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佰》,回顧歷史,談談感受

2020-09-04 電影玩家張小帥

《八佰》,是今年暑期檔的黑馬之作。

從電影院復工這段時間以來,電影院大部分都是在重映之前的賣座電影,像《哈利波特》、《星際穿越》等等,除了《八佰》,很少有新電影會選擇暑期檔上映。大部分的電影都扎堆到了十月一的國慶檔,如《我和我的家鄉》和去年春節檔未上映的《姜子牙》、《奪冠》。還有部分電影轉戰2021年的春節檔,比如《唐人街探案3》。

可以說,導演管虎這部製作成本5億的電影《八佰》,是在冒著很大的風險乘風破浪。動用20萬平方的地基搭建四行倉庫和微縮的上海繁榮街道,導演管虎這回如果賺不回本,那是會虧5個億的。還好,這個暑假給了《八佰》一個機會,票房早已突破5億。

小帥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首先是對電影結尾有些不太滿意,強行煽情的敬禮和伸手動作慢鏡頭一度讓我覺得導演在摩擦觀眾的智商。如果有空伸手,直接拆開圍欄,放他們全部進來,比伸手喊加油有用的多。導演在電影中有幾處是存在模仿痕跡的,模仿的好萊塢的拍攝手法也好,還是對原電影《八佰壯士》的翻拍程度也罷。

但是,我對導演在翻拍基礎上的更新迭代和自我創新十分認可。

電影中有很多處煽情是由內而外地,沒有夾帶任何強行帶動觀眾情緒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綁炸彈跳樓炸日軍(倭寇)銅牆鐵壁的時候。當一個個英勇的戰士抱著必死的信念為了戰爭勝利奮不顧身地跳下時,他們喊著自己的名字隨後壯烈犧牲。這樣的場景在我心中的上演了千百遍,卻沒想到以這種方式呈現出來。

為了不讓眼淚滑出,我每次看到快要流淚時就會喝一大口飲料,這樣眼淚就會隨著水咽下去,不被旁邊的人發現。

電影看完後,我本以為結尾會有一場激烈的對抗戰,但是導演拍的是撤退戰。後來才想起來,這是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是當時1937年繼北京盧溝橋事變後的「八一三事變」。當時,蔣介石為首的上級命令這支國民革命軍撤退,所以才有了不同於以往八路軍戰爭的戰鬥模式。

電影中,李晨飾演的士兵說,「幾十萬東北軍被兩萬日軍逼出關」,這句話使我印象深刻。東北軍出關的那場戰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本當時發動了柳條湖事件,但是因為蔣介石軍閥奉行的不抵抗政策,才使得最終演變成日軍愈加猖狂的局面。

從1931年到1937年,日軍也逐漸的佔領了華北和華東,直到打到上海的淞滬會戰,也就是「八一三事變」,日本揚言「三個月滅掉中國」,並宣發刊登報紙。1937年的8月,中國共產黨逼蔣抗日,形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關於《八佰》的歷史背景,還有一些非常震撼的數據。

在這次的淞滬會戰中,守四行倉庫的戰士八百人,實則為400人左右。但是蔣介石投入的這次戰鬥兵力遠不止400,而是大幾十萬人,而日軍因有精良的裝備,僅僅有幾萬人。最後的戰爭死傷統計數據宣布時,中方宣布有30萬人死亡,而日本方面僅宣布4萬人死亡。

所以說,真實的歷史事件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800人的戰鬥,也只是一種表象。就像黃曉明飾演的上級來下達任務時說的一句臺詞,「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沒錯,這也正是為什麼八佰將士負隅頑抗的原因。

其實這次淞滬會戰的根本,並不是為了和日本打仗,打一個民族大義和復仇行動。因為當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暫未形成,國民革命軍仍受米國上司指示,蔣介石當時命令這隻國民革命軍負隅頑抗,僅僅是為了做給國際社會看,以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甚至幻想依靠列強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來平息這次事件。

當然同時,電影中最微妙的關係是,四行倉庫後面的上海國際租界區,是美、英等殖民國家的附屬地,他們強烈要求蔣介石保護這個地區。蔣介石因受其指示選擇了留守軍隊負隅頑抗,不過最終爭取到了日本方面和美、英列強的和解,他們才最終結束了戰鬥,準備撤離。

