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萬小時定律」的兩大誤解

2020-12-27 南通網

早在1993年,心理學家Ericsson和同事們發現很多領域的專家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通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來提升他們的技能。他們提出:那些所謂的「天才」其實是10年以上高強度練習的結果。

Ericsson等人找了一些音樂家,讓他們回憶自己在職業生涯中每周刻意練習樂器的量。他們發現那些成就高的音樂家積累的刻意練習量要比成就低的音樂家高出許多。根據他們的統計模型,同樣是在7~8歲開始練習,「最有才」的小提琴家們到20歲時平均積累了10000小時以上的刻意練習;「有才」的小提琴家們20歲時積累了平均約7800小時的練習。而那些最後去做老師的小提琴家平均只積累了約4600小時的練習。

為了證明練習和成就的關係不局限於小提琴,他們又找來了專業和業餘的鋼琴家進行比較。他們發現,和小提琴家類似,專業的鋼琴家到20歲時也積累了大約10000小時的練習時間。而業餘的鋼琴家只積累了不到2000小時的刻意練習。

從8歲到20歲這12年時間內要積累10000小時的練習,相當於10000÷(365×12)=2.3小時/天的練習量(包含雙休日),或是3.2小時/天(不含雙休日)。這樣長期高強度的練習量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因此也解釋了為什麼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少之又少。

自該文章發表後,不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社會大眾中都掀起了研究刻意練習的浪潮。其中,作者Malcolm Gladwell在《Outliers》一書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的說法。他認為10000小時的練習是成為專家的必要條件。經過網絡的傳播和大眾的二次消化,該「定律」也成了世人皆知的「真理」。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1.Ericsson等人統計模型預測的10000小時是個平均值,而不是最小值。2007年的一篇文章研究了西洋棋選手練習的情況。他們發現練習量確實和選手的成就有重要聯繫,但是即使是在大師級的選手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那些「學得快」的大師只積累了3000多小時的練習時間,而有些「天資欠缺」的大師則累計練習了23000個小時。

這也就是說,10000小時只是個好聽的數字,並不是成才的最低標準。「一萬小時定律」意在告訴人們要「勤加練習」才能有所成就。然而每個人的成長曲線不同,因此所必需的練習量也有差異。

2. 「一萬小時定律」反映的是刻意練習和成就的相關性,不能說明因果關係。練習和成就的相關性也許反映了從刻意練習到過人成就的因果關係,但也有可能只是間接反映了天資和成就的因果關係——適合彈鋼琴的人容易從鋼琴中找到樂趣而持續地從事該活動,因而積累了大量的練習;五音不全、手指愚鈍的人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容易受挫,很快對鋼琴失去興趣。

不管10000小時這個說法是否靠譜、練習和成就的因果關係是否清晰,按照Ericsson等人的說法,一個人的成就主要和刻意練習的量有關。它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有多緊密呢?

