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裔戲劇劇名帶歧視字眼「清蟲」「中國佬」,編劇還是華人

2020-12-24 騰訊網

據Nextshark網站12月15日報導,即將上映的美國亞裔戲劇《Ching Chong Chinaman》在社交媒體上被指存在種族歧視。

該戲劇改編自勞倫·易(Lauren Yee) 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一個亞裔美國家庭從中國獲得了一個「契約僕人」的故事。根據選角公告稱,《Ching Chong Chinaman》屬於「諷刺喜劇」,巧妙地諷刺了中產階級的醜陋外表,打破了刻板印象,並講述了早期華人在美國遇到自己同胞發生的故事。

然而,公告發出不久,《Ching Chong Chinaman》就遭到了網友們的批評。

清朝西方人把國人叫做「清蟲」,用他們蹩腳的中文就喊成了「ching chong」。 「ching chong」被公認為具有強烈的民族歧視意味。20世紀初,白人孩子欺負華裔和亞裔孩子唱的兒歌裡面都有這個詞。

「Chinaman」意為中國佬。早期是美國華人移民在正式書信裡使用的自稱,後來被用來指代人口普查時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華人。隨著對華人的歧視和排擠愈演愈烈,Chinaman的意味也越來越消極。

「雖然我很喜歡諷刺作品,但我認為標題應該改一改。這就像用『黑鬼』給一部劇命名一樣,」一位用戶寫道。「針對亞洲人的種族主義被忽視了,我們的種族主義經歷往往歸結為其他人認為什麼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能接受的。這就好像我們在原地不動,等待人們選擇立場。所以請考慮改名。」

另一個人評論道:「為什麼一個頭腦正常的亞洲人要去試演一部以種族歧視為名的劇呢?這不是諷刺。這是侮辱和荒謬的。」

發布這則公告的桑德拉·莫尼耶(Sandra Meunier)對這些指控進行了辯護。她說:「我們的編劇勞倫·易是位美籍華人,我想她並沒有輕率地選擇這個劇名,我們也理解使用強烈的語言會引發不滿。我們對此表示歉意,感謝大家的評論和意見。」

