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巧愛 徐其勇
沉默了2天後,「東方之星」所屬公司——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多名負責人,終於首次開口談論「東方之星」的翻沉,並回應了外界的質疑和指責。6月3日,澎湃新聞獨家採訪了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多名「領導及中層幹部」。他們稱,「東方之星」在翻沉前,確實經過了多次改造,是嚴格依規改造,並稱,公司是長江上的品牌公司,但這次「自己打了自己一耳光」。《中國河運》雜誌刊登的「東方之星」下水後首航到萬州港的照片,船上還掛著彩旗。 本文圖片 除署名外 由RochmCheng 供圖
1994年2月,「東方之星」首航下水,從涪陵(承建廠所在地)出發行至萬州港。1994年6月,《中國河運》雜誌刊發了這則消息,圖片顯示,首航的「東方之星」掛著彩旗。
2015年6月1日21時28分許,21歲的「東方之星」載著458人,在長江湖北監利段翻沉。至今,只有15人生還,400餘人生死未卜。
這次失事,令「東方之星」走到了終點。儘管,距客船強制報廢年限30年還有8年。
「東方之星」所屬的重慶東方輪船公司副總經理王建華6月3日向澎湃新聞承認,1997年曾對船體進行了包括重新設計、塗裝等大改造作業,改造「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改造後客輪的質量「肯定沒問題」。
「東方之星」改造前為平頭兩舷全通走廊船
6月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得了一組「東方之星」被改造之前的原貌圖。
提供者、重慶船舶愛好者程鵬告訴澎湃新聞,1994年2月下水首航的「東方之星」,最初是按普通班船設計建造的,跑的也只是班船航線;後來,重慶東方輪船公司因為航運定位調整,將「東方之星」和「東方之珠」改建,開啟了東方公司的「豪華遊輪」業務。
程鵬說,在改造前,「東方之星」是平頭船,兩側全通走廊,可以從左舷直通右舷,從船首直通船尾,開門也即可出入船艙;改造後,「東方之星」船頭變成了飛剪首(更利於航行),船體兩側被封閉,成為獨立房間,從左舷到右舷要開啟房間門,再穿過中央走廊,再開啟右舷房間門,翻出右舷窗戶。
從外形上看,「東方之星」已由原有的「輕盈」變得「臃腫」。
程鵬認為,這個改造大大增加了「東方之星」的容積,但取消了兩舷全通走廊,客房床位及床位結構的變化會造成應急逃生方式的變化;取消兩舷全通走廊,客房設備更靠兩舷外側,加劇橫搖效應。
程鵬提供的「東方之星」改造後的客艙開窗面布局圖顯示,客船每個獨立房間的窗口玻璃,完全打開一側,遊客才能逃生,而且,這個在通氣之外做逃生通道的客艙開窗,大部分面積都被床頭板遮擋。
程鵬已研究客船多年。他指出,現在還不好評估「東方之星」改造是否符合標準要求。不過,他指出,相較而言,長航「江山」系列開窗面積大,而且沒有床頭板等大面積阻礙物,另外,同樣在取消兩舷走廊的前提下,「客艙窗外保留了一個類似陽臺的寬度,這樣既保證了兩舷的逃生通道,又能防止意外落水。」
專家:改造是否有隱患有待參數指標驗證
程鵬和兩位重慶東方公司前員工告訴澎湃新聞,「東方之星」前後改造過不止一次。
前職工侯偉告訴澎湃新聞, 1997年前後,「東方之星」進行過一次改造,當時的「東方之星」船艙內從鐵壁改成了木板,還有升級改造的動力、空調系統。
前職工侯偉稱,失事前的「東方之星」,「已經完全算得上公司自造的了,唯一保留的就是它的名字。」
澎湃新聞查閱公開資料,零星可找到「東方之星」的翻修記錄。2014年3月,中海工業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則消息稱,近期中海工業立新船廠收到來自「嵩山」輪、「國強」輪和「東方之星」船東的感謝信,讚賞該廠急船東所急、克服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了船舶修理工程。
對於「東方之星」的改造,船舶專家、江蘇科技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教授姚震球認為,並沒有規定不允許河船改造由兩側全通走廊改成中央內走廊,就其船艙內的窗戶等通道,最初的設計或多為通風採光,未必完全是考慮逃生功能。
新世紀遊輪總船長陳樹培告訴澎湃新聞,這種改造本身無可厚非,關鍵是檢測的穩性指標、抗風壓力能參數是否達標。
