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元點評:我們同意此文對現實的基本觀點,即中國對美國的「進貢時代」結束。但不同意它對未來判斷。美國從來都是想奴役中國,但不幸的是,毛澤東留下的政治遺產在前20年阻礙了美國迅速實現目標。而後20年中華文明自信開始覺醒,特別是出現了強勢的領袖,更讓「中美國」美夢破滅。美國試圖用顏色革命顛覆中國失敗了,試圖引誘中國自殺也基本失敗了。他們如今只能採取最後的手段,一方面利用其僅剩的資源威勢直接圍堵震懾中國,可惜解放軍已經早非昨日魚腩,而已經成為足以震懾美軍的威武之師。現在它只能在經濟上依靠其市場,在地緣政治上依靠攪亂中東引發石油危機,在貨幣金融上依靠其長期培養的親美官員,給中國造成儘可能大的金融經濟衝擊。目前看來他們實現戰術目標的可能性較大,但也勢必會犧牲他們在中國最後的政治積累布局,在國際政治上也更加孤立,川普正將美國百年來積累的國際聲譽犧牲殆盡——他或許能撈一些實地,但在國際大圍棋盤上的勢已經嚴重削弱了。
摘自:橡谷智庫
微信號:oakvalleythinktank
作者: 王海濱
美國的學術界曾寄希望於中國經濟發展後,中產階層的崛起能夠促使中國走向歐美的憲政體系。因此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他們引導中國進入國際貿易體系,並開放美國市場給中國,取消了貿易壁壘。這是建立在美國精英層認定美國企業界不會因為一點關稅上的利益,就轉移工廠去中國。
因為所有的人誤判了中國後面發展了三十年的迅猛程度。
中國崩潰論在西方的盛行,掩蓋了中國經濟內在的驅動力,從而使得美國的戰略決策者遲遲沒有採取行動。
中國的精英層也在中國崩潰論的壓力下誠惶誠恐,當似乎度過難關,越來越能夠控制這個經濟體後,他們也誤判了美國的精英層,以為他們會繼續放縱自己發展,並有機會超越美國。
實際上美國精英階層裡大量反華、反全球化的勢力在十年前就悄然增長,並在2015年大選之前,就達成朝野共識,要對中國採取覆滅性經濟攻擊的戰略,並推演了熱戰的可能和結果。
中國的精英層沒有意識到這點。
這是因為中國的精英層以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牢固的中美朝貢體系,並和美國、乃至全球的權貴建立了利益共同體。他們甚至大量的在歐美置業,並把妻子遷徙到美國居住。
中國大量出口,也大量進口,出口各種商品到全世界,然後把順差獲得的外匯用於購買美債。正如日本、沙特等國所作的那樣。購買美債是一種朝貢行為,以廉價的資本借給美國使用,華爾街、美國政府、美國人民都從中受益。他們不但用廉價的資本發展高科技,發展社會福利,並且消費中國人的廉價商品,提高了自己的購買力。在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家、華爾街資本都收穫了超額收益。
美國人接受這個朝貢體系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永遠不會有機會超過美國,正如歐巴馬總統所說的:在未來的50年裡,仍是美國世紀。他們誤以為中國會像亞洲四小龍那樣、日韓臺那樣的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即使到了電子產品時代,仍可以通過廣場協議去打擊中國。
實際上中國持續不斷的迎合美國。當美國人表示人民幣太低時,中國人就升值人民幣。美國人不斷的對中國所有的商品雙反,中國就咬牙忍受。中國一直警惕廣場協議後日本的衰落,所以想要擺脫人民幣錨定美國的狀態,實行人民幣國際化。
但是朝貢體系帶來的日子過於舒服,所以中國在長達十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匯率和資本自由兌換無所作為。而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封閉帶給利益集團巨大的利益,以至於後來中國決定 甩開美國的鱷魚們單幹。
中國開始在許多新興的行業屏蔽美國,比如網際網路、新能源、太陽能、金融業。正如美國這次把網際網路屏蔽作為貿易壁壘,這是因為美國的IT資本無法從中國龐大的網際網路市場受益,也無法從新能源產業受益,更不能從金融市場得益,更不要說房地產市場了。
因此在美國的學術界和精英層裡,部分新右翼悄然崛起的時候,中國又失去了美國的利益相關者。
他們在2015年合謀了!
