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老外做的中國題材遊戲,蘊含著比一本歷史教科書還多的知識丨觸樂

2021-02-07 觸樂


能將「韓(han)國」和「漢(han)國」分清的老外可不多!



在中國的許多影視以及遊戲作品中,時常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主角明明身處春秋戰國,卻能吃到明朝才開始在中國種植的土豆與玉米;抑或12世紀的宋朝人,向自己的好友吐槽川菜過辣,吃得自己腸胃不適,殊不知辣椒要到15世紀方才傳入中國。


無論是描繪中國歷史,還是以中國某段歷史時期為背景的作品,它們的創作者們時常犯下上述考據錯誤。畢竟,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又過於繁雜,即使找來專業學者作顧問,也難免會有一些疏漏。


雖說這張是花絮,但這類作品給人就是這種感覺


但有這麼一群外國人,他們製作了一款質量尚可的策略遊戲,這款遊戲的特色在於其中蘊含的中國歷史知識,深挖出來可能比一些歷史教科書裡的還要多。這群堪稱中國通的國外遊戲人,就是製作了《東方帝國》(Oriental Empires)的Shining Pixel Studios。


作為Shining Pixel的第一款作品,花費了6年時間製作的《東方帝國》頗具創意地將遊戲背景放在了歐美主流遊戲很少涉及的一段歷史時期:古代中國。但中國歷史上下數千年,這群怪人其實可以選擇的時期很多,無論是已經被光榮做爛了的三國時期,還是令歐洲人記憶深刻的蒙元,都是不錯的選項。但他們卻選了對一些中國人而言,都稍顯陌生的一段歷史:從商到秦。


遊戲的宣傳畫就挺有歷史的厚重感


不過不用擔心,這群遊戲製作人可不是看到Steam上中國玩家數量越來越多,於是隨便做了個遊戲,然後套上中國文化的皮,準備騙一波錢就走。實際上,這群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可能比許多國人都要來得深刻。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學習,以及他們團隊中一個神秘的「中國顧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氣候條件與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到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在「文明」系列中,各個地區的政權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與「文明」系列遊戲頗為相似的《東方帝國》,也有著類似的設定。不過「文明」系列所需要兼顧的範圍過廣,時間跨度也過長,因此也自然會出現秦始皇帶領軍隊使用宋朝虎蹲炮,亦或是神羅皇帝腓特烈一世下令進行U型潛艇的研發工作這樣讓人頗感出戲的狀況。


秦始皇:「其實我的長生不老藥研製成功了」


不過好在《東方帝國》的注意力僅在古代中國,因此他們沒什麼讓人感到出戲的情況出現。並且由於他們的專注,《東方帝國》對先秦諸國文化以及體制的掌握,其實相當準確。


首先就拿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來舉例,在春秋戰國,歷史的主旋律是變革。在當時,幾乎所有大國的有識之君,每天都在想著一件同樣的事,那就是如何變法強國。這裡面既有成功的,如秦國的商鞅變法、齊國的管仲改革;也有失敗的,如韓國的申不害變法,以及楚國的吳起變法。


就楚國的吳起變法失敗原因來說,史學界公認的觀點是楚國國內貴族力量太強,而吳起的變法又嚴重觸及了貴族的利益。因此,在吳起以及其變法的支持者楚悼王死後,與吳起積怨頗深的貴族們甚至都等不及先王的葬禮結束,就在楚悼王的屍體前射殺了吳起,之後還有好幾家貴族因為誤傷了先王的屍體,而被追責丟了性命,但吳起推行的新政也被廢除,變法宣告失敗。


而在《東方帝國》中,楚國是唯一一個擁有貴族幸福度buff的勢力,楚國貴族的幸福度會比其他勢力貴族要高上10%,這就體現了楚國國內貴族較高的政治與經濟地位,而楚國外其餘勢力的buff以及debuff很少有與貴族階級有關的。


