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島,現在屬於菲律賓北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就在呂宋島。早在1405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曾經路過呂宋島。
在這裡他見到了呂宋島上著名的有錢人許柴佬。許柴佬本是福建晉江人,早年前往呂宋島經商,賺了一大筆錢。鄭和做了個順水人情,在永樂大帝的首肯之下,將許柴佬任命為呂宋總督。許柴佬在這裡做了22年的總督。
由此可見,早在明朝初期,呂宋島就已經得到了開發,而且呂宋國當時屬於明朝的附屬國。那麼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鄭成功家族為何沒有到這裡進行開發呢?
一、鄭成功拿下臺灣第二年就去世了,沒時間去。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那是個正兒八經的海盜頭子。他建立起來的鄭氏集團,是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海軍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明朝才會給了他福建總兵的職務,將他招降。不過鄭芝龍始終都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會把自己集團的力量交出去。
因此鄭成功在反清的時候,繼承了很大一部分父親留下來的家產,所以依舊是東南亞地區實力最強大的海軍力量。
鄭成功在北伐南京失利以後,感覺在大陸混不下去了。因此他帶著大部隊,進攻臺灣島。當時在臺灣駐紮的是荷蘭人。
一場大戰過後,荷蘭人宣布投降,因此鄭成功成功接管臺灣島。這個時候鄭成功得知了呂宋島的情況,當時大量西班牙人在呂宋島燒殺搶掠,屠戮了5萬華僑,因此鄭成功打算弄進攻呂宋島。
其實當時鄭成功已經在籌備進攻呂宋島的事情了,而且還組織好了艦隊,按照和呂宋島那邊的華僑取得了聯繫。可是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39歲的鄭成功居然死了!
原來當時鄭家叛將黃梧建議清廷,對鄭成功實行經濟封鎖。從山東一直到廣東,全部實行遷界令,並且搗毀所有船隻,寸板不得下海,切斷鄭成功在大陸的經濟來源。
此外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也被清廷斬殺,包括鄭成功的長子鄭經和他弟弟的奶媽鬼混,還生下了個孩子鄭克臧。再加上他得了瘧疾。
在諸多事情集中發生的情況下,鄭成功有點受不了了。終於因為精神崩潰而去世,攻打呂宋島的計劃,也就這麼擱置了。
二、鄭經努力發展臺灣,沒工夫搭理呂宋的事情。
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基本繼承了鄭成功的遺產,在臺灣稱之為延平郡王。說實話,真正經營臺灣的人,其實是鄭經。
得知鄭成功去世的消息後,留守在廈門的諸多將領,選擇叛逃到了清廷。鄭經則前往臺灣繼承了鄭成功的大位。
這個時候的鄭經壓根沒工夫去管呂宋的事情,因為他發展臺灣的時間都不夠。他在這裡讓百姓們開墾良田,栽種五穀雜糧,又開始修築水利,設立學校,臺灣人開始普遍讀書,也是鄭經這個時候一手操辦起來的。
清廷斷了臺灣的收入來源,因此鄭經便開始想各種辦法搞錢。最好的辦法就是走私,他花錢和清廷的將領打好關係後,便形成了一條條走私路線。
此外鄭經還跟日本、英國、西班牙等國前來通商,其中德川幕府,是鄭經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而英國則給鄭經傳來了火藥和大炮。
可以說鄭經實在是太忙了,壓根就管不過來呂宋的事情。等到有空的時候,也就是三藩之亂的時候了。
當時三藩之亂爆發,清廷岌岌可危。鄭經感覺反攻的機會來了,於是帶著一票馬仔,與福建的耿精忠合作,一起攻打清廷。
結果有意思的是,人家耿精忠在前線瘋狂地攻打浙江地區,可鄭經卻在背後瘋狂地挖耿精忠的牆角。
鄭經先後攻佔了廈門、泉州、漳州、潮州、惠州等地,氣得耿精忠一拍大腿,就投降了清廷。結果鄭經打下來的這些地盤,又都給吐了出去。
由於三藩之亂耽誤了一陣子時間,所以鄭經奪取呂宋的計劃也擱淺了。再往後,歷史留給鄭經的時間就不多了。因為康熙二十年,40歲的鄭經也英年早逝了。
三、鄭克塽自保能力都沒有,又何談奪取呂宋呢?
鄭經去世以後,本來是他的大兒子鄭克臧繼位的。但是由於嶽父陳永華去世了,沒人給鄭克臧撐腰,而馮錫範則刺殺了鄭克臧,將12歲的鄭克塽扶上了王位。
富不過三代就是這麼個道理,家族太大的話,一般三代的時候,就開始內亂了,為啥?因為彼此之間已經沒有那麼親密了,爭奪家產比一切都重要。
由於這麼一場政變,導致臺灣內部人心惶惶,軍民不能同心協力,上層鬥爭不斷。因此康熙這邊便有了收復臺灣的想法。
禍端要麼不來,要來就一起來。鄭克塽上臺的時候,臺灣島已經連續三年爆發了自然災害,糧食價格瘋漲。而臺灣府庫之中也沒什麼錢。
因此鄭克塽集團要想應對康熙集團,那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他們將魔爪伸向了無辜的老百姓,結果導致島內軍民離心離德。
而康熙這邊派遣姚啟聖為福建總督,施琅為水師提督,合夥收復臺灣。在施琅水軍的進攻之下,劉國軒、董騰等人戰敗,最終徹底擊敗臺灣水軍。
這個時候臺灣內部分成兩派,以中書舍人鄭得瀟為主的退守派,向馮錫範建議,應該去攻打呂宋,打下呂宋就能保住老鄭家的基業。
可惜劉國軒被施琅給打怕了,又或者說收了人家的好處,不斷勸說馮錫範投降清廷。最終馮錫範選擇帶著鄭克塽一起投降了清廷。
因此最後一次攻佔呂宋的機會,就這麼被馮錫範的抉擇給耽誤了。如果當初馮錫範帶著鄭克塽去了呂宋,說不定還真的可以保住鄭氏家業。
總結:鄭氏三代,都註定和呂宋島無緣。
呂宋島現在是著名的旅遊觀光地區,也是菲律賓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地。人家甚至把首都都放在這裡,可見對這裡的重視程度。
可惜鄭氏三代人,一次次錯過了拿下呂宋的機會。尤其是最後一次是最可惜的,因為那是事關生死存亡的抉擇,無奈馮錫範目光短淺,只顧自身利益,斷送了鄭家基業。
參考資料:《清史稿》、《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