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打破一萬小時定律,真相在這裡揭秘!

2020-12-28 捌玖與拾

無意間在刷抖音的時候,刷到了一本叫做《刻意練習》的書,懷著看一看的心態,把它加入了購物車後付款下單。本書在開篇,便否定了前段時間炒的大火的一萬小時真相定律。

什麼是一萬小時真相定律呢?就是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做夠一萬個小時,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了。說話光是聽這樣的宣言,確實會讓我們覺得熱血沸騰,不就是一萬個小時嗎?做到專家聽起來好像也不是很難。但是這條定律真的適用於現實生活中任何的失誤嗎?而刻意練習就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刻意練習顧名思義,就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去練習。練習什麼?練習自己想要掌握的技能,一技之長,又或者是某一行業的專業知識。很多人在看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的時候都會由衷地感嘆,同樣是人,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這麼優秀?但是在看完第一章,史蒂芬在刻意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也可以輕鬆地記住幾十個數字串。

是不是能說明一些問題呢?即使我們是普通人,但是通過一些方法掌握一些訓練的技巧,有針對性的去刻意練習,我們也可以成為某一個行業的專家。而具體需要花費多長的時間,只要根據個人的專注度以及學習方法等等因素來決定。不是簡單的一萬小時就可以達到目的,這樣的言論有點言之鑿鑿,而又不負責任。

結合實際,就拿每個家長都關心的高考來說,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不如別人家孩子聰明,其實真正決定孩子成績的因素,僅僅是因為智商的高低嗎?據調查表明,智商的差距是非常微小的。決定成績好壞,有很多方面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自己的領悟能力等等。

有 一段時間我幾乎連著刷了十幾遍的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劇中有鄧超飾演的爸爸,他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非常前衛的,他沒有給孩子固定一個學習的目的,而是告訴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思想活起來,而不是為了考大學而去考大學。就像我們在上高中之前認為考大學是唯一的,其目標那麼在考上大學之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是不是很多人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可能電視的播出多少會有一些浮誇的成分,但是這部電視劇幾乎很好的,概括了一個差等生轉變為優等生的心理旅程。你是因為自己的思維認知發生了變化,而後續輸出行動,最後導致結果天翻地覆。可能很多人也疑惑,怎麼可能有差等生轉變為優等生是如此輕鬆的呢?但是誰又能說即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呢?

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刻意練習這本書,之前也聽過樊登老師解讀過刻意練習這本書。只是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人物也只開發了大腦潛能的1/10不到,更何況是我們呢?所以千萬不要將自己局限於一個小範圍,或許我們有更多的潛能正在等著我們開發,而刻意練習就是教我們如何去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從而能夠做更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

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當第一次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可能會迷茫,不知所措,第二次則是溫故而知新,又能夠從中領略到新的知識,認識到之前的不足。經過多次的接觸之後,可能我們也會感嘆一句,當初那麼難的事情,其實也不過如此,沒有接觸過,所以才覺得高不可攀,真正登頂峰或許路依舊在腳下。