相關焦點

  • 美華裔店主被罵「清蟲」報警未果 拿衣架驅趕頑童反被捕
    據美國中文網28日報導,盧先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羊頭灣開了家99美分店,這家分店已開辦10餘年之久,最近卻遭到兩個白人男孩的騷擾。據盧先生描述,兩個白人男孩大約十三、四歲,在本月21日、22日這兩天,他們騎自行車進入小店內,對他進行言語辱罵,包含對亞裔種族歧視的字眼「Ching Chong」(編者註:辱華詞彙Ching Chong,音譯清蟲,是北美長達數十年的排華史中最經典的一個代表,最早起源於華工幫助修建太平洋鐵路的時代。
  • 網友熱議:美國FOX電視臺辱華主持人應道歉並辭職
    關鍵還是看華人自己,一定要自強,對侵犯要堅決回擊,權利和尊嚴是靠自己爭取的。絕大多數網友認為貝克爾的確應該對所有華人認真致歉。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忍讓,是行不通的,站出來維護正義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許多網友都強烈要求貝克爾辭職。也有些網友認為,真正強大的人根本不需要為這種只會動嘴巴的小丑動怒,這其實也表明了中國正在強大,美國開始害怕中國的發展。
  • 美國種族主義者侵入中國學生視頻會議,大罵「中國佬」「滾回去」
    據NextShark網站5月15日報導,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中國學生會在用Zoom開視頻會議的時候,被一些未具名的種族主義者入侵並且大發種族歧視言論,其言行令人憤慨。據加州理工的中國學生會在其臉書網官方群組上發布的公告稱,他們是在美國加州當地時間周二(5月12日)晚間開周例會的時候遭到種族主義者騷擾的。該公告稱:「震驚、憤怒和悲哀都不足以描述我們的感受,很遺憾,我們的成員要去忍受這些充滿仇恨的字眼,特別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卻依然要面對仇恨排外盛行的社會。」
  • 亞裔主播嗆聲福克斯!辱華記者成全民公敵:搞歧視別忘先交智商稅
    當電視節目主持人走向街頭向你提出具有種族歧視意味的問題,用各種嘲笑和偏見無知的手段奚落華人,你會怎麼辦?主頁君今天就來帶小夥伴們看看團結在一起的機智亞裔是如何面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低劣玩笑。From 美帝正能量微信號:Sina_US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非裔嘻哈樂隊YG 煽動搶劫華人住宅的MV抗議事件還未平息,美國又出了一件令華人社區集體憤慨的事情。起因是美國福克斯(Fox)電視臺的一段在紐約唐人街採訪的視頻。這段視頻出自福克斯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的政治評論節目The O』Reilly Factor(奧萊利實情)。
  • 第二波疫情或使亞裔歧視劇增,北美華人不再對種族主義沉默!
    其中不乏有在國外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走在大街上被惡意燒衣服,險些丟了性命的;有在超市購物的華人攝影師,被白人男子恐嚇「想殺掉亞洲人」的;也有華裔記者因為害怕剛出生的孩子遭受歧視,而不敢給孩子起中文名……當越來越多的華裔、亞裔因為自己的亞洲面孔不敢自由行走在陽光下,對亞裔對歧視威脅到的已不僅僅是個人的生命安全,而是整個華裔、乃至亞裔群體的生存環境。
  • 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華人,為何全世界只關注黑人被歧視?
    由於政治、經濟、宗教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凡是少數集團所受到的歧視和排擠,海外華人現在或將來都可能最多。」19世紀中期後出現的一大串歧視華人的名詞,比如,「苦力」(Coolie)、「中國佬」(Chink或者Chinaman)、「中國小子」(Chinee)等。
  • 嘻哈歌手Lil Pump新歌辱華歧視亞洲人,國內藝人出歌聲討diss back!
    在其最新發布疑似新曲《Butterfly Doors》(蝴蝶門)的片段中,不僅唱出歧視亞裔的歌詞還做出歧視亞裔的動作,引發網友不滿。「Ching Chong」是北美長達數十年排華史的主要代表詞之一,是個非常敏感的辱華詞彙,Ching Chong,原為嘲笑中國掏金者的英文口音,笑華人發音不準,現為嘲笑華人的種族歧視名詞。
  • PBS視頻《亞裔中國人》,回顧亞裔在美國150的歷史,海外華人必看
    》,回顧亞裔在美國150的歷史,每個在美華人都應該看。美國公共電視臺(PBS)在2020年5月播出大型歷史紀錄片《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據PBS臺介紹,該片以獨特的視角系統講述亞裔美國人對社會各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這部五集的紀錄片將聚焦當年的排華法案、日裔集中營等涉及亞裔群體的多個重要歷史事件,並通過具體的家庭和個人的經歷來呈現給觀眾。
  • 「亞裔細分法案」是美國政府針對華人的迫害嗎?
    ,另有人稱這是美國民主黨歧視華裔的又一行動,企圖對亞裔「分而治之」,令人想起當年的排華事件。更有甚者,直接將此事與二戰時期德國納粹起初對猶太人採取的政策作對比,一時間仿佛加州華人稍有不慎,子子孫孫就有可能會被做成肥皂。最近在海外華人間流傳的這張表格,成為對美國「迫害」華人擔憂的來源美國華人對民主黨「歧視華裔」的錯誤認知已經有多年歷史,而這份表格所引發的則是2016年8月加州「亞裔數據細分」法案通過以來的又一個歇斯底裡的過激反應。
