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條成語牽出量子力學、「爐火純青」背後的科學意義

2020-12-25 騰訊網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語言中常常暗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比如成語「爐火純青」,我們用這個詞的時候,通常都是用來形容某個人把某種技術掌握到了很高超的程度,科比因為直升機墜落不幸離世,很多人在撰文紀念的時候,都說科比的球技已經「爐火純青」。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想過,為啥不是爐火純白、爐火純黃或者是爐火純紅,一定要是純青呢?本文就來談一下成語「爐火純青」背後的科學原理。

為什麼要用爐火純青來形容某種功夫或者某項技能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呢?我用某度查了一下資料,說是道家煉丹的時候,爐火達到了青色,就是丹成的時候。不過我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

理由一、丹爐材料抗不住青焰高溫

我們都知道顏色和溫度之間有對應的關係。溫度低的光會偏黃偏暖。爐火產生的溫度一般都不太高,因此正常是偏黃的,只是白亮程度不同,溫度也是不同的;溫度越高,會偏白偏亮,溫度較低會偏紅偏暗。

暗紅色:600攝氏度左右。 深紅色:700攝氏度左右。 橘紅色:1000攝氏度左右。 純橘色:1100攝氏度左右。 金橘色:1200攝氏度左右。 金黃色:1300攝氏度左右。 金白色:1400攝氏度左右。 純白色:1500攝氏度左右。 白藍色:1500攝氏度以上。 天藍色:一般冶煉達不到此程度。

煉丹爐的材料一般是青銅爐或者是鑄鐵爐,你可以說是火焰達到了這個溫度,但是爐體沒有達到,畢竟爐體還會散熱。但是青色的火焰溫度也需要在1500度以上,以煉丹出現的年代——魏晉時期,即使是鑄鐵爐,比青銅的熔點高出500°,達到1200°,到了這個溫度,爐子已經開始癱軟了,想用這麼高的火焰煉丹不太可能。

理由二、煉丹燃料達不到青焰溫度

繼續來深挖一下煉丹使用的燃料。中國古代煉丹術所用燃料之狀況,情形頗為複雜。若不論西漢以前煉丹情況,則木炭便是貫穿始終的燃料,且時間越靠前,煉丹中使用馬通、糠火之情形越多。至唐末宋初,煉丹燃料始漸漸集中於木炭,同時嘗試使用其他一些燃料,如石炭(煤炭)、蝟油、粟糠等,但無論如何,均不離木炭這一主要燃料。

總的來說,西漢末東漢初以馬通(馬糞)、谷糠為主,木炭次之一晉至中唐以木炭為主,馬通、谷糠次之(陶弘景專以谷糠煉丹則又不論)唐末以後以木炭為主。到了明清時期,煉丹用的燃料開始逐漸以煤炭為主。

現代谷糠爐可以燃燒到很高的溫度,通過特殊設計的爐體和通風環境,谷糠可以高效燃燒,達到1500°甚至以上的溫度。然而在古代,沒有這樣的高科技裝備,在開放的火堆裡,中層的木炭可以達到熔化鋁的溫度,大概在700度左右;在打鐵匠的相對密閉的風箱爐子裡邊,環境溫度可以達到900度甚至1000度。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丹爐的結構,很顯然都是一個開放式的結構,這樣的結構並不能讓溫度上升到產生青色火焰的溫度。

古人看到的青焰究竟是什麼火?

