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文和友

2020-12-22 湖南在線

華聲在線3月30日訊 (記者 張聖曜 唐卓婧 康蒙)鮮嫩爽口的龍蝦肉,沾上滿滿的油汁和蒜泥,一口咬下去,便是那熟悉的「長沙味」。3月30日,華聲在線記者來到超級文和友海信廣場店,探訪逐漸鮮活、熱鬧的長沙「夜生活」。

下午六時,超級文和友門口已排起了小長隊,顧客需在入口處有序等待檢測,掃描指定二維碼獲取出行信息、熱感測溫、登記,每一步均有工作人員細心指引。

「從3月16日恢復堂食以來,每日客流量上升很快,為了防控疫情,我們採取了限流措施,500個位置目前只開放了160個。」超級文和友龍蝦館長沙海信店執行總經理孫平介紹,在員工、食材、環境、客人四個方面均採取了防疫措施,最大力度保障店內的用餐安全。

記者在現場看到,比較疫情發生之前,餐桌間的距離隔得較寬,四周隨處可見的年代海報旁貼上了宣傳公筷公勺的宣傳標語,就連吸引顧客紛紛打卡拍照的長沙老街道場景也會有工作人員守在一邊提醒顧客,疫情期間儘量不要聚集。

「文和友終於不要排隊了,今天我專門帶老公和孩子來嘗嘗這網紅美食的味道。」疫情以來,第一次外出就餐的周孟暱高興地告訴記者,看到文和友對疫情的防控措施,他們很放心,「對於疫情不放鬆警惕,對於美食我們仍保持期待!」

