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名小吃---蚵仔煎

2021-02-17 歡喜泉州
蚵仔煎

蚵仔煎(閩南話為ǒu ā jīa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泉州,是閩南、臺灣等地的經典小吃。起源是先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裡攪拌入蚵仔、蛋、蔥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成為現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餚。  


除了新鮮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鍵。番薯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番薯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鬱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比例加水勾芡後,加入韭菜,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黏又Q,而且精純的番薯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做最完美的搭配。

雞蛋的選用也是一門學問,重視香味的店家會採用顏色深黃的土雞蛋,冬天搭配茼篙、夏天搭配小白菜,並以能提香味的豬油來煎出美味的蚵仔煎,吃時再淋上以味噌、番茄醬、辣椒、醬油等熬成的醬汁即可。

有了以上各種上等材料的搭配,讓即使原本是貧民美食的蚵仔煎也變得精緻美味了,那種甜中帶鹹、鹹中帶辣的繽紛滋味,口口都叫人回味無窮。




美食|娛樂|資訊|生活

樂享泉城 食遍天下

合作QQ:229130202

泉州樂道傳媒旗下微信媒體平臺

相關焦點

  • 閩南特色小吃-蚵仔煎
    蚵仔煎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臺灣地區,廣東潮汕的經典小吃。
  • 閩南小吃丨鮮香細膩蚵仔煎
    蚵仔煎(讀做ô-ā-jiā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福建泉州,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經典的漢族小吃。起源是沿海地區人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為閩南語,指牡蠣(或稱海蠣)。福建閩南、臺灣、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
  • 臺灣夜市名小吃蚵仔煎,原來是這麼做的
    從夜幕降臨到太陽升起,都有熱鍋熱灶在吞吐煙火氣要說在臺灣最常見、最受歡迎的是一種叫蚵仔煎的小吃,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怎麼念,可以念做kēzǎijiān,當然了,這是普通話的發音,在臺灣,閩南語的發音叫做ǒu ā jīan(哦啊煎),聽起來有木有很帶感?
  • 廈門小吃之光-蚵仔煎,難忘的閩南特色小吃在家也能做!
    蚵仔煎,又名蠔仔煎、海蠣煎;傳說是在鄭成功時期誕生的料理,歲月流轉,怎能想到竟也成為廈門代表小吃之一,當然蚵仔煎不止在廈門,其實整個閩南,臺灣,潮汕等地區都有的經典小吃,這一味美食也不只在夜市中享用到,在家中,也能自己做重現這樣的美味。蚵仔煎不是近年才有,和鄭成功有關係?
  • 閩南夜話|這一盤蚵仔煎,讓我想起了她
    阿嬤的蚵仔煎作者 /陳金塔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想念一個人,不需要什麼理由,正如我想念起阿嬤,只因了一盤蚵仔煎午餐時,特意做了蚵仔煎:把韭菜洗淨切小段,加上海蠣,用地瓜粉攪勻,撒上調料,油鍋上一煎,快起鍋的時候淋上蛋汁,蛋香、韭菜香、海蠣的鮮香交織在一起,真是令味蕾興奮的味道啊。我光顧著自我陶醉,卻沒想到圓仔並不愛吃,我對她說:「海蠣是好東西,還加了蛋,小時候我是很難吃得上的。」
  • 蚵仔煎(閩臺潮特色小色)
    福建閩南、臺灣、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蚵仔的學名叫牡蠣,瓣鰓綱,異柱目,牡蠣科,牡蠣屬,屬食用貝類。殼多為三角型,厚薄因種而異,分布於熱帶和溫帶。牡蠣的營養價值豐富,被人比喻為「深海牛奶」。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
  • 臺灣美食「蚵仔煎」
    「蚵仔」的也叫牡蠣、海蠣,廣東人稱為「蠔」,而在閩南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
  • 非遺美食之旅專題十二:蚵仔煎
    蚵仔煎(讀做ô-ā-jiā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福建泉州(閩南)一帶,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經典的地方小吃。
  • 涮羊肉,冒菜,蚵仔煎...那些誕生於戰爭的美食
    5.總讓小編念錯蚵仔煎蚵仔煎(閩南話讀做ǒu—ā—jīan)又叫做海蠣煎,是閩南地區知名小吃之一,曾因為偶像劇《轉角遇到愛》的熱播,使其賣得街知巷聞。在那個偶像劇流行的時代,蚵仔煎絕對是情侶檔們的必備恩愛小餐。黏黏糯糯的口感,大顆大顆的海蠣,情侶們你一口我一口的餵來餵去,那時候簡直羨慕死我這個單身狗了。