說到貴族幸福度,在reddit上遊戲的製作人曾經回答了玩家的一個問題。問題大致上是玩家不明白,他們為何要將幸福度,這個大多數戰略遊戲都包含的一個設定,分裂成民眾幸福度和貴族幸福度兩種。


對此,製作人解釋道,他們在學習中國歷史的過程中發現,封建時代的中國權力鬥爭往往是貴族、中央以及民眾之間的角逐。雖然我們都知道,在科舉制推行之後貴族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被官僚集團所取代,但在這之前中國的政治鬥爭的確主要集中在這三方勢力之間,不得不說,這群老外還是蠻懂的。


《東方帝國》中的楚國介紹


楚國還有另一個有趣的buff,那就是文化科技研究速率+20%。所謂「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楚地自古以來人傑地靈,有屈原、莊周等婦孺皆知的代表人物。在遊戲裡另外一個擁有加快文化研究速度buff的勢力是位於中國西南,擁有獨立文化體系的巴國,不過加成速度只有10%。讓楚國擁有全遊戲最高的文化研究速度,我想應該是製作者們對楚地人才濟濟的肯定。


而楚國的另一個鄰國吳國,其勢力特性也做得頗為考究。吳國的勢力特性有4個,分別是:使用刀劍的部隊增加10%擊殺率、水師部隊增加10%擊殺率、降低騎兵與戰車15%攻擊力與農耕文明。


吳國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大致是現在的蘇杭一代,這片地區雖然土地肥沃降雨充沛,但由於水網密布,既不適合放養馬匹也不適合騎兵作戰,他們的優勢在於水師部隊。這種地理特性直到明清時期也沒改變,因此吳國的這後3個特性也就不多作解釋了,重點在於第一個特性:使用刀劍的部隊增加10%擊殺率。


《東方帝國》中的吳國介紹


由于越王勾踐的故事過於膾炙人口,再加上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也十分知名,因此有些人便產生了吳人擅勾(一種彎刀)、越人擅劍的印象。實際上,在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的兵器冶煉,特別是刀劍這種短兵器冶煉技術,可以說是獨步天下。


在《吳越春秋》中其實就有這樣的記載:「闔閭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善為鉤者賞之百金。』吳作鉤者甚眾。」 由於統治階級的重視,吳國的輕兵器發展起點就比中原諸國要高。再加上吳國境內多優質銅錫礦,因而才在刀劍冶煉技術上有著這麼高的成就。要知道,流傳於世的名劍除了有越王勾踐劍之外,還有吳王夫差劍以及傳說中的幹將莫邪和魚腸劍,這幾把都是標準的吳國劍。


順帶一提,《FATE》裡紅A的那2把劍就叫幹將莫邪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從很早以前的《帝國時代》開始,一直到這幾年大紅大紫的「全面戰爭」系列,策略遊戲為了增加可玩性與差異性,會選擇在遊戲中加入特色兵種這一設定。這個設定與之前提過的勢力特性結合起來,就能夠為一款遊戲帶來許多不一樣的玩法。


這樣的設定在其他一些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的遊戲中並不少見,最為著名的應該就是「三國志」系列中的藤甲兵、象兵、陷陣營、虎豹騎等等。這些「特種部隊」雖然基本上都出自《三國演義》小說,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羅貫中先生對歷史的考察工作還是做得相當不錯的。這些「特種部隊」,或者說是「精銳部隊」在東漢末年的戰場上確實曾出現過,或者有著相關原型。但「三國志」系列遊戲的照搬小說,與《東方帝國》的考究相比,還是差上一些。《東方帝國》對歷史上各國特殊兵種的挖掘與設定,應該是能達到當年《帝國時代2》級別的。


順帶一提,《帝國時代2HD》還以極其冷門東南亞地區為主題製作過資料片


由於遊戲剛上市還沒有3個月,現階段擁有特殊兵種的勢力並不多,只有韓國、齊國等少數幾個勢力,但是這幾個勢力的特殊兵種的考究對一群國外遊戲製作人而言,絕對稱得上用心的了。