不過後來,在1937年8月份,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很快將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瓦解,而淞滬會戰的堅守的八百壯士們,也最終打破了日軍妄圖「三個月滅掉中國」的圖謀,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反抗精神。

相關焦點

  • 看完《八佰》,回顧歷史,談談我的感受吧
    《八佰》,是今年暑期檔的黑馬之作。從電影院復工這段時間以來,電影院大部分都是在重映之前的賣座電影,像《哈利波特》、《星際穿越》等等,除了《八佰》,很少有新電影會選擇暑期檔上映。可以說,導演管虎這部製作成本5億的電影《八佰》,是在冒著很大的風險乘風破浪。動用20萬平方的地基搭建四行倉庫和微縮的上海繁榮街道,導演管虎這回如果賺不回本,那是會虧5個億的。還好,這個暑假給了《八佰》一個機會,票房早已突破5億。
  • 看完《八佰》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
    最近被電影《八佰》所刷屏,當看完《八佰》時,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對於影片中那些熱血沸騰,置生死於外的抗戰士兵,感動了無數觀眾,走到電影院門口,每個看完《八佰》的人似乎眼睛都流著淚出來,所有的觀眾,被我們誓死保衛祖國的那一腔熱血和實際行動所感動。
  • 《八佰》——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時隔半年,終於在百忙之中抽空再次進入了電影院,做為影院開門以來的第一部大片,《八佰》可以說是一部救市之作。早在去年,《八佰》就已經未映先火,當然也引來了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指責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人,以及電影歪曲歷史,不尊重人民等等。我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儘量避免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批評,我只想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談談這部《八佰》。
  • 「八佰」,這部電影大家看了嗎?談談有什麼感受?
    最近熱播的電影《八佰》,大家看了嗎?看了《八佰》,真的是熱血淚眶,作為後世晚輩,無法感受體會,當時我們中國人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保護國家的歷史山河。八百戰士,四天四夜戰鬥日軍十萬,捨生求死,掩護國民軍撤退,拼死護衛上海蘇州四行倉庫,真的很感人,他們的精神真的值得後世敬仰。
  • 談談電影《八佰》中的一些軍事細節
    談談電影《八佰》中的一些軍事細節電影《八佰》已經上映了一段時間了。
  • 看完《八佰》,好久緩不過來,全程壓抑的背後講述了什麼?
    我把電影《八佰》看完了,從開始的好評如潮,到後來的褒貶不一,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說《八佰》這部電影沒有什麼邏輯性,電影中的人在面對日軍侵略的時候,有的是逃跑,大部分是「看」。通常的抗戰主題電影都是開端損失慘重,中間部分講如何抗敵以及怎麼樣做到大團結,最後講一下怎樣取得了勝利,一部電影就演完了,或許我們已經對這種劇本式的流程給洗腦了,認為這樣才是符合標準的抗戰題材電影。
  • 淺淺談談看完電影八佰的感受
    先說說什麼是抗日神劇,抗日神劇就是,拋開歷史背景,不講戰爭邏輯,只描述誇張的戰場打鬥,把戰爭這麼一個嚴肅的事變成小孩打架的簡單化敘事手法。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都是這個問題你都能手撕鬼子了,那先烈們浴血奮戰十四年是打的寂寞嗎?這邏輯立不住啊。
  • 看完《八佰》,不僅是一部戰爭片,你的感覺如何?
    去年八佰的預告片出了以後,就一直很期待這部戰爭片。抗日神劇看多了,一直希望中國可以真正有正視歷史的抗日電影,我在看之前的感覺還是以為這只是一部刺激的槍戰片,艱難的打日本軍隊的電影,會為我國出一口惡氣!八佰最近才有上映的消息
  • 讓人振奮的《八佰》,戰爭歷史場面直戳人心,觀看感受非同以往
    《八佰》是導演管虎醞釀十年的拍攝設想,這份執念源於他內心對戰爭片的熱愛與心結。「一個民族要想往前走,忘記歷史是非常可怕的。」、探訪相關人士、對劇本的推敲打磨、應對拍攝期間的各種突發變故,可以說,管虎和《八佰》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 看完《八佰》之後,再回顧75年林青霞版的《八百壯士》感觸太深
    由管虎執導拍攝的《八佰》已經成功落幕,該片在播出後,迄今為止,《八佰》累計票房已經達到31億,成為了一部不折不扣的爆款影片。這部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也通過這部電影讓大家熟知。
