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和楊絳:愛情最好的樣子,是為你藏起鋒芒、細水流長

2021-02-23 十點讀書

1998年松江二中秋季開學,一個又黑又瘦的新生向全班作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叫韓寒。韓是韓寒的韓,寒是韓寒的寒。」

 

底下笑成一團。

 

接著他又鄭重其事地說:「從今往後,松江二中寫文章的,我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

 

教室裡一片歡騰,笑聲中頗有嘲弄的味道。

 

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賽上,韓寒終以黑馬之姿橫空出世。

 

一舉成名後,傲嬌地拒絕了名校遞上來的橄欖枝。

 

那時候,連看門大爺都知道這個放著名校不讀,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

 

那些恨不能頭懸梁錐刺股的窮學生,帶著幾分羨慕嫉妒恨,做夢都想找把錐子刺他一下了。

 

於是乎,雖然口袋羞澀,窮學生們還是搜盡兜裡的鋼鏰兒買本盜版的書來看,發現這個狂小子,居然也有崇拜的人!

那就是錢鍾書……

 

若說世間真狂士,唯有當年錢鍾書。

 

錢鍾書生性狷介,不肯隨俗,口沒遮攔,喜歡臧否人物。

就連韓寒,也難以望其項背。

 

鍾書狂人:且狂,且痴,且醉

 

1929年,清華大學來了位19歲怪才。

 

數學只有15分,總分卻在錄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57。

校長羅家倫以「國文特優,英文滿分」將其破格錄取。

 

這位怪才就是錢鍾書。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錢鍾書,祖輩都是舉人秀才。

 

家裡人評價他:最為稚鈍。

孜孜讀書時,對什麼都沒個計較,放下書本又全沒正經,專愛胡說亂道。

 

人不輕狂枉少年,心無浪蕩非君子。

 

初到清華,錢鍾書就放言「橫掃清華圖書館」,被同學們以「狂人」廣為熟知。

 

上課從不記筆記,邊聽課邊看閒書或作圖畫,但每次考試錢鍾書都是第一,甚至還屢破清華超等紀錄。

 

不上課時就在圖書館泡著,讀得起勁時更顧不得是公共圖書,直接用筆在書上畫,還要加上評語。

 

這種一開始就不同凡響一直持續到畢業,錢鍾書不僅獲得了「清華之龍」的雅稱;

所有課上涉及的文學作品他全都讀過,甚至於成了老師的「顧問」,臨時代替教授上課。

 

黃永玉有次要寫個關於「鳳凰涅槃」的文字根據,翻遍資料都尋不到,便去問錢鍾書。

 

錢鍾書從各國有過的傳說故事、流傳關聯都能一五一十介紹,甚至於在哪本書中出現過都能詳細記得。

 

世界有多複雜,書就有多複雜,人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

 

錢鍾書讀書如痴如醉,在廣闊的群書裡飽覽了人間風味。

 

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錢鍾書之狂,一在於其才學之高,很少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二在於其出了名的毒舌,往往不給那些學術名家留一點面子。

 

自小就喜歡臧否人物的錢鍾書到了清華,讀了書識了學,認清了許多學術名流真面目就更「狂」了。

 

對老師學識的不足,敢於隨意挑剔,推及一般普通人,就更不入眼了。

 

一次上完課,老師吳宓問錢鍾書:「你認為我的課講得怎樣?」

 

錢鍾書頭一昂:

「不怎麼樣!您講的我都知道,希望您以後講些新的東西。」

 

吳宓聽後也不生氣,頷首唯唯。

 

多年後錢鍾書回想起當時的輕狂,自覺年少魯莽。

 

每個書生意氣的少年時代,都透著一股初生牛犢的勇氣,有著揮斥方遒的渴望與「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篤定。

 

時代的包容與豪邁通過人生際遇轉化成他滿滿的驕傲,再通過他自信的胸腔抒寫出來。

 

畢業時,校長羅家倫告訴錢鍾書,校方有意讓他留校或在西洋文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希望他留校,被錢鍾書一口回絕——

 

「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導師!」其率真狂傲可見一斑。

 

上世紀30年代活躍在北平的知識分子,幾乎都沒在錢鍾書的毒舌中「倖免於難」:

 

他曾評價: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田福太俗;

對張愛玲,他認為其大節有虧;對沈從文,則譏其「非正途出生」;對王國維,更是直言不諱「一向不喜歡此人著作」;

對於魯迅,錢鍾書評價倒是不錯,卻認為他只適合寫短篇小說... ....

