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不如李白杜甫出名,最終因情放飛自我

2020-12-22 騰訊網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灑脫潑辣、爽利乾脆,美豔無雙、才華卓越,卻身世悽涼,半生飄零。

我們都知道唐宋時期,詩詞達到了頂峰,有很多著名的詩人都出自唐朝,比如我們熟知李白、杜甫、 白居易、王維,他們四個齊名,被後人稱為「唐代四大詩人」,但其實在唐代,也有很多跟他們四位一樣有才華的女詩人,只因身為女人,空有一身才情,卻鮮為後人所知。

據專家考證,在唐朝290年間竟然出現了207位女詩人。在詩壇眾多耀眼的"巨星"當中,數李冶、薛濤、劉採春、魚玄機最為著名,她們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魚玄機。

01、她是灑脫的才華女,卻躲不開「情」字

《全唐詩》裡收錄著魚玄機的詩作達50首,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名句,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至今都是作為一種婚戀價值觀,影響眾多女性,給眾多女性提供了擇偶標準。

然而,作者魚玄機的婚戀,又是什麼樣的呢?

魚玄機,字幼薇,出生在一個平民家庭,少女時代的她,容貌豔麗,性格活潑,尤其喜歡讀書作詩。

後來,她與著名詩人溫庭筠結識,兩人常有詩歌酬答,好不快活。慢慢地,魚玄機對亦師亦友的溫庭筠產生了好感,但溫庭筠則不敢回應,只因為兩人年齡相差甚遠,魚玄機二八年華,溫庭筠卻已值不惑之年。

後來,在溫庭筠的撮合下,她成了當朝狀元李億的寵妾。

然而,李億的正妻卻不容她,正妻家世極好,對李億的前途有幫助,所以深情終究不抵前程重要,最終李億放棄了魚玄機,選擇了榮華富貴。

魚玄機曾寫過一首詩,全詩是這樣的:

贈鄰女 / 寄李億員外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這首詩借安慰鄰家姑娘,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理想和追求,所以她在詩人說:鄰家姑娘啊,你既然有才又有貌,能夠爭取到宋玉這樣的美貌才子,又何必怨恨像王昌那樣的薄情郎呢?

古代女人毫無地位,常被男人隨意冷落拋棄,所以古代女人每多有對男人之無情的不滿和哀嘆。魚玄機卻從女性角度出發,對鄰家姑娘開解,讓她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不要為了一個對自己若即若離的人感傷。

這首詩大膽直率又不失睿智,表達了她願意爭取愛情的意願,在那個年代,這樣的思想著實顯得十分灑脫不羈,讓人佩服。

然而,儘管她高呼要爭取愛情,不要為了不愛自己的人感傷,自己卻依然無法走出被拋棄的怨恨與愛戀。

02、既然不愛你,索性我就換個活法

她被丈夫拋棄,送去做了女道士,等待了三年之後,終究沒等到丈夫履行來接她的諾言,於是心如死灰的魚玄機開始改變自己,她在道觀貼出告示:魚玄機詩文候教。

這明著是尋找才子切磋詩文,實際上的含義就是:約嗎?

試想一下,魚玄機——當朝狀元的寵妾、美豔無雙、才華卓然、知性又神秘,令無數人遐想。一時間,她的道觀門庭若市。

嘴上說著不在意,心裡卻放不下,不然何至於如此放飛自我?這從她寫的詩裡就可以看出端倪。

情書(一作書情寄李子安)

飲冰食檗志無功,晉水壺關在夢中。

秦鏡欲分愁墮鵲,舜琴將弄怨飛鴻。

井邊桐葉鳴秋雨,窗下銀燈暗曉風。

書信茫茫何處問,持竿盡日碧江空。

她在詩中說道:當初與你結合時,雖過著清苦的日子,但我無怨無悔,可是沒成想如今卻落得如此境地,我們曾經許下盟誓的地方,只能出現在夢中了。

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看出,魚玄機既是詩人,又對歷史有著極深的造詣,詩中運用了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將自己分別後的愁苦生動地展示出來。

詩中說:南朝陳國的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妻子樂昌公主在戰亂中離散,各執一半銅鏡逃命,臨行前相約,若他日再見,以半面銅鏡為信物,這就有了我們熟知的「破鏡重圓」這個成語的由來了。

而「愁墮鵲」,剛是說鵲橋墮落,牛郎織女無法再相見,展現出夫婦分離的場景。而「舜琴」則是指用五弦琴彈奏的怨愁之音,「飛鴻失偶」則是指情人分散。

她連用四個典故,來訴說自己分離後的愁苦。

03、古詩詞裡有名山大川,也有星河浩瀚

我家孩子是看了魚玄機的詩,才對宋詞和那個朝代產生濃厚的興趣,非要讓我買一套關於古詩詞的書,再買一套關於宋朝介紹的書給她看。

從魚玄機的詩裡我們就能看出,每一個偉大的詩人,細細剖析,都不僅僅是詩人那麼簡單,也可能是文學家、史學家、地理學家等等,只有擁有強大的知識體系,才能將眾多知識,融合在一首詩裡。