  • 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最早上映的電影之一,《八佰》在點映期間票房就突破了1.8個億,到現在《八佰》的總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主要是影片對歷史真實性的還原上的爭議那麼這部影片背後的真實歷史又是如何的呢?
  • 《八佰》登頂,實力所致,眾望所歸
    如果非要說《八佰》的成就要歸功於上映時間正值國內疫情控制得當,我個人是絕對不同意的。同期上映的電影多了,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成就,在後續《信條》,《花木蘭》的衝激下,為什麼票房仍舊穩中有升,就不難想像絕對是實力所致,實力不允許它低調。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電影背後深刻的意義,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
  • 流淚看完《八佰》,偏見果然是一座大山
    《八佰》上映不足一周,豆瓣評分從8.3跌到7.8。但我們先看一件事情:《八佰》"還原歷史",究竟應該還原什麼?1937年,七七事變拉開全國抗日的序幕。8月13日,上海爆發淞滬會戰。中國陣亡30萬將士。
  • 寫意歷史的《八佰》
    誰要是把電影《八佰》當歷史紀實看,肯定會大失所望。或者不如說叫根本沒看懂。如果再有誰依據史實對《八佰》挑鼻子挑眼,那麼,可笑的,將不是影片編導,而是批評者自己。因為,《八佰》本意或主旨就不是紀實歷史而是寫意歷史。寫意,就不是照要樣本繪形,在酷肖樣板上發力,而是依樣本傳神,在升華靈魂上用心。
  • 《八佰》口碑兩極分化,《八百壯士》帶你回顧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遲到400餘天,終於在8月14日進行了點映,與之前眾位業內人士預料不同的是,《八佰》的口碑在上映不到一周便兩極分化,票房更是遲遲無法破億。雖然商業表現方面不盡如人意,但是影片所講述的這段史實,卻值得我們再次回顧。《八百壯士》一書則詳盡地記載了這段歷史。
  • 《八佰》和那些有關的歷史
    《八佰》,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如果說絕後太過誇張,講空前絕對當之無愧。影片令人振奮、催人動容的原因是拍出了中國人的血性,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敏感時期。影片對小人物的刻畫淋漓至盡,讓整個影片飽滿而真實。歷史事件的藝術再現,最能吸引觀眾。影片將歷史用藝術的手段而又不失真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導演管虎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 《八佰》在「政治家」的眼裡《四佰烈士》命如螻蟻!老算盤沒錯?
    八佰上映了。懷著緬懷先烈的心,走進了電影院。看完之後,不是滋味,不算劇透,回顧真實的歷史,根據電影談談感受。《八佰》你說他好看吧,它真實地還原了日軍的侵略中國的殘暴行徑。面對這樣的絕境,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打出了保家衛國史詩般的戰役。
  • 《八佰》首波觀影感受:不完美,但已做到國產戰爭片的極致
    昨晚《八佰》開啟了第一輪點映,藝綻君看完後發現一位豆瓣網友的評價,覺得很符合我的感受:不是《八佰》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但是是當下華語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而且,優先建議看IMAX,因為《八佰》是全亞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拍攝的電影。
  • 《八佰》首波觀影感受:不完美,但已做到國產戰爭片的極致
    ,覺得很符合我的感受:不是《八佰》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但是是當下華語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而且,優先建議看IMAX,因為《八佰》是全亞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拍攝的電影。接下來藝綻君就要唱唱反調,談談不太喜歡的地方了。當然,所有觀點都只針對影片本身,而且單純分享個人感受。
  • 看《八佰》有感:再現四行倉庫保衛戰
    最近網上看到很多影評,有說《八佰》好的,有說《八佰》不好的,有的甚至說的非常激烈。不過《八佰》是亞洲第一部IMAX商業大片。IMAX廣闊的動態範圍和接近人眼的成像效果,可完美再現四行倉庫保衛戰,能給觀眾帶來更強大的視覺衝擊。因此我是肯定會去影院「二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