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的關鍵

2021-02-18 改變自己

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百度智能汽車產品負責人 | 輝哥奇譚主創 | 布道師

很多時候我們過於強調「一萬小時」而忽視了一些關鍵之處,比如「刻意練習」。而刻意練習本身也有命門,這就是本文所試圖揭示的道理。

另外提醒一下,「改變自己」的會員朋友請留意本文結尾的「會員福利」,有本文提到的《刻意練習》一書的贈書活動,數量有限。

刻意練習的關鍵

(原標題:如何才能從新手到大師)

by 華章心理

熟悉寫作技巧的暢銷書作者常常會用一個清晰的行動則,如「練習1萬小時成為專家」「21天養成好習慣」等來激發你的動。但是對於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堅持1萬小時,1萬小時是否真的引向成功,堅持1萬小時的關鍵節點,以及1萬小時練習的本質是什麼卻置之不理。這些暢銷書作者略過不談的細節,恰恰是科學著墨最多,也是對人們提升自我最有幫助的地方。

事實上,艾利克森的刻意練習的核心觀點是,那些處於中上水平的人們,擁有一種較強的記憶能力: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正是區分卓越者與一般人的一個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練習的指向與本質。

那些卓越的專家,能夠將工作記憶與長時記憶對接起來,在進行鋼琴、象棋等自身熟悉的專業活動時,能夠調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記憶。如同西蒙等在 1973 年那篇開創性研究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西洋棋大師在長時記憶這款硬碟中存儲了5萬~10萬個關於棋局的組塊。

如果說專家和準專家們已將自己的大腦升級了,工作記憶內存條可以同時調用一塊SSD硬碟來當虛擬內存用,那麼那些專業領域的新手們往往還是在使用小內存跑。

幸運的是,進化給一般人留了條路。這種長時記憶能力,艾利克森認為是與具體領域相關的,並且通過他所說的刻意練習可以習得。只要你努力,經過幾十小時到成千上萬小時不等的艱苦努力,就能買來那款可以被工作記憶內存條調用、當虛擬內存使喚的SSD硬碟,即長時記憶。

一般人怎樣才能買得起那塊硬碟?刻意練習的任務難度要適中,能收到反饋,有足夠的次數重複練習,學習者能夠糾正自己的錯誤。

其中,多數不靠譜的成功學選擇了錯誤的練習方式,雖說喊的口號是刻意練習,但實質並不是刻意練習,因為它們沒有激活長時記憶能力。比如,下象棋的次數毫無作用,10個1萬小時,也成不了國手。但是,如果看著已經發表的棋譜,然後推測國手下法,這種刻意練習方式,就是往長時記憶硬碟裡面攢 SSD 硬碟:存儲關於象棋棋譜的組塊。

在本書中,艾利克森在辯駁1萬小時定律時同樣提到:

隨著訓練方法的改進和人類的成就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任何一個人類付出努力的行業或領域,都在持續不斷地出現變得更加卓越的辦法,以抬高人們認為可以做到的「門檻」,而且,並沒有跡象表明這樣的「門檻」將不能再抬高。每當人類發展至新的一代,潛力的界限也隨之擴張和提高。

長時記憶的培養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 賦予意義,精細編碼:(準)專家們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領域的單詞與術語,在存儲信息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採取元認知的各項加工策略。

◆ 提取結構或模式:往往需要將專業領域的知識、提取結構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儲。比如,專家級的開發者善用設計模式。

◆ 加快速度、增加連接:通過大量重複的刻意練習,專家在編碼與提取過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長時記憶與工作記憶之間的各種通路。

所以,刻意練習的本質是去買 SSD 硬碟,而不是純粹賣力,更不是幫暢銷書作者們營銷,喊喊熱血口號:1萬小時,今天,你堅持了嗎?