相關焦點

  • 一萬小時定律,成功之路必經的隘口
    凡事都是滿足10000小時定律的,真正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做到10000個小時的時候,那麼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比你天賦高的人,比你更加努力,你感覺可怕麼?2朗朗,世界鋼琴的大師,中國的驕傲。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那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這是凡人難以做到的事情。世界上不論任何行業,當你具備基本技能後,最終能否出類拔萃,成為專家、權威、大師,只有一個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最低限度是一萬小時。
  • 《刻意練習》,打破一萬小時定律,真相在這裡揭秘!
    本書在開篇,便否定了前段時間炒的大火的一萬小時真相定律。什麼是一萬小時真相定律呢?就是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做夠一萬個小時,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了。說話光是聽這樣的宣言,確實會讓我們覺得熱血沸騰,不就是一萬個小時嗎?做到專家聽起來好像也不是很難。但是這條定律真的適用於現實生活中任何的失誤嗎?而刻意練習就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 「一萬小時定律」被推翻,最成功的人真的不是最努力的
    關於刻意練習的原始論文已經被引用近 1 萬次,由此衍生的「一萬小時定律」也在大眾文化中廣為流傳。但是,最近一項研究重複了當年的實驗,發現對於優秀的小提琴手而言,練習帶來的進步並沒有過去認為的那麼顯著。事實上,那些有潛力成為世界大師的「精英級」小提琴手的練習時間顯著少於水平略低於他們的「優秀級」小提琴手。
  • 張藝興成立染色體娛樂,再行一萬小時定律
    這個連續三年的男團製作人,再行一萬小時定律,5年成立了染色體娛樂集團。張藝興在2018年,張藝興首次成為張PD時,他曾帶著《偶像練習生》的優秀學員們登上過一次《快樂大本營》,而那次,「快本」就專門為張藝興策劃了一場一萬個小時專題
  • 請相信一萬小時定律:不是你沒天分,而是你努力不到位
    01 一萬小時定律的來源近幾年「一萬小時定律」被廣泛傳開,意思是說,要想成為某一行業的專家,一萬小時是起步標準。它的來源是《異類》一書, 作家格拉德威爾提出了這個觀點:「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作者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 算法思維:看透成功底層邏輯,科學做事,跳出一萬小時定律陷阱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一萬小時定律,說的是:天才之所以卓越不凡,並不是天資高人一等,而是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任何人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很多人知道這個定律之後,如獲至寶,也開始走上一萬小時訓練的路上。
  • 張藝興成立染色體娛樂,再行一萬小時定律
    這個連續三年的男團製作人,再行一萬小時定律,5年成立了染色體娛樂集團。在2018年,張藝興首次成為張PD時,他曾帶著《偶像練習生》的優秀學員們登上過一次《快樂大本營》,而那次,「快本」就專門為張藝興策劃了一場一萬個小時專題。
  • 做交易必須要知道的10000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 什麼是10000小時定律,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標準?
    什麼是一萬小時定律,如果你堅持一件事10000小時會變得怎樣?什麼是10000小時定律,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標準?所謂一萬小時定律,最早出自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一書,其中列舉了世界上許多名人成功的例子,並對他們的事跡做了總結,最終得出結論。這個結了就是: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某領域成功變為專家,或成為一個享譽世界的名人,那麼就需要在他專注的一件事上至少要用心堅持一萬小時。這一定律被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 練習一萬小時都能成為專家?
    一個人如果每天的工作就是練習,一天八個小時,一萬小時就是三年半時間。但是,專心致志的練習會耗費大量的精力,一個人每天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八個小時,即使是世界級大師,每天僅勉強堅持三個小時。所以,一天三個小時,一萬小時就需要十年時間。
  •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SpaceX真正的秘密,和他的「一萬小時陷阱」
    賓大物理學經濟學雙料學士學位的Musk,可不是《生活大爆炸》裡的人設,「鋼鐵俠」的稱謂足以說明他是個大開大合的角色。甚至比鋼鐵俠,更加懂得左右逢源。大有「佛心鬼手」的意思。馬斯克的「一萬小時陷阱」搞出這麼多瘋狂計劃的馬斯克,背地裡也是個時間管理大師,24小時能過出來48小時那種,但是他沒有黑眼圈,不知道用什麼眼霜。
  •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不靠譜,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助你快跑
    正如麥可·喬丹所言:「你可以做到每天訓練投籃8小時,但如果你的技能是錯誤的,那最好的成果也不過是你擅長以一種錯誤的方式投籃而已。」01成功需要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並不靠譜人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要想成為一個行業的大師,只要努力,肯吃苦,每天堅持練習
  • 10000小時定律了解一下,有意思嗎?
    0210000小時重複是成功的常規定律一位研究從量變到質變的高手證明了這點。那重複做一件事,堅持10000小時。其實,馬爾科姆的1萬小時理論是借鑑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精髓部分。
  • 我願意花一萬個小時向你表白 | Mr. Radio
    在周末即將結束的最後幾小時裡,不如收藏幾首新歌,就當作最後的放鬆,和迎接新一輪挑戰的序曲吧。Mr.Radio ,一個認真推薦音樂的欄目。希望聽到好歌的你,也能收穫一個好心情。一萬小時定律認為,如果要精通某個領域,需要耗費一萬個小時,比伯用這「10000 hours」向海莉進行餘生的表白,而你,是否有願意耗費一萬個小時去了解的人呢?
  • 驚人的3大「強者定律」:蘑菇定律、飛輪定律、尖毛草定律
    那些越活越強大的人,早早懂得了這3大定律。2009年,是演員Rachele爆火的一年,短短幾個月內她就接到了許多她做夢都不敢想的演出邀約。要知道,在一個月之前,她還只是一個名不經傳的演員。不要說上臺演出了,連留在劇組都是她拼盡全力才換來的結果。
  •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1萬小時以後,你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丹尼爾·科伊爾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中羅列了大量鮮活的生活實例,目的就是推翻我們對天才的原始印象,證明如果想擁有一項世界級的技能,我們需要的是一萬小時的精深練習,而不是靠天賦。此書與其他勵志類書目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有大量的真實案例外,作者還介紹了印證這一理論的科學依據。
  • 從金融女強人到明星「煮婦」,日日煮創始人朱嘉盈一萬小時定律下的小幸運
    最後朱嘉盈表示,「幸運還是不幸運,有恆心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一個定律,一萬個小時專注去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極致,哪怕它是非常小的事情,我們只要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有效果。」哪怕現在可能面對一些,您覺得未來的機會足夠大的話,一定應該堅持下去,大家覺得我的普通話怎樣?剛來大陸的時候,我跟投資人聊天只能聽懂40%,表達20%。然後我下定決心,我說無論你是哪裡來的,一定要用普通話跟我溝通,慢慢堅持下去。今年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我所有的演講都要用普通話來進行,今天也可以做到。第二個幸運故事,全媒體鋪開。
  • 看看醫生「一萬小時」的劇情版
    社會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曾提出過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但是恰恰在醫療大健康這個行業,網際網路的成效或許小荷才露尖尖角。這麼說吧,只要還有生老病死,對於醫療和大健康行業來說,永遠都有人口紅利。在去年烏鎮網際網路大會期間,搜狗掌門人王小川曾對犀利君這樣說,前些年,人們都在用網際網路改造身邊的事情,讓購物方便、讓出行方便、讓獲取信息方便等等,現在,人們真的開始要把網際網路技術運用到人類本身。
  • 植物界2大成功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
    你知道嗎,植物界也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定律,像荷花的生長開花,背後就隱含了一個成功定律:荷花定律;竹子的生長背後,也有竹子定律。這些定律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啟發!1、荷花定律最近是賞荷花的好時節,你有沒有觀察過它的開放時間和開放規律?
  • 心理學:「一萬小時理論」真的靠譜嗎?天才更容易成功嗎?
    有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理論: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你只要在這個領域堅持練習了一萬小時就能成功。可是這真的靠譜嗎?我們不妨細細思考一下:一個保安看了一輩子大門,少說也有一萬小時了吧,可是他成為專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