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2020-12-27 澎湃新聞

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2020-12-15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0日

「大隱·五角場」人文講壇第五講

在大隱書局創智天地店1樓舉辦

本次講座是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郭永秉老師帶來講述《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

郭永秉老師講座現場照片

說到漢字就不得不提

它的歷史淵源

READING

一、漢字的歷史

漢字的歷史至少有三四千年。其實漢字並不是最早的文字類型,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都比漢字出現得早。但是漢字有一個特點——連續性,它是獨一無二、沒有中斷的。從甲骨文時代到今天,漢字的系統沒有中斷,沒有被其他文字影響過,是一個完整連續下來的序列。而且漢字和漢語是互相匹配對應的,是最適合漢語的一種文字書寫系統。新文化運動以來,不斷有學者提出要廢除漢字,用拼音或者拉丁文字來取代,最後都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漢字還是最適合漢語書寫的文字體系。

漢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存在

使用漢字的好處也不勝枚舉

READING

二、使用漢字的好處

古代文人階層使用的是文言文,就是大家熟悉的古文。總體來說古文系統沒有本質性的變化,因為它的物質載體是漢字。漢字是非常適合文言這種書面系統的記錄的。如果我們是一種標音文字,像西方的拼音文字,實際上不能形成這樣穩定的書面語系統,就是文言系統。西方很多語言都是用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記錄的是口語,口語稍微一變,拼式就會發生變化,所以西方人可能幾百年前的文獻就已經無法讀懂。但是我們現在依然能看懂明清小說,甚至更早的一些文獻。

《施氏食獅史》用的全部是「shi」這個音節。「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石室是一個地方或者住的房子,一個喜歡吟詩的讀書人姓施,非常嗜好吃獅子,所以誓言要吃十個獅子。如果用拼音來記這樣一段話,沒有人讀得懂,但是我們用漢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這就是漢字記錄漢語的一個重要好處。

從古代的甲骨文演變至今

漢字也一直在變化

其中的「密碼」你都破解了嗎?

READING

三、漢字解碼的方法

漢字解碼的方法有四個:一是看圖說話;二是與後代漢字縱向聯繫,找出其後來的位置;三是分析字形結構,找出讀解的途徑;四是靠文句內容卡死。

上圖表示的是車輪,古代的車就是從草原西北傳到中原華夏的。車輪也是內蒙巖畫中常常表現的東西。

READING

四、秦始皇時期的文字

古漢字分界線是在秦始皇統一前和統一後兩個時代。秦始皇統一六國用秦文字代替當時的六國文字,對後來漢字影響至關重要,結束了古文字的時代。

他用什麼統一六國文字?實際上就是當時的隸書。所謂的隸書就是徒隸佐書,是當時官府裡的文書小隸,每天要處理文件、處理檔案的文字。

漢代許慎撰寫的《說文解字》是現在研究古文字最重要的一部書,是溝通古今文字的橋梁。因為它保存了一套從秦代流傳下來的比較完整的一萬字的小篆系統。

READING

五、古文字釋定的原則

古文字釋定有兩個原則,一個是分析字形,還有一個是分析文例。比如用梅花代表未釋讀的字。我們沒有辦法認定這是什麼字,可能是紅花、紅色,也可能是黑花、黑色。如果縮小範圍,又可以是紅旗、藍旗、黃旗,但是藍花、藍色也要能通,就這樣一步步縮小範圍。

21世紀以來,因為材料的發現越來越多,古文字面臨非常多的機遇和挑戰。戰國楚墓裡面發現的戰國文字對於我們了解和釋讀古文字有非常大的意義,推動我們大規模識字。但是識字以後,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古文字資料認識古人的思想、思維和古代歷史,要一代代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講座結束後,郭永秉老師還和現場讀者進行了互動,一起探討中國古漢字。

