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北大荒的火炕

2020-12-23 濱州網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這首雪天邀請摯友劉十九來家酌酒賞雪的絕句令人神往。想想,在冰天雪地的北方,坐在那鋪火熱的火炕上,守著爐火熊熊的火爐,或飲茗小酌或引朋促膝,該是多麼愜意之事。

仲秋時節裡,幾場淅淅瀝瀝的秋雨飄過小興安嶺腳下的北大荒,不知哪一天,一場大雪鋪天蓋地而至,凜冽的寒風卷著冰冷的雪粒漫天翻滾,攪得天地一色,天也蒼蒼,地也茫茫,成了混沌世界,這就是北大荒的一道獨特的風景——「大煙兒炮」。大煙兒炮,誰敢當?沒有了晝夜之分,沒有了八方之別,野雞的一雙翅膀被雪花打溼無法奮翅鼓翼,狍子的四個蹄子被冰雪困住無法風旋電掣,膘肥體胖的黑瞎子鑽進樹洞不敢再出來,曠野裡再也難覓虎和狼的蹤跡……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曾在北大荒「勞動改造」的老作家聶紺弩在其《北大荒歌》裡寫得好:「天地末日情何異,冰河時代味再嘗,一年四季冬最長。」

「大煙兒炮」過後,北大荒漫長且寒冷的冬季就開始了,朔風似劍,雪花如席,冷日無光,冰封千裡,寒冷異常。冷到啥程度?冷得「風掣紅旗凍不翻」,冷得「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寒冬裡,室外雖滴水成冰,室內卻春意盎然,這要歸功於北大荒的火炕。老話說,東北有人參、貂皮、烏拉草「三寶」;我說,北大荒冬天裡的火炕應該是東北第四「寶」。火炕,又稱「炕」、「大炕」,是東北人的一大發明,歷來就有「在睡眠中自然養生」的美譽。火炕起源於兩千年前,《詩經·小雅·瓠葉》云:「火炕曰炙」。「炙」者,「烤」也。

火炕是用來睡覺的

「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不管是三口之家,還是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都睡在一鋪火炕上。

火炕有「炕頭」和「炕梢」之分,鄰近鍋灶口的位置被稱為「炕頭」,那是一家中輩份最高的主人的睡覺的地方。當年爺爺在世時,炕頭是爺爺的。爺爺過世後,炕頭是奶奶的。如果家裡來了尊貴的客人,炕頭就成了客人寢臥之地,如此才能體現出主人的熱情。與炕頭相對、鄰近煙囪口的位置稱為「炕梢」,炕梢相對於炕頭不是很熱。在奶奶家,炕梢是叔叔們的睡處,姑姑們則睡在炕頭和炕梢之間的位置。小時候,我常在奶奶家留宿,炕頭自然是我的「地盤」,而比我年長僅四歲的五叔只有睡炕梢的「資格」。

一鋪火炕,若有公公婆婆,有兒子兒媳,怎麼睡啊?好辦,在炕中間用布簾隔開一下就妥。那掛布簾就是一堵牆。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數以萬計的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知識青年湧向北大荒接受再教育時,因住房緊張,男女知青同睡一鋪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即便有的知青結婚後,還是因為房子緊張,三四家新婚夫婦同居一室、同睡一炕也見怪不怪。「東北四大怪」您聽說過吧?「大姑娘叼菸袋、窗戶紙糊在外、反穿皮襖毛朝外、養個孩子吊起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沒有什麼怪不怪的,貧窮的日子,窘困的生活,掛一付幔帳,那就是洞房!

