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2020-12-24 封面新聞

【雲上科博尋找四川黑科技】

封面新聞記者走訪四川21個市州,尋找當地網紅氣質黑科技產品,揭秘她們誕生背後的故事,展示科技創新的「蜀」川最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器官短缺一直是制約器官移植領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大量晚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

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9月21日,四川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作為內江8家參展企業之一亮相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向公眾展示這一生物醫藥領域的前沿科技。

1

藉助基因編輯

豬到猴異種腎臟移植存活32天

9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獨家採訪了四川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潘登科博士,聽他講述了這項寄託著無數人希望的「黑科技」。

「器官移植的瓶頸在於供體嚴重短缺,而目前這一問題最可行、最有效和最快速的解決途徑是異種器官移植。」潘登科說,異種器官移植的優勢在於器官供體來源充足,且可以批量化、工廠化生產,豬和人同屬於哺乳動物,器官大小又和人比較接近,它的生長周期短,最適合試驗研究。

但是人是靈長目,豬是偶蹄目,這兩個完全屬於不同種類的物種,怎麼才能夠實現器官的移植呢?潘登科說,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排斥反應的問題,主要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敲除豬對人的異種抗原編碼基因,這項工作他的團隊從2010年開始,做了三年,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上百頭豬上試驗,最終試驗成功,如今已經繁育到了第六代。

此外,還需要敲入能夠抑制人體免疫排斥反應的基因到豬身上,從2012年至2018年,為了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6年的時間潘登科不斷改進,從未放棄。2019年中科奧格與海醫二院、武漢同濟醫院合作,臨床免疫抑制條件下豬到猴異種腎臟移植存活32天,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

建立高標準繁育基地

打造器官供體工廠

為促進豬在醫學上更多的轉化應用,今年6月,潘登科帶著他的技術來到了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建立了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之所以選址內江,潘登科主要看中基地和國家農業科技園的契合度高,在這裡孵化成長,有利於公司未來發展。

基地總佔地面積約100畝,一期工程約10畝已建成,包含小型豬繁育的各功能區及手術室、實驗室等,是高標準的醫用豬試驗基地、器官供體工廠等,目前有醫用豬10種約200多頭,主要開展保種、繁育工作,為科研院校、企業、研究機構提供技術服務。「這些豬看似和普通豬差不多,但價值不菲,有的上百萬。」潘登科說。

基於生物安全性保障,小豬生活場地要求乾燥、通風、安全、方便,飼養過程中,對飲水、餵食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公司正在打造醫用豬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都可追溯,為將來應用到臨床上提供質量保證。

前幾天,一批醫用豬從基地運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某醫院,用做心臟移植研究。

潘登科說,該基地將致力於國內醫用豬和器官移植供體基因編輯小型豬繁育、研究和應用轉化的新產業領域,建立醫用豬體系與標準,為器官移植和生物醫學作出貢獻。

科博會數據·內江

內江,古稱漢安,美稱甜城,是孔子之師萇弘和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位於四川省東南部,地處成渝經濟區腹心地帶,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稱,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國家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

近年來,內江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機遇,緊扣「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已建成國家級經開區、國家高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個國家級園區,正加快構建「5+4+5」現代產業體系,以大數據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新醫藥產業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協同發展。

內江市已培育金鴻曲軸、中鐵建、山川精密焊管等新裝備產業規模企業57戶,山川精密焊管的減震器躋身全國前三強,中鐵隆昌鐵路器材有限公司成功研發的客貨混跑技術世界第一。2019年 ,內江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27.56億元,同比增長15.2%;實現利潤5.49億元,同比增長11.3%。