我們拿幾個典型的例子來講吧,首先是戰國七雄中最不起眼的韓國。這個位於群雄爭霸中心地帶,又臨近秦、魏這些強國的小國家,是如何生存下來並成為戰國一雄的呢?與吳國一樣,韓國的優勢在於他們的武器製造業,特別是弩箭。


明朝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志》就有這樣的描述:「韓地方九百餘裡,帶甲數十萬,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而在《史記》記載中,韓宣王也自誇過:「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太史公在蘇秦列傳中保留了這句話,說明它還是頗具可信度的。


總的來說,在春秋戰國時期,韓國幾乎被認為是強弩的代表,等到秦弩大出風頭那就是之後的事了。因此,在《東方帝國》中安排給韓國的特殊兵種是農民弩兵。關於韓國,其實還有一個小彩蛋可提,那就是在該勢力的簡介中製作人十分貼心地提醒了玩家,「韓國」與歷史上的「漢朝」雖然讀音相同,但卻完全沒有聯繫。這麼看來,遊戲的團隊說不定在這款遊戲製作之初,就犯過類似的錯誤。


是「韓」國,不是「漢」朝


除了韓國之外,另一個遊戲中頗有考究的特殊兵種就是趙國的一眾弓騎兵了。要說起弓馬嫻熟,許多人根據印象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那些生活在塞北高原,過著自由自在遊牧生活的草原民族們。在《帝國時代2徵服者》中,蒙古文明的特色兵種就是蒙古弓騎兵,《文明6》中遊牧文明斯基泰的特色單位也是薩卡弓騎手。在現實中也是如此,要比騎馬射箭的話,種田的確實比不過放牧的,但是我們可以學啊。在古代,由於通訊水平的限制,往往是距離遊牧民族活動區域越近的政權,越有可能學習到他們的作戰方式。


而在《東方帝國》設定的歷史時期中,有3個勢力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地理上比較靠近,他們分別是趙國、燕國以及秦國。但在這3個勢力中,只有趙國擁有自己的特色弓騎兵,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出於遊戲平衡性考慮(實際上這款遊戲的平衡性並不出色),而是由於一件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


在中國歷史早期,被馴養的馬匹在戰爭中大多是用來拉動戰車。而盛產馬匹的趙國,在與遊牧民族的戰鬥中,開始學習他們的作戰方式與穿著打扮,最後在大臣肥義的建議下,國君趙武靈王命令全國人民脫下行動不便的長袍,改穿遊牧民族的短衣短褲,並組建騎兵部隊,趙國由此軍事實力大漲。


胡服騎射不僅是讓趙國走向強國之路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僅憑這一點,讓趙國一個勢力獨佔3個特殊兵種也沒什麼不公平的。


遊戲中的特色兵種其實還有一些沒有提到的,譬如秦國的混合步兵、齊國的戰車、魏國的魏武卒等等。但總體來說,與《文明》系列近幾年作品中,每個文明一個,甚至多個特殊單位配置,已經正式發售的《東方帝國》在兵種多樣性上還是有些寒酸,不過這個問題在將來還是有希望通過更新補丁以及DLC來解決的。


九家之術蜂出並作,各引一端


如果從科技樹推斷的話,《東方帝國》的歷史跨度大約是公元前15世紀到公元15世紀這3000年左右的時間。雖然遊戲的主要內容還是集中在春秋戰國時期,但由於開發者在遊戲中加入了一個在資歷上老得不講理的周朝,以及一個更不講理的商朝,這才讓遊戲的背景時間,硬生生地拖到公元前15世紀。不過,《東方帝國》至少比「文明」系列那種直接從手持石棒的蠻荒時期開始,一直到上天下地星辰大海大宇宙時代的「超史詩」,要好上一些。較短的時間跨度與專注於中國單一地區的歷史進程,令《東方帝國》的科技樹能夠做得比文明更細緻,也更考究一些。