有趣的是,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男女未婚青年同睡一炕也不是什麼稀奇事。我上大學時,就曾經和幾個要好的男女同學到鄉下的同學家玩。晚上睡覺時,男同學睡炕梢,女同學睡炕頭,中間僅僅掛著一付薄薄的布簾。這是不是東北第五大怪呢?我想,這就是北大荒人骨子裡自有的實在吧,套用無棣方言就是「實著」。

火炕是用來取暖的

「炕熱屋子暖」。北大荒冬季漫長,乾燥寒冷,最冷時可達攝氏零下四五十度。由此,火炕在北大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取暖呢?火炕是由鍋灶、炕體和煙囪三部分構成的,鍋灶在外屋地下(即外間的廚房),雖然它不與裡間的火炕在同一個房間,但是鍋灶和炕體內部是相連的,火坑中空,形成煙道,只要在鍋灶上燒水、做飯,燒柴產生的煙霧和熱氣就會從灶膛經過火炕內部四通八達的煙道將熱量散發給炕磚,整鋪火炕就會熱起來,煙霧則從炕梢處的煙囪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

冬閒時,有的人家一天兩頓飯,做飯的次數少了,火炕的熱度相對就減弱了。為此,在裡間火炕臨近灶膛處再開一個灶口,晚上屋子裡涼時,在灶口裡點燃一些北大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秸稈,炕很快就會熱乎起來。

爸爸生前喜歡睡火炕。1996年爸爸退休後,每到數九寒天,他總是和媽媽頂著風雪去三四十裡外的大姑家小住幾日。住下就捨不得走,捨不得的是大姑烙的飯豆餡餅和大姑家的火炕。爸爸常說,火炕養人,比睡在席夢思床上舒服多了。他還說,再好的床,鋪上導熱再好的電褥子,也趕不上火炕的舒坦。

我也喜歡睡火炕。2005年,我回闊別十年的故鄉探親,躺在大姑家和五叔養牛場的火炕上,躺上就不想起來,舒坦的火炕,讓渾身每一個汗毛孔都愉快地舒張開來,像媽媽的手在撫摸。2007年初冬,我和愛人回北大荒見爸爸最後一面。在料理爸爸後事期間,我和愛人在較我年長僅兩歲的小姑家的火炕炕頭上住了一宿。爸爸生前偶爾也在小姑家留宿,小姑家滾燙的炕頭爸爸也曾睡過。那一夜,我徹夜難眠,是火炕太熱?還是哀怨爸爸走得太匆忙?我不知道。我想,灶膛裡熊熊燃燒的柴草和騰騰跳躍的火苗或許知道。一鋪火炕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吃飯在炕上

奶奶家有一張炕桌,那是打土豪分田地時分得的地主浮財。平時吃飯,將炕桌往火炕上一擺,一家人圍著炕桌而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特別是過大年時,奶奶家、我家以及二叔、三叔、四叔、大姑、小姑等叔叔姑姑家輪流做東,祖孫三代、六七家、二三十口人團聚一起吃團圓飯很是熱鬧,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等極具東北風味的美食都是用小盆盛的,吃完就添,管夠。

炕桌只有一張,誰有資格在火炕上吃大餐呢?是我奶奶、我爸我媽,還有叔叔、姑父們,嬸嬸、姑姑和弟弟妹妹們只能在堂屋的地面上支兩張桌子湊合著吃飯。當然,炕桌上是有我的,因為我是張家的長子、長孫。過大年時,最好吃、最能體現東北風味的美食是殺豬菜。

殺豬菜,是我兒時吃到過的最好的佳餚,只有過年時才有機會吃到。奶奶家年年養豬,到了年底,奶奶就會請人來家裡殺年豬。殺豬時,我是不敢到跟前湊熱鬧的,只是遠遠地望著被五花大綁、嗷嗷叫個不停的肥豬被大人們放置在木板上。「殺豬匠」膽大心細,動作利索,殺豬褪毛開膛破肚「一條龍」。膽小力薄的嬸嬸和姑姑們能做的只是清洗豬腸做血腸,她們將豬小腸切成半米來長的段,用麻繩將一端紮緊,從另一端處灌入加了蔥末、薑末、味精、澱粉、食鹽、五香粉等佐料的鮮豬血。灌滿後,扎住口,放在盆裡待煮熟就可食用。這時,奶奶已把大鐵鍋裡的水燒得翻著水花,把事先切好的一大盆酸菜連同洗淨的豬骨頭、大塊五花肉倒進鍋裡,再加入大把的調料,大火猛燒,待煮到六七分熟時,再把血腸放進鍋內。