於是川普當選。
川普不是他們的首選,因為他是個商人。盧比奧才是他們的首選,他的背後是茶黨和新右翼團體。只是在川普勝券在握時,新右翼資本和學術精英迅速的與川普勾兌,川普贊同他們的價值觀,因此新右翼團隊成型。
然而川普是個商人,這是新右翼當初擔心的,他的團隊裡有華爾街資本,也有全球化的既得利益者。在和中國的談判中,不斷出現撕裂。實際上新右翼發出了強硬蠻橫的指責,甚至不惜指責川普,並施加壓力。
川普不是控盤者!
那麼,美國的新右翼,以及朝野一致的想法,是要做什麼?
他們想要一個能夠奴役全球的美國!以替代美國社會裡被奴役的白人底層!而中國是主要的目標,其餘的經濟體是附帶的。
美國的社會體系和價值觀來自於古羅馬和盎格魯撒克遜體系,並在現代吸收了歐洲大陸的左翼人文主義和自由主義。
而古羅馬無論是在共和時代還是帝國時代,都是一個奴隸制經濟體!它根植於壓榨奴隸的所有生產力。當蠻族入侵,導致其擴張結束,不能再掠奪更多的奴隸後,西羅馬帝國就崩潰了。
英國的工業革命根植於全球殖民地,依靠壓榨殖民地的利益,從而成為日不落帝國。當全球殖民地崛起為獨立國家,並在一戰和二戰後,新的強國相互損傷後,英國就衰落了。
於是美國和蘇東集團崛起。
蘇東集團是一個向外傳播價值觀和經濟的集團,它妄圖依靠輸送盧布和支援各地革命統一世界,但這是一種消耗自身實力的擴張,難以為繼。而其計劃經濟模式被證明是一個失敗的低效生產力模式,因此在原油價格崩潰後,它就崩潰了。
而美國在戰後就推行美元全球化,在盟國駐紮軍隊,並從鑄幣稅裡謀求利益。即使如此,布林頓森林體系也在七十年代瓦解,美元和美國經濟陷入了七十年代的經濟滯脹、石油危機、金融混亂。
裡根時期針對日本和西德展開了貿易和貨幣戰爭,依靠強力壓迫形成的協議,迫使日本支持美國經濟,犧牲了自己二十年的發汗。在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發展晶片技術時,美國不斷的施加壓力,打壓日本發展,扶持韓國,在韓國發展過猛時,又扶持臺灣打壓韓國。
美國需要一個永遠技術低於美國的其他全球經濟市場,也就是說,美國需要一個奴役世界,而不是一個共同發展的世界。
美國人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用技術封鎖禁運來阻止中國發展。這不是一天二天,而是長達四十年的發展歷程。
而西方經濟學和社會科學體系也出現了巨大的失誤,他們形成了一套價值觀,認為只有普世價值、民主憲政體系才能保證一個社會經濟走向富強。這是左翼相信的。而我決不認為歐美的精英層會相信這些。但是左翼自由主義席捲了全球,淹沒了美國國家戰略精英們的真實意圖。
對外推行民主體系和普世價值觀,導致新興民主國家長期的陷入經濟停滯,淪為低等級的原材料供應國,或旅遊輸出國。人民貧富差距巨大,生活長期停滯在底層。
無論是美國建國的二百年間、日本崛起的自民黨時期四十年、韓國崛起的樸正熙時代、臺灣地區經濟騰飛的蔣經國時代,都不是一個所謂的民主時代。
私有制、產權保護體系、基礎建設的政府大規模投資、對流氓工會的強力控制、對NGO阻止的限制,才是一個經濟體發展的唯一路徑。
而經濟體的發展是建立在科技樹的成長之上,通過購買、技術轉讓等來獲得技術增長是非常重要的。中國依靠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以市場換技術獲得了技術的增長。
歐美日韓華人資本來到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是遠超過他們想像的利益。他們突然發展這個國家有著無與倫比的效率,沒有工會搗亂,沒有各種限制。因此他們轉移的速度越來越多,導致美國的商業版圖在十幾年之後,製造業已經從大多數州撤離了。
與此同時,中國的中產階級迅猛的崛起,成為一個龐大的數量級,達到2.2億人的級別。雖然中國還有1.6億貧困人口,但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