相關焦點

  • 尋訪黑科技|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
    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 新知|人體器官移植有望靠豬 異種器官移植 能否「救人一命」?
    張宇說,豬和人類長期生活在一起,各個器官結構大小、生理生化、解剖特徵和人類都非常接近,生長周期也比較短,繁殖率又高,更利於商品化,因此豬在眾多動物中脫穎而出,成為科學界公認的異種器官移植的理想供體。在潘登科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一對模型豬,體型相對嬌小。「這個叫巴馬香豬。」
  • 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新華社記者彭茜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
  • 異種移植新方向——美國FDA批註轉基因豬
    目標是生產轉基因豬(GE),以提供人類兼容的細胞(即胰島)來治療糖尿病以及器官和組織,以用於移植手術(異種移植)。為了使異種移植成功用於任何應用,必須停止對跨物種移植的免疫反應的第一線;被稱為超急性排斥。超急性排斥是機體正常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或細胞的反應。
  • 一頭豬要如何拯救人類?異種移植從科學研究正走向臨床治療
    更具未來感的進展來自啟函生物的楊璐菡博士團隊,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13個點位的基因修飾,培育(克隆)了代號為「3.0」的豬。理論上這種豬不再擁可能導致移植失敗的兩個關鍵危險因素,是可以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而近日,楊璐菡也已經在Nature子刊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論文。
  • 異體移植黑科技,小夥換上「豬眼睛」恢復視力
    張騰所接收的生物角膜移植手術屬於異種移植,異種移植指將器官、組織或細胞從一個物種的機體內取出, 植入另一物種機體內的技術。外國學者Amano認為,豬角膜基質有良好的材料界膜, 抗原性低, 可以成為替代來源匱乏的人類角膜基質和成為體外構建組織工程角膜較為理想的材料。
  • 美國批准轉基因豬使用:不僅能吃 還可生產藥品和器官移植
    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常見,但是轉基因豬你聽說過嗎?據外媒報導,由醫療公司Revivicor研發的轉基因豬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可用於食品和醫療產品使用。
  • 轉基因豬獲FDA最新批准:可防食物過敏為人體器官移植鋪路
    據悉,這種轉基因豬由醫療公司Revivicor「開發」,可以用於生產藥物,為移植提供器官和組織,並為肉類過敏症患者提供安全食用的肉類。這種轉基因豬被命名為「GalSafe豬」,意為「半乳糖安全」,因為研究者敲除了在豬細胞表面添加「α-半乳糖」(Alpha-gal sugar)的蛋白酶。
  • 基因工程技術讓你可以放心吃肉
    此外,「GalSafe豬」還可以用來生產類似於肝素的藥物,它的組織和器官還可能潛在地解決患者接受異種器官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問題。「『GalSafe豬』獲準上市,標誌著基因編輯動物首次實現食用和醫療雙重用途。」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37年前,醫生將狒狒心臟移植給女嬰,最後她活了多長時間?
    Bailey)的同事,他告訴這位母親,孩子可能有救,計劃就是:接受小狒狒的心臟移植。  冒險:女嬰移植狒狒心臟,僅活21天  美國南加州的洛馬林達大學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臟手術中心,該中心的負責人就是倫納德·貝利博士。
  • 豬—猴輔助性肝移植突破最長存活時間紀錄
    中新社西安6月29日電 (記者 田進)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29日披露,該院成功實施多基因編輯豬—恆河猴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研究團隊首次在國際上使用PERV敲除的13個基因修飾豬作為供體,將一個供體豬的肝、心、腎分別移植給3隻恆河猴受體。
  • 美基因編輯豬上市,首次實現食用和醫療...
    據悉,此次獲批的轉基因豬被稱為「無半乳糖豬」(GalSafe pig),由美國 US biotech United Therapeutics 的子公司 Revivicor Inc 開發。α-半乳糖是一種位於細胞表面的糖分子,敲除該分子能夠減少食用豬肉導致的過敏反應以及器官移植時發生的排異反應。
  • 西京醫院創豬—猴輔助性肝移植最長存活時間紀錄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6月29日披露,該院成功實施多基因編輯豬—恆河猴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研究團隊首次在國際上使用PERV敲除的13個基因修飾豬作為供體,將一個供體豬的肝、心、腎分別移植給3隻恆河猴受體。目前,移植肝和受體猴已存活16天,為豬—猴輔助性肝移植國際最長存活時間。
  • 視頻|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報案!沒有「基因庫...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300676)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異種交叉循環技術: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成功用活豬拯救人肺!
    2017年時,O'Neill領導了異種交叉循環平臺的開發。去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Gordana Vunjak-Novakovic和範德比爾特肺研究所的外科醫生Matthew Bacchetta領導了另一項研究,他們通過將受損的豬肺與其他豬相連使受損的豬肺被修復。
  • FDA首次批准基因編輯豬上市,可食用也可醫用
    1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准Revivicor醫療公司研發的基因編輯豬可用於轉基因豬用於生產藥品,提供移植組織和器官,還可以出產對肉類過敏者來說能安全食用的肉類產品。FDA局長史蒂芬·哈恩(Stephen M.
  • FDA 首次批准基因工程豬可用於食品和醫療
    這些豬之所以被稱為 GalSafe 豬,是因為通過 IGA 的方式消除了它們細胞表面的 α-gal 糖(α- 半乳糖)分子,從而可以生產出不含 α-gal 糖的豬肉。α-gal 糖存在於很多哺乳動物中,但在人類中卻不常見。
  • 昭慧法師:從佛教倫理學看器官移植問題
    >四、異象釋疑 五、綜述其他倫理爭議: (一)爭議之一:腦死 (二)爭議之二:器官商品化 (三)爭議之三:活用胎兒組織 (四)爭議之四:基因工程的偏鋒 (五)爭議之五——動物實驗的罪惡
  • 《火星異種》二十二世紀科幻物語
    而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的幾十年間,人類已經派出過兩次星際飛船登陸火星,第一次是為了驗收火星一期改造工程的工作成果,第二次去是為了戰鬥,最終,兩次派遣的船員幾乎全部遭到了殺害。他們面臨的敵人自然就是蟑螂,而且是可能因為火星上的惡劣環境或宇宙射線輻射等原因變異了的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