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菜叫「春不老」,豐縣老家叫「松臘」

2021-02-27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程守忠

春不老,普通的三字組合,卻透露出萬千風華,令人胸中流淌詩情畫意。從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遷客騷人,皆感時恨別,無不為了一個「春」 字。春來欣喜,春去傷逝,春是詩詞歌賦中的主旋律,或寄情於花,或託物在水,或目送歸鴻漸遠,或聞聲黃鸝柳浪……

歐陽文忠公那闋《蝶戀花》最為迴腸盪氣: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無獨有偶,宋代無名者的《謁金門》也很膾炙人口:春不老。細數花風猶到。揮翰玉堂應早早。花知中令考。詞進芳箋才調。文飲清樽懷抱。一片瀟湘供一笑。楚山青未了。

       

今天,我要說的春不老,是一種蔬菜。春不老,是它的一個名字,還有好多稱呼:雪裡蕻、雪裡紅、雪菜、霜不老、雪裡翁、飄兒菜、塌棵菜等等。

雪裡紅、雪菜、霜不老、雪裡翁很親民,的確是名副其實。大雪飄飛,冰封雪冬,而此菜不畏嚴寒,頂風冒雪,兀自青翠常在,精神抖擻,可不就是菜中的「青松」!雪裡蕻的「蕻」字,有點太文藝,讀音很普通,就是讀「紅」(hong,二聲。),釋義有兩條:一、茂盛,二、(方)指某些蔬菜的長莖。

       

在豐縣老家,這種蔬菜,還有一個名字:松臘。聽起來怪親切的,就像自己的乳名,就是你七老八十,回到老家,老家人能稱呼你乳名的人,已經不多了,偶爾一聲呼喚你乳名的聲音自身後傳來,聲音熟悉而陌生,原來是自己兒時的玩伴、小學同學,也已經老態龍鍾、白髮蒼蒼,未及答應,你保證會老淚縱橫。

      

老家人給草木花卉取名字,很有意思。例如車前草,老家人稱之為「豬耳朵棵」,可不是啊,這種可作為中藥的野草,葉片肥大捲筒狀,就是豬耳朵的模樣。松臘,能越冬,冬春皆青碧有神,而且葉片邊緣裂開毛茸茸的,很像經冬不凋落的松針,松臘之名妙極也!

      

老家栽養的草木禽畜,大都潑辣好養;嬌滴滴地,動不動就生病慢食犧牲者,早就淘汰出局了。例如土狗、土雞,基本處在散養的狀態。除非大雪封門,雞狗無法出去覓食,農家才拌半盆雞食(麩皮、豬飼料而已。),或者就撒半瓢玉米粒;給狗扔一塊麵餅子,就算狗的一頓口糧了。

老家的香椿樹、洋姜(地環、甘露子、螺絲菜。)等,只要種上一棵,它就往外繁殖。松臘也是如此,第一年種植了一些,第二年,周邊散落的它的種子,就會萌發,屬於「野生」的品種了。

     

隆冬挖的薺菜,味道最為鮮香;臨近清明,薺菜棵大生長莖,頂上開花,已經老了,勉強還能下口,但有點嚼蠟的感覺了。吃嫩鮮,其實就是吃時令,過了時令,當然品質就殘次了。

像香菜(老家叫芫荽,這裡指越冬的芫荽。),一旦過了清明長了菜薹,就不能佐羊肉湯了,因為它有臭蟲味,蒸著吃還行。立秋的西瓜,打春的蘿蔔,也是這個道理,錯過了時令,就斷送了時鮮菜蔬的豆蔻年華了。隆冬挖薺菜,薺菜分外瘦小,挖上一團,需要下好些功夫,眼睛也會犯花。直起腰,遊目四顧,野生的松臘就在溝坡上,綠意蔥蘢,精神抖擻。

     

這一點,松臘和薺菜的生長地域相似。薺菜就是打片生長,走了好幾塊地,一根薺菜也沒有發現;發現了薺菜的蹤跡,就能挖下來好多。發現一處亭亭玉立的放射狀松臘的影子,周圍就一定還會有伴生的。刈割松臘,非常愜意,最好是把底根上的大葉片掐掉,留住中心處的小芽苞,這樣,再過一段時間,還能再割第二次,留給後來者希望。

      

