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之歌》作者、抗日名將李兆麟,擊敗日寇後,卻死在同胞之手

2020-12-24 憶鐘山

有一位抗聯將領。

少年時,他曾橫掃千軍,戰友犧牲時,他高喊復仇,還我河山。

艱難困苦時,他卻微笑著說,天將破曉了,太陽會給我們溫暖。

這個人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李兆麟將軍。

李兆麟,原名李超蘭。

1908年他出生在遼寧省遼陽市,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在李兆麟念書期間有個書櫃,書櫃的兩側有兩個門,門前一半是橫掃千軍,一邊是運思出奇,幼年時的8個字,日後卻成了李兆麟指揮部隊作戰的最大特點。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李超蘭離開了燈塔老家,投身抗日。

1939年諾門坎戰役爆發,此戰日蘇兩軍都投入了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如果日軍獲勝則很有可能進而入侵蘇聯。

此時,李兆麟得知了這一消息,在日軍的後方展開了大襲擾,在戰役進行的過程中,李兆麟部隊切斷了日軍的運輸線,炸毀火車,炸毀機場。

除了指揮部隊,李兆林在抗聯部隊更重要的任務是做政治思想工作。

為了培養抗日的後備軍,他在部隊裡創建了抗日軍政學校,而為了鼓舞士氣,他創作了大量反映抗聯生活的歌曲。

這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露營之歌。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對抗聯部隊展開了大討伐,為了跳出日軍的包圍圈,1938年,李兆麟率部開始了悲壯的西徵,西徵途中抗聯將士們要和兩個敵人作戰:

一個是窮兇極惡圍追堵截的日本關東軍,另一個是東北嚴寒的自然條件。

在一次次超越人體生理極限的行軍後,為了鼓舞士氣,李兆麟向戰士們教授了一首他剛剛創作的歌曲,李兆麟給他起名叫露營之歌。

在西徵途中,戰士們卻一遍遍傳唱著他,因為這首歌裡記載著他們春夏秋冬的戰鬥歲月。

1938年底,李兆麟帶隊完成了西徵,此時他的部隊只剩下了不到500人,之後隨著日軍討伐力度的加大,東北的抗聯部隊人數從3萬人銳減到了1000人,為了保留革命的火種,李兆麟和其他抗聯領導人一起帶領部隊撤到蘇聯境內。

直到1945年,他們隨蘇聯紅軍反攻回國內。黑龍江光復後,李兆麟擔任了黑龍江省副省長,然而他卻遭到了敵人的暗殺。

1946年3月9日,哈爾濱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血案。死者頭部多處受傷,胸部有7處刀傷,其中一刀貫穿胸背。

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死者竟然是東北抗日名將、濱江省副省、長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李兆麟將軍,犧牲時年僅36歲。

很快李兆麟的死訊傳遍了哈爾濱,關於將軍的死因一時間眾說紛紜,究竟是誰向李兆麟下了毒手?

一切還要從1945年的11月說起,當時根據雅爾達協定,應駐紮在哈爾濱的蘇軍衛戍司令部要求,解放軍機關必須全部撤離哈爾濱,把政權移交給國民黨接收大員。

此時,延安指示李兆麟以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的公開身份,留在哈爾濱繼續和國民黨鬥爭。

李兆麟不斷揭露國民黨真內戰假和平的面目,這讓國民黨特務對他恨之入骨,將他列為刺殺名單上的第一號人物。

如果我的鮮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喚醒人們的覺醒,我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這是1946年3月8號李兆麟出席婦女大會時的講話。然而僅僅一天之後,李兆麟就被敵人殘忍的殺害,兇手很快被抓獲,真相也隨之大白天下。

