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發展大會上舉辦「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基地研討會」,會議討論如何加強我國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工作和能力建設,探討建立統一標準和規範的器官移植醫師的培訓體系。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宗久,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中國醫院協會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葉啟發,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候任主委薛武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陳知水,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張水軍,浙江大學醫學院杭州醫院院長徐驍,各省衛健委醫政醫管處負責人及各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基地代表出席會議。
「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基地研討會」分論壇會場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致辭中強調,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的原動力是器官移植醫生,在器官移植髮展的新時代,需要大家的不斷努力,在移植管理、移植技術、獲取技術及倫理等方面梳理經驗,「打鐵還需自身硬」,通過「統一標準統一體系」培訓體系建設,提升移植醫療服務水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2016年9月30日原國家衛計委下發了《人體器官移植培訓與認定管理辦法》和《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基地基本要求》,明確委託有條件的社會組織,開展培訓規劃建設,編制教學內容和大綱,指導培訓基地建設和管理,制定考核標準的要求,對人體器官移植醫師職業資格認定和培訓相關工作程序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加大資格審批下放後的事中事後監管力度。
目前,我國19家醫院批准為人體器官移植設立醫師培訓基地,共設立了11個肝臟移植,11個腎臟移植,4個心臟移植,2個肺臟移植,以及4個胰腺移植和1個小腸移植培訓學科。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將在培訓課程、教材編制、考試考核、教學評估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提高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能力和水平。
據悉,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從2019年開始,發起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培訓體系建設項目。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介紹,該項目,通過對包括器官移植管理、器官移植臨床、器官捐獻協調、供體識別與維護器官移植倫理等方面的標準內容建設,逐步完善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標準化培訓體系,以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同時,基金會已開發「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培訓網站」,進行學員註冊、基地管理、行業參與、行政監管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學員培訓證書全國統一、可溯源。
作為我國器官移植髮展培訓體系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組織專家編寫的《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教材及教學大綱正式出版。
與會嘉賓共同參與《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教材及教學大綱發布儀式
論壇上,石炳毅教授代表教材編委會就《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教材及教學大綱背景、組織過程和內容結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他講到2019年9月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正式啟動教材編寫工作,以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中國器官移植臨床診療技術規範》為藍本進行編寫。教材包括總論和各論兩部分,其中總論八章40節,各論分六章67節,涵蓋、肝、腎、心、肺、胰腺和小腸六個臨床器官移植內容。教學大綱主要配合教學工作開展和學習使用。薛武軍教授就學員培訓時間、培訓方式、考核標準等作了分享,薛峰教授就上海仁濟醫院培訓基地建設作了經驗分享,現場與會人員進行了積極交流和探討。
據悉,《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教材將作為國家統一培訓教材提供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基地及申請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執業資格的參培醫師使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近期將進行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