郭永秉老師為讀者籤售

據悉,在接下來的每個月,「大隱·五角場人文講壇」將陸續邀請張曉虹、段懷清、江曉原、葉舒憲、胡曉明等知名嘉賓帶來不同主題的文化講座。

資料:魅力五角場

原標題:《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圖據復旦大學網站)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  李鬱芬,1928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復旦大學教授工資8000多?這4個方面才是大學教授的主要收入來源
    最近,復旦大學一張薪酬單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許多人都在紛紛的發表著自己的意見,認為復旦大學作為國內知名985大學,而大學教授的實發工資只有8000多元,這樣的工資可能還不如一般白領,在上海這樣一座大都市應該如何生活下去啊?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大學教授的工資還是非常關心的。
  • 復旦大學教授一個月的收入能有多少?看了工資單,你可別羨慕
    復旦大學教授工資條出來了,引旁人圍觀,實發金額沒有過萬 大學教授的工資收入一直以來較為保密,各所高校也並不會向社會公眾公開大學教授的工資收入明細。
  • 復旦大學教授馮瑋微博無法顯示 頭像改為「上甘嶺」
    1月21日,認證為中國名博沙龍常務副主席的司馬平邦在微博上稱,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問題專家馮瑋微博被清空,並且頭像從其本人改為「上甘嶺」三個字。 司馬平邦微博(2015年1月21日) 觀察者網注意到,馮瑋的微博沒有一條能顯示,但數量為9903條。這種怪異的現象比較少見,很可能並非手動將微博全部刪除。
  • 復旦學生為退休教授補拍婚紗照 定格幸福時光
    復旦大學 供圖圖說:「新娘」張立明老師披上婚紗,拿著家庭老照片。復旦大學 供圖圖說:歷經幾十年風雨,老夫妻愛情仍如甜美鮮花。志願者們為他們留下美好瞬間。復旦大學 供圖圖說:復旦大學歸巢公益社團的同學們與復旦老教授夫妻合影。
  • 37歲的三輪車夫被復旦大學錄取為博士生,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已經37歲「高齡」,只有高中學歷,靠蹬三輪車賣苦力為生,這不正是一個現實版的「駱駝祥子」嗎?如果換成你身處如此境地,你能做什麼呢?大多數人無非是將蹬三輪車進行到底罷了。可是,有一個人卻完成了逆襲,被位列「雙一流」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其後又在貴州一所大學任教,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那麼,在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被知識改變命運的蔡偉。蔡偉是典型的偏科生,高中時,語文成績一直遙遙領先,但數理化成績最低時只有十幾分。在現行高考體制下,落榜是毫無疑問的,甚至拿到高中學歷都費勁。
  • 復旦女神陳果因兩字人設崩塌,被大眾恥笑,一年不見,她怎樣了?
    「復旦女神」陳果,1981年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高材生。,批評之聲如潮般湧向了陳果以及復旦大學。 中國的文字有幾千年的歷史,無比的博大精深,哪怕是漢語文學的教授,也不敢保證自己能認全中國的全部漢字。 在復旦一次例行的講課上,陳果教授把「耄耋」兩個字的讀音弄錯了,讀成了「mao」「zhi」,如果放在一般老師身上大家可能還不會那麼在意,可這是網紅教授陳果!在一些人看來,這當然是不可以原諒的。
  • 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張汝倫:學哲學是沒有用,但你憑什麼藐視哲學?
    海上暢談·思想點亮未來,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汝倫帶你透視哲學的當代意義。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以下為講座內容摘編)哲學,真的沒有用一談到哲學,「哲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就會冒出來。毋庸諱言,哲學在今天遭到嚴重的輕視和忽視,這和「哲學無用」的潛在想法有關。因為在這個時代,沒用的東西就沒有價值。
  • ...CoV016(JS016)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菁和教授張文宏...
    2020-11-06 16:31:38來源:FX168 【張文宏聯合主持的新冠中和抗體藥已進入Ib/II期臨床研究】11月6日,第三屆進博會上,展商禮來中國與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召開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
  • 收費講座穿公益馬甲騙教授上臺 復旦教授發現被忽悠
    東方網4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網友「發條女」發給復旦教授馮瑋一條微博,內容是有關一個收費的「公益」講座,引起馮瑋和諸多網友的關注。   馮瑋昨天連發數條微博,聲明他只是被邀參加一個公益講座。他表示,儘管該培訓機構已「改口」稱講座不收費,但他和復旦同事馬世紅教授絕對不會參加講座。
