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2020-12-22 牛皮社

有很多喜歡對聯的朋友。但是我發現,其中有不少的朋友雖然對的很歡,卻對對聯的基本規則,特別是平仄規則並不怎麼清楚。當然,其中有一部分朋友是願意學習平仄規則的,但可能一下子沒找到學習的地方。也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只要對得高興,句子意境有了就行,現代人誰還在乎那些平仄規則啊。

對於後面這一部分人,我想說的是,既然你說是在對聯,那總得給對聯一些尊重,按照對聯的規矩來吧。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子,可以拿著足球當皮球拍;但一個大人,嘴裡說著去踢足球,手裡卻運著球投到對方球門裡去,雖然也可以玩得很熱鬧,但總是有些彆扭吧。又比如下象棋,「將、士」出了九宮到處跑,「車」能夠拐彎,總不是個事兒吧?

所以,既然玩對聯了,總應該了解一下對聯的規則吧。其實對聯的基本規則很簡單,就三句話15個字:字數要相等、句子要對仗、平仄要合律。

對聯基本規則一:字數要相等

這是對聯最基礎的規則。如果你願意在你家大門左邊貼五個字,右邊貼七個字,當然也不犯法,但這個肯定不是對聯。可能有人不屑一顧:這個還用說?但其實,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副上下聯字數不等的對聯。

話說袁世凱復闢帝制83天後,一命嗚呼歸天去了。於是有人寫了如下這副對聯:

袁世凱 千古中國人民萬歲

眾所周知,對聯的基本要求就是上下聯字數相等。在這幅對聯中,「千古」對「萬歲」沒問題(其實也有問題,尾字都是仄聲),但是「袁世凱」對「中國人民」字數就不對了,不成對。所以,這幅奇特的對聯的真正含義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看懂了背後意義的人,都對這幅「對聯」讚不絕口。不過這是在特定情況下出現的特殊「對聯」,並不能說明對聯上下聯字數可以不相等。恰恰相反,它正是利用對聯「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這一規則實現了諷刺目的。

對聯基本規則二:句子要對仗

對聯的第二個基本規則,就是上下聯彼此對仗。對仗有三個基本要求。

一是上下聯在相應位置的詞類必須相當

舉例說明如下: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這副對聯中,「牆」對「山」,「蘆葦」對「竹筍」,「頭」對「嘴」,「腳」對「皮」,「根」對「腹」,都是名詞對名詞;「上」對「間」,「底」對「中」,都是方位詞對方位詞;「重」對「尖」,「輕」對「厚」,「淺」對「空」,都是形容詞對形容詞。

除了大的詞類之外,還有各種小類。比如,名詞下面還可以細分為人名、地名、動物、植物、天文、時令、服飾……動詞、形容詞等也一樣可以再細分。如果可能的話,用小類來對更好,比如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植物對植物,等等。上面這副對聯,「蘆葦」對「竹筍」,都是植物;「頭」對「嘴」,都是人體部位,就非常好。

二是上下聯結構必須相應

指的是上下聯必需具有相同的語法結構。仍以上面的對聯為例: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副對聯的上下聯語法結構是完全一樣的。整個句子是個主謂結構,前半句四個字是主,後半句七個字是謂。其中,前四字是個偏正結構,中心詞是「蘆葦」和「竹筍」,「牆上」和「山間」是定語;後七字則是個聯合結構,「頭/重」「腳/輕」「根底/淺」三個主謂結構並列在一起。

三是節奏必須相同

指的是上下兩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還是這幅對聯:

牆上 蘆葦,頭重 腳輕 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 皮厚 腹中空

上下聯的節奏完全一樣,都是二——二——二——二——三。

滿足了以上對仗要求的對聯,屬於工對。如果不能完全做到,就叫做寬對。對對聯,首先要考慮工對,實在不得已,才退而求寬對。

對聯基本規則三:平仄要合律

平仄規則稍微複雜一點,下面分為句末、句中以及句間三個層面來講。

(1)上聯句末要仄收,下聯平收

也就是說,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則必須是平聲。這是對聯平仄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搞反或者不管。