《東方帝國》的科技樹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力量、工藝、思想與知識,我們可以將其理解成「文明」系列軍事、工業、科技與文化4種科技類型的中國特色版。縱觀這幾十種科技,基本就能大致了解中華文明從上古時期到近古時代的發展歷程,其中也有一些科技像之前的勢力特性與特色單位那樣,包含著少有人知的歷史知識。


《東方帝國》科技界面


就以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類型科技來舉例,在20餘種科技中出現了包括但不限於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這些思想流派。值得一提的是,遊戲裡的儒家以及道家這些流派不像《文明6》裡那樣,僅僅只是一個掛著現實中名字的「某個玩家自創的宗教」,反而更像是《歐陸風雲4》中的那些預設宗教。就像伊斯蘭教政權能夠發動吉哈德(聖戰)、天主教的政權能夠發動十字軍那樣,在研究出不同的思想流派後也能解鎖不同的功能,在遊戲裡這種功能被稱之為詔令。


遊戲前期詔令較少,但會隨著科技逐漸解鎖


像解鎖儒家思想後,就能發布詔令進行科舉考試;解鎖法家思想後也能發布詔令禁止天下私藏武器、統一度量衡並焚燒被禁止的書籍,嗯,就像秦始皇一樣。實際上《韓非子·和氏篇》中就記載了,早在商鞅變法的時代,「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設告坐之過,燔詩書而明法令。」而最著名的始皇帝焚書一事,也是在著名法家政治家,大秦丞相李斯的建議下進行的。


除此之外,遊戲的科技中還有許多即便是國人都少有聽過的科技類別,譬如:五刑——從奴隸制時代就存在,但卻在不斷改變的5種刑法;平均律——由中國人發明,並傳入西方的一種音樂定律方法;山文甲——一種至少在唐朝就已經出現了的典型中國式盔甲等等。而那些從前就作為中國名片而為世界所知的文化符號,像武術、針灸、按摩、唐三彩以及書法,在遊戲中自然沒有缺席。


不過,遊戲終究是遊戲,為了保證作品的遊戲性,任何歷史題材的遊戲都會對歷史性,作出一些或有意或無意的犧牲,《東方帝國》也不例外。在遊戲的科技樹中,就有著一些比較明顯的疏漏,比如古箏,這一早在春秋時代就出現的樂器,在遊戲中竟然要到帝制時代才能解鎖。要知道,在遊戲中,出現於三國時期的諸葛弩和宋朝使用的虎蹲炮,研發順序都比古箏要早。


遊戲裡研究古箏的前提科技是煉鋼,這群外國人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結語


如果一款歷史遊戲只能選用一個文明作主角,那麼中華文明作為人類歷史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確實是很好的選擇。就《東方帝國》現在的表現來看,至少在歷史考據上,他們做得很不錯。其實在遊戲發售後,製作人才坦言自己在項目之初,對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了解其實並不多,自己是在研發過程中開始逐漸學習、了解並最終愛上中國文化的。在這一過程中,他開始漸漸驚異於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與先進,甚至在他看來宋朝時期人民的生活方式,其實已經很接近現代人了。


而在遊戲質量方面,雖然在遊戲性上還存在著缺乏引導、難度過大以及數值平衡不佳這樣的問題。但是,就遊戲開發團隊的規模來看,他們能做到這樣已是相當不易。並且,製作人也已經承諾,玩家所反饋的問題,將會逐漸通過補丁更新與DLC解決。


現在他們手頭的主要工作除了讓遊戲本體愈加出色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為遊戲加入一個有關戰國時期的加強DLC,屆時可能會加入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有機會在《東方帝國》裡玩到商鞅變法、田單復國、完璧歸趙甚至荊軻刺秦這樣的故事。不得不說,這實在是非常讓人期待。