一代抗日名將沒有被日寇打倒,卻死在了自己同胞之手,這怎能不讓人痛心。

1946年3月24日,數10萬哈爾濱市民為李兆麟將軍舉行了追悼會,並將他的遺體安放在了當時的道裡公園內。為了紀念李兆麟,道裡公園改名為兆麟公園。

相關焦點

  • 抗日名將李兆麟死於誰手
    1945年日本投降後,李兆麟出任松花江省副省長,當年12月國民黨政府接收東北,李兆麟出任哈爾濱市中蘇友好協會會長。那時正是國共兩黨重慶談判和重慶召開舊政協會議期間,李兆麟在各種公開場合,強烈譴責國民黨政府破壞和平,撕毀雙十停戰協定,迫害民主人士等劣跡。
  • 奪回我河山 英雄氣長存——紀念李兆麟將軍誕辰110周年
    這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李兆麟創作的《露營之歌》。這支歌唱出了抗聯將士飽含血淚的吶喊,唱出了民族英雄守護家園的決心,是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之間艱苦卓絕鬥爭的真實寫照,是鼓舞抗聯將士浴血奮戰的強大精神力量。
  • 抗日名將的書法你應該有一份
    帶著積聚多年的險惡野心全副武裝的日本兵在9月19日凌晨開始炮轟東北軍北大營雖然日寇只有300人,而北大營的東北軍有8000人但在3小時後,日軍步兵卻衝進了北大營不能看著中國的領土被侵蝕不能置3000萬東北同胞於水火不能讓日寇再肆無忌憚地囂張事變發生2天後,中共中央就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提出「以武裝民眾的民族革命戰爭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 抗日名將因何被槍斃——他如果不死王牌七十四師長就不會是張靈甫
    祁陽縣七裡橋扒江埠有一棟民國時期的別墅,是當時抗日名將廖齡奇的故居。被鄉人譽為「神童」的廖齡奇,在戰亂紛飛、山河破碎的年代,又是怎樣逆襲上位成為抗日名將的呢?第二次長沙會戰又怎麼成為「替罪羊」而被蔣介石下令槍斃的?
  • 韓國瑜神似抗日名將? 臺網友樂了:剛好一個抗綠一個抗日
    作者 | 汪夢唐
  • 羅卓英,鮮為人知的抗日第一名將
    要評選抗日第一名將,很多人都會提起張自忠,提起薛嶽,還有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當然,這些人也都是響噹噹的抗日名將,但在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面前,他們還真不敢理直氣壯地排第一。這個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將叫羅卓英,廣東省大埔縣人。相比上面那幾位名將,羅卓英的名字好像並不怎麼響亮,很多年輕人甚至都沒聽過這個名字。他早年參加東徵與北伐等役,參與了許多著名的抗日戰役,在抗日戰場上,羅卓英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毫不低於那些聲明顯著的英雄,日本人都怕他。羅卓英跟陳誠是保定軍校的同班同學,還是同桌,因此兩人關係極好,親如兄弟。
  • 韓國瑜神似抗日名將 臺網友:一個抗綠一個抗日
    抗日名將饒國華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來源:中評社)海外網10月28日電近日,有臺灣網友展示圖片,稱抗日名將饒國華的面容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髮型」都像,引發網友熱議。
  • 《太行山上》,「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被哪種「神器」擊斃的?
    在太行山上,「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被哪種「神器」擊斃的?電影《太行山上》可以說是非常震撼人心,日本演員工藤俊作飾演的阿部規秀非常的傳神,劇情是在日軍佔領太原城後,在平型關大捷,已經取得良好開端的抗日形勢發生了逆轉,八路軍奉中央之命向南轉移,八路軍發動群眾建立敵後根據地,主力部隊跳到外線打擊敵人。塞外張家口,「塞櫻閣御料理」內正在舉行歡迎酒會。不甘失敗的日本侵略者將希望寄託於山地戰專家——剛剛躍升中將的「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 八路軍正在開會,日寇大舉來犯,賀老總一拍桌子:滅了他們