所以,如果你出了個末字為平聲字的句子,千萬不能說「請對下聯」,可以說「請對上聯」或者直接「請對」就好。在家貼春聯的時候,也要根據這個規則分清楚左右,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

(2)句中要平仄交替,上下聯要平仄相對

對聯平仄規則的專業叫法是馬蹄韻。因為對聯平仄交替變換的規律,與馬蹄行進之規律一樣,所以得名。為方便記憶,我將不同字數對聯的平仄格式列成一張表,直接對照著用就好:

至於八言以上(含八言)聯句,其平仄要視節奏而定。比如八言句的句子節奏為3+5,則分別符合三言句和五言句的格律就行。以此類推。下面以七言句為例,具體說明一下。

杭州西湖嶽廟有一副對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

其平仄如下圖所示,與七言句的第(1)種平仄格式完全吻合。

另外,詩詞中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對聯中一樣成立。「一三五不論」是指七言句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個字可平可仄(五言句則是第一第三字);「二四六分明」是指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平仄要差異分明,具體來說是二四不同二六同。比如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的這幅對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城山色半城湖

如下圖所示,這副對聯的上聯符合七言句的第(2)種平仄格式,但下聯第一字變成了仄聲(「一」為入聲字,故也是仄聲),第三字變成了平聲,是典型的「一三五不論」。

但「一三五不論」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的。例如,七言句格式(1)的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必須是「平」,否則就要犯「孤平」大忌;而七言句格式(2)的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須是仄,否則就要犯「三平尾」大忌。

(3)多句對聯的句腳,也有平仄要求

假如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不止一句,那麼,除了每一句中有平仄要求之外,每一句的句腳也有平仄要求。

多句對聯的句腳平仄,完全符合馬蹄韻要求的,為正格。

舉例說明:

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茲遊良倦倦,落花時節其登樓

——這是武昌黃鶴樓聯,每邊兩句,其句腳平仄為「平仄,仄平」,屬於正格。

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陰裡清遊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空

——這是杭州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聯,每邊三句,其句腳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昔」為入聲字,故也是仄聲),屬於正格。

曉鍾歷歷,曉磬泠泠,細參個裡機關,凡處境無非夢幻

嵐氣重重,雲峰乙乙,飽看天然圖畫,不學仙也是真仙

——這是四川灌縣青城山建福宮聯,每邊四句,其句腳平仄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屬於正格。