一兩袋煙的功夫兒,整個院子裡就飄滿了誘人的香味。一碗碗殺豬菜擺在飯桌上,招待幫忙殺豬的左鄰右舍們。我和弟弟們上不了席面,只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們盤坐在火炕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此時,累得已直不起腰來的奶奶總會憐愛地招呼我們去外屋地下,讓我們圍坐在灶臺旁,給我們每人盛上一大碗殺豬菜,還切上一大盤子味道濃香、油而不膩的血腸。一會兒,我們的肚子一個個便圓鼓鼓的,像個大皮球似的。這時,心滿意足的我們抹一把油花花的嘴巴,哼唱著「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別哭,到了臘八就殺豬」的童謠,出去打雪仗、堆雪人了。

玩耍在炕上

冬季裡的火炕,是家的中心,睡覺、取暖、吃飯、做活、會客、嘮嗑、玩耍。

奶奶家的火炕比我家、比叔叔家的都大,奶奶慈愛,兒孫們都願意纏著她。奶奶家的火炕上有兩件必有的東西,一件是奶奶做活的針線笸籮,還有一個裝著關東煙的煙笸籮。

奶奶未出嫁時即吸菸,直至83歲那年離世,煙齡超過一個甲子。奶奶抽的是關東煙,菸葉是自家地裡種的。我喜歡為奶奶搓菸葉。將放在火炕上烤乾後的菸葉夾在兩個手掌間,使勁搓幾下,菸葉就變得細碎,倒進祖母糊的煙笸籮裡,隨後將粗細不等的菸葉梗子挑出來扔掉。這樣,捲菸用的菸絲就算備好了。想抽菸的話,隨時可以捲菸。捲菸也是手藝活,既要外形美觀又要粗細適中。左手持著折好了的煙紙,右手捏一小撮菸絲灑在煙紙上,形成一頭菸絲多、另一頭菸絲少的條狀,用手輕輕按壓,從菸絲多的一頭緩緩捲起來,形成一個圓錐狀,一支「蛤蟆頭」關東煙就算製作完成。此時,擦著火柴點燃,就可以抽菸了。

奶奶每次吸菸時都很愜意,讓我好羨慕。我曾背著奶奶為自己卷了一支關東煙,抽了幾口,嗆死個人,哪像祖母說的抽菸有那麼多好處:幹活累了,解乏;飯吃飽,助消化;瞌睡了,提精神。在那個幾乎沒有玩具的年代,為奶奶卷關東煙也是一種樂趣。

我最開心的是和小姑一起盤坐在火炕上玩滿族婦女和兒童的傳統遊戲——歘嘎拉哈。歘嘎拉哈要眼明手快,腦瓜要靈活。歘嘎拉哈的道具就是4枚羊的膝蓋骨,每枚分為針兒、輪兒、坑兒、背兒四個面,以四枚為一副。歘嘎拉哈的玩法是:將嘎拉哈隨便撒在火炕上,手裡拿起內裝有大豆的小口袋向上拋,在口袋上升又落下的瞬間,用同一隻手將嘎拉哈按照一定的規則把一副嘎拉哈依次歘成同一形狀。歘完一個形狀後,再歘另一種形狀,以先完成者為勝。歘嘎拉哈時,務必用同一隻手去做所有撒、翻、拋、接等全部動作,否則算輸。此遊戲可以一個人自娛自樂,可以兩個人玩對抗賽,也可以多人玩團體賽。小姑心靈手巧,是歘嘎拉哈的高手。我笨手笨腳的,學不來。2007年,我和妻子千裡迢迢從無棣趕回故鄉探望病榻上的爸爸時,二姨媽送給我十多枚精美的嘎拉哈。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本來就手腳不靈活的我,歘嘎拉哈也只能當作兒時美好的回憶了。