美國人本質上無法指責中國依靠低人權方式發展經濟,實際上是大多數中國人獲得了財富增長。但是仍舊有美國人和大量的中國人相信這個謊言,並以此憤怒的指責自己的國家。
實質上,為何美國的精英層如此憤怒?因為他們想要的是奴役全球,並不是要一個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
猶太人對此會非常清楚,在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歷史上,他們尚有祖國的時候,猶太人的精英如何從佔領者那裡獲得權力呢?他們承諾佔領者的君王一個收入。猶太人的精英們相互競爭,支付一個個龐大的數字,來獲得對猶太人的奴役權利,從而去榨取利益。
蒙古人佔領廣袤的中原土地後,他們實行的是同樣的方式,只不過他們把收稅權拍賣給中亞和小亞細亞的商人,這些商人拿著稅權過來對漢人從上到下的壓榨,不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不管你是地主還是農民。
美國需要的是中國的一群精英成為一群奴隸主,替美國壓榨中國國民,從而榨取財富,上交給美國,養活它的權貴和國民,而不是讓中國精英帶領中國人集體致富的。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中國的執政黨居然敢帶領中國人走向富強。他們沒有想到美國的製造業資本大量來到中國,同時美國本土的技術更新和智能製造,這雙重的壓力帶給美國的傳統勞工貧窮的命運。也就是說,在美國精英的眼裡,中國的勞工變得富裕,替代了美國勞工中產階級的生活。同時,中國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預期,帶給了美國精英層極大的恐懼。
為何會是這樣?你們的權貴不是資產、妻子都在美國嗎?為何不繼續執行奴役中國人,並上貢美國的策略,而是要引領普通的中國人走向經濟富強呢?
因為中國的執政黨需要經濟共同增長來獲得執政的合法性,這是上層建築目前的基石。他們必定要引領中國人繼續在經濟上成長,並走向富裕的生活。
雖然有些人被犧牲了,比如農民。但新的策略正在扶貧。中國的精英層在做一個雙重目標,一方面要發展高科技,一方面要扶持補助農民,彌補過去的犧牲。
此時,美國要過來打斷你的發展。正如歷史上北方蠻族對宋朝的打斷;日本人對清朝、民國的打斷。
中國人是一個農耕民族,有著自力更生的傳統。他們不太會知道世界上有兩種經濟發展模式,一種叫做創新耕作,一種叫做掠奪。在現代社會,光鮮的價值觀覆蓋了真正的發展模式。人們誤以為只有創造才是發展的源泉。真相是創造和掠奪都同時存在,真正的強國一直在執行創造和掠奪的雙重戰略。
美國一直在傳播普世價值觀,把民主體系夾雜著工會、勞工法、NGO組織一起推向全球,並依靠文化侵略對全球洗腦,使得民眾們相信這是幸福之源,從而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國家置於一個混亂、效率低下,最後只能依靠出售初級產品生存的經濟體。他們的領導層常畢業於歐美的學校,子女常在華爾街投行工作,因此他們成為歐美支持的壓榨自己國家的奴隸主。
中國的崛起在持續打壓中不斷成長,龐大的市場使得技術換市場得以執行,對流氓工會的抑制帶來了效率,雖然後來《新勞工法》也帶給企業家越來越多的障礙。
只是有一點,中國這艘龐大的經濟體大船像一艘小舢板一樣靈活,卻缺乏長遠的國家戰略。他們不知道日本精英層曾制定長達數十年的國策,去一步步佔領朝鮮、東北和整個中國來謀求國家利益;蘇東集團制定長達數十年的機會經略全球。
美國的新右翼集團已經經略了長達十年的時間,在歐巴馬時期就達成包括學術、媒體、軍工集團、情報部門、朝野兩黨的共識,要消滅中國經濟的增長。而在川普發動貿易戰時,中國居然還以為是一場普通的貿易摩擦,通過貢獻一點貿易額就能夠挽救。中國的精英層四處向華爾街的朋友詢問:難道是真的要打一場貿易戰嗎?
不是!這是滅國之戰!