每邊四句以上的長聯,初學者基本上不會涉及,所以省略。記住了上面這些,對聯的規則基本上也就掌握了。

相關焦點

  • 對聯的平仄
    這一規則對於對聯依然適用。就是說,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規矩對當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須按平仄格式對出,否則,便犯了孤平的錯誤。  1.一、三、五不能不論  例如在上面所舉的峨眉山萬年寺聯中,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須是仄,如果改成平聲字,那麼就變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連用三個平聲字,叫「三平調」,是對聯中的大忌,是絕對不允許的。
  • 說對聯:對聯的基本規則
    對聯是我國的文學瑰寶,它可以考量一個人的學識、才思和臨場應變能力。古時候的上級常常以出上聯要求對下聯的方式來測試一個人是否有才,是否可堪大用。大到皇帝欽點前三甲,小到百姓招女婿,都喜歡通過對對聯來決定。一個人的對聯對得好,對自己的前途是極其有益的。
  • 看似複雜的對聯規則,這麼一分析,實際很簡單
    看似複雜的對聯規則,這麼一分析,實際很簡單。之前我們介紹了對聯的歷史,讓大家對於對聯的發展有了一定了解。想必看完後有不少人想要大展身手吧。但是問題來了:對聯是如何做出來的呢,我們怎樣作對聯才是正確的呢?所以今天就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對聯的基本規則。
  • 寫好對聯,要遵守哪些基本規則?
    具體下來,對聯大概有以下幾條規則: 上仄下平 上聯必須以仄聲結尾,下聯則收平聲。這和律詩中中二聯的規則一致。因為仄聲收尾,就等於是個短暫停頓,而平聲收尾,則是告訴讀者這句話說完了。律詩都押平聲韻,所以上句必須的仄尾,下句必須是平聲韻。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對仗的規則。
  • 寫對聯可以不管平仄嗎?到底對聯該怎麼寫
    正是因為方塊字的特點,我們產生了對聯這種文體。對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其獨特的要求和規則。如果創作時,不遵守其規則便不能稱之為對聯。這就好像你寫了一篇說明文,你不能說他是散文,你寫了篇議論文,你不能說他是詩一樣。對聯的格律規則1、對聯不是韻文,不能押韻。
  • 對聯的平仄,有什麼要求,怎麼學習掌握
    對聯的平仄,有什麼要求,怎麼學習掌握文/@成長新視點對聯,是一種特殊文化體裁,它與律詩一樣,在格律上要求非常嚴謹,尤其注重對仗、平仄。對聯的平仄要求,主要有上下聯尾不同、句內平仄交替和對句平仄相對等三個方面。一、上下聯尾不同。對聯,由橫批、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壓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壓平聲。上聯聯尾壓仄聲,下聯聯尾壓平聲,是對聯最核心、最根本、最嚴格的要求。
  • 楹聯漫談丨除了平仄,對聯還剩下什麼?
    如果你在那樣的環境,經過那樣的訓練也可能達到他們那種生動有趣並基本符合平仄規律的對聯來。(只是順手舉例,沒分析其中的平仄,聯友勿噴!)而現在,平仄成了擺在聯友面前的不小的問題,當然原因在於我們從小沒接受過那樣的教育。有人覺得音韻於對聯無關緊要,其實這是種不正確的認識。悅華認為,我們還是該學習對聯的平仄規律的,但不要泥古不化。
  • 對對聯是平仄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寫格律詩,作對聯是一樣的遊戲規則。你是不是對平仄格律已經吃通吃透了呢?有了高於古人對平仄的理解?是不是能夠自行制定對聯規則,並且讓大家都承認?如果你是對聯名家,格律詩大家,對平仄格律的進步能提出了所有內行人都認可的創見,那你當然可以隨著你自己的格律走。
  •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的藝術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通常被寫在紙上或刻在竹子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是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會在很多場合對對子,那麼在做對子的時候有什麼要求呢?首先字數要相等,當然也會有特殊情況使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但是情況是極其少的;其次,對聯是允許同一個字多次出現,但是要儘量避免同一個字在上下聯中同時出現;並且對聯中,上下聯相對應的字或詞的詞性要相同;同時,上下聯的結構也應該相同,這裡的結構指語法結構;除此之外,上下聯節奏也應該相同,就是說,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當然,對聯最重要的就是平仄,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反。
  • 對聯創作技巧以及意境、格律對仗示例