 

總之,對同時期的文學家,錢鍾書大多瞧不上,自己也落得個銳利狂傲的評價。

愛真理,更愛老婆

 

父親可能早料到兒子會有如此才學,便早早取字「默存」與他,希望他「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但錢父萬萬沒想到的是,錢鍾書不僅有才還毒舌,簡直就是文學界的混世小魔王。

錢鍾書和父親

 

只有一人,能收服的了他,那人便是楊絳。

 

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初次見面,錢鍾書身穿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精明的眼神在一副老式眼鏡後邊放著光。

 

身邊的人對錢鍾書的外表評價是出了名的「憨」,楊絳卻覺得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不少傳聞他倆一見鍾情,其實不然。

 

但錢鍾書確實一見楊絳就收起毒舌,看誰都不順眼,看楊絳卻全身儘是寶。

 

第二次見面,錢鍾書就忍不住說:「外面的人說我已經訂婚,都是瞎說,你別信他們啊。」

 

楊絳答道:「他們說追我的男孩子從清華排到北大,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男朋友,其實我單身。」

錢鍾書寫給楊絳的情書

如此良辰如此月,與誰指點與誰看。

 

有人說,真愛會讓人發現自己不一樣的一面。

 

毒舌的錢鍾書,終於楊絳,才自然而然學會讚美。

 

從此,世間多了一對讓人豔羨的神仙眷侶。

 

寵妻狂魔錢鍾書

 

照詩人辛迪的說法,錢鍾書有「譽妻癖」。

 

1935年,楊絳陪錢鍾書去英國牛津就讀。

 

初到牛津,楊絳很不習慣異國生活,又鄉愁迭起。

 

為緩解楊絳的心緒,平日裡笨手笨腳的錢鍾書煮了雞蛋麵包,熱了牛奶,還做了醇香的紅茶。

 

睡眼惺忪的楊絳被錢鍾書叫醒,他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床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這樣楊絳就可以坐在床上隨意享用。

 

吃著丈夫親自做的飯,楊絳既得意又欣喜地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錢鍾書望著妻子痴笑著。

這樣的早餐,一做就是幾十年。

 

一九七二年的早春,早起鍾書照常端上早飯,楊絳吃著吃著,忽然詫異說:「誰給你點的火呀?」

 

錢鍾書得意說:「我會劃火柴了!」

 

這時的錢鍾書已經62 歲,才剛學會劃火柴,而促使他學會劃火柴的動機則是為了給妻子做早餐。

 

楊絳為自己保護了錢鍾書的「痴氣」而驕傲,也為「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丈夫,能為自己下廚而感動。

 

生完孩子後,錢鍾書親自為妻子熬湯補身體,伺候楊絳坐月子,這樣的細膩柔情,哪還有當年的狂傲之氣。

 

在楊絳生女兒住院期間,錢鍾書第一次嘗到了沒有楊絳在身邊的日子。

 

一次去醫院看望妻子時,低著頭一副痴呆的樣兒:「我犯錯誤了,把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第二天他又去了,說:「我又犯錯誤了,把檯燈搞壞了。」

她說,「不要緊,再去買一個。」

 

一句句「不要緊」讓錢鍾書心裡安安穩穩。

兩個不完美的人互相接納和包容,大概就是,我看透了你,但我依然愛你。

 

名人如此,你我也一樣!

 

哪是不會做這些,分明是太想念罷了,我依賴,你歡喜,即便他人看來很嫌棄,也願意像個大孩子般,繼續我行我素撒嬌傲慢。

 

寵妻狂人

人生唯一一次打架就是為了護妻

 

世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會對妻子撒嬌、文質彬彬的書生也是會打架的。

 

特殊年代,錢鍾書與楊絳夫婦去到河南省,期間因洗衣女工問題,與鄰居一家發生衝突。

 

女兒錢瑗被鄰居打了一記耳光後,楊絳衝上去還手。錢瑗便急忙由大門出去求救。

 

鄰居家人高馬大一對夫妻,楊絳力弱不勝。

 

撕扯中,錢鍾書聽到木架倒地的聲音從房間出來。

 

