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大狗
記錄一些人,一些事。
「肯定不是主旋律的,包括最後的反轉,也不是想歌頌什麼。有人把它解讀成對集體的犧牲貢獻,也挺好,挺正能量的。其實我只是想表達人性的一些東西,不是想描述組織怎麼怎麼樣。」範特西(化名)說。
範特西24歲,清華大學某工科院系在讀博士生。去年,他創作的一款諜戰題材的遊戲《潛伏之赤途》在網上火了起來,被譽為「國產神作」,尤其是它的劇情和臺詞,備受推崇。
今年9月,這款遊戲突然從網上消失了。
丨 從寫故事到做遊戲
範特西愛讀故事,也愛寫故事。小時候看《童話大王》、寫童話,長大後讀東野圭吾、寫推理。不過他寫的那些故事,從未正式發表過。
大三,他創作過一些中短篇,投給《科幻世界》、《歲月推理》等雜誌,無一命中。編輯在回信中直言:「您的作品太『中二』了。」
他開始自學遊戲製作,嘗試以遊戲的方式講故事。
「也算是一個心結。以前玩過很多國產遊戲,都是悲劇結尾,比如我最喜歡的《風色幻想SP》,玩到結局,特別難受。所謂的完美結局,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太操蛋了。我就想,如果將來有機會做遊戲,我一定不要做那樣的結局。」
2013年7月,範特西本科畢業,直接讀博。每天同自動化系統打交道的他「想試試自己在其它領域能不能做好」,便報名參加橙光遊戲的暑期實習活動,與一名北京大學的碩士生分在一組,做起了遊戲。
《潛伏之赤途》沒有精美的畫面、複雜的技術或巧妙的玩法,卻被玩家譽為「國產神作」
「剛進橙光,以為自己要做的是日式美少女遊戲,壓根沒想到會去做抗日遊戲。」範特西說。
那時的橙光正在推廣《橙光文字遊戲製作工具》,以Gal Game(美少女遊戲)為方向,鼓勵玩家自製遊戲,上傳橙光平臺。
不久,一款名為《清宮計》的「後宮嬪妃心計遊戲」突然火了起來。遊戲中,玩家扮演一名16歲的清朝貴族少女,在險惡的後宮鬥爭中力求自保。
《清宮計》的製作只用了八天時間,橙光負責人發了條微博推薦,轉發量便迅速過萬,在線運行人數突破七萬,且節節攀升。
「大家都驚了。」範特西說。那段時間,《清宮計》及其作者成為公司內部談論的焦點。橙光趁熱打鐵,推出《手把手教你製作宮鬥遊戲》教程,隨後又發布了一批速成的宮鬥遊戲,知名度由此躥升。
《清宮計》的一夜走紅,與《金枝欲孽》《甄嬛傳》等宮鬥劇的流行不無關係,而當時的國產電視劇市場,抗日劇是另一熱門。
橙光負責人召集員工開了個碰頭會,問,誰看的抗日劇比較多?其他人都搖頭,只有範特西點了點頭。家人愛看抗日劇,他也跟著追過不少,中學陪父母看《亮劍》,大學在宿舍追《潛伏》。
於是,抗日遊戲被交給了這個愛寫故事的理科生,他的目標是把宮鬥生存遊戲改造為諜戰生存遊戲。
丨 宮鬥遊戲與抗日遊戲
動手寫劇本前,範特西上網搜索關鍵詞,搜索結果中跳出一個名叫「袁殊」的人。
袁殊,中共情報史上絕無僅有的「五重間諜」,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抗戰期間,他按照中共指示接近日本人,結識日本駐滬外交官巖井英一,替日本人辦事的同時,協助共產黨獲取大量戰略情報,為抗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解放後,袁殊因「潘漢年案」受到牽連,入獄二十多年,直至1982年方獲平反。
袁殊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範特西決定以他為原型,設計遊戲主角。
「當時也就是想著按《清宮計》,做個快節奏的諜戰生存遊戲。」範特西說。他花了兩周時間,寫完《潛伏之赤途》前兩章,約1萬多字。
這兩章的劇情中規中矩,人物陣營分明。主角方別是中共的一名地下特工,代號「海蛇」,為獲取日本人的信任,他被迫殺死恩師,為掩護自己的身份,又殺死了無辜的學妹。
前兩章完成後,範特西離開橙光。2013年8月,《潛伏之赤途》在橙光平臺發布,反響平平,很快被淹沒在了層出不窮的宮鬥遊戲之中。
袁殊,中共情報史上絕無僅有的「五重間諜」,範特西以他為原型,塑造了遊戲主角