據媒體公開報導,「東方之星」在2013年曾因安全問題在檢查中被海事部門官員實施滯留。但中新社消息稱,2015年3月,「東方之星」最近的一次檢測報告顯示,該船通過重慶市船舶檢驗局萬州船檢局檢測。檢測報告稱,該船安全設備、船舶結構、機械及電氣設備和無線電通信設備符合相應規範、規程,處於適航狀態,準予用作普通客船航行。
不過,截至發稿,澎湃新聞未能從萬州船檢局拿到相關數據。
公司回應:改造後船質量沒問題
6月3日下午,重慶東方輪船公司工程技術部負責人覃玉平向澎湃新聞介紹,「東方之星」客輪總長76.5米,主船體長66米,最大船寬12.4米,船高18.6米;1997年的改造中,「東方之星」的平頭結構改成了尖頭,目的是減少風阻,加快船的運行速度。
重慶東方輪船公司副總經理王建華向澎湃新聞承認,1994年「東方之星」客輪試水後,為完善遊船的功能以迎合市場需要,1997年對船體進行了包括重新設計、塗裝等大改造作業。
王建華說,改造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改造後客輪本身的質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覃玉平說,在日常維護保養方面,公司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包括「東方之星」在內的旗下6艘船,每年均各保養一次,保養時間為每年12月初到次年的3月中下旬(其間不運營),4月重新啟動。
覃稱,長江沉船事件發生後,公司已按照萬州區港航管理局的要求,對旗下「東方之珠」(「東方之星」的姊妹船)停港檢查,其餘4艘船舶進行自查自糾。
6月3日,東方輪船公司工作動態圖,東方之星工作安排一欄顯示空白。 澎湃新聞記者 徐其勇 圖
東方之星所屬公司回應船長逃生棄船質疑:或瞬間被甩出
以下為澎湃新聞記者與東方之星所屬公司主要負責人的對話實錄:
澎湃新聞:「東方之星」改造過程是怎樣的?有沒有通過職能部門檢查驗收?
王建華(重慶東方輪船公司副總經理):「東方之星」客輪經過1994年試水後,為完善遊船的功能以迎合市場需要,1997年對船體進行了包括重新設計、塗裝等大改造作業;改造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改造後客輪本身的質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陳元建(公司領導或中層幹部,具體職務未透露):網上有人說我們「私自改造」,這都是不存在的。改造客船,一是為了滿足發展中的旅遊需求。例如1990年代的船艙不可能一直適用,需要提檔升級。
第二個是隨著相關部門對遊輪的標準升級而改造。2004年的時候,重慶搞了一個「星級遊輪評定標準」,讓遊輪升級。去年,重慶對遊輪標準又有了一個提升,包括裝潢、衛生間設置等。其中,有一個重大的改造是加了汙水處理裝置,不能將糞便等排進長江。
這就是整個長江三峽遊輪發展趨勢的演變。每次改造完都有船檢部門的檢查和認可,而且改造都是我們自己投錢,也沒有什麼補貼,都是市場的作用。
澎湃新聞:船體改造後合格與否需如何檢測?「東方之星」在穩性方面有沒有問題?
陳元建:都要經過核准的,每一艘船的淨載量在改造後都要經過評估,超過了就要重新(調整後)再評估,包括船的穩性、重心等內容。
在客船四樓放十噸的東西,和在一樓放十噸的東西,有明顯的區別,都要做穩性實驗的。十多年前一艘船能裝幾千人,為什麼現在只載幾百人了呢?就是隨著船體改造升級重量增加而變化的。做這些檢測工作的是各地船檢部門。
我個人認為,「東方之星」在穩性方面沒有問題,我們公司的船都做過穩性實驗的,滿足改造調整的要求。
陳藝龍(「東方王子」船長):船體的改造,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核和檢驗,畢竟幾百人的性命在我們身上,肯定是經過有關部門同意的。
澎湃新聞:事發前「東方之星」有沒有和總部聯繫,申請拋錨靠岸等事宜?
陳元建:沒有,應該是沒來得及,我們在GPS上看到它最後的軌跡,有調頭的跡象。可能當時船長正在處理應對天氣狀況。
起風時,風從側面吹(輪船)比較危險,船體迎風后抗風能力會好一點。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水面上有慣性,不是說調頭就能調頭的,風來了之後,船想要儘量迎風吹,但做這個轉變很困難,時間也很倉促。
當晚(6月1日),「東方之星」的GPS從有到無只有一分鐘,在GPS信號斷掉之前船體應該就開始翻沉了。
我很相信我們的船長,他經驗十分豐富,是有判斷力的。事發當晚的天氣,所有船遇到都很困難,內河船是扛不住那個風的。
澎湃新聞:輪船公司方面和生還的船長船員見面了嗎?