這,實際上也是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了解詩人、熟讀古詩的意義所在。因為一首看似簡單的古詩,其實都蘊含著強大的知識體系,有可能會有祖國的名山大川,也有歷史的星河浩瀚,能給孩子帶來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厚的積澱。而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物,創作出某一首曠古絕世的詩並非偶然,而是跟他個人所處的朝代、他所經歷的故事、以及他看事情的角度都有很大關係。

好的詩詞都是語言的精粹,我們讓孩子大量接觸優質語料,能讓詞句篇章的學習變得簡單,體會過好的韻律、詞語和意境,語感的形成自然而然。

我給我家孩子買了一套《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這套書在內容選取上匯聚了40位詩詞大家的180篇名篇,配圖清新唯美,在詩詞內容、注釋之外,也延伸介紹了相關的地理、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識,看下來會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如魚玄機這樣偉大的歷史人物,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很多地理知識,同時記住並了解了古詩詞。

尤其是將古詩詞和地理路線相結合,既有特色又有章法,能加深孩子對詩詞的印象,也強化了孩子的地理知識,雙向互動提升。

我們都知道,自中小學使用部編版的語文新教材以來,就是大幅增加了古詩文篇目。小學6個年級12冊課本,共有古詩文132篇,佔到了30%的比重,初中更是達到了一半左右。

這就意味著,古詩文將是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孩子的傳統文化素養是未來語文考核的重中之重。

有一次我看對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的採訪,其中有一點就是:新教材要解決孩子不讀書少讀書的問題,提倡通過「1+X」 閱讀教學提升孩子的閱讀量。

這套《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包含了40位名家的180首詩詞,圍繞著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拓展,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延伸讀物。

這些詩詞選錄的都是傳誦度、知名度很高的作品,3-6歲的孩子可以進行親子共讀,耳濡目染的了解傳統文化。7歲以上的孩子可以作為語文的課外讀物,閱讀量上去了,除了能增長知識、提高見識,語文成績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跟同類的書相比,這套書有一個獨特的亮點,就是用時間線對詩詞進行了串聯,又根據地理位置將詩詞進行了定位。

從初唐四傑的王勃開始,到清代後期高鼎作結,跨越了詩詞最鼎盛的幾個朝代,能讓孩子在了解詩詞的同時,也從側面看到歷史的交替和文化的發展。而將詩詞跟地理路線結合,是一項很創新也很有意義的設計。