    呂正操率部開闢了冀中抗日根據地,成為人民軍隊赫赫一方的大軍區司令員。冀中軍區成立後,呂正操率部與日寇多次展開浴血搏殺,狠狠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日本侵略者豈能善罷甘休!為了報復我軍,日寇將冀中軍區視為眼中釘,多次大舉進犯。在日寇的進犯下,冀中軍區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組織上迅速作出應對,派遣賀老總率120師馳援呂正操,挺進冀中平原!
  • 臺灣光復70年:以史為鑑防止悲劇重演(附臺灣同胞抗日大事記)
    50年間,臺灣同胞先後在簡大獅、林少苗、柯鐵、黃國鎮、羅福星、餘清芳等領導下進行抗日鬥爭,先後爆發了北埔事件、林圯埔事件、苗慄事件、六甲事件、西來庵事件、太魯閣事件等抗日起義,1930年更爆發了「霧社起義」。日本殖民臺灣後中後期,蔣渭水等抗日英雄領導臺灣同胞進行了反對日本殖民的政治鬥爭和文化鬥爭。
  • 三國死得最可惜的三大名將,實力可傲視三國,卻都死於鼠輩之手!
    ID:shuosanguo三國死得最可惜的三大名將,實力可傲視三國,卻都死於鼠輩之手!無數名將在這段充滿生機,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中互相對抗。但是小編認為,這些名將們,卻未必都能善終,甚至有時候他們能落得一個沙場陣亡的死法,已經是一種幸運! 下面盤點了三位三國死的最可惜的絕世名將,他們本來都不應該死,卻最終都死不瞑目!隨小編一起一探究竟吧!
  • 湯恩伯是怎樣的一個人,日軍稱他為名將,而民眾卻說他是一害
    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成為這場戰役中的中流砥柱,先後與日寇進行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還有長沙等大型會戰。在這些戰鬥中,國軍軍事集團也湧現出一批,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將領,而這些國軍將領也被世人稱之為抗日名將,抗日英雄。
  • 日寇未滅,何以家為,抗日英雄陳安寶,一腔熱血,灑遍中華大地
    然而,在民國時期當日寇發動侵華戰爭時,也有一位抗日英雄說過這樣一句話,日寇未滅,何以家為。他就是「陳安寶」將軍,借著霍去病的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來表達他愛國心情,以及對敵人的痛恨。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這位國軍軍長是抗日名將,反對內戰逃到延安,解放後任副國級職務
    國民黨軍隊中有不少人後來棄暗投明,走向了人民軍隊,建國後成為國家高級幹部。其中有一人曾是國軍軍長,也是一位抗日名將,因為反對內戰逃到延安,解放後成為了副國級的幹部。此人的名字叫張衝。1931年後,張衝兼任雲南鹽運使。抗日戰爭爆發後,雲南軍隊組成第60軍開赴前線抗日,張衝任60軍184師師長。1938年4月,張衝率部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堅守徐州近郊禹王山27個日日夜夜,挫敗日寇的多次進攻,打出了滇軍的威風。滇軍60軍有3.5萬人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傷亡超過了投入戰鬥人數的一半。
  • 中國臺灣悲壯抗日史
    1895年4月17日,甲午戰敗,清廷割臺,劉銘傳悲憤而死。兇耗傳到祖國臺灣,全島既悲且憤。1898年5月,柯由於抗日受傷患重病,與日軍籤訂平等和議後於1900年2月9日不治身亡。 簡大獅(1870—1900),抗日三猛之一,臺灣淡水人,原名簡忠浩。臺灣割讓給日本後,簡大獅在淡水起義,艱苦領導抗日三年。日軍進山圍剿,簡大獅在臺灣無法立足,潛回漳州。日寇脅迫滿清逮捕他後交給日本人。1900年3月22日被日寇殺害。
  • 憶崢嶸歲月 |《抗日名將王德泰》
    憶崢嶸歲月 |《抗日名將王德泰》 2020-11-11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歲抗日小英雄被殺害,臨刑前說了8個字,日寇暗自咋舌,自慚形穢
    在東北抗日戰場上,有一些抗日武裝隊伍,他們是民眾自發組織起來的,這些民眾在抗日戰場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位4歲的抗日小英雄,他和父母一起被日軍抓獲,臨刑前這位小英雄說了8個字,在場的日寇自慚形穢。這位小英雄叫小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