隱性知識


目前對刻意練習最大的批評是,艾利克森關於刻意練習的證據多是來自「認知複雜性」較低的活動,如象棋、鋼琴、籃球、計程車駕駛、拼寫,但是,對於「認知複雜性」較高的活動,如銷售、管理等作用有限。怎樣通過刻意練習成為一名卓越銷售或卓越CEO,從哪裡練起?怎麼練?練什麼?認知複雜性高與認知複雜性低的學習活動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隱性知識的多少與比重。隱性知識需要在情境中去尋。

認知複雜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建構「客觀」世界的能力。認知複雜度高的人具有高度複雜化的思維能力,更善於同時使用互補與互不相容的概念來理解客觀世界。真實世界中,黑白對錯並非截然分明。

仍然是西蒙,他認為人的「有限理性」體現在學習中就是「情境理性」—在哪裡用,就在哪裡學。人的學習受到情境的制約或促進。你要學習的東西將實際應用在什麼情境中,那麼你就應該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學習這些東西。比如,你要學習編程,就應該在 GitHub 裡學習,因為你以後編程就是通過 GitHub。又如,你要學習討價還價的技巧,就應該在實際的銷售場合學習,因為這一技巧最終是用在銷售場合中的。

刻意練習並沒有否認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暢銷書中,那些已經被學習科學證實的主流方式被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隱性知識被忽略了。學習科學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學習方式並非獨自練習,而是在情境中學習。有效學習是進入相關情境,找到自己的「學習共同體」,學習者最開始時圍繞重要成員轉,做一些外圍的工作,隨著技能增長,進入學習共同體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終成為專家。

這就是學習科學日益主流的觀念:從「情境學習」出發,當一名「認知學徒」,它的要點有以下幾個。

◆ 找到學習共同體:因為大量知識存在於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不是在書本中,所以有效的學習不是關門苦練,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小團體。如程式設計師在類似於 GitHub 這樣的網站練習編程。

◆ 隱性知識顯性化:隱性知識是使人們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實以及程序來解決現實問題的知識。一般也被稱為策略知識。

◆ 模仿榜樣:榜樣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導師,也可以是網上的導師。

◆ 培養多樣性:在多種情境中實踐,以此強調學習廣闊的應用範圍。例如,裁縫出師並不是已經練習了1萬小時,而是能夠縫製出足夠好的衣服。

推薦閱讀《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會員專屬福利

「改變自己」與「華章心理」共同為「改變自己」的會員朋友提供總計100本上文提到的《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書籍作為福利,請會員朋友在微信後臺回復「會員福利1701」,查看如何參與。注意,此次活動僅限「改變自己」的會員朋友參加。

今天我做了什麼改變


上一期的語音醞釀於2016年最後一周,錄製於2017年第一天,是張輝自己的承上啟下之作。在語音中,張輝如約和大家談論了他在2016年最深的領悟之一:不會「刻意練習」,就無法突破自我。語音中說明了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刻意練習,還曬出了他的2016年總結和2017年行動計劃。

下面是精選的改變自己會員對張輝 20170101 期語音《用「刻意練習」來突破自我》的反饋:


@會員 lily

離開改變自己會員語音已經一年了,一年之後的回歸,發現語音體系還是有很大的變化,內容越來越豐富,現在在內容會把之前的內容聯繫在一起,如果是連續聽,有種溫故知新的感覺。越來越從公號和語音中體會到「良質」知識的味道。感謝為此付出的所有團隊成員!感謝送給我的新年禮物!

@會員 姑娘的小叔

聽完語音,太巧了。

2016尋到心儀的女生,2017第一天準備送她一份優質內容的禮物,作為我們「為優質內容付費元年」,一起在2017年去看更大的海。在網上找了好多雜誌,都沒有特別理想的。偶然間看到輝哥要做「年度分享」,便在2016的最後一天,給她定了新年的「優質內容」訂閱。收到語音後我們一起聽,她喜歡紙質,做了筆記,字很漂亮。我在有道雲上做了記錄,新增了一個標籤,我們的「小野心」。

巧合的時,2016最後一天我們在一起交流,新的一年要注重一些習慣的執行,她選了考研的專業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開始總結過去的一年,為了更清晰的方向。和輝哥語音中說的微習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結,不謀而合,好巧,好巧。希望美好的事情不斷發生。

送給她的這份禮物,希望她能喜歡。也是我們「為優質內容付費」的開始。

@會員 剛剛

輝哥:你的語音成為我生活的期待,給人溫暖。聽你語音後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平和,感到生活充滿希望。我即將32,工作近10年,我對自己不滿意,容易焦躁、焦慮和衝動,因此造成了一些無法挽回,我一直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但沒尋覓到好方法、未能克服自己故收效甚微導致相當自責和內疚。我深信你的語音+我的自省,一定會改變我的生活。感謝公眾號!感謝輝哥哥!祝福大家都安好。 


