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史書上面的記載,無疑是魏國的玉璽是「傳國玉璽」的可能性最大了。當然,這個玉璽也有一段兜兜輾轉的歷史,並非是一直「躺」在皇宮裡等著傳承的。
一、玉璽」出宮「
玉璽,原本應該是叫做御璽的,是專屬於皇帝的印章,只不過因為它是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製成的,為玉質,便有了玉璽這個俗稱。當初,劉邦先進鹹陽,秦三世子嬰捧著傳國玉璽投降,算是把這份皇權的象徵傳到了劉邦的手上。後來,這個傳國玉璽一直保管在漢室最高領導人的手上,只不過王莽篡漢之時,才被短暫搶走。當時,王莽的姑媽太后王政君見侄子想當皇帝,氣憤不已,可玉璽又不得不交,於是便將那傳國玉璽扔在了地上,還導致東漢的玉璽少了一角。
東漢後期,宦官和外戚成為了京都的兩大禍害,誰也沒比誰好多少。可即便如此,外戚和宦官之間的爭奪也一直沒停過。公元189年,著名的昏君漢靈帝駕崩,他的兒子劉辯即位稱帝,是為漢少帝。少帝的母親是何太后,何太后的哥哥叫做何進,此時也算是外朝掌權之人。不過,在皇宮之中還有一些掌權的宦官,天天在太后的耳朵邊訴苦,這其中最有名的十個被稱為是」十常侍「。何進想一舉除掉這些宦官,可太后終究是個耳根子軟的女子,不肯聽哥哥何進的話。
於是,何進就想了一個昏招兒,即將在外帶兵的董卓召進京來威嚇太后。可還沒等董卓進京呢,何進就被十常侍詐傳太后的旨意召進宮給殺了。這下子,何進的心腹袁紹等人可不幹了,他們借這個機會,帶著人直接衝進了皇宮,殺掉了不少當權的宦官。而十常侍之中一個叫張讓的宦官卻帶著幾十個人挾持著少帝劉辯逃出了宮,順帶著拿走的就有這傳國玉璽。後來,張讓等人被迫投黃河而死,但這傳國玉璽卻不見了蹤跡。
二、玉璽」再現「
這時候,接到何進調令的董卓也已經趕來了京城。
董卓手下的西涼兵在當時還是非常能打的,董卓自己也是個粗人,既然何進和十常侍都掛了,這京城的決定權自然也就到了他的手裡,誰敢不服,那可就是輕則挨打,重則喪命了。後來,董卓看少帝劉辯不太順眼,反而相中了陳留王劉協,於是便行了廢立之事,立了劉協當皇帝,他也就是後來當了幾十年傀儡的漢獻帝。
董卓在京師做的惡,自然也招來了不少罵名,很快便有十八路諸侯聯合起來一起討伐董卓,這裡面就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袁紹、袁術、曹操、孫堅等人。不過,這些諸侯中絕大多數卻並非是為討伐董卓,而是佔地盤,所以,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西逃之後,他們也就不管漢朝皇帝死後,去劃地盤去了。
這裡面孫堅還是非常勇猛的,先是在直接交手中重創了董卓,後來又將呂敗打跑,只可惜原本的東漢京師洛陽城此時已經被徹底燒毀了。不過,孫堅倒是也有意外收穫,就在他駐軍的洛陽城南的甄宮,發現了一口井,井中竟打撈出了傳國玉璽,想來就是張讓逃亡之中所遺棄的了。
三、玉璽「歸魏」
孫堅得了傳國玉璽原本也是挺高興的,可沒過多久,就有人偷偷將這件事兒告訴給了孫堅的「盟友」袁術。袁術聽後大喜,竟立即命人將孫堅的妻子等人扣押起來,軟磨硬泡地逼著孫堅交出了玉璽。孫堅既為保家人安危,也不想與袁術徹底撕破臉皮,也只好就範了。可僅僅幾年之後,孫堅便在與荊州勢力劉表的手下黃祖軍作戰時中箭身亡了,孫堅之子孫策雖然後來徹底與袁術決裂,但也沒有機會再拿回玉璽了。
相反,得了玉璽的袁術興奮異常,天天做著皇帝夢。終於,在公元197年,袁術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壽春稱帝了,可沒過多久,他就在呂布和曹操的聯合攻擊之下混不下去了。最終,在公元199年,袁術悲憤交加之下嘔血而死。傳國玉璽又輾轉到了曹操的手裡。
曹操自知還承受不了此物,於是便將傳國玉璽又交還給了漢獻帝。
公元220年,曹操身死,其子曹丕欲以魏代漢,派使者前來找漢獻帝索要傳國玉璽。不過這可惹惱了曹皇后。這位曹皇后乃是曹操之女,曹丕之妹,眼見兄長逼迫自己的夫君讓位,曹節怒不交出玉璽。
曹丕也不願與妹妹刀兵相見,只是接連派出幾拔使者前來強索玉璽。無奈之下,曹節怒將玉璽扔給來使,曹丕這才順利帶印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