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小吃丨鮮香細膩蚵仔煎

2021-02-27 閩南文化網


蚵仔煎(讀做ô-ā-jiā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福建泉州,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經典的漢族小吃。起源是沿海地區人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


蚵仔為閩南語,指牡蠣(或稱海蠣)。福建閩南、臺灣、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

蚵仔的學名叫牡蠣,瓣鰓綱,異柱目,牡蠣科,牡蠣屬,屬食用貝類。殼多為三角型,厚薄因種而異,分布於熱帶和溫帶。牡蠣的營養價值豐富,被人比喻為「深海牛奶」。

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韭菜的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將韭菜切成一指節長短,和洗淨的蚵仔擱在一起,加入稀釋番薯粉作為粘合劑,入油鍋煎至金黃。潮汕人雖寫作「蠔烙」,卻讀作「ôlok」,與蚵的閩南語讀音「ô」一致,可見兩者的淵源關係。

在閩南金三角,蚵仔煎是一道考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之一。雖然菜譜很簡單,但是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些難度的。不同的人炒煎出來的口味也是不同的。而新娘子入門後,第一次給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做得好的,會讓公婆另眼相看的。這道家常菜是家家戶戶「辦桌」時的首選必備菜(其他還有炒「閩南小炒」「安溪湖頭米粉」等)。

在閩南,泉州蟳埔村(潯埔)以盛產海蠣出名,附近晉江、南安、石獅、安溪等縣市的人們都特地驅車來到這裡,購買剛剛「討海」歸來漁船帶回來的新鮮蚵仔。因為盛產蚵仔的緣故,這裡的民居利用海邊灘涂上取之不盡的蚵仔殼,蓋起極具閩南特色的蚵殼厝。


蚵殼厝

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泉州南安人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

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潮汕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餚。如今臺灣的蚵仔煎與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的蚵仔煎製作工藝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輔料:料1:太白粉2大匙、地瓜粉2大匙、清水1杯、鹽少許;料2:少許古龍醬油、味噲1/2 大匙、番茄醬4大匙、糖1大匙、鹽1/4茶匙、在來米粉1大匙、清水1/2杯

做法:將蚵洗淨,小白菜洗淨、切小段。平底鍋內放少許蚵,用少量油略煎,另將料1調勻成粉漿,淋少許在鍋內,待凝固時打入一個蛋並弄散煎半熟。然後加入少許小白菜在面上,然後翻面,煎至小白菜熟即盛入盤內。最後將料2用1大匙油炒勻,淋少許在蚵仔煎上即成。

1. 做這款小吃,一定要使用新鮮的海蠣,否則會影響味道和口感;

2.海蠣提前用蠔油醃製,既去腥,又入味;

3.如果不喜歡厚重的口感,可以省去紅薯澱粉糊,直接用蛋液來煎;