臘鮮吃,味道非常好,操作也簡單。洗淨瀝乾水,細切成為較粗的顆粒,鹽漬,然後去下麵條。手擀麵最佳,掛麵也行。鹽漬松臘裝盤,滴兩滴麻油,佐白麵條,絲麵條很好,寬面葉更好。

吃半口麵條,就一筷子松臘,麵條柔滑,松臘鮮香有濃濃的鑽味,一起口中醞釀,把鼻腔衝得痒痒地,要是打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噴嚏,全身的汗毛孔亂炸,那才過癮呢!你要吃不慣這個微苦稍辣的鑽味,就用開水焯一下,就行了。

     

當然雪裡蕻還有更多的吃法,老家比較常見的,就是立春過後,把大棵雪裡蕻整棵割下來,洗淨,掛在鐵絲上晾曬,等蓬勃的莖葉失水發蔫了,就往罈子裡擺放,一層萎靡的菜上,鋪一層粗鹽,然後再擺上。擺滿了,用石塊壓緊實,封上口。

      

一般醃製、發酵半個月後,可食。拿出來的雪裡蕻,還保持著青碧的模樣,淘洗後切段涼拌,味道熨帖多了,幾乎吃不出鑽味了。

這種醃製的雪裡蕻,還可以清炒、炒百合、炒肉絲、臘肉,味道都很好。只是醃製的菜品,含有亞硝酸鹽,與氨化合,生成亞硝胺,對身體健康有害。

相關焦點

  • 豐縣王溝鎮趙集村:著名作家趙本夫的老家,滿了傳奇色彩!
    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趙姓族人敢為天下先,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挺身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輝煌的業績與天地同春,日月同壽!感召著來者,奮發有為,譜寫出新的歷史輝煌,為趙氏文化,中華文明,不斷添磚加瓦而努力奮鬥!水有源頭樹有根,先有祖宗後繼人;萬代子孫川不息,年年香火旺神州。
  • 豐縣老家的下酒菜
    兩個老家酒仙級的壯漢鬥酒,下酒菜就是每人一粒茴香豆(帶有材料味的幹炒花生米)。一個喝完面前的酒,把還剩三分之一的茴香豆,丟進嘴裡,向對手以目示威。對手一揚脖子,喝乾的杯中酒,轉身就走。吃喝到最後,發現煮下水的湯有點渾,舀在馬勺裡,看仔細,居然有好多草渣滓。用馬勺一撈,居然有一處驢大腸沒有反洗到,一大包驢屎蛋子還裹在裡邊。為首的老酒暈子大呼:「吃草的畜生,拉出來的糞球,都沒有臭味,這怕啥!吃都吃了,咱們不說,誰知道啊!誰吃出來臭味了?」         秋天,是喝酒者置辦下酒菜的天堂。
  • 【高能】從臺灣到豐縣——看孫裔博的故鄉情懷!
    一住就是6年多,過著田園般的生活,並打算一輩子不再離開。抗日民族英雄孫寶山在老家有個大兒子,叫孫益榮,今年已經82歲。孫裔博是在臺灣的唯一兒子,按照老家的習俗,他行二,所以老家人就叫他孫老二。1945年初春,在今天徐州淮海路東段往東北向,曾有一段狹窄並不顯眼卻叫作大馬路的路段,這裡卻發生了一件嚇破日偽肝膽的大事。隨著一聲正義的槍聲汪偽淮海省第九縱隊少將司令侯本升被擊斃,一時間震驚世界,當時的《新華日報》、新華電臺以及不少海外媒體都作了報導,對全國抗戰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豐縣城鄉無不拍手稱快,因為執行鋤奸行動的勇士就是豐縣人孫寶山、陳亨林。
  • 豐縣老家的那兩棵杏樹
    文:蔣雪花圖:來自網絡時下,豐縣老家的大蒜開挖,已經如火如荼,麥稍變黃了,杏子也就要熟了。青蛙叫醒了夏天,布穀鳥唱響了麥季,也催動了一些在外遊子的心。特別是在這杏子即將成熟的時節裡。所以大家都熱衷於在自家的院子裡或者大門口栽上一棵或幾棵杏樹。特別是在我那可愛的家鄉,豐縣的張蔣河村。誰家沒有幾棵杏樹呢,院落牆角有,房前屋後有,坑邊地頭有,甚至是大田的中央都有著杏樹的「倩影」。幾乎是有人家的地方都有,有人踏過足跡的地方都有。可見,我的家鄉人對杏樹多「情有獨鍾」,深愛不已。
  • 龍灣「春不老」,慈禧都說好
    冀中有句俗語:「保定府,三件寶,鐵球、面醬、春不老」。已故著名作家梁斌在他的長篇小說《紅旗譜》中這樣描寫道:「用舊道木夾起來的圍牆上,有賣燒雞的,賣甜醬的,賣『春不老』的,一股勁兒亂喊。」  「春不老」是芥菜的一種,在保定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春不老栽培品種為「八根柴」,系多年栽培的農家良種。