  • 《英倫對決》原叫《中國佬》,成龍為這份屈辱到底做了什麼
    《英倫對決》改編自英國作家史蒂芬萊瑟1992年出版的小說《中國佬》(The Chinaman),雖然名為「中國佬」,主角卻是越南人。目前,這本小說在中國並未有翻譯版本,具體書稿故事內容我沒有閱讀過,有相關英文閱讀知識的讀者,可以留言討論這本小說的原版故事。The Chinaman 這個詞彙,在境外華人圈比較忌諱,認為有侮辱亞裔華人的意思。
  • 英文中原來有這麼多歧視中國人的語言!不好好學英語被罵都不知道!
    尤其新冠肺炎肆虐的這段日子,很多中國人甚至長得像中國人的得到了歧視!Chinaman字面上看起來China是「中國」,「man」是人,似乎合成之後應該是「中國人」,可是實際上這是一個帶有挑釁和種族歧視的詞語。類似於英語中將非洲裔美國人叫做「N-word」一樣,都是美國本土化的歧視用語。
  • 「瘋狂亞洲富豪」未演先轟動 全亞裔陣容演員閃亮登場
    「瘋狂亞洲富豪」是改編自新加坡作家凱文關Kevin Kwan的暢銷小說「瘋狂的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故事講述新加坡富二代Nick(戈爾丁飾)帶左結婚對象ABC女朋友Rachel(
  • 雅詩蘭黛涉嫌種族歧視華人惹眾怒,事後消極處理讓人無語
    而提起「Ching Chong」這個詞,就不得不說到今年8月發生的一件令人憤怒不已的針對亞裔顧客的侮辱事件。更令人吃驚的是,這次種族歧視事件發生在以包容性強和文化多元著稱的紐約。雖然指示牌只是針對那些丟垃圾不撿的人們,但這赤裸裸的種族歧視還是令人憤怒。 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我們需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這樣一個種族被符號化的國度,我們每個人都代表著自己的族群。
  • 「我不是華人,我是滿洲人!」一大批美國華人拼命與中國劃清界限
    很多上流社會的美國白人公開宣言:「每有一個中國佬在我們的土地上永久定居下來,都會使我們自己的血統降低。」 華人們流血又流淚,只能默默忍受侮辱。 那時候,清政府貧弱,根本無法保護他們的權益。
  • 當黃種人在美國被歧視,中國人希望團結,但日本人選擇甩鍋中國人
    ,當反種族歧視抗議還在全美持續之際,美國洛杉磯一帶又出現了針對日本人的歧視事件。美國洛杉磯一家由日本人經營的廚具商店入口處被貼上多張貼紙,貼紙上寫著「這裡是美國,不需要日本人賣的東西」、「你們這些猴子,滾回日本!」、「不聽話就炸了你們!」等含有威脅、侮辱性字眼的話語。
  • 別替冒犯你的人洗白|歧視說
    美國的種族關係和中國的種族關係很不一樣,入鄉隨俗,到了那個環境下、與人交流時,還是要多用用美國人的思維來琢磨琢磨某些看似無意說出的有意的話。話不多說,搬視頻過來。Chink意譯為窄眼、小縫隙,是一個非常非常挑釁的詞語,挑釁程度和形容黑人的「Nigger」差不多。
  • 美國疫情歧視未平!中餐館不堪其擾 民眾致力改善對亞裔敵意刻版印象
    中國僑網12月2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編譯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掀全球恐慌,在美國,關於亞裔飲食的謠言一度甚囂塵上,導致華人受到各種歧視,民眾對亞洲食物甚至開始反感。以反種族歧視內容為主的雜誌「捍衛中國食譜」(Chinese Protest Recipes)創辦人克拉倫斯關(音譯)說:「說我們吃狗、蝙蝠還是老鼠,這些歧視又老套的傳聞一直都在;但這次的疫情更顯示,對華人歧視的改善真的非常少。」
  • 在美國:真的是亞裔不如黑人,黑人不如白人嗎?
    所以亞裔讓哈佛放棄招收黑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平庸的潛在的碼農,可能嗎?華人提高在美國地位的方法並不是狀告哈佛,這其實很搞笑,猶太人錄取率這麼高是狀告哈佛得來的?華人應該積極從政,競選眾議院、參議院、部長、總統、大法官,不管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不管他支持AA還是反對AA,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是華人。
  • 華人主題美劇 Fresh off the Boat 熱播,你怎麼看?
    用心給你有態度的美國Gradschool留學資訊——盡在美帝研究僧自打這部片子剛一開播,朋友就力薦說一定要看看,身邊不少朋友也都很關注,仿佛那裡演的就是你我,可想而知,在美華人是多麼看重這部。在學校餐廳吃午餐那一幕我有親身體會,當時在Wagner JHS 167中學,我們可以到外面去吃午飯,也可以留在學校餐廳吃學校的午餐。對我來說,走去附近的非華人的餐廳,從菜譜中點菜,然後思索著該坐到哪裡,跟白人孩子,亞裔孩子,還是黑人孩子一起坐?那是一個很大的適應過程。我喜歡這部劇,因為它敢於討論種族問題,而且我覺得幽默是一個把問題帶入公共討論並引起美國主流社會重視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 亞裔狀告哈佛歧視,歷時五年的官司還是輸了
    亞裔群體的敗訴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哈佛歧視亞裔案最終宣判,美國時間10月1日哈佛歧視亞裔案(也稱哈佛平權運動案)最終宣判,聯邦法官艾莉森(Allison D. Burroughs)宣判哈佛大學沒有蓄意歧視美籍亞裔。她認為:學校可以為美籍亞裔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教育,但取消平權法案並非是一個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