相關焦點

  • 文和友究竟是不是餐飲公司?
    並把這些物件做成了一個有趣的畫冊,將它還原在一個立體的空間裡面,也就是超級文和友的雛形。在超級文和友裡面,有一條街叫永遠街,這裡有很多長沙市有名的老的市井小吃。就這樣,文和友慢慢成為了長沙的「網紅」。第一,文和友的商業模式,很像迪士尼,而且他們的創始團隊在公開場合已經說過很多次。通過生產文化內容來獲取流量,來賺取全產業鏈的錢。包括超級文和友的直營店利潤,各類子品牌加盟費,文創周邊的利潤,以及線上商城的利潤。第二,超級文和友是一種多點複合經營的商業模式。
  • 悠遊廣州——超級文和友 下
    接上期內容,吃完繼續逛逛廣州超級文和友。在過道樓梯上走走拍拍,記錄上世紀廣州老房子的風貌。上世紀常用的馬賽克瓷磚,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承載了多少廣州人記憶的阿婆牛雜,現在也是連鎖加盟店了。熱鬧的文和友,晚上7點依舊有在排隊的人。牆上的小廣告也很還原。廣式涼茶也體驗過了,加多寶和王老吉完全就是糖水嘛。
  • 超級文和友,如何「騙」走年輕人的錢
    文|消費界不好糊弄的年輕人,為什麼走進了超級文和友?超級文和友國慶期間,長沙餐飲網紅店"超級文和友"1天取號超過3萬桌,這對於很多餐飲企業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文和友靠什麼吸引年輕人?超級文和友的誕生文和友,意為文賓和他的朋友。超級文和友誕生到今天,已經實現了年銷售額過億的成績。但在最開始,作為創始人的文賓,做的只不過是小攤販的生意。時間倒轉到十年前。2010年,23歲文賓靠著5000多塊錢的成本,做了一個炸排骨攤。
  • 「小龍蝦之王」文和友,為何能爆紅?
    既然小龍蝦這麼火,也難免會出現很多備受歡迎的龍蝦品牌,文和友便是其中一個。「小龍蝦之王」文和友,為什麼能夠爆紅呢?最高記錄一天取號3萬號,「小龍蝦之王」文和友為何能從10㎡的小攤販脫穎而出,搖身一變成為全國各地的網紅勝地?今天我們來深挖文和友的爆紅路徑。
  • 廣州超級文和友水土不服?【飲茶論道】
    工作日晚上不用等位直接進去除了特立獨行的建築風格廣州超級文和友標榜集合25家地道小吃包括荔銀腸粉、阿婆牛雜、八珍煎餃等以及一些體驗式懷舊主題商店但部分首批進駐的老字號已悄然離場開業的路牌現時的路牌已退場商戶
  • 悠遊廣州——超級文和友 上
    大家好,水缸又來爆肝更新啦~上午逛完南風古灶吃了個午飯,下午就馬不停蹄地往廣州趕,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後終於搭上城際地鐵廣佛線,再換乘後終於到賓館安頓下來,休息一下準備去超級文和友吃個晚飯。這次住在28樓,修整一下拍幾張樓外的風景,有陽光穿過雲層。
  • 探訪超級文和友:開業半年後的「變」與「不變」
    前來拍照打卡的不僅有熱衷復古潮流的年輕人,更有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一同來到超級文和友,與孩子分享那段屬於他們的獨特時光與孩童回憶。即便是在工作日的下午,超級文和友內依舊熙熙攘攘,前來品嘗美食、拍照打卡的人們摩肩接踵,在部分商鋪前為美食駐足的人們甚至排起了長隊,在店鋪門口哧呼呼地享受「新鮮熱辣」的地道廣州風味,驅散冬日的寒冷與陰霾。「廣州沒有其他地方像這裡一樣能在同一個地方吃到各種本土美食了」,特地從黃埔來到超級文和友覓食的梁小姐說道。
  • 中國美食迪士尼重慶擱淺 超級文和友模式難複製?
    迪斯科舞廳、照相館、理髮店……有著7層樓、2萬平米的長沙超級文和友,重構了餐飲+文化模式,成為業界、消費者打卡聖地。今年2月,有著中國美食迪士尼美譽的文和友獲得加華資本近億元的投資。似乎看上去前景一片大好。不過,日前有媒體爆出,進駐超級文和友廣州店的首批老字號已退場。
  • 從超級文和友,看「餐飲+商業地產」模式如何構建!
    2015年,文和友重新定位為「文化公司」,而「非餐飲公司」。彼時,文和友還只是個「地方性知名品牌」,真正使其成為「超級網紅」的,是超級文和友的誕生。2018年5月,文和友攜手唐人神斥資1億元在長沙打造「文和友海信廣場店」,以龍蝦品類切入,全速進軍「夜場經濟」。近5000㎡的龍蝦館橫跨7個樓層,讓食客瞬間回到80年代老長沙街頭巷尾熱鬧哄哄的場景。
  • 「美食迪士尼」重慶擱淺 超級文和友模式複製難?
    據了解,開業之初,文和友小龍蝦時代天街店曾吸引眾多市民前往排隊打卡。不過近兩年來,該門店的生意大不如從前,已經鮮見排隊場景。記者隨後撥打告示上的聯繫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有業內人士指出,時代天街店作為文和友重慶市場的首家門店,2年來發展不溫不火,而且一直只有一家門店,關店在情理之中。
  • 首批老字號退場,廣州超級文和友還能走多遠?
    如今再訪廣州文和友,雖然人來人往,但周末晚上飯點時間大概1800多桌,工作日基本不用排隊,對比開業時排號3000桌、平均排隊四小時的場景已經不復呈現。此前更有傳聞最早一批進駐廣州文和友的老字號已退場。超級文和友作為外來品牌進駐廣州,是否水土不服?這種模式還能走多遠?
  • 超級文和友丨哥哥,帶我一起元氣滿滿
    和普通的文和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超級文和友不是單純的小龍蝦館,它是一個商業體。作為一個面積不算非常大的商業體,來過這裡的朋友肯定就會知道,這裡對於美食店而言,簡直宛若一個巨大的社區,裡面的生活設施和居家小店看起來一應俱全。是相當真實地還原了原本應該只存在於上個世紀的舊街區。
  • 等位三天吃不上的文和友,火爆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文和友,長沙的美食地標,10月份長沙店等位2萬人……從路邊攤到餐飲業巨頭,文和友是怎麼走過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也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5000元成本起步,2年開出連鎖店2010年,22歲的文賓辭掉高薪的工作,開路邊開了一家炸串攤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 超級文和友初現內捲化:店中店悄然更迭
    這棟建築,便是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建築部分外牆已經完成玻璃幕牆的裝配。據媒體報導,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總建面積達3萬平方米,比2018年開業的超級文和友長沙店大1/3,更比廣州店大6倍。這裡將被打造成香港特色+創新的深港文化生活綜合體,也是文和友目前全國最大的門店。
  • 年收過億,超級文和友如何讓場景體驗為餐飲服務?
    01  文和友有多火爆?  今年2月份,文和友獲得佳華資本近億元的投資,有數據顯示,文和友旗下的老長沙龍蝦館在「2020上半年中國十大最受歡迎小龍蝦品牌」榜中居首位。  文和友的出現重新定義了餐飲消費、市井文化、場景IP的商業邊界,打造了餐飲+文創的新模式。
  • 年入過億不輸海底撈,文和友的品牌宣傳強在哪?
    還有去年五一,長沙文和友海信店單日放號1.6萬個,刷新了餐飲行業排號記錄;去年國慶期間,文和友再次因為排隊取號近2萬桌、連續排隊12小時而登上微博熱搜,文和友因此爆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長沙城市名片
  • 文和友星沙店預計10月開業
    今日,「星綻放·敘未來」新長海廣場·文和友入駐籤約儀式在星沙舉行,文和友星沙店預計於國慶黃金周期間開業迎客,將斥資億元,在長沙東部星沙商圈打造一個新的超級網紅打卡地標,通過搭建集吃喝玩樂遊購娛+場景化體驗一站式的娛樂平臺,進一步點亮星沙夜經濟。
  • 超級文和友毀譽參半,文賓的「餐飲界迪士尼」夢能成嗎?
    也在那一年他成立了文和友餐飲管理公司並註冊了「老長沙大香腸」品牌,2014年又以湖南人民喜歡的小龍蝦為切入點,超級文和友的雛形「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杜甫江閣店在長沙沿江風光帶開業。到2018年唐人神以不低於7000萬的投資入股共同運作「老長沙大香腸」後,「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又以直營或加盟的形式在廣州、蘇州、南寧、貴陽、珠海、佛山、成都多地開花,這些門店在文和友強大的品牌引流效應下,雖複製得不算完美,與在長沙的火爆相較屬於不溫不火,但也都在當地站穩了腳根。只有加盟形式的成都店,不到一年便改換門庭為麻辣燙串串與文和友脫鉤。
  • 廣州超級文和友設計師楊巖:設計一座市井美食的主題樂園
    時空錯亂的恍惚中,不經意走進一間年代感十足的屋子,尋不到主人,隨手翻看桌上的書,看到文和友這家不尋常餐廳的圖文故事。芒果TV之後,關於長沙的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茶顏悅色和超級文和友,一家奶茶店,一家餐廳,都是極具特色的新商業品牌,新生代消費人群追捧,媒體紛紛跟進傳播。
  • 一天排號4萬桌,超級文和友是如何成為長沙文旅地標的?
    超級文和友簡介: 超級文和友位於長沙市海信廣場,2018年開業,2019年二期升級擴展至2萬平方米,以長沙老字號為核心,結合長沙七八十年代城市記憶文化,匯集美食、零售、休閒娛樂等多元業態,進駐了100戶商家、20餘個商鋪,全方位還原老長沙的文化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