張輝:從現在起,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張輝本期的會員專屬語音,主題是:「如何結合趨勢,做職業和公司的選擇?」,這既是我在過去十六年的職場經驗總結,同時也是對於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展望。

同時,上一期的會員專屬語音《用「刻意練習」來突破自我》也會作為新會員的「見面禮」。

不要因為總是糾結於199元/一年的會員費是否划算而錯過。有關自己未來的啟發遠比一頓飯錢更划算。


想知道會員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指一種有目的和系統化的特殊練習。常規練習可能包括無意識的重複,但是刻意練習需要集中注意力,並且有提高表現的具體目標。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2008年大片「奧特萊斯」(Outliers)中最受關注的觀點是「一萬小時定律」。格拉德威爾引用K.
  • 刻意練習,華晨宇取得成功的核心武器,讓我們變得優秀的關鍵
    華晨宇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刻意練習,而刻意練習才是他唯一取勝的核心武器。華晨宇是如何做到呢?下面我將結合這本書,從華晨宇的學習、創作、演唱、節目中的表現來說一說,刻意練習對於華晨宇的音樂之路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 這個世界沒有天才,只有:刻意練習
    我們知道,想要掌握一項技能,離不開大量的練習,但是很多時候經過了大量的練習,技能也不見顯著地提高。那麼刻意練習與一般的大量練習有什麼不同呢?一個關鍵性的不同在於通過刻意練習,腦海中的「認知地圖」得到了完善。認知地圖是什麼?
  • 《刻意練習》中的動機秘密
    有人說那些在練習中花了很多時間的學生之所以這麼喜歡這種練習,是因為他能從中獲得樂趣,但是通過我們的調查問捲來看,沒有一個人會喜歡這種學習,包括那些最出色的拼寫者,他們花那麼多的時間孤獨的練習著拼寫成千上萬個單詞;並不是為了好玩,如果換成別的事情,他們會高興的多。
  • 「乘風破浪的姐姐」破繭成蝶的秘訣:刻意練習和穩定的心理素質
    姐姐們成功的關鍵要素在于堅持刻意練習這檔節目最終目的是為了組成女團出道,而想跳好女團的舞蹈,需要很強的唱跳能力和超強體力,「乘風破浪的姐姐」劇組成員除了這三十位姐姐,還有兩位全民製作人和三個金牌團隊,姐姐們的練習是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的練習。姐姐們的練習方法正是安德斯.艾利克森所倡導「刻意練習」,而刻意練習是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 刻意練習|那隻溫暖我的小可愛
    家庭影像在線社區攝影從拍家人開始學攝影 | 拍孩子 | 拍家人刻意練習+看片討論,是家庭日記社群從2018年開始,持續到現在的面對社區成員開放的一個在線攝影專項練習。本月月度刻意練習主題「那隻溫暖我的小可愛」· 最主要的是拍攝生活中人與貓狗的關係和情感。· 在照片中體現出自己家小可愛的性格。· 還要注意到室內拍攝的光線。我們一起來看本期刻意練習的作品中的「月度最佳」,和多名「月度榮譽獎」吧。
  • 100個天才,99個都沒有天賦,只是找對了努力的方法——刻意練習
    心理學家Ericsson的研究發現: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所以,C羅說的「沒有努力,天賦一無是處」,準確地說,沒有刻意練習,天賦一無是處。就像阿德裡亞諾,在國米成名後沉迷酒精和女色而墮落,懶於刻意練習,自毀天賦,最終從貧民窟中走出來的他,又回到貧民窟。
  • 《刻意練習》,打破一萬小時定律,真相在這裡揭秘!
    無意間在刷抖音的時候,刷到了一本叫做《刻意練習》的書,懷著看一看的心態,把它加入了購物車後付款下單。本書在開篇,便否定了前段時間炒的大火的一萬小時真相定律。什麼是一萬小時真相定律呢?而刻意練習就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刻意練習顧名思義,就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去練習。練習什麼?練習自己想要掌握的技能,一技之長,又或者是某一行業的專業知識。很多人在看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的時候都會由衷地感嘆,同樣是人,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這麼優秀?但是在看完第一章,史蒂芬在刻意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也可以輕鬆地記住幾十個數字串。
  • 這部豆瓣高分電影,告訴我們堅持未必有結果,但「刻意練習」可以
    卡特把一支公認的弱旅打造成聯賽冠軍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刻意練習。可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刻意練習呢?刻意練習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利克森博士是「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他把練習分成三種不同類型:天真的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和刻意練習。
  • 關於「刻意練習」,你還需要知道這3點