能在遊戲裡還原長平之戰我就很滿足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樣一款充分表現中國歷史文化的遊戲,竟是出自國外團隊之手。雖然團隊裡有著一名中國顧問,但我們還是更希望能見到一款不輸給《東方帝國》的,由國人團隊打造的遊戲。在此,我也只能祈望中國的遊戲業能早日孕育出一款,足以向世界介紹我們璀璨歷史的優秀作品。



觸樂招聘:我們需要運營實習生、文字編輯/實習編輯

只要在評論中對某款遊戲吐槽的有理有據,就有機會獲得獎勵,當然評論不限次數,同時字數不能少於15字,另外純水也會被當做無效評論的哦。評論越多也就意味著或者概率越大,當然這都是玄學,歐皇們是不會在意的。

歡迎加入魚丸店QQ群611306484,要不然中獎了我們也找不到你。



實習編輯林志偉

其實,我是一個死宅


發送關鍵詞查看精選文章丨


評測記錄盲人街機神遊紀實三和小學生人物幕後懷舊獨立遊戲黃油非洲人或者隨便一個詞碰碰運氣。

相關焦點

  • 痴迷中國文化的老外們,居然花三年時間做了款狄仁傑探案遊戲
    幾十年後的今天,一群來自加拿大的老外,通過《大唐狄公案》以及自己對這位神探的了解,將他的故事,製作成了一款推理解謎遊戲: 《狄仁傑之錦薔薇》這是他們對這款遊戲體量的預估,也是對講一個「中國古代故事」的不確定。 幸好,網友們的熱情告訴他們,即使是在中國以外,「狄仁傑」仍然有忠實的粉絲。
  • 玩過這遊戲才知道,我的中國歷史連老外都不如 | 領客專欄 · Game On
    畢竟,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又過於繁雜,即使找來專業學者作顧問,也難免會有一些疏漏。但有這麼一群外國人,他們製作了一款質量尚可的策略遊戲。這款遊戲的特色在於其中蘊含的中國歷史知識,深挖出來可能比一些歷史教科書裡的還要多。這群堪稱中國通的國外遊戲人,就是製作了《東方帝國》(Oriental Empires)的 Shining Pixel Studios。
  • 君戲蓮葉間:7款與魚有關的遊戲丨觸樂
    無論是傳說的主角是伍子胥還是屈原,我們都已經見不到了,但是吃了他身體的魚卻一代代繁衍下來,並且最終成為了端午文化中一個關鍵的組件。在端午節這天,不妨讓我們來玩7款與魚有關的手遊。或許會有異於往日的獨特體會。
  • 觸樂專訪丨雷亞執行副總裁張世群:我們的下一款作品可能會是一款F2P遊戲
    它們為什麼稱這是一款3A級的作品?雷亞真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嗎?《聚爆》接下來又有什麼更新計劃?雷亞的下一步作品又會是什麼?在這篇文章中,你的一些疑惑可以得到答案。昨天下午,觸樂編輯見到了雷亞遊戲的執行副總裁張世群,《聚爆》在大陸地區的取得的成績有些令他遊戲意外,當時一起接受採訪的龍淵CEO李龍飛也表達了營收超過預期的說法,「我當時跟Jerry(張世群)商量的時候,覺得我們可能需要兩年時間才會收回成本,目前看來營收成績挺吃驚的。在採訪過程中張世群還透露,雷亞接下來的遊戲會是一款F2P遊戲,它會有什麼不一樣?
  • 《記錄》第11期:一款非主旋律遊戲的消失丨觸樂
    有人把它解讀成對集體的犧牲貢獻,也挺好,挺正能量的。其實我只是想表達人性的一些東西,不是想描述組織怎麼怎麼樣。」範特西(化名)說。範特西24歲,清華大學某工科院系在讀博士生。去年,他創作的一款諜戰題材的遊戲《潛伏之赤途》在網上火了起來,被譽為「國產神作」,尤其是它的劇情和臺詞,備受推崇。今年9月,這款遊戲突然從網上消失了。