《周禮 考工記》曾記載了當時鑄造青銅器時的情況: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這裡的金指的是銅,意思就是說在,在鑄鑄造銅器時,銅與錫按一定比例配比,隨溫度的升高,火焰的顏色先後為黑色、黃白色、青白色出現,最後到青色火焰出現時,才可以澆鑄。

這意味著一種新的大爐子出現,因為從出土的那些大型青銅器看,爐子肯定比較大,並且有鼓風裝置,爐內的燃燒比較充分,火焰的溫度得以提高,1500°以上還是有可能出現的,這個時候可以看到青色的火焰。早期小型爐子,把礦石放在火堆上,最後只能等爐子涼下來在爐底得到銅塊。

儘管《考工記》具體年代未知,但公認的是最遲不會晚於戰國,年代遠比道家煉丹更久。所以說,「爐火純青」這個成語源自煉丹非但證據不足,牽強附會,也是不符合中國古人用火的實踐事實的。很顯然爐火純青的爐火,是商周時煉銅的爐火,而不是道家煉丹的爐火。

爐火顏色與量子力學

古人雖然找到了顏色和溫度之間的對應關係,其實也只能是粗略對應顏色與溫度之間的關係。隨著現代冶金工業建立,人類具備了測量具體爐溫的能力。直到20世紀,科學家才真正搞明白火焰溫度與顏色之間的關係。這不得不說一下開爾文爵士說的那朵籠罩在物理學大廈上的一朵烏雲,就是黑體輻射。

其實任何物體都會有溫度,也就是電磁輻射,每一個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輻射電磁波,溫度越高,輻射的能量越大,輻射波長也就越短,當然,熱不可能自動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為了更好地研究物體的輻射,物理學家假想了一種物質,就是黑體,黑體只吸收電磁波不反射電磁波,這樣黑體輻射電磁波就只和溫度有關,而和黑體的其它性質無關了。雖然叫黑體,但黑體只在700k,大約就是477℃以下時才是黑的,因為此時黑體輻射的電磁波還都不是可見光,人眼看不見,所以看起來是黑的。

當溫度超過700k,黑體就要輻射紅光了,就進入到人眼的視覺範圍,黑體就呈現紅色了,溫度繼續升高呢,就逐步出現紅——橙紅——黃——黃白——白——藍白的漸變過程。繼續升高溫度,進入到紫外線波段超出了可見光的範圍,就又看不見了。

從經典物理學出發推導出的維恩定律在低頻區域與實驗數據不相符,而在高頻區域,從經典物理學的能量均分定理推導出瑞利-金斯定律又與實驗數據不相符,在輻射頻率趨向無窮大時,能量也會變得無窮大,這結果被稱作"紫外災變"。

1900年10月,馬克斯·普朗克將維恩定律加以改良,又將玻爾茲曼熵公式重新詮釋,得出了一個與實驗數據完全吻合普朗克公式來描述黑體輻射。但是在詮釋這個公式時,通過將物體中的原子看作微小的量子諧振子,他不得不假設這些量子諧振子的總能量不是連續的,即總能量只能是離散的數值(經典物理學的觀點恰好相反)。

後來,普朗克進一步假設單獨量子諧振子吸收和放射的輻射能是量子化的,這一舉動打開了量子力學發展的大門,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時代。而量子力學所帶來的時代影響,已經不局限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它所創造的資訊時代,正在引發全球社會管理模式的變革。

結束語

從發光的恆星,到燧人氏點燃的火堆,都是這樣的發光,燃燒的爐火也是在這樣發光,只不過爐火是把儲存在化學鍵中的化學能轉換成了熱,達到高溫時就發出了光,而且隨著溫度的不同,發出的光的顏色也不同,溫度越高,發出的光的波長越短,頻率就越高。

我們熟知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就是依照光的波長從長到短排列的,所以,「爐火純青」說的就是爐火的溫度高到了發出青光了。

