璽就此消失在了茫茫的漠北之中。其二,在元世祖忽必烈駕崩的時候,那一方傳國玉璽卻突然出現在了元大都,而且還被權臣伯顏花費重金所買下。
  • 傳國玉璽
    它就是傳國玉璽!」符融嚇得一個激靈:「玉……玉璽!」符堅道:「剛才你說到後趙石虎大修銅雀臺,彼時玉璽就在鄴城。你還記得它是如何離開的嗎?」符融定了定神:「此事史有明載,冉魏求乞東晉救援,傳國玉璽為東晉濮陽太守戴施騙走,並以三百精騎星夜送至建康。由此,玉璽重歸司馬氏囊中。」符堅道:「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