暑假結束後,範特西返校讀博。他覺得遊戲也就這樣了,打算做個主角犧牲的結局,趕緊結束。
打開《潛伏之赤途》頁面,他發現頁面下方已經積累起兩三百條評論,有的玩家每隔幾天就會前來「報個到」,看看作者有沒有更新。
一位名叫「冷麵書生」的玩家,為遊戲投送了三百多朵「鮮花」。「鮮花」是橙光平臺的虛擬道具,玩家可以購買「鮮花」,投給自己喜愛的遊戲,將其提升至網站首頁的顯眼位置,以增加曝光率。每朵「鮮花」售價1元。
範特西決心將《潛伏之赤途》繼續做下去,為了這些熱情的玩家。
半個月後,第三章發布,結尾處留下懸念:主角方別失去了「海蛇」身份的所有證明,失去了與組織的一切聯繫,成為一名無人知曉的臥底。
丨 去臉譜化
「你是不知道,我們黨內鬥爭有多麼嚴重!就算我立下赫赫戰功,也難防嫉賢妒能的小人背後暗箭啊!」劉先生嘆道。上線劉先生企圖殺害方別,由自己的兒子取代他成為「海蛇」,回延安領功受賞。
從第三章開始,有些東西悄然起了變化。主旋律的光環漸漸消失,忠奸善惡不再涇渭分明。
前兩章以反派身份登場的岡山雄二(以日本駐滬外交官巖井英一為原型),並未被塑造成純粹的惡人,反而更多地表現出了重責任、講情義的一面。「構建大東亞共榮圈」於他並非侵略的藉口,而是切實的理想;大勢已去後,他替主角安排好出路,逃離中國。
這是範特西為遊戲設計的第一個「Happy End」——無法證明自己是「海蛇」的方別被眾人視為漢奸,在岡山的幫助下,他放棄中國人的身份,改名換姓,逃往日本,成為日本人的戰爭英雄。為了不被揭穿真相,他殺死岡山的女兒,毀屍滅跡。
「今天,你終於為無數中國人民報仇雪恨了!」結尾處的這句畫外音頗有些諷刺的意味。
關露,陸夢茵的原型,上海灘三才女之一,因「漢奸」身份被迫與戀人斷絕關係,晚年遭迫害而自殺
去臉譜化、強調人性之善惡並存,這是範特西塑造角色的一個原則。
「並不是想洗白什麼,或美化什麼,只是換一個視角。前一個視角,你可能對某個角色恨之入骨,但當你切換到他的視角,了解他內心的想法時,會發現他的所作所為是有原因的,沒法簡單地用道德去衡量。」範特西說。
他自己的歷史觀也經歷過類似的轉變。範特西的外曾祖父是太行山區的民兵,年輕時犧牲在戰場上,他的外公是一位堅定的老黨員,他的家鄉附近發生過日軍屠村的事件。小時候,他對抗戰的了解,主要來自教科書、影視劇,以及家人的講述。
上大學後,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被動搖。為了做遊戲,他翻閱了不少歷史資料,有正史,也有野史,發現這場戰爭遠非「邪不壓正」那麼簡單,不同陣營之間的利益博弈是左右戰局的重要因素。
丨 重寫歷史
第四章是《潛伏之赤途》的轉折點,為最後三個結局埋下伏筆。
這一章的創作頗費周折,中間推翻過一個版本,拖了半年,直到2014年2月才完成。也正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潛伏之赤途》才真正火了起來。這款幾乎未作過任何主動宣傳的遊戲,憑藉玩家的口口相傳,在論壇、貼吧、微博、視頻網站上廣為流傳。
第四章,另一名重要角色「第二號」登場亮相,其原型是中共的傳奇特工潘漢年。
歷史上的潘漢年從事諜報工作二十多年,為抗戰勝利立下大功。他為中共建立起龐大的情報網,上至政界及工商界名流,下至售貨員、郵電局投遞員,均被他發展為情報搜集員。
新中國成立後,潘漢年被以內奸罪逮捕,蒙冤而死,未能活到平反的那一天。《潛伏之赤途》中的那句「凡是搞情報工作的大多數都沒有好下場」,正是出自他之口。
關於潘漢年的一些傳記,言及他曾代表中共與日本人達成合作,但正史對此未有記載。這個有些「陰謀論」味道的說法,被範特西加入了遊戲:「第二號」與岡山雄二之間保持著秘密的合作關係,在發送給後者的電報中,透露了江西國民黨軍隊的兵力部署情況。
這處細節在玩家中間引發熱議,話題延伸至國共兩黨在抗戰期間的縱橫捭闔。
這是範特西沒有想到的,他之所以如此設計,是為了讓故事更加撲朔迷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合乎邏輯就行。我做的只是編故事。」
「第二號」的原型,傳奇特工潘漢年,從事諜報工作二十多年,晚年蒙冤而死