相關焦點

  • 他把「量子力學」講成了「大白話」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受訪者供圖    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學究」,還有可能是戴樹璽。    12月1日,44歲的戴樹璽,兩眼的靈光穿透鏡片,以敏捷的思維,接著河南商報記者拋出的話題侃侃而談。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科學無國界我們是知識的搬運工福利時間今天我們將送出由化學工業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一鳥一世界》。作者:Sabine Hossenfelder & Tim Palmer翻譯:Nothing審校:Nuor量子力學不是火箭科學,但它很有可能取代火箭科學,成為一個令人無法理解的數學難題。
  • 快速入門量子力學,看這個就夠了
    陌生是因為,儘管自己有所耳聞,但要說清楚「量子力學是什麼」,估計是個掉頭髮的難題。量子力學無處不在,連電視劇都有它的身影。因為這項發現,普朗克成為量子力學的創始人,直接晃動了19世紀末已宣告建成的科學大廈。之後,普朗克一直試圖將自己的理論納入經典物理學的框架之下,可是,量子力學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他本人的想像。1905年,愛因斯坦證明了光不僅有能量單元,而且物體吸收的光也是不連續的,並非均勻分布,從而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什麼人生就毫無意義?真相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在科學上的探索一直都是永無止境的,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對論等理論,這些理論都刷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其中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以後,有科學家認為人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到底為何這麼說呢?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如今正慢慢被普通人所熟知,甚至還誕生了一句非常詼諧幽默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如今的量子力學已經成為科學探索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對它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不僅知道了許多人類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同時也推導出了許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是感到害怕的結論。
  • 量子力學描述的「隨機」是宇宙中唯一真正的「隨機」嗎?
    答案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一個數學模型,量子力學是以概率為解釋,它不同於經典概率。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量子力學是一個隨機近似理論呢?那麼真相在哪裡呢?    離散性是量子力學的驅動原理,而不是隨機性。畢竟,這叫量子力學,不是隨機力學。普朗克可以通過假設離散的能量狀態來解決黑體輻射問題。玻爾假設氫原子中的電子軌道是一個離散模駐波,導出了裡德堡公式。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是量子粒子作為波處理的自然產物。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最後被一些人定性為量子力學的內在屬性。
  • 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網友表示網抑雲時刻到了
    然而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困擾我們許久,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未來又將去向何處,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那麼現實的人生還會有意義嗎? 量子力學的建立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在同一篇論文中,馮·諾依曼還研究了一個現在仍然在討論的問題,即量子–機械測量過程和它涉及的非因果元素的理論描述.馮·諾依曼在數學上十分優雅地對這個微妙問題進行了研究.為了在物理上澄清量子現象對物理測量本質的重要意義,需要進行許多研究,馮·諾依曼的數學對此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形式框架.
  • 【量子物理】顛覆思維,讓你十分鐘搞懂量子力學
    懷著對科學的敬畏之心,本人希望化繁為簡、以最平實易懂的語言,寫下量子力學的發展以及普通人怎樣能看懂量子力學,和大家一起掀開量子力學的神秘面紗。      大地沐浴陽光,萬物生長。      「光」是什麼?卻千百年來,人類受益於光的恩賜。卻不知光到底為何物,只能做出一些猜想。      人類對於光的無知,直到1655年開始有所改變。
  • 用量子力學強行解釋「前世記憶」
    最近講科普時講到了量子力學的一部分內容。有的好事者就問冷言,你能不能用量子力學來解釋一下前世記憶?冷言向來是不懼挑戰,那麼就應好事者的要求用量子力學來強行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前世記憶這個東西。要解釋這個東西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記憶是量子糾纏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記憶跟量子糾纏這個物理現象是分不開的。