2010年初冬,我和妻子回故鄉為爸爸掃墓時發現許多留有我童年美好回憶的帶有火炕的房子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被皚皚白雪覆蓋著的一望無垠的耕地。陪同我們掃墓的大姑、小姑說,尖山農場所有的生產連隊都將陸續搬遷到農場場部,所有房屋都將被退屋還耕,職工們也都將住進了帶有暖氣的樓房。我說,集體供暖省時省力又乾淨,不過,暖氣終究沒有火炕養人啊。

真想北大荒的火炕,想它的火熱和舒坦……

相關焦點

  • 東北人的火炕情結
    有一天晚上,光北屋的火炕上一下子坐了二十多個婦女,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好幾個根本沾不著親戚邊的村裡人,她們唧唧喳喳,嗑瓜子、聊天、看電視,鬧吵了半宿,把我擠在角落裡,害得我電視也沒看好,覺也沒睡好。我真怕她們把炕給壓塌了。還有一個新年。買的鞭炮放在炕頭祛潮,兩天後的一個下午,鞭炮竟趕在新年來臨之前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把新買的炕革蹦爛了一個角兒。
  • 冬寒火炕暖
    原標題:冬寒火炕暖  火炕屬於寒冷的北方,曾經遍布中國北方的城鄉,歷史悠久,至今依然是北方農村民眾最重要的取暖和休息場所。
  • 歸根——天津知青一家重回北大荒
    革命的激情把她燒到了北大荒。當她第一次面對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土地時,激情滿懷。然而意想不到的困難接踵而至。剛到連隊的那一天,宿舍還沒建好,屋頂可以看到星星,火炕還冒著熱氣。她和同伴們在炕沿上坐了一宿,第二天就投入了「早晨二點半,晚上看不見,地裡三頓飯」的秋收大戰。北大荒的地太廣闊了,一條壠長5、6裡,好幾天都幹不到頭。
  • 上海知青下鄉第一夜,就被狼群包圍在北大荒的知青點
    這是個位於北大荒邊緣的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屯子,知青點砌著對面火炕的三間大屋子建築在村頭。那天,屯子裡幾乎所有的男男女女都聚集在這裡忙活著,為知青們做好了第一頓午餐。那些淳樸的鄉親把知青當親人對待,這讓知青們人人感動。按照生產隊的安排,鄉親們下午要當著知識青年們的面兒,為他們殺第一頭豬,做第一鍋豆腐。
  • 火炕上的日子
    就從每家屋內的設施來看,很少有在家裡安放床鋪的,基本都是火炕,屋內面積大的,分設成南北炕;面積小的,一鋪大炕要佔去大半個房間。在顧鄉屯,火炕就代表著溫馨的家。冬季的東北很冷,室內全靠火炕來取暖。這裡的人們,把「火炕」視為戰勝嚴寒,度過隆冬的重要設備。那年頭,顧鄉屯一到寒冬臘月,一家人圍坐在火炕上,或嘮嗑聊天,或舉杯共飲,或摸牌娛樂。
  • 火炕文化小議
    火炕,毫無疑問是人類創造於冰雪文化的古老文明,火炕結束了苦寒絕域中先民們以「穴居」來防禦嚴冬的時代。《隋書·靺鞨傳》說:鑿穴以居,開口向上,以梯出入。火炕在北方寒帶的使用,至少在2000年前就開始了。從今天的考古資料看,火炕應該是龍江先民沃沮族人的偉大發明。在東寧縣團結村挖掘的沃沮族遺址中,被考古學家稱作「低火牆」或「煙道大牆式」的就是早期的火炕。我們以為不能用今天「火牆」和「煙道」的概念,去理解2000多年前沃沮族人的生活習俗。
  • 電視專題片:仰視你,北大荒