  • 《全面戰爭:三國》DLC《八王之亂》:以歷史遊戲的標準來說還不夠好丨觸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極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幾乎耗盡了西晉政權的國力,北方少民族紛紛脫離西晉的控制,建立地方割據政權,並最終導致了西晉政權的滅亡。一家來自英國的遊戲開發商如何來表現這段歷史無疑是令人好奇的,但看過《八王之亂》的預告片之後我開始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
  • 還有這操作?老外做遊戲把中國做的太強大,不得不特地更新來削弱
    那麼今天就和小弟一起來看看這些中國超級厲害的外國遊戲。東方帝國——內容堪比史詩的中國歷史題材遊戲對於國產歷史題材的策略遊戲,國內能過獨樹一幟的遊戲卻是很少。不過一款來自外國團隊的《東方帝國(Oriental Empires)》卻讓人耳目一新。逼真的展現了從商到明,也就是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500年,這一世界最為強盛的帝國之一成長的過程。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做了一款遊戲...
    放眼望去,全世界都知道東方人喜歡三國遊戲,不單止是這樣,讓人意料之外的是,老外做三國遊戲也是做得有板有眼。1985年,日本遊戲公司光榮推出了初代《三國志》,這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三國遊戲,在三國題材上,光榮旗下就擁有多個系列,比較著名的有《三國志》系列、《三國無雙》等系列。
  • 十款帶有私人好感的遊戲丨觸樂
    報導手遊行業也快2年了,這期間接觸了不少手遊。在之前出於興趣,陸陸續續玩apps手遊也有幾年,每期TOPTEN挖空心思想一個主題,一年下來50幾周——雖然不是大難事,但能遇到自己覺得合適的選題,也不多。這期間,我覺得最有創意的一期,還是書上老師寫的「死法最慘」的那期TOPTEN,而文筆最優美的還屬梅林粉杖的「畫面黨」的那期TOPTEN。
  • 你不知道的手錶遊戲進化史丨觸樂
    Apple Watch雖然推出才一年,但你知道嗎?手錶遊戲卻有長達40多年的歷史。來自Polygon的作者Brian Crecente用了很長的篇幅,回顧了這段近乎被人忘卻的歷史,觸樂節選了部分內容編譯如下。浮空汽車、像《輻射4》裡噶抓一樣的機器人僕人、私人飛天背囊:這些東西都是生活在20世紀40、50、60年代的未來學家、科幻作家以及創客們異想天開的玩物。
  • 帶著愛胡亂山寨FC遊戲的深圳猛將:南晶科技丨觸樂
    它前期的發展方向明顯是想效仿前輩外星科技但又沒有足夠多的資源可以讓他們這麼做,畢竟新千年可沒那麼多FC新作給他們漢化,於是乎他們只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這一思路下,他們進行了戰略遊戲《漢劉邦》、種地遊戲《牧場物語》等廣泛種類的嘗試,然而事實證明創新就是沒吃老本掙錢,《口袋寶石》的引擎縫縫補補之後拿這個回合制RPG引擎一連製作的十幾款同質遊戲,口碑銀子卻雙豐收。
  • 為什麼「詹姆斯·邦德」遊戲幾乎消失了?丨觸樂
    若非疫情影響,「007」系列電影新作《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本應在最近發布,不過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開發商宣布會將它改編成一款遊戲。事實上,在電影市場裡面,「007」系列相當賣座,《007:大破天幕殺機》是整個系列中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的首部作品。
  • 《英靈召喚師》:TCG的愛與哀愁丨觸樂