  • 江蘇豐縣鄉村婚禮:從兩小無猜到唯美婚禮,這就是愛情的模樣
    圖文:紅豔視頻:紅豔讓愚伯的自留地見證新郎新娘的幸福,讓這一個個畫面成為永恆……在豐縣老家,鄉村婚禮還是在傳承老式的結婚模式上,融入了現代的內容我們在為新郎新娘深深祝福的同時,也為老家這樣的迎親方式,深感欣慰。尤其是在外的遊子們,看到這樣的場面之後,那種溫馨的感覺,浸潤著心靈,讓人久久不能平復……如今,大家的生活都慢慢好起來,即便有能力去酒店承辦,但更多的年輕人還是選擇在自己老家的鄉村舉行婚禮,因為,這樣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紀念的內容。
  • 「甘霖助學」牽手豐縣和集初中部分貧困生:遍灑真情,愛滿老區…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溫暖。孩子,你要籤下收條,咱們在陽光下生活,需要陽光操作。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時光匆匆,但會記住一切!愛屋及烏,這條溫順的小狗呢?就給照一張吧。孩子,再見!老家依然清貧。有了孜孜不倦求學的孩子們,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
  • 種菜的媽媽們 ——說說火叉頭人與土地的感情
    這是種菜媽媽們最喜歡說的話。 後來育章帶沒帶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華僑一定沒少帶他媽媽種的菜。華僑媽媽也是無比熱愛種菜,而且都是有針對性的,常聽她說「華僑喜歡吃」。她家在村子西頭,離我家比較遠。有一天在村後閒逛,見華僑在家,我便拐了進去。地上大袋小袋裝著都是菜,他媽媽在一邊囑咐著,早上吃什麼晚上吃什麼。
  • 老家有種肉叫豬尿包肉
    在不發達的年代,我們的前輩用智慧戰勝了落後;就拿我們老家的豬尿包肉來說,這種老工藝的製作技巧和方法,就代替了現在的冰箱。記憶中,老家家家戶戶都有豬尿包肉,有的掛在堂屋山頭牆上,有的掛在廚房,媽媽灌的豬尿包肉我記得最清。
  • 三浦春馬:有一種愛情叫《戀空》
    30歲,原本是一個人生奮鬥正當年的年紀,那個讓我們記住有一種愛情叫《戀空》的日本青年演員三浦春馬,永遠的定格在今天。30年前的日本爆發經濟危機,經濟市場持續低迷,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攀升,4月5日,關東地區有個男孩出生了
  • 豐縣趙莊鎮張小樓、張土城那片,為何文化底蘊那麼深厚?
    圖文:張念柱豐縣趙莊鎮前、後張小樓、張土城自然村張氏文化人頗多,雖無大的建樹,但各級詩詞協會、作家協會都有他們的名字出現,各級各類報刊雜誌、媒體平臺時有他們的文章發表。建築材料一是村民捐獻,二是拆破舊的廟宇(有記憶的是張土城東的白陽閣廟)。新建學堂佔地五六畝。大門朝南,堂屋三間,東屋三間,南屋兩大間一小間,小間為廚房,其餘作為辦公室、教室和教師宿舍。教學班為兩個複式班,年級為:一到四年級。記憶深刻的學生有:張敬忍,張念生,張念國,張昌法等。學校命名為「豐縣張小樓學堂」。
  • Angelababy分享種菜日記引發熱議!看看擅長種菜的明星還有誰?
    近幾年,娛樂圈掀起一股「種菜狂潮」,不少明星都在家裡做起來小菜農,好不愜意。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娛樂圈擅長種菜的八大明星,看看你最羨慕誰?1、楊穎近來,不少的劇組都停擺,楊穎也有時間過點接地氣的生活。她通過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的種菜日記,自己的雞毛菜,吃起來肯定香!
  • 豐縣師寨劉小營:鄉村最美在此時,老家美成啥樣,你知道嗎?