看到楊絳被人按在地上摔打,錢鍾書立馬舉起木架子側的木板,對著鄰居劈頭就打。

 

護妻心切的錢鍾書紅了眼,根本不知道輕重地拿木板砸,幸虧對方及時舉臂招架,板子只落在胳臂肘上。如打中要害後果就不堪設想。

 

很難想像一個恃才傲物的文弱書生是怎麼舉起木板的;如果不是為了護妻,這樣的錢鍾書,世人是永遠不可能見到了。

 

因這場在當時頗受爭議的「打架事件」,世人看到了一個落魄但卻有豪俠氣的錢鍾書。

想來,對於這樣的自己,錢鍾書應該也是驕傲的吧。

 

有人看完《圍城》後,覺得被錢鍾書的婚姻圍城論「欺騙」,跑去問錢鍾書:

「你和楊絳一輩子那麼幸福,為什麼還能寫出《圍城》這樣的作品呢?」

 

錢鍾書笑了笑說:

「難道吳承恩寫出《西遊記》,是真的去過西天取經嗎?」

 

看著像耍嘴皮子逗人笑,其實也是大實話:文學和生活本來就是兩回事。

 

力求在文學裡找到作者的八卦,根本就是蠢。

 

世事洞明的錢鍾書,又怎會不知。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青年錢鍾書的狂是一股狂狷之氣,晚年錢鍾書的狂則凸顯其文人風骨。

 

壞人橫行時,邀請錢鍾書參加宴會,被錢鍾書一口否決。

 

「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都說錢鍾書不知人情世故,而他只是淡泊名利,自由之意志、獨立之思想,在自己的處事原則下為自己留下了一方淨土。

 

不願花不明不白的錢,不願見不三不四的人,不願聽不痛不癢的話。

 

他還有個「怪僻」,不肯參加任何「學會「,也不肯成為任何組織的代言人。

沒有被貼上標籤,歸為這派、那一派的。不會出現他像誰,誰像他的。

 

作品是這樣,為人也是。錢鍾書就是錢鍾書。

 

《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錄》要拍錢鍾書,酬金優厚,可謂名利雙收,錢鍾書不願參與其中,笑對前來邀請的人:「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

 

八十壽辰之際,有關部門要給錢鍾書舉行慶祝典禮,同樣遭到婉拒。

 

世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

 

一個人在這個充滿虛偽的現實世界中,要保持初心,就必須給自己的靈魂騰出一畝淨土,譴責它,撫慰它,考驗它,以永遠保持它的高潔和純淨。

 

《圍城》到如今依舊是經典之作,書中刻畫的一個個經典的暴發戶偽君子躍然紙上。

 

正是因為錢鍾書看得透看得多,所以才會敬而遠之,拒絕沒必要的人情往來和虛偽頭銜。

 

終其一生用天真永葆了最純粹的自己,不為錢權,遠離朝堂,專心在荒江老屋中研究熱愛的學術。

 

所以,人心惶惶時,並不惶惶然。

 

無論是誤解或是冷眼,都未能攪擾內心的寧靜。

 

通世故是眼力,善交際是演技。

人情這場戲,錢鍾書不屑出演罷了。

 

詼諧痴氣下的真性情

 

錢鍾書和楊絳在清華養過一隻貓。

 

與貓打交道,比人輕鬆。

 

一次小貓上樹後不敢下來,錢鍾書設法把它救下,小貓用爪子軟軟地在鍾書腕上一搭,表示感謝。

錢鍾書說它知恩有靈性,特別寶貝。

 

為了這隻貓,錢鍾書也結下了不少恩怨,其中就有林徽因。

 

林徽因家也養了一隻貓,被稱為林家「愛的焦點」,像極了它的女主人。

 

不幸的是,錢家的貓比較瘦小,在與林家的貓打鬥時往往落了下風。

 

為此錢鍾書特地備了一根竹竿,不管多冷多晚的天兒,只要聽見自家貓的慘叫,便知它受了欺負,就會急忙拿了竹竿出門幫愛貓打架。

 

楊絳勸慰丈夫,你小說裡不是說:「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 打貓要看主婦面了! 」

 

那隻貓可是林徽因的貓,不要因此傷了兩家的和氣。

 

但為了自家的貓,錢鍾書可是豁出去了,顧不了什麼「主人面」「主婦面」, 照打不誤 。

 