    仰視你,北大荒——鑄劍為犁(上)仰視你,北大荒——鑄劍為犁(下)仰視你,北大荒——從此天下不缺米(上)祖國高緯度的東北角是她所在方位,蒼茫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她寬闊的胸懷,雄渾的興安嶺和完達山是她不屈的脊梁。 北大荒,又是一片豪邁的土地。軍號響,紅旗揚,千古荒原第一犁,拉出一輪紅太陽。三代北大荒人前赴後繼,披荊斬棘,化嚴寒為春雨,變蒼涼的北大荒為輝煌的北大倉。如錦繡般的耕地鋪向天邊,像列隊衛兵似的林帶把田園劃成世界最大的棋盤。由衛星導航的金戈鐵馬奔馳其間,裝滿谷糧的幢幢銀塔聳立雲端。
  • 【「東北記憶」徵文】成金秀:濃濃火炕情
    「呀,竟有火炕!」剛剛走進桃源飯莊的同事們驚嘆著。坐上去,暖意瞬間流遍全身。望著整潔的房間,平坦的火炕上似曾熟悉的飯桌,令我想起年少的火炕,勾起濃濃的鄉情。記憶中,火炕是幸福的天堂,火炕是安全的港灣,火炕是溫暖的巢穴,火炕是知識的搖籃,火炕是力量的源泉。
  • 懷化美食|火炕上的美食——鼎罐飯
    火炕上的鼎罐。(楊武強 攝)冬日裡,懷化裡的鄉村生活,離不開三樣「神器」——火炕、鼎罐、長木凳,家人圍在火炕上取暖、吃飯、聊家常,客人來了招呼上坐火炕。「一個老漢兒黑又黑,屁股燒了不曉得。」和鼎罐形影不離的「好夥伴」叫三腳,把三腳放在火炕的中間,然後把鼎罐放在三腳上煮的飯就叫鼎罐飯。鼎罐用刷把洗乾淨,根據吃飯的人數往鼎罐裡盛水,把盛好水的鼎罐置於三腳上,拿來乾柴放在三腳下生火將水燒開。把米淘淨後,開始加水。對於煮鼎灌飯,水的量很重要,水和米的比例是3:1,水要一次性加足,中途不能加水,如果水加多了飯就會很稀,水少了飯則煮不熟。
  • 北大荒知青《真情》
    半年後,槐松調到了團部,老倆口真有些捨不得,槐松也有些不放心。臨走前,他找姜指導員,又安排了一個知青接了他的班。到了團裡一有空槐松就往回跑,吃住在劉大爺家,他幫著老倆口乾活,老倆口張羅著為他做好吃的,歡歡樂樂的親如一家。讓槐松難忘的是1971年初的那場大火,那天夜裡團機關那棟知青宿舍突然著火,大家都去搶救一牆之隔的商店裡的國家財產,結果十幾個知青的被褥和衣物全部燒光。
  • 帶你領略中國北方的火炕
    在古代由於沒有現在的水暖氣或者電暖氣等,而我國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長,流行於南方的床無法抵擋冬天的寒冷,北方的人民就發明火炕做為取暖設施。火炕由爐灶、炕體和煙囪三部分構成。連炕的爐灶可以做飯,炕體既可取暖,又可坐臥。其內是用磚建有炕間牆,炕間牆中有煙道,上面覆蓋有比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蓋以泥抹平,泥幹後上鋪炕席就可以使用。
  • 周商克:在北大荒遇狼
    北大荒在黑龍江省東部,北靠完達山,東臨烏蘇里江。上世紀五十年代,這裡是一望無際的荒原。雖是荒原,卻修了許多土公路,條條公路通向烏蘇里江邊。1958年3月,十萬轉業軍官從全國各地奔赴北大荒,拉開了全面開墾北大荒的序幕。我正是這十萬轉業軍官中的一員。那時,我從朝鮮戰場回國不久,身上的硝煙味尚未散盡,軍服上的灰土來不及洗去,又迎來了戰天鬥地,開發北大荒的艱巨任務。
  • 一名北京69屆知青的《北大荒回憶錄》下
    四十多前的北大荒,對於我們來說,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裡,能看上一場電影,真比小孩過年穿上新衣服一樣高興。我所在的連隊山高路遠,就比其他連隊來說還要困難,其他裡團部、師部近的連隊,還有機會到哪兒去看電影。三年的歲月,我看到了為數不多的幾次電影,雖然都是老掉牙的片子,還是看得津津有味,興高採烈。到了連隊半年多,沒有廣播、沒有報紙,更不要說是看電影了。
  • 北大荒,糧食的光芒——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主題攝影作品展(三)產業...