「繼續努力吧,美好的世界正在向我們招手!」這是範特西為遊戲設計的第二個「Happy End」——「美麗新世界」,出現在第五章,取名自赫胥黎的反烏託邦小說《美麗新世界》。
這一章,劇情急轉,其中的「海蛇線」成為玩家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黑」得好,有人質疑「黑」得太過。
「寫『海蛇線』的時候確實有所顧慮,感覺自己把人性寫得太陰暗、太醜惡了,有點以偏概全。」範特西說。
「海蛇線」以1950年至1951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為背景,講述了主角在結束潛伏、返回延安後的一系列「黑」經歷。遊戲借角色之口對這場運動作了反思:「釀成了一定數量的冤假錯案,且存在判罰不當、量刑失準的弊病。你們把鎮壓反革命搞成了強制性任務分配,各地方單位都有名額指標,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抓到多少人。……這導致許多單位甚至超額完成任務。」
範特西還在遊戲中設置了一處隱蔽的細節:角色對話間提及的「鄧海時」、「葉清成」,取名自辛亥革命元勳鄧玉麟、何海清、夏之時,以及國民黨投誠將領葉幹武、甘清池、曾憲成,從六人的姓名中各取一字拼成。歷史上,此六人皆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處決,文革後獲平反。
不過,對於半個多世紀前的這場運動,範特西並非完全持否定態度,這在遊戲中未有體現。
「我曾經聽家人說過,那時的土匪很猖獗,反革命殺人事件時有發生,在沒有條件以低成本查清事實的情況下,只能嚴打。歷史的是非已經很難還原,很多錯誤肯定可以避免,但即便是錯誤,也各有各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範特西說,「我在遊戲裡只是表達了我想表達的一面,因為這一面對故事來說已經夠了。」
丨 完結
2014年12月,《潛伏之赤途》第六章發布,這是遊戲的最終章。
第六章與第五章的劇本原本是合在一起寫的,因流程太長,範特西不得不將其截成兩段,提前發布了第五章。因此,第六章的劇情稍顯平淡。
主線結束後,範特西又設計了一段類似彩蛋的劇情,這才是真正的結局,除了對多名重要角色的命運作了交代外,另一名潛伏者「第三號」的身份也被揭曉。
這個意料之外的結局為《潛伏之赤途》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歷時一年零四個月,總文字量18萬字,《潛伏之赤途》的篇幅已經遠遠超出範特西最初的預想。兩年前,他只是想做一個諜戰生存的小遊戲。
「我覺得這個作者做這番遊戲的用意並不僅僅是讓人體會諜戰工作的生死無常,更重要的是讓人們重新去了解歷史,歷史是否真如書本上所講的那麼簡單。」一位玩家評論道。
有人從遊戲中讀出了人性,有人從中讀出了愛情,有人讀出了陰謀,有人讀出了歷史。
沒有精美的畫面、複雜的技術或巧妙的玩法,《潛伏之赤途》給予玩家的只是一個個文字選項。玩家的每一次選擇即意味著放棄,在選擇與放棄之間,他們尋找著各自的答案。
清華大學北門的SPR咖啡屋,範特西在這裡完成了《潛伏之赤途》
《潛伏之赤途》完結後,範特西把重心放回了學業上。由於遲遲沒有發表論文,已經讀博三的他面臨著繼續讀博還是博轉碩的選擇。
不過,寫故事和做遊戲這兩件事,他不打算放棄。為了提高寫故事的能力,他找了一些關於編劇的書。他還讀了《烏合之眾》《狂熱分子》,對群眾運動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我不覺得自己的編劇功力有多好,我甚至擔心自己只是運氣好,這輩子可能就產出這樣一個作品。」範特西說。
他把《潛伏之赤途》的一半功勞歸於玩家,不僅僅是因為玩家的鼓勵。做遊戲時,他經常「潛伏」在網上,偷聽玩家的各種吐槽,從中汲取靈感,確定接下去的劇情走向,有時會滿足玩家的某個心願,有時故意不按玩家的預測去寫。