由此還獲得個雅號——「護貓將軍」。

 

王爾德說:

不真誠是危險的,太真誠是致命的。

 

初識錢鍾書的人會覺得他一臉稚氣不通人情世故,細翻他的作品,又會發覺他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看似不懂人情世故,恰恰是深諳人心。

 

在大家都戴著面具的時代,別說為了一隻寵物,多少人即使委屈自己,也不敢真實表達需求。

 

真性情就是,也許你覺得無理,但不傷害人的情況下,我就要做自己。

 

一次好友夏衍生日,84歲的錢鍾書因身體不適住院,夏衍便派自己女兒帶著生日蛋糕替自己前往探望。

 

在醫院飲食受到百般約束的錢鍾書胃口大開,興致致勃勃地坐在病床上吃起了蛋糕。

 

碰巧這個時候一名攝影記者悄摸溜進了病房偷拍。

 

開始時,錢鍾書背對記者,沒有理會,大嚼如初。

 

漸漸這名記者膽大起來,轉到錢先生的正面拍攝。

 

措手不及的錢鍾書怔了怔,撩起被子,連頭帶蛋糕一起捂進去,全然不管奶油弄的滿被子都是,惹惹得周圍人哈哈大笑。

 

妻子楊絳寫,錢鍾書很有「痴氣」。

因為有痴氣,所以做得下學問,讀得下書;

因為有痴氣,所以看抖小機靈的格外不耐煩,願意刻薄他們;

 

因為有痴氣,所以會在一切作品裡學術著作裡,經常拿各類人等吐槽開玩笑,但大多細看來,沒什麼惡意;

 

因為有痴氣,所以他像老小孩,愛看書,不挑揀,什麼都吞;

因為有痴氣,所以會上課畫同學的眼睛變化圖,會畫女兒玩;

因為有痴氣,所以明明聰明絕倫,寫世態洞見,但為人做事經常天真無比;

因為有痴氣,所以老了老了,還會拿著竿子去幫貓打架……

 

就是這麼個人。

 

一個人的時候,能夠保持內心安靜而豐盛;

 

兩個人時,可以相濡以沫,溫暖而踏實;

 

三口之家,也能相助相守,樸素溫馨。

 

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愚妄

 

錢鍾書前半生狂放,後半生才有些「默存」的意思。

 

晚年時錢鍾書說,「我年輕不懂事,又喜歡開玩笑,加之同學的鼓動,常常賣弄才情和耍弄小聰明。」

 

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年輕時,我們總會將自己的創作衝動誤解為創作才能。

 

闖入人群,才曉得山外青山樓外樓。

 

精神上理想主義者的錢鍾書,內心不認同這個世界,卻伸著脖子向世界的盡頭眺望。

 

敢於對抗所有人,敢於把夢做到底,敢於把人做到極致。

 

有人說,論小說錢鍾書不是最好的;論思想,他也不是最深邃的;論及待人接物,他更不是最得善名的,但他卻是最有趣獨特的。

 

他雖寫了許多諷刺世人的字句,卻在歷史中留下了一個狂狷坦蕩的身影。

 

他雖閱書成痴,看似不問世事,卻最深諳箇中道理。

 

他知人之醜陋、愚蠢、虛偽是沒法子的事情,知道世界喜歡在荒誕、滑稽裡鬧成個興高採烈的樣子。

 

所以並不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重,也不把別人的荒唐看得太重;因而能夠活得乾淨、輕鬆、瀟灑,在明智清醒的同時保持一份幽默感,還能偶爾任性一下。

 

只有生性頑皮而又看穿一切的錢鍾書,才能以遊戲的態度藝術的態度看待生活。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

 

錢鍾書早年狂狷、直率、自然,晚年寂寞、可愛、可敬。

 

一生熾熱,半輩子寒窗。

 

