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戴的墨鏡原來這麼反常識,竟還藏著量子力學的秘密 | 把科學帶回家

2021-02-08 風雲之聲














      

你我的命運似乎並不是按腳本運行的,自由意志尚未被證偽。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


撰文 | 七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開車專用的眼鏡。如果你曾經戴著它去摸魚,那麼你會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看到了吧,戴上這種眼鏡,就可以觀察到水面下的動靜。這是什麼氪金裝備啊?
其實,這種眼鏡是偏光鏡,是玩專業垂釣和水上運動的標配,一些司機也會戴著它防止炫光。是這樣的,光在傳播的時候,還有這樣和傳播方向垂直的振動——




向動圖右邊這樣,只在一個平面上振動的光就叫做(線)偏振光。陽光相當於動圖左邊,是各種偏振光的大雜燴,沒有明顯的偏振。不過呢,陽光照射到平整的表面,比如水面、鏡面或是金屬表面後,就會變成偏振光。


根據根據菲涅耳方程,去極化的光(如陽光)照射到水平面上,反射光是水平方向的線偏振光。


在水平表面反射後,水平方向的偏振光比垂直方向的更容易反射,所以水面、地面的反射光大部分是由水平方向的偏振光構成的。


經過偏振片後,特定方向的偏振光被過濾。


為了避免水面反射的偏振光太刺眼,許多太陽眼鏡,尤其是水上運動的太陽眼鏡都是能過濾水平方向的偏振光的偏振片。



有時,攝影愛好者為了過濾鏡面反射,拍攝玻璃後面的物體,也會給鏡頭配備偏振片。對司機來說,偏振眼鏡也有助於駕駛,因為它可以過濾強光在地面的反射。


加了偏振片後,鏡頭就能拍到玻璃下面的影像了。


液晶顯示屏,比如ATM取款機的屏幕、加油站的屏幕、某些車的控制面板、手機和手錶發出的也是偏振光,可以被偏振片過濾而變黑。



剛才我們說到,如果光的偏振方向和偏振片一致,就能透過去,不然就會被攔下。


 

所以,如果把一副偏光鏡放在另一副上面旋轉,就會看到光逐漸變暗,然後變亮的過程。



這很好理解,因為被第一副偏光鏡過濾後,射出的光線的偏振方向變得統一了嘛,如果它和第二幅眼鏡的偏振方向正好垂直,那麼所有的光線就會被擋下來啦,沒毛病。


 

照理來說,如果兩幅眼鏡的偏振片方向正好垂直,那麼就沒有光線能同時通過兩幅眼鏡對吧,所以看起來是黑的。


 

但是如果在兩片偏振片中間再放一個斜著的偏振片,詭異的事情就會發生。看,加上第三個偏振片後,居然有光射出來了——


 

這什麼情況?中間加一個偏振片,不是應該有更多光被過濾了嗎,怎麼反而還會變亮呢?這就是光的量子力學特性了。實際上,光是按次序經過偏振片的。而光經過兩個偏振片過濾後的強度(I)和夾角的扣噻嚶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光的這種性質叫做馬呂斯定律(Malus’s Law)。用馬呂斯定律,就能很好解釋我們觀察到的奇怪現象了。如果兩個偏振片的夾角是90度,那麼Cos(90°)就是0,所以它的平方也是0,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光能夠透過。但是如果兩個偏振片的夾角是45度,那麼Cos(45°)就是1/√2,它的平方就是1/2,所以能過濾一半的光,這完全符合事實。因此,當兩個互相垂直的偏振片中加了一個45度的偏振片後,實際上有更多的光能夠透出來。我們還可以計算透出來的光強,那就是:有了馬呂斯定律,我們還可以得出一個更加神奇的推論,那就是如果在兩個夾角為90度的偏振片間逐漸增加多個不同角度的偏振片,那麼透光性還會逐漸增加——



細心的同學可能還注意到,用這3個夾角互為45度的偏振片我們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透過偏振片AB的光強(1/2),加上透過BC的光強(1/2),大於等於透過AC的光強(0)。這就是一個叫做約翰·斯圖爾特·貝爾(John Stewart Bell)的英國物理學家提出並從數學上證明的貝爾定理(Bell s theorem)的實例,它有那麼一丟丟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高能來了。在上面這道題上,貝爾定理和馬呂斯定律代表的量子力學好像達成了哲學♂友誼,但是他們馬上就要撕成塑料兄弟花。1964年,貝爾提出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兩個糾纏的光子(糾纏就是說它倆狀態協調一致)分別經過兩個偏振片,然後在中央匯合。如果它們同時到達中央,這個事件就叫做同時符合(conincidence)。同時符合事件的發生率就叫做同時符合率,類似於透過偏振片的光強。


貝爾實驗的構造 圖片來源:wikipedia

 