  • 到現在才發現大魔都有家都是海鮮的閩南餐廳 ~
    閩南地區靠海講究「靠海吃海,以鮮入味」新鮮捕撈的當季的小海鮮在閩南人的手裡,只需簡單烹調就能激發食材強烈又美味的鮮味~黃翅魚被譽為上等魚,其營養價值非常高,不僅高蛋白、低脂肪,魚肉還細嫩鮮甜,有入口即化的口感,適合給居家幼童、老人食用,特別是孕婦,在孕前和孕後,經常選擇野生黃翅魚來補充營養,深得閩南人的喜愛!
  • 海蠣煎,閩南蚵仔煎(閩南語讀做é-ā-jiān)的做法,地方特美食
    後來就成了閩南地區的一道美食。這道美食就是偉大民族英雄鄭成功和他的軍隊所創流傳至今。蚵仔煎最原先就只是蚵仔番薯粉混合煎成的餅,而其他調料就是後來人民為了增減香味,提高口感而增加的,並不沒有說這麼做正宗,怎麼做不正宗。其實正宗不正宗也沒那麼重要,合自己口味才重要。材料:蚵仔(海蠣)番薯粉、大蒜苗、姜、蛋、油。
  • 閩南經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陷香滑,做法簡單易上手!
    閩菜的發源地是福州,所以閩菜的基礎構架就是福州菜,二道後來融合了閩東、閩西、閩南、閩北、莆仙子五個地方的風味菜系,因此現在的閩菜體系是非常完美的。福州菜相對來說會比較清淡,不過它擅長用各種海鮮進行烹飪,講究的是以湯來提鮮;而閩南菜是屬於廈門、泉州這一帶的,挺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其講究的是佐料來入味,比較偏重於鮮香的把握;閩西菜的話是寧化和長汀這一邊的風格,口味偏重一些且有些鹹辣,其烹飪的大多數都是山珍海味,味道比較濃烈。所以說閩菜還是比較有特色的,在烹飪界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 蚵仔煎:貧苦精神的象徵!
    蚵仔煎 中國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的蚵仔煎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 據說,蚵仔煎的發源地在中國臺灣鹿港天后宮前的一個露天的大排檔,有一郭姓人士,是日據時代退伍下來的阿兵哥,擺攤做海鮮小吃生意,由於蚵仔的帶有較重的海腥味,他就無師自通發明了蚵仔煎的吃法
  • 蚵仔煎——臺灣小吃,你吃過嗎?
    蚵仔煎,是著名的閩南、臺灣小吃,用新鮮的蠔、苘蒿、雞蛋及太白粉芡水製做成。傳說是顏思齊、鄭芝龍等移民海商帶來的料理。 臺灣早期物資缺乏時,蚵仔煎是很簡陋的!最早只用加了地瓜粉的勾芡水,先略煎成形,再放入韭菜等比較容易取得的食材,讓餅皮增加飽足感,因為成本低,所以相當受到歡迎。
  • 泉州特色美食---蚵仔煎(海蠣煎)
    ,起源是先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起源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成為現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餚。在閩南東三角(泉、廈、漳)蚵仔煎是一道考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之一。雖然菜譜很簡單,但是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些難度的。不同的人炒煎出來的口味也是不同的。而新娘子入門後,第一次給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做得好的,會讓公婆另眼相看的。
  • 一份「蚵仔煎」引領的臺灣小吃文化
    一道風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一種回味悠長的感覺一種別樣的心境如果這樣如何能抵擋住美食的誘惑蚵仔煎是福建閩南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潮汕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成為現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餚。
  • 笑傲小吃美食江湖——漳州蚵仔煎
    到漳州一定要品嘗的就是蚵仔煎很多人從臺灣美食節目裡知道蚵仔煎的作為閩南經典美食的蚵仔煎
  • 媽媽的蚵仔煎
    我一般總是嫌棄地撤開碗,而只有一個不會拒絕,那就是蚵仔煎,最喜歡看母親煎蚵仔煎的樣子。那個圍著有些油漬的碎花圍裙的女人,在小小的廚房裡和冰箱間走來走去,垂下的劉海和手臂彎曲著同樣的弧度,即使是高難度的翻面也有條不紊。準備材料的時間最多。母親會先輕輕地把軟軟的蚵仔一遍一遍的洗乾淨,以防吃的時候被零碎的殼卡到喉嚨。瀝乾。
  • 舌尖上的海洋 | 臺味小吃——蚵仔煎
    關於蚵仔煎的起源,有一則民間傳說流傳甚廣。相傳,1661年,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意欲收復臺灣,與荷蘭軍隊大戰。鄭成功率領的軍隊從鹿耳門攻入,攻勢猛烈,大敗荷軍,卻在此時遭遇了缺糧的困境。鄭成功軍隊中的士兵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將當地盛產的蚵仔用番薯粉等包裹,做成煎餅,用以果腹,取名為 「煎食追」。用以代替糧食的 「煎食追」 流傳至今,成了風靡臺灣的小吃蚵仔煎。
  • 演過《轉角遇到愛》,得過第一名,蚵仔煎,你怎麼這麼優秀
    除了大S和小豬,還有一道菜的出鏡率特別高,曾在《轉角遇到愛》的第一集、第六集、第二十一集、第二十三集多次出現,那就是中國臺灣名小吃——蚵仔煎,他也是中國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