默默地以自己的智慧洞察著人情冷暖、虛偽世故。

讀懂了錢鍾書,或許就能讀懂人生底色。

相關焦點

  • 楊絳錢鍾書:最好的愛情是既有乍見之歡,又有久處不厭
    夫妻、情人亦朋友這個時代的愛情,來的快去的也快,見識了太多離別和離散,於是更憧憬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浪漫。而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歲月靜好,細水流長,日久愈純。一生相伴六十餘年,他們從學生時代,一直攜手走向生命的終點。初遇一見鍾情的愛情簡單而直白1932年,春。
  • 《我們仨》:「萬能」楊絳與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和家的樣子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到了三四十歲,就該換你去照顧媽媽了從三十到六十這三十年,許多人的父輩都會逝去,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奶奶去世,父親直到大伯回來之後才終於崩潰,那一幕不禁讓人淚目,許多人在那一刻會意識到,生活在你面前終於把終點的樣子露了出來。
  • 楊絳和錢鍾書:愛情最美的樣子,是一生只夠愛一人
    楊絳,原名楊季康,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錢鍾書,我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楊江和錢鍾書的婚姻被稱為「人間最理想的婚姻模樣」,兩個人從相見到相愛直到相伴一生的故事讓多少人羨慕不已,好像所有形容愛情美好的詞都可以放在他們兩個人的身上。
  • 楊絳和錢鍾書:這裡有愛情最美的模樣
    楊絳和錢鍾書,一九三二年春在清華初識,一九三三年訂婚,一九三五年結婚,攜手一生。作為神仙愛情的起點,清華大學在90周年校慶時,在官網上發布了光明網的一篇文章:楊絳與錢鍾書的戀愛。這份在世人眼中發著光的愛情,走過顛沛的戰亂,歷經厄運的分離,有妙趣橫生,也有爭執不休,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相知相守。
  • 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故事
    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就這樣開始了世紀佳緣。也許上天的姻緣線早就搭好了,當時錢鍾書在北京上學,而楊絳在蘇州的東吳大學,在那個年代是很難相識的。可是楊絳一心想要去清華大學,後來選擇在清華大學借讀,而她的閨蜜恰好是錢鍾書的表妹,就是這根線把錢先生和楊絳牽到了一起,從此便開始了漫長的愛情故事。
  • 世間最好的愛情,就是我叫楊絳,你叫錢鍾書
    [摘要]學習之餘,楊絳和錢鍾書還展開讀書競賽,比誰讀的書多。通常情況下,兩人所讀的冊數不相上下。楊絳與錢鍾書可遇不可求的曠世情緣被廣為傳頌,錢鍾書給了楊絳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1932年3月的一天,風和日麗,幽香襲人。楊絳在清華大學古月堂的門口,幸運地結識了大名鼎鼎的清華才子錢鍾書。
  • 楊絳和錢鍾書,詩中的禮讚和思念
    今日詩語: 愛情最好的樣子,是楊絳和錢鍾書。 錢老形容楊絳:你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大家閨秀楊絳,婚後一邊洗手作羹湯,料理日常生活的繁瑣,一邊守護著丈夫的那份痴氣與才氣。 在劍橋留學期間,楊絳女士每日忙碌在灶臺前,為心愛的夫君準備一日三餐。
  • 有一種愛情叫楊絳和錢鍾書,這是彼此最美的狀態
    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 在楊絳小時候,父親就教育子女要「有志氣」,要有志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楊絳,可謂是學富五車。最終通過自己努力,考取了清華大學,此時的錢鍾書也在清華大學頗有名氣。 他們的愛情,始於清華校園。大學裡的戀愛是美好的,因為都是我們最初的樣子,沒有功名利祿,只望眼前人是心上人。
  • 錢鍾書to楊絳:你是我幸福的所有理由
    - 他和她的愛情 -如此星辰如此月這世上的愛情也許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便那麼幸運,在最好年華遇到相守終身的人;而有的人卻似被命運玩弄著,過眼的都是爛桃花;還有的人,是被上帝遺棄的,屬於他的愛情久久未來錢鍾書和楊絳,就是那最幸運的人。「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這樣樸樸素素的一句話,比「我愛你」更讓人心動不已。如果你相信人有前世今生,那一定也會將這樣的愛情歸類為「命中注定」。他們只是在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口偶然相遇,便都覺得對方是那個自己要找的人。