美國要一個奴役中國的新型關係,而精英層要乖乖的成為他們掠奪中國的代言人,他們才會中止戰爭行為。
川普總統一直在說:你們是我的好朋友,但關稅制裁是針對中國的。你們要乖乖的躺著,不要反抗噢,反抗我會幹你們更猛。
實際上,你無論反抗與否,他們會繼續強幹你的國家,準確地說:是你的國民。
附文
川普「做生意的藝術」,把美國信用輸得一乾二淨
川普生於1946年6月14日,剛過72歲生日。
去年6月,他幹了一件事,宣布退出190多個國家參與的《巴黎氣候協定》,原因是如果執行該協定,美國到2025年將會損失270萬個工作機會。
這是川普慣用的手法,就是拋出一個誰也不知道怎麼算出來、到底合不合理的數字,說這影響美國工人利益,然後採取行動。在總統競選中他就是這樣爭取選票的,他說要阻止非法移民,要把製造業崗位帶回美國,要重新審視美國的國際關係,包括與中國的經濟競爭。
川普宣布退出氣候協定時,歐巴馬發表了一份聲明,說美國政府已經加入到「拒絕未來的少數國家」的行列。包括洛杉磯、紐約、波士頓在內的數十個城市市長發表聯名信,表示將繼續履行氣候協定。
一年之後。川普把目標對準了中國。
6月15日,白宮對中美貿易發表聲明,對中國的1102種總額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第一組關稅涵蓋340億美元進口,將於7月6日開徵;第二組關稅涵蓋160億美元進口,將進行進一步評估。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當天針鋒相對,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對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114項其餘商品加徵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布。
中國外交部聲明:「如果美方出臺包括加徵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過去幾個月中美貿易磋商達成的協議和默契,又要推倒重來。
雖說生意本來就是談出來的,中美雙方的貿易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一些鬥爭回合也不奇怪,但川普的變臉術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是為了中期選舉,必須做出強硬姿態,才能籠絡住民粹化情緒,還是白宮行政部門內部就意見不一?是面對中國崛起的焦慮的釋放,還是「黨爭型民主體制」的必然結果?無論如何,不斷變臉的結果,是美國國家信用的巨大流失。
中美兩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如果開打貿易戰,都會受傷,世界也會被波及。中國不願意打,但也不怕打。美國想打,但川普可能大大低估了打貿易戰對美國的影響。
中國對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差不多一半來自機電產品(如家電、電腦、手機、電子零件),一半來自輕工產品(如服裝、家具、紡織品),這是全球產業分工的結果,就算美國加徵關稅,中國失去一部分出口能力,這些產品也不會回到美國生產,只會轉移到一些新興發展中國家。美國的對外逆差也不會減少。中國通過將一部分產能轉到新興國家,會減少對美貿易順差,但會獲得投資收益,也會得到新興國家的歡迎。
而對美國來說,打貿易戰的結果究竟如何呢?
今年5月3日,包括1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美國經濟學家聯名致信川普,對高關稅貿易政策發出警告。他們說,不要採取1929年大蕭條初期時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那會讓所有美國人都付出代價。
以史為鑑。1930年6月17日,胡佛總統籤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該法案共修訂了1125種商品的進口稅率,其中增加稅率的有890種,還有50種商品由免稅改為徵稅。當時1000多位經濟學家寫信諫言,敦促國會不要通過這一貿易保護主義法案,但最終無能為力,使得進口商品平均關稅上升到課稅品價格的60%。美國的做法激起了超過40個國家紛紛提高關稅水平,全球壁壘提高,陷入停滯。1933年世界貿易水平只有1929年的1/3。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不僅沒有拯救美國,反而讓全球陷入貿易保護與貿易萎縮的惡性循環之中。
此次美國經濟學家寫給川普的信中,直接照抄了1930年經濟學家信中的部分內容——
「我們堅信加徵保護性關稅是錯誤的。整體而言,它們總會增加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價格。貿易保護水平一旦提高,絕大多數美國公民都會因生活成本上升而受到傷害。
