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圓形和圓點同學,先是被餓成橢圓,又是被切成半圓,確實也是挺慘的。這節課又要繼續對圓形的改(ku)造(xing)了,圓形如何能變成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點在生活中都有哪些體現呢?
提起三角形,孩子們的思路又打開了,在頭腦風暴、互相激發和老師不斷鼓勵下,想出了許許多多的答案……OK。既然原料已經備齊,看看大廚們如何進行烹飪吧!上菜~
先來看王奕童的作品。這幅作品很完整:一家人、房子、樹、螞蟻、睡覺的小蟲子、老鼠、貓咪、小兔子和蘿蔔等。三角形被巧妙地融入了:許多主角配角手中的冰淇淋蛋筒、寶石、動物房子和人住的房子、樹冠、以及房間的裝飾等,運用得很靈活。仔細看,會發現前面學過的圓形和半圓形也赫然在列。地上地下好不熱鬧,各自井然有序。顏色搭配得明快敞亮,讓畫面呈現出積極向上的風格。
孔德馨的作品有一種奇妙的秩序感。雖然是三角形的屋頂,但是房子的樣態卻非常豐富,大小形狀各不相同。隨處可見的冰淇淋、小樹以及其他物品都是各種幾何形巧妙組合的呈現。在老師的建議下,她將這些零散的建築連接起來,變成了人聲鼎沸的遊樂場、變成了快樂的小鎮,變成了孩子們心中的烏託邦。
段思賢的作品還是一貫的風格,自由而不羈,筆墨中透著旺盛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斷的「意識流」。畫中三角形的最主要體現是連綿不絕的山峰和層層疊疊的松樹。但是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作品不只是扁平的,而是有著強烈的透視:橋洞、隧道、由大到小由近及遠的卡車和列車,刻畫粗中有細。高架橋的透視,橋梁的橋墩、橋洞下的流水,還有瀟灑的塗色,都讓人印象深刻。
老師問到,「火車為啥沒顏色?」答曰「高鐵都是白色的,就是沒有顏色。」老師又追問,「那大貨車應該有顏色吧?」「應該有。」老師說,應該有天空吧?段思賢說:「沒有,都被大山遮蔽了。火車也分類了,高鐵運人,卡車運砍完的樹。」可見孩子們對於信息的接受也是有選擇、有判斷、有思考而不是照單全收的。
段安娜的作品也很「巧合」地表現了地上地下的雙重世界。可見實際生活、繪本以及各類外部信息對孩子們的影響。讓一個山區沒見過地鐵的孩子表現這樣的情景,大概率會無從下手。老師好奇,地鐵怎麼沒有輪子呢?答曰「都擋住了。」
想想不無道理,我們認為的地鐵是這樣的:
但孩子們看到的是這樣的:
這自然看不到輪子。這也更提醒我們,不要用成人的思路判斷孩子的行為。看看地面上方,是一輛大卡車,前面坐著司機。你問我空中的點點是啥?下雪天!這也就解釋了右邊的嫩芽和色彩,原來是大卡車要朝著太陽照射的暖房子開去,黑色的小人貌似正在做出邀請的動作呢!是不是有點下圖的意思?你說孩子們的構思巧妙不巧妙。
韓思齊的作品,絕對是貼合主題:三角形的房子屋頂,尖頂的城堡,高低錯落有致。每個屋頂又分割為兩部分,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都更加豐富。最上面還有五角星紅旗,儘管數量不是五顆,但我相信她的靈感一定來自於五星紅旗。下面是兩位身著盛裝的公主,畫面呈現出明顯的遠近大小,有了呼吸感和空間感。
豐睿焱的畫首先給人一種親切的童趣感。一排排屋子的房頂,還有小樹,確實都是三角形呢。還有什麼隱藏的?對,還有人們頭上戴的帽子也是。看前面的這排人,一個個張著大嘴,這也是嘴巴的典型形態。就好像閉著的眼睛和嘴巴,還有鼻孔總是被忽視一樣,只有這種張大變圓的嘴巴畫起來才最過癮。不信?看看蒙克的《吶喊》、方力鈞的光頭系列也是如此。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神似?要問這些畫畫得如何?我不說,咱先來點俗的,看看兩張8年前的新聞截圖。
時過境遷,儘管目前世界最貴的拍賣紀錄已經被高達4.5億美元的達文西作品《救世主》取代,這件作品也在前十名的邊緣徘徊並隨時可能跌出TOP10,但我們仍能想像8年前這張看似不起眼的畫作,背後各機構和藏家焦灼的爭拍。中國當代畫家方力鈞的油畫儘管價格沒有如此咂舌,也要幾百到幾千萬人民幣,為什麼?收藏家錢多沒處花?收藏家都瘋了?肯定不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作品畫得一點都不像照片,看起來一點都不真實,但是它們卻共同記錄了人類在特定時代最為寶貴的情感,讓人得到了共鳴。也許這正是博物館和收藏家豪擲千金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拍下的原因。
最後來看看王譯曼的作品,先說最吸引我的其實是左上角的籤名,三個字好像和平相處般巧妙排列,數字「5」寫成了鏡像,蠻有些達利超現實主義的風格(沒對上號的可以去看看達利<記憶的永恆>裡面掛在樹上軟綿綿的鐘)。我特意翻回她上次的畫作,發現是正的。這種變來變去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正是孩子區別於成人的寶貴之處。相比之下,一旦成型「不再犯錯」,也就意味著進入了秩序和理性的「牢籠」,創造性有可能在逐漸消逝……
來看畫面主體,是典型的「透視」畫法,也就是說孩子們不管畫公交車、房子還是商場,常常直接處理成透明的。我們能看到裡面熱鬧的場景,仿佛有特異功能一般。這也就是所謂的「兒童畫知而不畫見」。透明的城堡有著三角形的頂,三角小旗立於其上。室內人物豐富有趣,睡覺、玩耍、找東西……各不相同。諸如太陽和人物表情等細節處理又十分到位,畫面輕鬆,讓人看著心情舒暢。
怎麼樣,看畢各位小廚師的「菜品」,對他們的手藝可還滿意?對了,這一次我們很想知道面對小朋友們這樣的作品,大朋友是怎麼想的,所以收集了家長反饋,來吧,展示!
能夠看出,大朋友們也在努力地跟上孩子們的節奏,嘗試著用好奇、尊重、理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作品。有這樣的爸爸媽媽,孩子一定不會差。
再回到開篇的問題:圓形如何能變成三角形?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處理方法(畫、剪、折……)能有多少種變化呢?快去試試吧!
【完】
肆 · 半圓點和半圓形
叄 · 手中的六株樹
貳 · 橢圓點和橢圓形
壹 · 圓點和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