相關焦點

  • 對「一萬小時定律」的兩大誤解
    他們提出:那些所謂的「天才」其實是10年以上高強度練習的結果。 Ericsson等人找了一些音樂家,讓他們回憶自己在職業生涯中每周刻意練習樂器的量。他們發現那些成就高的音樂家積累的刻意練習量要比成就低的音樂家高出許多。
  •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不靠譜,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助你快跑
    01成功需要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並不靠譜人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要想成為一個行業的大師,只要努力,肯吃苦,每天堅持練習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然而,事實證明這是一種誤導。從來不存在1萬小時定律,它僅僅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
  • 一萬小時定律,成功之路必經的隘口
    凡事都是滿足10000小時定律的,真正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做到10000個小時的時候,那麼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比你天賦高的人,比你更加努力,你感覺可怕麼?2朗朗,世界鋼琴的大師,中國的驕傲。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那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這是凡人難以做到的事情。世界上不論任何行業,當你具備基本技能後,最終能否出類拔萃,成為專家、權威、大師,只有一個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最低限度是一萬小時。
  • 練習一萬小時都能成為專家?
    一個人如果每天的工作就是練習,一天八個小時,一萬小時就是三年半時間。但是,專心致志的練習會耗費大量的精力,一個人每天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八個小時,即使是世界級大師,每天僅勉強堅持三個小時。所以,一天三個小時,一萬小時就需要十年時間。
  • 「一萬小時定律」被推翻,最成功的人真的不是最努力的
    關於刻意練習的原始論文已經被引用近 1 萬次,由此衍生的「一萬小時定律」也在大眾文化中廣為流傳。但是,最近一項研究重複了當年的實驗,發現對於優秀的小提琴手而言,練習帶來的進步並沒有過去認為的那麼顯著。事實上,那些有潛力成為世界大師的「精英級」小提琴手的練習時間顯著少於水平略低於他們的「優秀級」小提琴手。
  • 刻意練習
    10,000小時:一個品牌,而不是一個定律。 刻意練習是指一種有目的和系統化的特殊練習。
  • 請相信一萬小時定律:不是你沒天分,而是你努力不到位
    01 一萬小時定律的來源近幾年「一萬小時定律」被廣泛傳開,意思是說,要想成為某一行業的專家,一萬小時是起步標準。它的來源是《異類》一書, 作家格拉德威爾提出了這個觀點:「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作者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 刻意練習的關鍵
    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百度智能汽車產品負責人 | 輝哥奇譚主創 | 布道師很多時候我們過於強調「一萬小時」而忽視了一些關鍵之處,比如「刻意練習」。而刻意練習本身也有命門,這就是本文所試圖揭示的道理。但是對於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堅持1萬小時,1萬小時是否真的引向成功,堅持1萬小時的關鍵節點,以及1萬小時練習的本質是什麼卻置之不理。這些暢銷書作者略過不談的細節,恰恰是科學著墨最多,也是對人們提升自我最有幫助的地方。事實上,艾利克森的刻意練習的核心觀點是,那些處於中上水平的人們,擁有一種較強的記憶能力: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正是區分卓越者與一般人的一個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練習的指向與本質。
  • 張藝興成立染色體娛樂,再行一萬小時定律
    這個連續三年的男團製作人,再行一萬小時定律,5年成立了染色體娛樂集團。張藝興在2018年,張藝興首次成為張PD時,他曾帶著《偶像練習生》的優秀學員們登上過一次《快樂大本營》,而那次,「快本」就專門為張藝興策劃了一場一萬個小時專題
  • 做交易必須要知道的10000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 張藝興成立染色體娛樂,再行一萬小時定律
    這個連續三年的男團製作人,再行一萬小時定律,5年成立了染色體娛樂集團。在2018年,張藝興首次成為張PD時,他曾帶著《偶像練習生》的優秀學員們登上過一次《快樂大本營》,而那次,「快本」就專門為張藝興策劃了一場一萬個小時專題。
  •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SpaceX真正的秘密,和他的「一萬小時陷阱」
    馬斯克的「一萬小時陷阱」搞出這麼多瘋狂計劃的馬斯克,背地裡也是個時間管理大師,24小時能過出來48小時那種,但是他沒有黑眼圈,不知道用什麼眼霜。(幫問,在線等挺急的)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他在接受採訪時經常提起的。
  • 算法思維:看透成功底層邏輯,科學做事,跳出一萬小時定律陷阱
    不過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人單靠勤奮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從小崇尚「勤能補拙」的價值觀是有問題的。最近這些年,有一本暢銷書叫《異類》,作者是加拿大著名作家馬爾可姆·格拉維德爾。這本書提出了一個一萬小時定律,說的是:天才之所以卓越不凡,並不是天資高人一等,而是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任何人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
  • 論系統性學習與「刻意練習」的重要性
    這裡所說的系統性,又分別包括樂理學習、節奏訓練、識譜能力、演奏技能等諸方面。你如果已經學琴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始終感覺自己停留在初級階段,那就要自我分析一下了:你是否缺乏了哪方面的系統學習?如果哪方面不足,你就需要去補足。
  • 10000小時定律了解一下,有意思嗎?
    那重複做一件事,堅持10000小時。其實,馬爾科姆的1萬小時理論是借鑑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精髓部分。16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發動編程1萬個小時中的第1個小時了。10000小時成功定律是引自一個實驗。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要想成為頂尖運動員、音樂家、棋手等,至少要苦練1萬小時。柏林音樂學院以一組小提琴練習者為研究對象。他們5歲開始學習拉小提琴,每周練習2~3小時,練習時間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 3歲成名,11歲揚名國際,天才鋼琴家郎朗成名離不開「刻意練習」
    看過朗朗自傳的人就會知道,朗朗在兩歲多的時候因為看了《貓和老鼠》對其曲子非常感興趣,接著就是買了鋼琴開始練習鋼琴。而朗朗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都是日復一日的練習鋼琴,才成就了今天的他。在三、四的年紀裡,每天練習鋼琴至少2小時,對於一個小朋友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而在7歲後,每天花在練習鋼琴的時間上更是不少於6小時。
  •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1萬小時以後,你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丹尼爾·科伊爾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中羅列了大量鮮活的生活實例,目的就是推翻我們對天才的原始印象,證明如果想擁有一項世界級的技能,我們需要的是一萬小時的精深練習,而不是靠天賦。此書與其他勵志類書目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有大量的真實案例外,作者還介紹了印證這一理論的科學依據。
  • 心理學:「一萬小時理論」真的靠譜嗎?天才更容易成功嗎?
    有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理論: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你只要在這個領域堅持練習了一萬小時就能成功。可是這真的靠譜嗎?我們不妨細細思考一下:一個保安看了一輩子大門,少說也有一萬小時了吧,可是他成為專家了嗎?
  • 想要在職場中修煉硬本領,你要懂「10000小時定律」
    二、職場人想要在事業上更有前途,你必須要遵循"10000小時定律"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想要完美地掌握某項複雜的技能,就需要一遍又一遍艱苦地訓練,而且這個練習的時間,必須達到最小的臨界值,那麼這個臨界值是多少呢?就是10000小時。
  • 什麼是10000小時定律,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標準?
    什麼是一萬小時定律,如果你堅持一件事10000小時會變得怎樣?什麼是10000小時定律,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標準?所謂一萬小時定律,最早出自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一書,其中列舉了世界上許多名人成功的例子,並對他們的事跡做了總結,最終得出結論。這個結了就是: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某領域成功變為專家,或成為一個享譽世界的名人,那麼就需要在他專注的一件事上至少要用心堅持一萬小時。這一定律被稱為"一萬小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