  • 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復旦大學教授攻克3nm晶片關鍵難題,國產高端晶片不遠了?就在本月月中,我國的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傳來好消息:在目前全球最頂級的3納米製程晶片上,周鵬教授的團隊已經實現了GAA電晶體技術的突破性研究,並已經在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向全世界公布了我們的這一技術突破。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 復旦大學教授徐靜波:京都,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圖|知微行遠論壇報名
    他是國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資深學者,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著作頗豐,將宏大的千年日本文明史娓娓道來;他喜愛旅行,尤其注重用自己的足跡去考證古籍史料;他熱愛美食,早年是研究梁實秋的學者,後來自己出版數本關於和食的起源和發展的著作,洋洋灑灑的數十萬字裡,呈現了大和民族獨特的生活美學。
  • 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授課被叫停?本人不解釋,官方不再選擇沉默
    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象牙塔,不僅有著許多的優秀人才,更有著許多非常出名的老師,比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老師;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老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老師;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老師等等!他們有的滿腹經綸,有的上課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 復旦大學物理學院5名青年教授發表CNS主刊論文
    12篇CNS主要刊物的論文,後來幾年,老牌院校每年不發表CNS主要刊物的論文,就連對外宣傳都做不到,打破8年的歷史記錄,發表了CNS的本雜誌論文,一直到2018年復旦大學發表了CNS雜誌8篇論文,領先於華東五校。
  • 復旦教授陳正宏:30年研究一件事,上課只帶一本沒標點的《史記》
    有那麼一位教授,他花費了自己30年的時間,去研究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巨作《史記》。他把自己人生的一半時間和心血都花在了研究《史記》上,去完成他心嚮往之的學術研究。這位教授叫陳正宏,他的出身就與平常人不一樣,他有著不凡的學術出身,他的師父是蔣天樞等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者。
  • 普通人讀這3本書3個月,自己能「算命」,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推薦
    復旦大學位於中國上海,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全國高校排名也是穩居前十。真正的學子求學聖地,在這樣的高校裡我們見到的老師肯定都是德高望重。可是當你走進一個課堂,發現講臺上講課的老師卻在「噴雲吐霧」的抽菸,你肯定會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 復旦教授竟每節課都吸菸,什麼讓他如此「囂張」?
    吸菸有害健康的意識,在這些年已經得到了全面的認識,而二手菸對於其他人的危害,也是目前人們非常注意的,為了減少吸菸帶給周圍人的一些負面影響,我國所有的校園幾乎都是禁菸的,尤其是在課堂上是明令禁止吸菸的,但是即便是在這種明令禁止之下,復旦大學有一名教授,依然每天上課的夾著煙上課,近期這名教授上課的視頻被人傳到網上之後,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那麼這名教授究竟是何方神聖,
  • 復旦教授總結的這幾點,你看完就知道了
    復旦教授總結的這幾點,你看完就知道了。今天為父母更新的教育理念是關於復旦大學教授總結的幾個觀點,總結了以下幾點,父母們讀完就知道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這三種教育。這三種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有各自的作用,互相補充,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忽視了嬌生慣養的家庭教育。
  • 復旦大學教授「一妻多夫制」:為什麼引來了這麼多的關注的目光?
    近些天來復旦大學教授所提出的一妻多夫製成為了當今社會上最為熱門的話題,也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激起了很多人的討論,或許有一部分人是十分認同這種制度的實施,因為他在表面上的數據能解決一些男性單身的原因,但是中國是為禮治的國家,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已廢除了這些類似的制度,不知道復旦大學教授究竟從哪方面得到了一些靈感和想法提出這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