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說到小吃第一個想起的幾乎都是蚵仔煎。這個東西其實已經被我的各方朋友問了好多次了,"Julia你會做蚵仔煎嗎?"、"你可以教我做蚵仔煎嗎?"....好吧~我這次真的寫了個食譜來教大家了。
之前一直不願意做是因為其實這道菜在家裡做,就是沒有在外面買的好吃,不過可能是因為我覺得外面做得好吃的也不多,所以我一直不願意嘗試。蚵仔煎要好吃第一就是牡蠣要新鮮!!要新鮮!!要新鮮!!(因為太重要所以要講三次),這絕對是蚵仔煎的基本中的基本。第二就是上面淋的醬料要調得好,在臺灣通常一家蚵仔煎生意能好就是因為上面的醬做得好吃。最後就是要用豬油煎,豬油煎出來的蚵仔煎特別香,雖然也不是每家蚵仔煎都會這麼做,但是我吃過好吃的蚵仔煎都是用豬油煎的。
以下是我試驗了好多次的配方,這樣的份量可以做三人份
牡蠣 300g
小白菜適量(一人份大概手抓一把差不多)
雞蛋 3顆
地瓜粉半杯(臺灣這邊叫做地瓜粉,但其實它是樹薯澱粉)
麵粉 1大匙
冷水 一杯
======醬料分隔線=======
辣豆瓣 1大匙
味增 1大匙
番茄醬 2大匙
糖 2大匙
地瓜粉 1小匙
冷水 150ml
首先處理材料
在鍋裡裝半鍋的冷水,把牡蠣倒進去
用手輕輕得把卡在牡蠣身上的髒汙洗出來,這裡不要用衝的,因為牡蠣很容易破掉,把洗過的牡蠣挑到小碗裡,多換兩次水就乾淨了。
把地瓜粉半杯、麵粉一大匙、水一杯混和均勻製成粉漿,小白菜洗乾淨切小段。
再來。做醬料。
辣豆瓣一大匙、味增一大匙、糖兩大匙、番茄醬兩大匙放到鍋裡,加100ml的冷水。先混和均勻,確定材料都溶解在水裡了。把地瓜粉一大匙和剩下50ml的冷水調在一起。
開小火煮到聞到醬料的香味,把地瓜粉水倒入鍋中勾芡,攪拌均勻。 (因為每個人買到的味增跟辣豆瓣味道會不太一樣,建議在勾芡前你可以再調整一下,覺得不夠鹹就加點味增、加點辣豆瓣,不夠甜就加點糖)
煮到醬料濃稠就完成了。
最後開始煎吧!!
熱鍋,到兩大匙的油,把適量的牡蠣放入鍋中。 (這個步驟要小心一點牡蠣水份很多,油會噴)
我這裡用的是植物油,如果你有豬油建議用豬油。
煎到有牡蠣的香味,牡蠣也微微的縮起來了。
倒粉漿,下鍋之前記得先攪拌均勻,地瓜粉很容易沉澱。
粉漿下鍋之後馬上打上一顆蛋
把蛋黃用鍋鏟粗略的攤開就好
把小白菜放上去,蓋一下鍋蓋悶一下。
悶到小白菜稍微軟塌了,把底下的粉漿對摺小白菜包在中間,煎到微焦。
淋上醬汁
Bon Appétit~可以開動拉~~
如果真的不容易買到新鮮的牡蠣,用蝦仁代替變成蝦仁煎其實也是很好吃的~或者,都不要加海鮮,就加顆蛋做成蛋煎也是很美味喔!最主要就是醬汁要調好阿~ 哈哈
本文來自 豆瓣 via 日。嚐 侵刪
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源地址
想要隨時調戲本蘑菇?
在朋友圈裡也能看到蘑菇?
蘑菇仔個人微信 mogujinku
等你Yoo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