    「北大荒,糧食的光芒——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主題攝影作品展」 呈現的是一組閃耀著糧食光芒、豐富博大的光影意象,是昔日北大荒、今日大糧倉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絢麗畫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業多種經營、糧食深加工、觀光旅遊農業等也成為北大荒農業現代化的亮麗風景線。  攝影具有表現重大主題、重大題材的功能;重大主題和重大題材也為攝影實現表現功能提供了縱橫馳騁的空間。在北大荒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耕耘就會有收穫。
  • 韓國人要跟中國搶火炕的發明權?
    值班壹讀君|貓糧  韓國人正準備將火炕技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而韓國媒體報導說,擁有火炕生產技術的中國有可能成為韓國申遺的主要障礙,為了「搶佔先機」,他們必須加快申遺速度。  這條新聞讓很多中國人驚詫莫名。
  • 北大荒的知青歲月
    文 | 王慧潔我是1969 年從溫州奔赴北大荒,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團二十二連當知青戰士,那年我十七歲。四年後又到山東威海北觀村當了一名山村赤腳醫生。在北大荒知青歲月中,我經歷了風風雨雨,其中三件事使我終生難忘。
  • 睹物思情北大荒
    睹物思情北大荒睹物思情:指看到曾經待過的地方、使用過的物品,就想起自己以往的經歷,從而發出感慨。
  • 收官之年,農業景氣度攀升,北大荒集團才是真領袖
    02優質企業鑑賞北大荒集團:公司以種植水稻、玉米、大豆為主,是我國目前規模大,現代化水平高的種植業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農業有望在政策紅利和時代背景需求下迎來高景氣發展,北大荒集團作為農業領域重量級角色,綜合實力雄厚,行業龍頭優勢顯著,有望迎來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市場表現,是名副其實的真領袖!喜歡我的文字,一定要點擊關注,防止失聯。股市技術博大精深,有新朋友問如何建立自己的邏輯系統。
  • 極度恐慌:北大荒的狼
    到北大荒的第一個早晨,房東劉爺爺便告訴我們:「昨夜來狼了。」呀,這也太恐怖了!腦海裡立刻浮現出在《兒童畫報》中看到的大灰狼兇殘形象,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出門去看,果然在我們窗戶下的地面上有狼糞。想那大灰狼大模大樣地在我家窗下「出恭」,我們卻渾然不覺,簡直是「下馬威」。劉爺爺告訴我狼糞與狗糞的區別:「狼吃活物,連皮吃下去,狼糞裡面便有動物的毛。」而狗是家養的,吃熟食,狗糞也就沒有毛。
  • 農村能住12人的大火炕,家的味道濃烈,看看是個啥樣子
    任奶奶說城裡一點都不美,鬧哄哄的,出門認不得路,兒子害怕自己走丟,每次出門都是他帶著,住在單元樓裡就像進了「監獄」,孩子一上班,呆在裡邊悶的慌,不如農村自由,這裡空氣好,想浪就浪,想幹啥就幹啥。聽著老伴說的話,80歲的白大爺隨聲附和,連連說就是的,就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