    《英靈召喚師》是一款TCG手遊。TCG,全稱集換式卡牌遊戲,這一遊戲類型發源於桌遊,其中的代表遊戲《萬智牌》,核心小眾,但擁有極強的生命力,誕生以來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並在不斷推出新的卡包。但在與業內的交流中,另一位曾經做過類似項目的製作人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他們曾經的項目在核心玩家群體中同樣獲得了極高的留存數字,但在大眾渠道上,這個數字下降了一半。這就是擺在《英靈召喚師》面前的機會與問題。
  • 在並無仙俠的世界中,他們想要做「真實」的修仙遊戲丨觸樂
    這是一篇對《一念逍遙》開發團隊的專訪。按開發者的定義,《一念逍遙》是一款放置修仙遊戲。「修仙」這個詞現在的人們都很熟,它最早大概來自網絡小說,火了之後又有了漫畫、動畫、電視劇。然後變得更火,成了家喻戶曉的概念,一種文化符號,有了更多含義。比如,用「修仙」來造句的話,就可以說「我正在修仙寫稿」,意思是夜已深了。不過,在遊戲領域,修仙卻是一個從未大眾化的題材。
  • 你還希望玩到什麼文化題材的3A級遊戲?丨問爆觸樂
    請這位讀者Diomedea給觸樂公眾號發消息「問爆觸樂領獎」找我們領獎吧(工作日上班時我們就會聯繫您),也謝謝各位讀者朋友們踴躍的發言。歡迎各位讀者在本期問爆觸樂下方留言,我們會為獲得點讚數最多的評論者送出50元以內的iOS或Steam遊戲任選一款。中獎結果將在下期(8月9日)問爆觸樂欄目中公布。
  • 這款國產武俠遊戲登頂Steam暢銷榜,連老外都在要求加入英文!
    >《太吾繪卷》是由國內遊戲製作團隊「螺舟工作室」製作的一款沙盒武俠遊戲,據說是5人團隊歷經3年時間做出來的。該作以神話、武俠為題材背景,玩家在裡面要學習各種武功絕學、技藝改變太吾世界的命運。除此之外,新遊戲玩法非常多樣化,策略、Rogue、沙盒元素都集合在了這一款看似普通的2D遊戲中。
  • 從風靡海外到充當雜魚:中式殭屍形象的崛起與衰落丨觸樂
    昨晚是萬聖節前夜,也是許多網路遊戲依託節慶日進鬥金的又一個日子,比如《守望先鋒》今年就開啟了「萬聖夜驚魂2017」活動。這個活動將在明天結束,比起去年試水性質的匆忙,今年豐富的皮膚充滿了誠意,遊戲中一向作為中國元素代表的小美也換上了似曾相識的中式恐怖衣裝——清式殭屍服。雖然這身衣服可能乍看不夠美觀、可愛,但它富含的意義遠比看上去要多得多。
  • 你是否還記得,2018年發生過這樣一些搞笑新聞丨觸樂
    小夥發推否認,並直言:16歲之後就不玩這垃圾遊戲了《每日郵報》等多家海外媒體報導,美國一青年通過「使命召喚」系列遊戲學習戰鬥技巧,並前往敘利亞抗擊ISIS組織。很快當事人自己就出來闢謠,表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 有事沒事常來坐坐:七款卡牌&桌遊移動遊戲丨觸樂
    《暗殺神》目前推出了5個擴展,標準版是免費的,擴展則要收費,不過所有擴展打包起來也只需45元,可以說算是十分良心了。儘管遊戲裡同樣有每日任務、競技場、交易卡牌等服務新手的機制,但如果不氪金,想要構築一套理想的卡組就很艱難,被夢幻、超夢之類的強力神獸直接虐死也是經常的事,要想做一名優秀的精靈訓練師,成長之路可謂漫長而艱難啊。
  • 不可思議遊戲:南京、音遊與水幻之音丨觸樂
    「這並不難。最初喜歡上一款音遊,肯定是因為喜歡它的音樂。喜歡的歌,自然願意反覆聽,也容易記。」這一個個遊戲幣砸出來的技術,讓天國在機廳自辦的比賽中拿了名次,天國也藉此結識了一大批音遊玩家。他們中間,有的後來像他一樣寫歌、做音樂,有的專職寫「打歌」用的譜面,有的開始做音遊的專用外設,有的乾脆開了自己的音遊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