量子力學說, 這道題我會做,派馬呂斯定律上就可以了,算法和剛才是一樣的:如果兩個偏振片的夾角是a,那麼和夾角是0的情況相比,同時符合率就會降低Cos(a)的平方,就和剛才光強減弱是差不多的概念。因此量子力學預測,隨著夾角a變大,同時符合率會迅速降低。比如,當夾角a比較小的時候,如果a變大一倍,同時符合率會減少4倍。但是貝爺說不是這樣的,量子力學你丫降太快了。根據貝爾定理, 夾角a變大一倍的話,同時符合率只減少了2倍不到,和量子力學的預測完全不同。這就是貝爾定理和量子力學發生的嚴重分歧,也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在21世紀對量子力學發出的又一次猛烈攻擊。所以,到底是貝爺錯了,還是量子力學錯了,這又怎麼樣呢,還影響我邊看手機邊摳腳嗎?



大家可能都聽過愛因斯坦在評價量子力學時對一對糾纏粒子時使用的「鬼魅的超距作用」的比喻。在量子力學中,不管相隔多遠,一對糾纏的粒子能瞬間(也就是超光速)知道對方的狀態,這是愛因斯坦超級難以接受的一點。但是用貝爾自己的話來說,貝爾定理能解釋這種「鬼魅的超距作用」,因為宇宙是超決定論的,沒有自由意志存在,連實驗觀測都是被預設的,粒子也是拿著劇本在「演」,因此也就不存在超光速的超距作用了。
換言之,如果貝爾定理的預測得到實驗證明,那就意味著宇宙中每個粒子乃至每個人的命運早有定數,這對人類的自我認識將是個不小的打擊,而量子通訊的根基也會應聲倒下。



但是大家放心,雖然從1981年開始物理學家們就在做這個實驗,但到目前為止量子力學的預測總是贏。比如,2015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封面論文就支持量子力學的預測。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 Nicolas Gisin 對此評論:「這個實驗創造了歷史。」加拿大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的物理學家 Matthew Leifer 則乾脆說:「如果這些作者中有人被提名諾貝爾獎,我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


大貝爾實驗的遊戲實驗界面



你我的命運似乎並不是按腳本運行的,自由意志尚未被證偽。


有點期待穿兩層不透,穿三層很透的量子力學內衣。古代是不是叫皇帝的新衣?




擴展閱讀:


即使被它淹沒也不會窒息,這是什麼神奇液體?| 把科學帶回家

明白了口罩的核心材料有多難造,你就知道怎麼判斷假口罩了 | 把科學帶回家

看完史上唯一的饑荒實驗,才知道長期節食減肥有多傷腦 | 把科學帶回家

大貝爾實驗,科學需要你|袁嵐峰

當量子物理遇上人類隨機——大貝爾實驗,等你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背景簡介:本文2020年5月12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老司機戴的墨鏡原來這麼反常識,竟還藏著量子力學的秘密),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陳昕悅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如今正慢慢被普通人所熟知,甚至還誕生了一句非常詼諧幽默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如今的量子力學已經成為科學探索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對它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不僅知道了許多人類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同時也推導出了許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是感到害怕的結論。
  • 他把「量子力學」講成了「大白話」
    2017年年底,戴樹璽在翻閱今日頭條App時,收到了「悟空問答」的一條關於量子力學的提問,剛好當天講的原子物理課就是相關內容,於是戴樹璽進行詳細的回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答了10多道題的時候,頭條科學運營聯繫到了他,在對方的邀約下,戴樹璽註冊了科普自媒體「量子實驗室」,並成為「悟空問答」的籤約作者。從此,他幾乎每晚都要回答網友提出的科學問題,每次篇幅500字以上。
  • 【量子物理】顛覆思維,讓你十分鐘搞懂量子力學
    懷著對科學的敬畏之心,本人希望化繁為簡、以最平實易懂的語言,寫下量子力學的發展以及普通人怎樣能看懂量子力學,和大家一起掀開量子力學的神秘面紗。      大地沐浴陽光,萬物生長。      「光」是什麼?卻千百年來,人類受益於光的恩賜。卻不知光到底為何物,只能做出一些猜想。      人類對於光的無知,直到1655年開始有所改變。
  • 量子力學導致基因突變?科學家們掌握了一些證據
    撰文 七君癌症令人聞之色變,而量子力學又是大熱的研究領域,把癌症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很容易讓人產生誇大其詞、譁眾取寵的聯想。但是一些學者卻指出,量子力學可能是 DNA 發生突變,導致複製錯誤的物理原理,他們還得到了一些證據。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 快速入門量子力學,看這個就夠了
    一提到量子力學,很多人對它的感覺就好似「熟悉的陌生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作者:Sabine Hossenfelder & Tim Palmer翻譯:Nothing審校:Nuor量子力學不是火箭科學,但它很有可能取代火箭科學,成為一個令人無法理解的數學難題。然而,我們並不這麼認為,量子力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物理學家在半個世紀前放棄了唯一的理解方法。時至今日,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幾乎停滯不前。當年沒能解決的重大問題今天仍然懸而未決。我們仍然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我們仍然沒有解決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間的分歧,我們仍然不了解量子力學中測量意味著什麼。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在同一篇論文中,馮·諾依曼還研究了一個現在仍然在討論的問題,即量子–機械測量過程和它涉及的非因果元素的理論描述.馮·諾依曼在數學上十分優雅地對這個微妙問題進行了研究.為了在物理上澄清量子現象對物理測量本質的重要意義,需要進行許多研究,馮·諾依曼的數學對此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形式框架.
  • 什麼是量子力學——物理學家曹則賢2020跨年科學演講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這個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我們在談論一個小的量。當我們談論 「量子」的時候,實際上談論的這個量是接近了一個存在它的最基本單元。所以當我們談論一個物理量的數量已經接近它的最基本單元的時候,那麼你每一個數字的使用都要特別小心,要採取一種新的哲學,這就是量子最基本的東西。首先給大家講講什麼叫量子吧!量子這個概念,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說, 「量」就是數量, 「子」就是個小詞。當我們說桌子、椅子的時候,實際上是說這是個小物件。所以量子這個詞本身字面上的意思是說,我們在談論一個小的量。
  • 論量子波動速讀法是否與量子力學有關
    (筒子們莫要相信這些「學習「法哦)而為了全面深入了解到量子波動速讀,我不惜餘力地去找到專(sha)業(diao)人(wang)士(you)對它進行了解讀。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以下省略一萬字)不由得想到玻爾曾說到:「誰不對量子力學感到困惑,他肯定不懂它。」而了解這學習法這麼多,我對此學習法我只想說,行行行,你說的都對(然並不信)。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有一幫人老喜歡將量子力學神秘化,這不又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量子物理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原來是想借量子力學招魂納幡死灰復燃的神鬼玄說,是某些宣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一幫子人咋呼的。他們利用的是量子力學中一些奇異特性,如不確定性原理(測不準原理)、波函數坍塌、量子糾纏等與宏觀事物邏輯相悖的特點,把量子力學神秘化,往神學上引。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什麼人生就毫無意義?真相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在科學上的探索一直都是永無止境的,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對論等理論,這些理論都刷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其中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以後,有科學家認為人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到底為何這麼說呢?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科普:一條成語牽出量子力學、「爐火純青」背後的科學意義
    爐火顏色與量子力學 古人雖然找到了顏色和溫度之間的對應關係,其實也只能是粗略對應顏色與溫度之間的關係。雖然叫黑體,但黑體只在700k,大約就是477℃以下時才是黑的,因為此時黑體輻射的電磁波還都不是可見光,人眼看不見,所以看起來是黑的。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量子力學在量子漲落中得到解釋,但不意味著它可以解釋引力場。
  • 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從這時起,量子力學就一發不可收拾,前前後後三代幾十位偉大的科學家為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聯姻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不是完全不能協調的,實際上是可以的,而且還聯姻出了一個目前的主流理論:量子場論。
  • 量子力學描述的「隨機」是宇宙中唯一真正的「隨機」嗎?
    答案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一個數學模型,量子力學是以概率為解釋,它不同於經典概率。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量子力學是一個隨機近似理論呢?那麼真相在哪裡呢?    量子力學是基於離散性還是隨機性  量子場論,從測量的角度來看,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真相,它仍然只是一種近似。據我們所知,量子力學這是一個很好的近似。但真的是隨機的嗎?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自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創立量子理論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對量子力學中的種種發現感到困惑。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
  • 《新民周刊》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記者|陳 冰1935年的一隻貓,足足橫行了科學圈幾十年,還成了科學史上的四大神獸之一。槓精、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本來想諷刺一把量子力學,可命運弄人,他的貓卻成了量子力學最致命的代言人。這隻既生又死的貓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都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個啥?
    「偽創新」產品,比如,如量子水杯、量子按摩、量子鞋墊、量子醫學等。為了避免大眾上當,知名主持人甚至在節目中直接建議,「凡是用錢能夠買到的量子產品全是假的」。然而,很多人免不了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量子到底是什麼?量子力學、量子通訊領域研究成果這麼多,目前真的還沒有開發出實用的量子產品嗎?我們今天就把大家的疑惑一一解答。
  • 【玩科學天天薦】僅售49.9元,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學漫畫!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2019年度美國光學學會伍德獎)前沿的科技發展,揭秘中國領先世界的兩大前沿科技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帶你5分鐘看懂中國全新的量子計算機;讓你動動滑鼠,便能做出刷爆朋友圈的量子糾纏態。
  • 似乎無所不能的量子力學究竟是何方神聖?(連載之三)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許多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在現代物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許多學科都與量子力學的研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