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頂櫳」一詞,來自戲行術語,最原先的「頂櫳」,是戲院滿座的意思。
早期南方的戲院,依照中國古老大屋的規格建成,只有地下一層堂座,並無二樓;堂座最前臺上是銀幕(可以捲起,改做大戲的),臺下便是兩排座位,中間有行人道,最後面便是入口,而入口處,有兩邊木堂櫳,即用圓木條做成的橫柵,好比現今我們新房子的鐵閘,晚間作防盜之用的。
以前的戲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即可站著看戲),當人多入場,站到緊貼入口的木櫳處時,這便是「頂櫳」了!
釋義:
在那個艱苦的歲月,經過「一大二公」,連自家茅廁的「黃白之物」都要交公分配。而其時欠收連年,就想到多施肥保產量。可是經濟生活跟不上形式導致化肥生產產量不足。農民連公家田,自留地施肥都成了問題。
於是各地農村公社組織社員成立挑肥隊進城「擔屎」去了(就連小孩子也在村頭田間撿拾牛,狗糞便)以做救急。可算廢物利用到家了。
其後當這些糞肥拿了回來,有些「私」字當頭的會「偷」那麼些給自家的自留地。而老實人則一心為公,毫無此念頭,便被人幽默的冠以「擔屎都不知偷食」的美名了。這麼個說法傳呀傳的就傳了開去,遂有了今日引申為「老實」的含義!現在的人聽了覺得好笑,又哪裡曉得那個年月的艱辛。
釋義:
民國時期有本省港流行的故事書《鬼才倫文敘》,署名系襯叔著。該書故事情節多系酒色才氣之間鬥智輸贏的描述。其精妙之處是贏者不但得益,更令輸者不敢聲張、自認倒黴。凡看過此書或聽過此故事的人,在人情世故上多了一個「搵人著數」的心眼(或可叫精明、也可叫古惑),而被人「攞著數」的人將責任歸咎於始作俑者——襯叔,襯叔一把年紀,就被尊稱為老襯,故將攞人著數者埋堆稱為老襯底了。繼而就有坊間口語:被搵笨者是「正老襯」,攞人著數者叫「搵老襯」。
或者被別人慫恿去做一些對自己沒有利益可言事情的人。有時也作為對兒媳婦(或者女婿)的父母的稱呼,稱為襯家,口語老襯。
也有一種情況,新婚的男士也被成為「做老襯」(因為《婚禮進行曲》中的旋律被香港人翻譯為「成個老襯,從此被困」)。廣東粵語當中「老襯」也被稱作「水魚」。
釋義:
得戚的正確寫法應該是「得敕」——「敕」是皇帝的命令,「得敕」等於奉聖旨而行,喻其得意洋洋、蠻橫無我理,旁人莫可奈何。這個用語十分傳神,誰說粵語儘是粗俗?
往期玩轉粵語口頭禪解讀!
這58個粵語詞語,一聽就能認得出是香港人,還是廣東人!
粵語教學丨 廣東人聽到就開心的幾句話哈哈哈哈
粵語學習〡21個廣東話俗語~
爆笑丨普通話不標準 連說粵語也這麼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