4.也可以蘸食番茄醬,根據個人口感選擇。


相關焦點

  • 閩南特色小吃-蚵仔煎
    蚵仔煎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臺灣地區,廣東潮汕的經典小吃。
  • 廈門小吃之光-蚵仔煎,難忘的閩南特色小吃在家也能做!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拿手好菜;久久未訪廈門,偶爾會想起一道廈門夜市海味小吃,這曾被點名為經典的廈門小吃-蚵仔煎,Q彈、帶有香煎微脆的粉漿餅皮,蚵仔煎一入口,邊在軟Q的漿皮間感受牡蠣在嘴中散發的鮮美,至今想起仍是回味無窮。
  • 閩南名小吃---蚵仔煎
    蚵仔煎蚵仔煎(閩南話為ǒu ā jīa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泉州,是閩南、臺灣等地的經典小吃。起源是先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裡攪拌入蚵仔、蛋、蔥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 閩南經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陷香滑,做法簡單易上手!
    閩菜的發源地是福州,所以閩菜的基礎構架就是福州菜,二道後來融合了閩東、閩西、閩南、閩北、莆仙子五個地方的風味菜系,因此現在的閩菜體系是非常完美的。福州菜相對來說會比較清淡,不過它擅長用各種海鮮進行烹飪,講究的是以湯來提鮮;而閩南菜是屬於廈門、泉州這一帶的,挺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其講究的是佐料來入味,比較偏重於鮮香的把握;閩西菜的話是寧化和長汀這一邊的風格,口味偏重一些且有些鹹辣,其烹飪的大多數都是山珍海味,味道比較濃烈。所以說閩菜還是比較有特色的,在烹飪界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 笑傲小吃美食江湖——漳州蚵仔煎
    到漳州一定要品嘗的就是蚵仔煎很多人從臺灣美食節目裡知道蚵仔煎的作為閩南經典美食的蚵仔煎
  • 蚵仔煎——臺灣小吃,你吃過嗎?
    蚵仔煎,是著名的閩南、臺灣小吃,用新鮮的蠔、苘蒿、雞蛋及太白粉芡水製做成。傳說是顏思齊、鄭芝龍等移民海商帶來的料理。 臺灣早期物資缺乏時,蚵仔煎是很簡陋的!最早只用加了地瓜粉的勾芡水,先略煎成形,再放入韭菜等比較容易取得的食材,讓餅皮增加飽足感,因為成本低,所以相當受到歡迎。
  • 臺灣小吃蚵仔煎在家做很簡單,用這種粉來做晶瑩剔透、鮮香軟滑
    【臺灣的經典小吃蚵仔煎在家做很簡單,關鍵是要用對粉,用這種粉來做晶瑩剔透、鮮香軟滑】買了一箱新鮮生蠔,自己第一次開殼。生蠔肉看著很新鮮,但是現在也不敢生吃。挑了點比較小的生蠔肉想做蚵仔煎。之前去臺灣旅遊時吃了好幾回,後來在本地美食節的活動中也吃過幾回,但是自己在家沒做過。
  • 臺灣小吃之蚵仔煎做法,轉角遇到愛了有木有
    沒錯,就是蚵仔煎(小編承認是吃貨)蚵仔煎(讀做ô-ā-jiān,也就是「海蠣煎」),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區經典的傳統小吃之一相傳,是沿海地區人民在餓肚子時的替代糧食貧苦生活的象徵▼口感香脆,內餡香滑看完之後,是不是覺得特別簡單呢、乘熱打鐵,趕緊挽起袖子,掄起鍋子炒起來特搜推介@粵森 牛大力土雞靚雞,我推介粵森牛大力土雞,在原生態無汙染、負離子爆表的原生態萬畝大山中,千畝珍稀「南藥」牛大力林下自然放養160天,吃牛大力食料長大,運動量大,步行超過十萬步,雞味鮮香濃鬱
  • 【「船裏海鮮」美食第八彈】南方小吃丨蚵仔煎、腸粉
    19年前,駐馬店還沒有超市歡樂愛家開了超市19年來,駐馬店有了很多超市更多是歡樂愛家歡樂愛家19年紮根駐馬店,服務駐馬店【臺灣名吃丨蚵仔煎】我的第一個關於蚵仔煎的記憶,是通過一部臺灣偶像劇。就是那部現在看起來十分瑪麗蘇,但是當初愛到死去活來的《轉角遇到愛》,裡面羅志祥和阿嬤的蚵仔煎,我相信不只是我,給很多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臺灣人也不叫它蚵仔煎,而是讀作讀做「ǒ ā jiān」,從來沒吃過,只知道裡面有雞蛋、捲心菜、還要看上去酸酸甜甜的醬汁,惹得我非常好奇它的口味。
  • 到現在才發現大魔都有家都是海鮮的閩南餐廳 ~
    這些帶著閩南風味的家常菜中有主食、熱菜,也有小吃其選用的食材、調料豐富多元結合或簡或繁的烹調方法所呈現出的菜品既保留著令人懷念的古早滋味同時也加入了一些改良用秘制醬料紅燒而成,不僅顏色誘人,味道更是香美,輕輕一咬,「骨頭分離」,頓時滿口酥香,吃一口被圈粉,之後來一次點一次!