為方便玩家聯繫,他曾經在網站上留下自己的郵箱,但很快又刪了,因為「有的玩家特別熱情,說了好多讚美的話,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我其實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沒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情結。」範特西說。他形容自己是一個「悶騷」的人,典型的宅男性格,網上健談而幽默,現實中則內向靦腆。身邊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做遊戲,包括他的家人。
直到現在,他仍然不敢把自己做了這麼一款「非主旋律遊戲」的事情告訴家人,擔心他們「有意見」。
丨 消失
今年9月初,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結束後不久,《潛伏之赤途》突然從網上消失了,沒有任何先兆。
橙光網站的《潛伏之赤途》頁面僅餘「施工中」三個大字,左上角的遊戲名稱也被刪除,改成了「謝謝支持」,只有那段熟悉的腳步聲和旋律仍在循環播放。與此同時,遊戲的iOS版本也被下架。
橙光官方對此的解釋是:「因為作品一些素材的版權原因,《赤途》需要大修一下,等全部替換為正版素材,會重新上架的。」
《潛伏之赤途》的角色和場景截取自《潛伏》《風聲》《大上海》等國產影視劇,例如「第二號」是孫紅雷、「張曉夢」是周迅、「許先生」是周潤發,背景音樂採集自《喜劇之王》《新上海灘》《名偵探柯南》《最終幻想:核心危機》等多部影視、動畫、遊戲及音樂作品。這些素材的使用均未獲版權方的授權。
「當時沒考慮這麼多,只是想著編一段有槽點的劇情,做出來給別人玩。」範特西說。
未經授權使用其它商業或同人作品的美術素材、音樂素材甚至劇情的做法,在橙光平臺上司空見慣,糾紛時有發生,橙光官方也因審核不力而備受詬病。去年,橙光開始推進商業化,籤約作者可以通過玩家贈送的「鮮花」以及移動版內置廣告等途徑獲得收入,這意味著,侵權行為無法再以「同人遊戲」為藉口。
使用正版立繪製作的《赤途之陽光版》,加入了類似《逆轉裁判》的推理模式
然而,《潛伏之赤途》的下架與其它涉嫌侵權的橙光遊戲有所不同,並非出於版權方的要求。
事實上,今年4月,橙光已經在為遊戲的素材正版化作準備,花錢找了一批演員拍攝立繪。這些演員的形象和氣質與原作中的明星演員相去甚遠,直接替換效果欠佳,因此,劇情和臺詞需要大改。
導致《潛伏之赤途》被迫下架的直接原因,是其中的敏感內容,比如「陰謀論」,比如「海蛇線」。遊戲若要重新發布,這些橋段必須修改。
「新版《潛伏之赤途》的變化會比較大,可能就沒有了原來的味道。」範特西說。
一個多月後,10月30日,《赤途之陽光版》序章發布,使用正版立繪,依然是玩家熟悉的那些名字,依然是熟悉的敘事風格,但感覺已迥然不同。
「多了一份生動與俏皮,少了一絲蒼涼和陰暗。」有玩家評論道。
大多數玩家對「陽光版」持肯定態度,尤其是新加入的類似《逆轉裁判》的推理模式,令可玩性提升。範特西還打算添加解謎、養成等更多玩法,而不僅僅是做選擇走劇情。
一款好的非主旋律遊戲,首先必須是一款好遊戲。它不一定與主流意識形態為敵,但一定是有趣多於枯燥,反思多於歌頌,描寫人性多於灌輸說教。
丨 願望
今年8月《三聯生活周刊》出版的反法西斯抗戰勝利70周年專刊中,有一篇《中共的「紅色特工」》,介紹了抗戰史上的四位地下情報人員,其中三位曾出現於《潛伏之赤途》中:袁殊,《潛伏之赤途》的主角「方別」;潘漢年,《潛伏之赤途》中的「第二號」;關露,《潛伏之赤途》中的「陸夢茵」。
這篇約六千字的文章,資料翔實,敘事嚴謹。沒有陰謀論,沒有美麗新世界,沒有劉先生的暗算,沒有Ada Wong的彩蛋,而讀者也不太容易從這些文字中體會到情報人員每天面對的殘酷境遇,以及作出抉擇時的內心掙扎。
「遊戲是一個很有代入感的載體,如果能夠通過遊戲把玩家帶回那個有爭議的年代,應該能引發更多的思考。」這是範特西寄托在《潛伏之赤途》上的小小願望。
觸樂丨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移動遊戲資訊
回復 記錄 查看往期《記錄》專題文章
想看更多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