  • 《我們仨》:「'萬能'楊絳搭配搗蛋調皮的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到了三四十歲,就該換你去照顧媽媽了從三十到六十這三十年,許多人的父輩都會逝去,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奶奶去世,父親直到大伯回來之後才終於崩潰,那一幕不禁讓人淚目,許多人在那一刻會意識到,生活在你面前終於把終點的樣子露了出來。
  • 錢鍾書與楊絳:最好的婚姻,就是夫妻二人共同築就一座幸福的圍城
    說起模範夫妻,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但是錢鍾書和楊絳肯定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對。錢鍾書我們大家都了解,他是我國的大學者,著有名作《圍城》。而他的夫人——楊絳,我們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 楊絳錢鍾書的「最短情書」:勢均力敵的愛情最讓人羨慕
    楊絳第一次見錢鍾書,是在陽春三月的清華古月堂門外,很偶然的一次相遇,四目相對之間,就註定了兩個年輕人的一輩子的緣分,他們就這樣一見鍾情了。就如同錢鍾書在《圍城》裡描述的那樣:「第一次見你的時候,我的心裡已經炸成了煙花,需要用一生來打掃灰爐」。
  • 民國才女楊絳:嫁給錢鍾書,我幸福了六十多年
    名門小姐變「灶下婢」,楊絳:嫁給錢鍾書,我幸福了60多年都說最好的感情是彼此的勢均力敵,但實際上鮮少有感情能夠做到這一點。縱使很多感情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琴瑟和鳴的,也很少有人能像楊絳和錢鍾書那樣,彼此成就。
  • 何為一見鍾情?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之後再無分離,只有《我們仨》
    有人說,世界越浮躁,錢鍾書與夫人楊絳的婚姻境界,越是暖人可貴。我也認為錢鍾書和楊絳之後再無完美的「婚姻」。前幾年看錢鍾書的《圍城》讓我差點得了恐婚症,在不了解錢鍾書和楊絳的情況下,我一度認為《圍城》的作者錢鍾書一定是和主人公方鴻漸一樣的人,搖擺不定,不思進取,風流泛濫。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字竟令其感動淚目
    楊絳和錢鍾書是公認的神仙眷侶,夫妻兩人一見鍾情,相伴到老,從未因為什麼紅過臉。楊絳給錢鍾書寄過一個「慫」字,就是想問問錢鍾書心上到底有幾個人,錢鍾書高情商的回一個「您」字,意為心上只有你一人,這般愛情真實舉案眉頭羨煞旁人。不愧是人間的「神仙愛情」!
  •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我是單身;楊絳:我也沒有男朋友
    錢鍾書與楊絳的世紀姻緣,始於一場一見鍾情的校園愛情。那是1932年的春天,楊絳從蘇州東吳大學畢業,考上了清華大學外文系的研究生。這日,楊絳與老同學孫令銜同遊清華,恰巧趕上孫令銜要去拜訪表哥,而孫令銜的這位表哥,正是大名鼎鼎的錢鍾書。
  • 懷念楊絳先生:錢鍾書口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以書為伴。 這一年3月,入學考試結束後,楊絳便急著到清華大學去看望老朋友,同伴孫令銜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對於第一印象,楊絳覺得錢鍾書「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瘦瘦的,書生模樣」。似乎冥冥之中的緣分,在楊絳晚年的文字中,她這樣描述這一次相遇,「好像姻緣前定,我們都很珍重那第一次見面。因為我和他相見之前,從沒有和任何人談過戀愛」。
  • 《我們仨》中楊絳、錢鍾書獨女:錢媛曾有過兩次婚姻,卻終獲幸福
    最近在家翻看手機,看到了一條關於「楊絳」先生的文章有人或許到現在仍然會好奇,為什麼要稱呼楊絳為先生,其實:這是人們對於一位高知女性的學識、品德和修養的一種尊稱。說起楊絳,人們總會想到他與錢鍾書的愛情,一生一世,相濡以沫,甚是讓人羨慕。1932年,楊絳在清華的校園裡遇到了錢鍾書。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這樣描述過錢鍾書當時的樣子,楊絳說他: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偏偏。
  • 錢鍾書寫給楊絳的話/詩/信 兩人愛情語錄盤點
    一百年過去了,歲月的風塵卻難掩她的風華,多年前,錢鍾書便給了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現在,她是這個喧囂躁動的時代一個溫潤的慰藉,讓人看到,「活著真有希望,可以那麼好。」錢鍾書與楊絳舊照  1、「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錢鍾書  2、蘇文紈小姐那把飛金扇上題著一首小詩:「難道我監禁你?還是你霸佔我?你闖進我的心,關上門又扭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