    今天是2018年3月24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刻意練習》。本書第一作者艾利克森是美國的心理學教授,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醫學等各領域的傑出人物背後的「秘密」,並總結出了「刻意練習」法則。近年來,「刻意練習」的概念時常出現在各種文章中,這四個字不難理解,可是概念背後都包括哪些東西,要掌握哪些內容才能更好地踐行?這是值得我們深入了解的。
  • 【加入夜讀】安德斯-《刻意練習》夜讀第4天
    從那些針對在柏林學習小提琴演奏的學生的研究中,我發現了這種練習,將其命名為「刻意練習」,我在其他許多行業或領域也對這種練習進行過研究。當我的同事和我發表了關於小提琴學生的研究結果時,我們對刻意練習進行了如下描述。
  • 《刻意練習》|每一個成功孩子的背後是因為正確的領導
    是的,在刻意練習的情況下被訓練的孩子要看身體的適應能力和年齡關係、心理適應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大,人們的技能出現退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減少或停止了練習;如果依然定期參加練習,他們的技能水平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大幅下降。
  • 3歲成名,11歲揚名國際,天才鋼琴家郎朗成名離不開「刻意練習」
    《異類》一書上提到: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雖說一萬小時的練習,是成為天才的必備條件。但是天才的數量總是非常少的,要成為天才一類人物,更多的是離不開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而你的孩子付出時間得不到收穫,很可能是努力錯了方向!一、 那麼,什麼是"刻意練習"呢?
  •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不靠譜,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助你快跑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是由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共同編纂的一本幫助大家認識自我,尋找自我突破口,早日從新手成為大師的指南書。事實上,人們無論是學習小的生活技能,如打球、開車、練字、烹飪;還是想提升關鍵的工作技能,如寫作、編程、製作PPT等,都離不開大量的練習。
  • 「人魚薇沫」寫作小貼士5 如何做刻意練習?
    寫作中的克意練習,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那麼到底如何做刻意練習呢?下一個刻意練習,我準備就從湯小小老師的這本《高效寫作》開始每讀到一個感悟,我所缺乏從中吸收的知識點,就會去練習,直到成為我的思想的一部分。
  • 華晨宇的所有秘密在這裡都有——刻意練習 | 15-2
    真是自我訓練界的奇葩,他是不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刻意訓練的機會。(為了不打斷大家思考什麼是「天賦」,我把這幾張圖片都集中放在下面了。)而且最關鍵的是,大家都過於低估了華晨宇非常注重思考的、有方法的、刻苦練習!帶腦子的練習是非常痛苦的一個過程,這也是為什麼看這本書非常費腦子、很多人看的壓力很大的原因。
  • 論系統性學習與「刻意練習」的重要性
    筆者編著的一本新書——《刻意練習:民謠與指彈吉他基礎教程》,即將在這個月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封面見下圖),也許有琴友會問,這本書為什麼要以"刻意練習"作為標題?因為它是我從事吉他教學以來一直最重視、同時也是在踐行的理念。
  • 學攝影,你需要刻意練習——8個能力!
    攝影是視覺的藝術,「藝」就是想法和創意,「術」就是練習。藝術的本意就是把想到的創意多多練習,這樣就會形成自己的一種能力。今天,就分享8個想法的刻意練習,你只要堅持練習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一,練習捕光捉影的能力很多照片都因為有了光影的加入而變得出彩,生活中常常會有好看的光影,但常常會被人忽視,或者說因為太常見了所以懶得拍
  • 《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但是,《刻意練習》告訴我們,越是舒服,越是不能停留。這不是自虐,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因為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走出舒適區的過程,唯有敢於走出舒適區,我們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
  • (刻意練習什麼?)
    這個才是呼吸法門中不變的一個點,才是需要刻意練習的。你去追逐呼吸不行的,呼吸是生滅法,呼吸滅的時候你就懵逼了。我們的覺知是不變的,呼吸是萬變的,我們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明白了吧。樁子說呼吸法門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系意鼻頭就夠了,你的覺知一直都在呼吸的必經之路就可以了,你能一直這樣還愁做不到每一個呼吸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