「絕大多數農民也會是加徵關稅的輸家,而且是雙面輸家。一方面作為消費者而言,他們不得不購買更昂貴的紡織、化工和鋼鐵產品。另一方面作為生產者而言,他們賣出產品的能力受到限制,貿易壁壘橫在了他們與那些想要對美出口的國家之間。
「美國的出口貿易會整體受損。別的國家不可能永遠光買不賣,我們越是通過高關稅限制從別國進口產品,我們對別國出口的能力也就越弱。他們必然會被激怒,對美國產品回贈報復性關稅。……關稅戰的戰場上結不出世界和平的果子。」
但歷史可能正在重演。1930年,亨利·福特說高關稅限制是「一項愚蠢的經濟政策」,他花了一個晚上在白宮試圖說服胡佛否決該法案。J.P摩根執行長拉蒙特說,他就差跪下來乞求胡佛頂住政治壓力不要幹傻事了。但胡佛還是批准了法案。
川普和胡佛有一點很像。他們都是生意人出身,胡佛是礦業大亨,川普是房地產大亨。但他們成為總統,要做一個國家的生意的時候,都如此短視。
川普寫過一本書《做生意的藝術》,他把自己做生意的要素總結了11條,其中沒有一條和誠信相關。
去年我碰到香港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先生,問過他對川普的評價。他說,美國選了這一個總統,讓人非常不安,世界也會不太平。
羅康瑞和川普曾是生意夥伴。上世紀90代,川普在紐約的一個房地產項目瀕臨破產,通過關係找到羅康瑞和新世界集團的鄭家純求助。他們出手購買了這塊土地,承擔了川普的債務,還答應最終利潤的30%分給川普,並請他當顧問,給他一筆顧問費。在羅康瑞他們的經營下,項目轉危為安,價值攀升,加上紐約市道反彈,這個項目後來非常賺錢。2005年,他們以17.6億美元高價賣掉了項目。
誰料想川普翻臉說自己事先不知,否則一定可以賣出更高價錢。他向紐約聯邦法院起訴,向羅康瑞和鄭家純的財團索賠10億美元,並申請強制令,阻撓他們將投資收益轉向投資舊金山的另外一個項目。
川普明明事先知道情況,但為了獲得更高利益可以撒謊,這讓羅康瑞非常吃驚。官司打了4年,川普最終敗訴。他讓曾經的合作夥伴們在法庭上出示了16.6萬多頁的書面材料,指控他們有各種違規,包括欺詐和逃稅。而他對自己的評價則是——「憑著運氣、而不是天賦,我最後的結果要好得多,因為這些樓都升值了,最終的結果是好的」。
這場官司後,羅康瑞和川普斷絕了一切商業關係。他曾說,「川普就是那種人,打官司算不了什麼。就是家常便飯」。
這樣一個朝令夕改的極端功利主義者,變臉是正常的,他的承諾是不靠譜的。
中美貿易爭端具有長期性、結構性,不會一夕化解,將會常態化。這一點已經沒有誰會懷疑。
500億美元加徵關稅只是開始,只是前奏,接下來雙方會邊打邊談。貿易只是爭端的一部分,匯率、市場開放、智慧財產權、國企補貼,等等,都會擺到桌面上,迴避不了。兩國走向「大冷戰」的概率很小,但局部性的各種戰役將次第上演。從某種角度看,這樣的「戰」也是一種好事,一種化解,化解風險累積成巨患。
美國經濟實力領先中國,所以我們必須以更強的緊迫感,繼續追趕。中國政府已經表明,中國經濟會更加開放,中國在市場建設中會更加注重公平競爭。從2015年《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16年《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2017年《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等文件來看,我們在市場準入、產業發展、招投標等方面,將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堅決的態度,推動公平競爭。
推動國企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保護智慧財產權,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則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形象將更具正當性和可持續性。這都是我們該有所作為的,美國施壓還是不施壓,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工作,都要抓緊落實,不被既得利益和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所束縛。
如果川普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那他在客觀上也是我們推動改革的「神助攻」;同時,川普還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了美國,看到了美國信用是怎麼喪失的。在國際舞臺上,他正在一步步「幫助」美國這個超級強國,這個全球規則的制定者「去正當性」、「去軟實力」。他的「美國優先」就這樣奇幻般地變成了「美國墜落」,這大概是再有想像力的人兩年前都預料不到的。
摘自:秦朔朋友圈
微信號:qspyq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