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灰和還原燒這究竟是一個意思還是幾個意思?燒造原理究竟是什麼?許多壺友對此並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紫砂壺的特殊燒造技藝!
捂灰和還原燒,它是一體兩面,與柴燒窯變不一樣,它變的只是表面並不是內外皆變。
作家徐風在《國壺》一書中,寫了這麼一個故事,說袁樸生和西門壽為了爭奪壺王的名號,各出奇招。最後還是袁樸生棋高一著,在燒窯大師傅武小夠的絕活下,拿到了壺王的稱號。
而這個絕活就是捂灰!
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捂灰紫砂壺的確從清初就開始有了。我們從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來看,清早期的捂灰紫砂壺技術相對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到了清中期,捂灰出來的效果和現在的紫砂壺就比較接近了。
那麼清代的時候是怎麼捂灰的呢?
首先要把茶壺燒熟,因為捂灰和柴燒是不一樣的,不可以把生坯直接拿去捂灰。其次把捂灰的紫砂壺,裝入瓦裡,並且在瓦缶裡面裝滿谷糠然後密封,最後就是在龍窯的爐頭再燒一次。
捂灰的原理就是:在缺氧的環境下燃燒,把瓦裡面的谷糠轉變為炭粉。再由這些碳粉與氧氣產生反應,經過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以後, 把紫砂壺燒出了黑中帶青的效果。也因為不能夠吃高溫,所以只能放在龍窯的爐頭燒制,也是溫度最低的地方。
這麼一看,捂灰這兩個字是不是非常形象了呢。
還原燒是一個現代的概念。它是傳統捂灰燒制方法的科學化,即把傳統捂灰燒制一步一步分解,然後再用科學的方法重新組合而成的一種燒制方法。
不論是傳統的龍窯、還是現在的推板窯和電窯,一般情況下都是在氧化氣氛中燒制,而還原燒則是在還原氣氛中燒制。
這種還原氣氛是怎麼來的呢?盒缽裡面的碳粉,在缺氧的環境下燃燒,繼而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則具備了還原性。
一氧化碳在高溫下與紫砂泥中天然的三氧化二鐵產生反應,催生了一氧化鐵和鐵。一氧化鐵並不穩定,在500攝氏度的環境下會分解成四氧化三鐵,而後鐵與氧氣在窯爐裡面繼續發生化學反應,持續不斷的產生四氧化三鐵。
通俗一點說,就是含鐵量豐富的紫砂壺在缺氧還原的氣氛中燒制,把傳統的紫色、紅色變成了青黑色。
看到這裡大家就應該明白了,並不是所有的紫砂泥都適合捂灰或者還原燒,只有含鐵量較高的紫泥,紅泥,朱泥才適合還原燒。段泥和綠泥還原燒以後,並不會變成青黑色外表的紫砂壺。
捂灰和還原燒的紫砂壺在燒制過程中會產生兩個特性:
第一個特性:在還原氣氛中燒制,並不是所有的鐵質都會轉化成四氧化三鐵,還會有極小的一部分生成了金屬鐵,那在使用這樣的紫砂壺就會生鏽,所以使用一段時間就需要擦拭乾淨。
第二個特性:四氧化三鐵具備了微弱的磁性,可以吸磁鐵。所以有一些不良商家就以此作為賣點,說是可以磁化水,有保健功能什麼的。所以還請大家擦亮眼睛,不要上當。
因為以上捂灰和還原燒的特性,所以往往會有工藝師把這項燒制技術當做遮掩瑕疵的辦法,比如當壺體出現花泥,黑氣等等問題,往往一捂了之。但早在清末的紫砂名家陳壽珍,就已經開始把捂灰當作是一種裝飾來使用了。譬如他的壽珍三式之中就留下了非常多捂灰的作品。
這些經過捂灰還原燒的壽珍壺,色澤黑而不板,十分溫潤,經過一段時間的泡養以後,潤似墨玉,質如烏金,十分受到市場的歡迎,也是收藏和把玩的上佳之品。
好了,今天關於捂灰和還原燒就介紹到這裡,感謝您的點讚、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