陳元建:生還的船長、船員肯定要配合相關部門調查,現在被隔離中(3日下午,長江航運公安局值班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了「東方之星」船長和輪機長已被控制。據新華社報導,根據對兩人的單獨詢問,均反映船舶在航行途中突遇龍捲風瞬間翻沉)。
事發後,公司通知了所有船員家屬,這些船員都是萬州本地人,我們都相互認識,誰也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後來按照家屬的要求派車將他們送往事發地點。公司管理層也都前往事發當地,我本人現在因肺炎住院,也在持續關注這件事情。
澎湃新聞:公司有沒有應對這類事件的緊急預案?
陳元建:內河船舶管理實際上採用的都是沿海船舶安全管理體系,一共有十九個應對緊急事件的演習,我們都是按標準每次都做了的。說實話,我不是說國有企業就怎麼(好),我們都是很注重公司品牌的。目前在長江這一塊來說,我們的品牌不管是服務質量還是安全質量上都是好的,但這次「自己打了自己一耳光」。
前幾年,很多船不注重管理出現電器燃燒的情況,還出現過船之間發生碰撞、擱淺的情況,這些我們公司都沒有發生過。
澎湃新聞:目前公司的其他客船還在經營嗎?一直以來公司的盈利狀況如何?
陳元建:我們那麼多職工,其他的船也沒有問題,不可能說不搞就不搞。不能因為出了一件事,其他的(船)都停了。工作不能做在出事後,應該做在出事前,我們公司的管理在同行業中做得很好。我只能說,誰都不願這樣的事情發生,其他輪船現在也是正常運營。
現在我們也很關心員工們的思想狀況,政府相關部門也做出了安排,找以前的老總來坐鎮,還是需要穩定的。
盈利方面,長江上輪船的運行成本太高,一方面不斷要提檔升級,滿足市場需求,另外一方面,市場上也有不注重品質的,渾水摸魚通過殺價來(競爭)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市場上的情況來考慮投入、創造品質和定位,再來看經濟效益是怎樣的。
澎湃新聞:改造完成後,公司是否定期對輪船進行保養?
覃玉平(重慶東方輪船公司工程技術部負責人):1997年的改造中,「東方之星」的平頭結構改成了尖頭,目的是減少風阻,加快船的運行速度。
在日常維護保養方面,公司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包括「東方之星」在內的旗下6艘船,每年均各保養一次,保養時間為每年12月初到次年的3月中下旬(其間不運營),4月重新啟動。
澎湃新聞:如何看待船長張順文和輪機長楊忠權棄船逃生?
陳義龍:這一點,我不方便說,對公司的影響特別大(具體影響未作解釋)。但我覺得應該不太可能(最先棄船逃生,丟下400多人不管),畢竟應該有起碼的職業道德。現在(公司內部)都還在痛苦之中,而且還在調查中。
馮海明(重慶東方輪船公司工會幹部):「東方之星」的船員配置為1個船長加3個大副、3個舵工;在自然航行的情況下,船上操作一般由大副輪流進行,船長主要對整艘船進行巡邏和監督工作,輪機長也會輔助船長進行巡邏作業,但一般在第一層巡邏;每天24點之前,船長和輪機長不會睡覺。
「東方之星」的駕駛艙位於第3層(船共有4層),輪機長有時也會到駕駛艙進行巡邏監督;在暴雨狂風的惡劣天氣下,事發時船長和輪機長有可能均在駕駛艙裡,船體傾覆時或被瞬間甩出駕駛艙。
事發突然,情況危急,船長無法進行施救,只能棄船逃生。(澎湃新聞獲得了該公司2012年10月制定的《安全職責手冊》,其中明確船長的職責為客船的行政負責人。手冊第14條規定,船舶發生事故時,如施救無效必須棄船時,船長應發布棄船令,發出離船信息,組織船員救護旅客,指令有關人員攜帶航行日誌、文件,離開船舶;船長應最後離開。)
澎湃新聞:網友對輪船公司有不少指責,你們怎麼看?
陳義龍:天災無法避免,(對外界的指責)覺得遺憾、難受。不管怎麼樣,只希望能實事求是,讓專家去調查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吧。嗯,實事求是。
覃玉平:長江沉船事件發生後,公司已按照萬州區港航管理局的要求,對旗下「東方之珠」(「東方之星」的姊妹船)停港檢查,其餘4艘船舶進行自查自糾。
這裡是澎湃新聞,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