    在漸漸暖煦的春風裡,一群燕子也開始搭建它們的愛巢,在老家的東西南北,地上和天空,我用相機,抓住了陽光、綠色、和諧和風,抓住了歲月的力量,當然也抓住了一個字,那就是------美。如今的老家,油菜花開的芬芳,它們金黃燦爛,把鄉村的春天打扮得驚豔壯美,無法言語。
  • 豐縣記憶:少年時,留在我們生命裡的歌
    文:白雲飛圖:來自網絡1992年的暑假,我們回到了豐縣沙莊,爸爸的老家的鎮上。再見了合唱團,再見了我的小學同學們。孫朝永,謝新海,朱雷,謝磊,孫廣銀,陳修麗,姜偉偉,姜紅雷,姜波(後來成了我的表姨夫),還有好多的同學,即使沒有見面,依然記得你們的音容笑貌。
  • 實拍:豐縣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收徒儀式
    圖文:程守忠2020年4月10日,豐縣曲藝家協會會員、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在他的家鄉豐縣宋樓鎮黃樓村王橋,舉行了收徒儀式。徒弟劉容婷及她的家人、引進師、主持人、保舉人、見證與賀人等濟濟一堂,見證了舉行儀式的過程豐縣宋樓鎮黃樓村王橋,地處復新河畔,清流波光四時映照,屋宇地田靜謐安詳,是一處美麗而恬靜的聚落。豐縣曲藝家協會會員、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就生活在此村。他家的院落前,春麥鋪展,綠樹成行。四月的鄉村,如詩如畫!
  • 攝影手記丨一個叫「春」的女孩
    ,搜索關鍵字:春原,查看更多春原妹紙的照片!開了號的這段時間總是有那麼一群人一上來就在公眾號後臺問「片呢?種子呢?」 我很真誠地懷疑這群人都是打擊報復他們嫉妒我總是找一些活兒好不粘人的女孩拍一些特別好看的照片兒 對於這群吐豔的人我只想說這兒沒種子沒有不打碼的照片有也不給你有本事就關注我的新浪微博Mr_死因啊
  • 她是時尚界不老神話,89歲還有鮮肉小男友,用一生詮釋什麼叫優雅
    你猜猜她們漂亮臉蛋兒的保鮮期有多久,這可真說不定。有這樣一位世界名模,身為「凍齡女神」的她模特生涯已經跨越了一個世紀,她就是時尚界不老神話,美國超模卡門·戴爾·奧利菲斯。卡門·戴爾·奧利菲斯年輕時就非常迷人。雪白的肌膚配上誘人的紅唇,簡直顏值爆表。精緻的面容上有一雙楚楚可人的眼睛,不知抓住了多少男人的心。
  • 你們老家稱蟬的幼蟲叫什麼?盤點那些五花八門的叫法
    文/鄉土365(原創文章,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對於不少農村人而言,每年帶了夏季的時候都會聽到蟬鳴的聲音,很多時候,有了它的叫聲,夏季顯得尤為的燥熱和漫長。而近日,有網友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老家稱蟬的幼蟲叫什麼?此問題一經拋出,立即引來了不少網友的留言,而各種叫法也是五花八門。
  • 記憶深處的豐縣露天電影院…
    今年中秋期間在劉邦廣場南面的綠楊春酒店吃飯,得以有機會再次和當年的豐縣露天電影院進行零距離的接觸。由於多年在外,豐縣露天電影院極少有機會光顧,今日故地重遊突然發現它不知何時被廢棄了!徘徊於此,滿眼凋敝不堪,二樓的放映處蛛網瀰漫,一如當年劉邦母子躲避官府追捕的破廟。昔日的售票處變成了賣燒雞的店鋪,招牌還掛在那裡,但大門緊閉,大概關門了吧。
  • 懷念劉德文老師【豐縣小營村】
    當時歡口到豐縣沒有公交車,來去很不方便,我大都騎自行車去。劉老師沒有吸菸喝酒的嗜好。我有時給他帶點水果之類的東西,這樣劉老師卻很生氣,說以後來不要帶這些東西,掙個錢不容易,多帶畫來我最高興。其實二斤水果才幾個錢,從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他那為人師表的高尚品格。         劉老師那兒經常有來求教的學生,他總是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劉老師教學生,不喜歡就畫論畫,更討厭手把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