  • 論量子波動速讀法是否與量子力學有關
    結論:雖然這種學習法名字起的相當不錯,但翻書速度讀可跟量子波動和量子力學沒有任何關係呢。而我們這次主要帶筒子們簡單理解量子學,不是講哦,嘿嘿。菌菌覺得理解量子力學,當然可以去讀一些書,理解某幾個基本實驗(雙縫幹涉,糾纏態),但是也可以直接從基本假設出發來理解,因為這也並不比理解牛頓定律更困難,反正大多數時候大媽也不懂牛頓定律。
  • 【玩科學天天薦】僅售49.9元,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學漫畫!
    【奇妙量子世界】——人人都能看懂的科普漫畫學霸級作者陣容前沿的量子科技科學研究精華匯集榮獲多項國際大獎(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2019年度美國光學學會伍德獎)前沿的科技發展,揭秘中國領先世界的兩大前沿科技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帶你5分鐘看懂中國全新的量子計算機;讓你動動滑鼠,便能做出刷爆朋友圈的量子糾纏態。
  • 什麼是量子力學——物理學家曹則賢2020跨年科學演講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這個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我們在談論一個小的量。當我們談論 「量子」的時候,實際上談論的這個量是接近了一個存在它的最基本單元。所以當我們談論一個物理量的數量已經接近它的最基本單元的時候,那麼你每一個數字的使用都要特別小心,要採取一種新的哲學,這就是量子最基本的東西。首先給大家講講什麼叫量子吧!量子這個概念,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說, 「量」就是數量, 「子」就是個小詞。當我們說桌子、椅子的時候,實際上是說這是個小物件。所以量子這個詞本身字面上的意思是說,我們在談論一個小的量。
  • 老司機戴的墨鏡原來這麼反常識,竟還藏著量子力學的秘密 | 把科學帶回家
    因此量子力學預測,隨著夾角a變大,同時符合率會迅速降低。比如,當夾角a比較小的時候,如果a變大一倍,同時符合率會減少4倍。但是貝爺說不是這樣的,量子力學你丫降太快了。根據貝爾定理, 夾角a變大一倍的話,同時符合率只減少了2倍不到,和量子力學的預測完全不同。這就是貝爾定理和量子力學發生的嚴重分歧,也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在21世紀對量子力學發出的又一次猛烈攻擊。
  • 量子力學是如何改變時間軸的?解決時間悖論問題
    真正的科學研究開始在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一個叫做莫斯科聯盟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所謂的封閉時間型曲線(CTC)的後果以及圍繞CTC的各種問題(包括它們是否可能),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悖論問題。 幾十年來,第一條一直是科幻小說的一部分,而科學更傾向於關注第二條,即如何加強一致性。一些科學家,比如大衛·多伊奇推廣了第三條,這個決議被稱為「解釋」,並進入了流行文化,可能是因為它太容易理解了。這是量子力學平行世界的解釋。 然而,你可以認為,由於量子波函數的性質,量子力學的任何解釋都可以解決這個悖論。
  • 看美劇學知識:科幻美劇中的量子力學
    現在我坐在電腦跟前很後悔,感覺給自己挖了一個坑,還是個深坑……科幻作品超喜歡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一直以來都受到科幻題材影視作品的青睞,之所以備受青睞,源於量子力學自身與宏觀世界的「矛盾」以及其內核中散發出來的哲學意味,用我們常說的話來講,量子力學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像是「玄學」。
  • 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首度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這個原因及過程正在被科學的量子力學所揭示,與其說量子力學是一種儀器下的物理狀態,還不如說它的本質是一種哲學思辨。量子力學已經即將和感知論會師,這才將是人類世界首次真相大揭秘。僅僅依靠量子力學的物質現象揭示不足以揭開人類世界的存在真相,而且極容易將人誤導入精神及宗教信仰的區域,作出人的主觀精神或宗教意義的解釋,這將消解量子力學發現的意義,將人導入新的誤區。
  • 生僻詞 · 量子力學版——這回是真看不明白了 | Lewis博士
    >勢壘貫穿泡利不容簡併能級費米曲面共形反常我們量子力學的術語有特別多不管你多學霸總有你不認識人類智慧的精華一字一句都是知識現在全世界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不相信的就看看貝爾不等式這首《量子力學生僻詞》是我聽《化學生僻字》(化學生僻字 | 科技袁人)有感而發所作,因為我覺得原曲《生僻字》裡的那一長串四字排比確實很適合用來羅列術語。至於為什麼叫生僻詞,那當然是因為歌詞裡面其實沒什麼生僻字。首先為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現代材料科學的基石,在我還未出版的《智者》系列小說中也多次提到和論及該理論。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自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創立量子理論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對量子力學中的種種發現感到困惑。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