  • 舌尖上的海洋 | 臺味小吃——蚵仔煎
    關於蚵仔煎的起源,有一則民間傳說流傳甚廣。相傳,1661年,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意欲收復臺灣,與荷蘭軍隊大戰。鄭成功率領的軍隊從鹿耳門攻入,攻勢猛烈,大敗荷軍,卻在此時遭遇了缺糧的困境。鄭成功軍隊中的士兵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將當地盛產的蚵仔用番薯粉等包裹,做成煎餅,用以果腹,取名為 「煎食追」。用以代替糧食的 「煎食追」 流傳至今,成了風靡臺灣的小吃蚵仔煎。
  • 大叔教你蚵仔煎,鮮香味美,簡單易做,家人愛吃!
    而這一次,當我來到龍洞,才真正了解到——什麼叫蚵仔煎!蚵仔煎怎麼讀?蚵仔煎,(閩南語讀做-ā-jiā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臺灣、潮汕等地區經典的傳統小吃之一。蚵仔和蠔是一個東西嗎?蠔不只有一個名字,百度百科裡這樣解釋:牡蠣,又稱蠔、生蠔(粵語地區)、蚵仔(閩南語系地區),別稱海蠣子、蠣黃、蠔白、青蚵、牡蛤、蠣蛤、硴等。
  • 臺灣美食「蚵仔煎」
    「蚵仔」的也叫牡蠣、海蠣,廣東人稱為「蠔」,而在閩南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
  • 臺劇「標配美食」蚵仔煎的前世今生
    導讀: 蚵仔煎(閩南話為ǒu ā jīan),是臺灣夜市裡相當普遍的一道小吃。在眼花繚亂、口味眾多的臺灣小吃中,蚵仔煎依然以它獨特的美味及其蘊含的文化傳統,成為臺灣夜市上最為風光的小吃。市民李小姐告訴記者,她是因為看電視劇而被這道美味吸引的,「臺劇裡,那些『高顏值』的男女主角總是會牽手逛夜市,品嘗蚵仔煎,簡直是臺灣偶像劇中的戀愛『標配元素』。」 和很多熱門小吃一樣,蚵仔煎也有關於它的「美麗傳說」。據傳,蚵仔煎是勞動人民在貧窮境遇下發明的一種創意料理。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一帶老一輩人熟知的傳統點心。
  • 蚵仔煎:貧苦精神的象徵!
    蚵仔煎 中國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的蚵仔煎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 據說,蚵仔煎的發源地在中國臺灣鹿港天后宮前的一個露天的大排檔,有一郭姓人士,是日據時代退伍下來的阿兵哥,擺攤做海鮮小吃生意,由於蚵仔的帶有較重的海腥味,他就無師自通發明了蚵仔煎的吃法
  • 電視劇裡讓你爆燈的「蚵仔煎」,在家就能做!
    > 臺灣滷肉飯如果說對臺灣的記憶是來源於臺灣獨特的海島風景,那麼對臺灣最深刻的印象則是來源於刺激味蕾的特色小吃
  • 來民博會品味「舌尖上的臺灣小吃」 蚵仔煎、大腸包小腸等人氣小吃受熱捧
    蚵仔煎:最具人氣 一天賣1000多份在文博會主會場淮海文博園,逛著展不知不覺就到了飯點,肚子不免飢腸轆轆。那就來文博園B區11號門士林夜市臺灣美食專區吧。當記者走進來,沿街的各色美食小吃讓人目不暇接。「做起來很快的,大家不要擔心買不到」、「大家不要擠,請排隊依次購買」……在臺灣美食入口處,蚵仔煎攤位前,等候購買的隊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家銷售蚵仔煎的門頭上的廣告,是當年在大陸熱播的臺灣偶像劇《轉角遇到愛》,大S和羅志祥品嘗蚵仔煎,廣告畫一旁的美食技術指導張維新大師,這不就是現場製作蚵仔煎的師傅本人嗎?
  • 蚵仔煎(閩臺潮特色小色)
    福建閩南、臺灣、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蚵仔的學名叫牡蠣,瓣鰓綱,異柱目,牡蠣科,牡蠣屬,屬食用貝類。殼多為三角型,厚薄因種而異,分布於熱帶和溫帶。牡蠣的營養價值豐富,被人比喻為「深海牛奶」。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
  • 美食丨手把手教你做超美味臺灣小吃蚵仔煎
    在臺北說到小吃第一個想起的幾乎都是蚵仔煎。
  • 非遺美食之旅專題十二:蚵仔煎
    蚵仔煎(讀做ô-ā-jiā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福建泉州(閩南)一帶,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經典的地方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