    春聯實景圖片對聯的基本規則對聯的字面意思是即相對又有所關聯,上下句應互為支撐,相互包容。字數相同,詞性也要相同,意境講究相互切合,可反襯也可同襯,平仄韻律一定要相對,以增加語句韻律美感。一般情況下,只要上句聯語的二、四、六字掌握好平仄交替就算合格,但上聯尾字必須仄音收句。掌握以上基本規則算入門,高深的技巧可以邊玩邊學。頭條對聯玩法頭條對聯最火的玩法是「出句求對」,有人掛出上聯,求高手對出下句。
  • 對對聯不能不「對」
    標題中第一個「對」是動詞,第二個「對」是名詞,第三個「對」是形容詞,即「正確」的意思。對對聯要做到「正確」就必須遵守關於對聯的「規則」。所謂規則就是指在特定的範圍內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軍隊有軍規,工廠有廠規,學校有校規,即便玩遊戲也有個遊戲規則,否則遊戲怎能玩下去?對對聯要遵守的規則就是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聯律通則》。
  • 寫對聯與貼對聯有何講究?
    關於對聯的平仄相對,應該說有兩種可行的模式。一是按照現代漢語的音調(一二三四聲)要求相對。其中規定一二聲為對聯所要求的平聲,三四聲為對聯所要求的仄聲。比如,「東風化雨山山翠,政策歸心處處春」。此聯就是嚴格按照現代漢語的四聲要求擬對,使得上聯以「平平仄仄平平仄」與下聯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相對。二是可以按照古漢語的音調(平上去入四聲)要求相對。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詩詞聯寫作一起學:對聯的正確寫作方式詳解,這6個要素至關重要
    在上一章中,我們初步將詩詞聯寫作的前提——平仄、有關於《中華新韻》與《平水韻》的區別,以及各自的漢字平仄劃分與運用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我想大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那麼從這一章開始,我們會具體涉及對聯與詩詞的創作要領等內容,現在先來講解兼有詩、詞特性的文體寫作——對聯。
  • 喜歡對聯不懂平仄?一文讓你看懂會用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面一篇文章我們簡單地談了一下對聯的基本要求。今天我們就其中一個相對難一點的做個闡釋,那就是對聯的平仄問題。首先什麼是平仄?每個漢字都有讀音,讀音裡面有聲調。比如:ma,可以拼讀成「媽、麻、馬、罵」四聲,其中的一二聲「媽、麻」就是「平聲」,三四聲「馬、罵」就是仄聲。所以,一二聲的字我們把它稱為「平聲字」,三四聲的字稱為「仄聲字」。當然,古代讀音是分為陰平、陽平、上(讀賞音)聲和去聲,還有一個入聲。陰平陽平顯然是平聲,其它是仄聲。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沒有入聲了。不過它們保留在方言當中。比如南昌話說「吃飯」的吃就是入聲字。
  • 對聯創作的九大禁忌
    3、忌三仄尾或三平尾指的是上聯尾三字不可以都是仄聲。下聯最末三個字,不可以都是平聲,也叫三平調。所以,在應用「一三五不論」時,要注意,有這種情況產生時,就不能「一三五不論了」,而是要論了。【例三】一年春作首;萬事公為先。下句現在是三平尾。三仄尾,三平尾都是對聯的大忌,屬於硬傷。
  • 對聯創作必須遵守格律平仄嗎
    在平臺上,有很多人還沒搞清楚什麼是對聯的情況下,把上聯當作下聯,把下聯當作上聯,甚至生拉硬湊,寫了很多不相干的字,組成很長的,幾乎像是某個詞牌的上下半闕,讓人來應對。出的人很開心,對的人也很開心,不管什麼平仄不平仄,也不管什麼意境不意境,只要有人敢出,肯定有人敢對,展現量與閱讀量都不會少,增粉也很快,可謂省事省心又省力,收益也可觀,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平臺上也有很多上佳的對聯,算是對對聯的很好詮釋,。
  • 原創對聯。上聯:上對下聯,聯聯妙對
    對聯小知識:對聯,俗稱對子,由兩句對偶句組成,它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是中文語言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對聯作為一種學問,有很多講究,下面,我就簡要的和朋友們介紹一下。對聯的規則:1.上下聯字數相同;對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字數有多有少,但無論長短聯,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這是對聯的基本要求。
  • 對聯應以格律為先,還是追求內容立意?
    一、格律要求:「格律」一詞通常用於詩、詞、曲、賦等韻文,對聯雖對押韻無要求,但從根本來說,就是一種對偶文學,既然要求對偶,那麼在字數、平仄、詞性三方面就有嚴格的要求,一般要求下聯與上聯要對應,字數一定要相等,平仄儘量相合以實現音調和諧,詞性相對以形成整齊美感。
  • 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傳統文化瑰寶——對聯
    對聯的起源和桃符有關,傳說東海仙島上有一棵大桃樹,樹下住著兩位神仙。這兩位神仙掌管天下的福祉,民間百姓在元旦這一天用桃木刻上兩位神仙,掛在門口祈求幸福安康。到了唐末五代時期,蜀國皇帝孟昶在桃符下面寫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對聯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