書裡將詩詞與88個地點一一對應,將每一首古詩詞的內容結合創作地進行說明,不論當地的地理知識、歷史文化,還是名人古蹟、傳說故事,都有了生動有趣的介紹。

這套書把孩子的語文、地理和歷史多學科進行互動,全面加強了孩子的綜合能力,孩子想學習成績不好都不太可能。

相關焦點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儒家經典是唐代詩人學習的主要內容,但道佛的廣泛弘揚傳播對唐代詩人也是有著深刻的影響的,其中道士身份的詩人有一百多人,比較著名的有魚玄機、李冶、司馬承幀、範堯佐、吳筠、張果、韓湘等,而僧人身份的詩人則更多一些,大約兩三百人,其中包括王梵志、豐幹、寒山、懷素、護國、清江、靈澈、皎然等人。
  •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什麼都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化雜感文|褚延鋒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詩人,他們取得的詩歌成就是我國古代不可逾越的高峰。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他的詩充分表現了其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精神。
  •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生平簡介!
    杜甫是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也常被稱為老杜。
  • 唐代詩人題材戲曲與元明清詩壇
    元明清時期有更多作家以雜劇、戲文、傳奇的形式摹寫唐代詩人及其作品,從已知戲曲文本可以判斷,幾乎重要的唐代詩人都經過了戲曲重構,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賀知章、李賀、陳子昂、杜牧、岑參、高適、王昌齡、元結等,關涉白居易、李白和杜甫的作品偏多,顯示出唐詩三大家的歷史地位藉助於戲曲文體亦可以描述、確認。戲曲家偏愛結撰唐代詩人故事,以詩人寫詩人的方式進行藝術表達,構成了一個話題性的戲曲史現象。
  • 唐朝時,除了李白杜甫等男詩人名垂千古,還有哪些女詩人芳名永存
    ——貪吃的駱駝 唐朝的詩人有很多,知名的男詩人更是不勝枚舉,但是對於女詩人我們知道的並不算多,今天駱駝就來盤點下駱駝知道的女詩人。以下排名和能力無關,只和駱駝的熟悉程度有關。 第一位:一代女皇——武則天
  • 詩人杜甫的《月夜》,表達了詩人對妻兒什麼樣的情感?
    杜甫畫像在這裡,激發詩人強烈感情的原因,是與妻兒子女的離居,所以也可以把這首詩看成是一首傷別詩。然而,它又與眾多傳統的傷別詩有所不同,這主要在於詩人抒發感情的方式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曹丕的《燕歌行》就是這一類的詩歌,曹丕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抒發女子對男性的思念之情。到唐代,閨怨詩盛行於世,詩人們如心理學家一般似乎深諳女性心理,寫了許多女子思念男子的詩。這樣的詩歌又往往被稱為代言詩,甚至李白也作過這類詩篇。在宋詩宋詞中,這類詩歌依然屢見不鮮。不知男性詩人何以對這類詩歌如此青睞。
  • 8位最負盛名的唐代詩人,72句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
    在唐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湧現的詩人有2000多位,流傳下來的詩作近五萬首,下面給大家分享唐代最負盛名的8位詩人創作的72句千古名句。1、杜牧,唐代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最風趣的女詩人,晚年卻當起了道姑,一首哀怨詩,為何成神作
    唐代最風趣的女詩人,晚年卻當起了道姑,一首哀怨詩,為何成神作唐朝的詩歌是最為有名氣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李白杜甫等等,不過唐代除了有很著名的男性詩人,在一段時期也是瘋狂湧現了很多有名的女詩人,她們個個也都是非常的有才華,而且也都是貌美如花,個個風姿綽約,尤其是唐朝著名的四大女詩人
  • 李白、杜甫的幹謁之路,試論唐代文人入仕為官的終南捷徑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首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的傳世佳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詩中「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更是千古傳誦的佳句。李白很忙李白年輕時候,雖學富五車,才華過人,但因為商人的兒子以及興聖皇帝九世玄孫的雙重身份均不符合唐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認定,因此擺在李白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幹謁權貴尋求舉薦入仕。
  •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你知道「詩魔」「詩狂」「詩豪...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 來自英國人的推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詩歌,中國傳統文明中最為燦爛的瑰寶文化之一,又以唐代為巔峰。唐詩之經典,上至八十耄耋老翁,下至五歲總角幼童,哪怕大字不識之人,都能背誦一二。 但由於中國古代文學的確不是那麼通俗易懂,大部分現代中國人都會看著文言文頭大,更別說存在文化壁壘的西方人,這就導致了哪怕中國古典文學儘管是優美性跟深度上都很值得人們推崇,可實際上它在國際上的名聲並不高,大家只知《神曲》不知《離騷》,只知莎士比亞四大悲喜劇而不知元雜劇四大悲喜劇。
  • 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
    詩仙——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
  • 王開東:杜甫深愛李白,但李白……
    公元744年某一天,歷史註定會銘記這一天;在洛陽,李白和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猝然相遇。時年李白44歲,春風得意,剛從朝廷賜金放還,手上還有楊貴妃斟酒的餘溫;杜甫33歲,尚未取得功名,也無詩名,但並不影響二人同遊。同年秋,李白、杜甫又在梁園相會,並同遊孟諸等地。
  • 《資治通鑑》智慧精髓,讓李白消失無影,卻讓杜甫金句出名
    由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還有初唐四傑的大名也讓人耳熟能詳。仙聖四傑背後,屬於唐朝的大時代,就是一出詩人層出不窮,各領風騷數十年的中國詩歌黃金時代。這黃金時代的影響輻射整個亞洲,讓無數沐浴中華文化圈的民族也好國家也罷,說起唐詩就想起盛唐。
  • 如果讓你為唐代詩人排名,你會怎麼排前十名?我認為李白第一
    可如果都是傳世之作,又都是名流大家,還是在唐代這樣幾千年來詩歌藝術最巔峰燦爛的時代,那要評個「十大最傑出詩人」還是很難的,姑且說下個人的排位看法如下:十大雖不好評,但第一和第二名我想沒什麼爭議,不是李白,就是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誰算是唐代第一位詩人?
    唐詩,是指創作於唐朝的詩歌,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唐詩對後人研究唐代文化、政治、經濟、民情、風俗、服飾、音樂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說起唐代詩人,大家第一印象應是李白、杜甫,但是,誰才算是唐代的第一位詩人,哪首詩才算是唐代的第一首詩?
  • BBC播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豪華陣容推介詩人杜甫!
    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而是我們熟知的「詩聖」杜甫。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片中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
  • 贈李白——唐·杜甫
    賞析  杜甫作七絕《贈李白》的當年秋天,李白也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於山東之時,由於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詩歌首先寫道:「秋來相顧尚飄蓬。」「相顧」即彼此相見。「尚」即還,仍然。意思是說,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會,但都如蓬草一樣,漂浮不定。這一句就是寫了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在山東相會。「尚飄蓬」形象地暗示了他們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難展的苦悶。這裡,詩人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以「蓬」為喻體。「蓬」一種植物。
  • 李白與杜甫詩歌的比較研究
    論文關鍵詞:李白 杜甫 創作方法 風格 意象 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論文摘要:後世敬仰的「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是我國唐代的兩位著名的詩人,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歌。李白、杜甫的詩歌思想有著一致性,他們同樣愛祖國、愛,關心國家的命運,關心人民的疾苦。
  • 杜甫-夢李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