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峰|一位急診科醫生的俠骨仁心

2021-02-08 牡丹江衛生健康

【記顥語】

王啟峰站在我面前時,我想到了TVB偶像劇《妙手仁心》,他的樣子很契合電視劇醫者的藝術形象。與他交談,他給人的感覺穩健、沉斂。聽他的故事,我腦子裡蹦出一個詞,俠骨柔情。

王啟峰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EICU副主任、主任醫師、中國胸痛中心暗訪專家;牡丹江市急診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中醫藥委員會常委。

一位急診科醫生的俠骨仁心

口述 / 王啟峰

文字 / 張   顥

與王啟峰的第一次見面挺有意思。

 

那天下午,我去醫療隊駐地採訪鍾良波。在一樓大廳,我和小鍾聊得很開心,提到了王啟峰。她說,「他是我們隊長,人可好啦,而且長得特別帥。」正說著,大廳門口出現一個穿一身墨綠色醫生刷手服的男子。小鍾趕緊指給我看,「他就是我們王隊。」來不及細看,人已消失在門外,留下一個高大挺拔的背影。

 

以為錯過了。但那個下午很漫長,足夠我多認識幾位醫療隊的朋友。當王啟峰迴到大廳,站在我面前時,我很直率地對他說:「果然是帥哥,你讓我想到了TVB偶像劇。」我眼前浮現港劇《妙手仁心》,他的樣子很契合電視劇醫者的藝術形象。

 

與他交談,他給人的感覺穩健、沉斂。聽他的故事,我腦子裡蹦出一個詞,俠骨柔情。

 

王啟峰是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急診科醫生。他說,「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這份職業不平凡。」

 

大學畢業後他就在牡丹江第二人民醫院工作,已經二十多年。每天他和同事們滿負荷運轉,耳邊是急救車的警鳴聲,眼前是生死一線的緊急危重患者。

 

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是一種什麼感受?王啟峰清楚地記得一件事。

 

2007年,他和主任正準備吃午飯,突然送來一個喝農藥的孩子,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兩個人衝上去,主任進行心肺復甦,王啟峰給予氣管插管,直到孩子出現生命體徵。在重症監護室,病人的心跳停止過兩次,每次全力搶救都是從死神手中爭奪生命。上了十三天呼吸機,孩子終於活了下來。

 

「急診科醫生的心情可能一般人理解不了,每當病人轉危為安時,我們就特別開心。那種開心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每年春節是急診科最忙的時期。而今年春節,王啟峰不得不「休假」,隔離在家。因為醫院之前收治了黑龍江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王啟峰第一時間接觸過患者,所以按照規定隔離觀察。

 

隔離期間,他每天關注全國疫情情況,看著被感染人數與日俱增,想到科室人員緊張,不得已的缺席增加了同事們的工作負擔,他為此如坐針氈,心急如焚。

 

14天隔離結束,他立刻返回工作崗位,向醫院遞交了支援湖北的請戰書,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

 

2月23日,黑龍江省調派第八批醫療隊馳援湖北,名單裡有王啟峰。

 

接到通知到出發,不足一個小時。他來不及和家人道別,只跟妻子說要去武漢了。

 

王啟峰的妻子是一位婦產科醫生。雖然工作很忙,女兒正在備戰高考,但她支持王啟峰的決定。她趕到醫院為丈夫送行,沒說上話,醫療隊就出發了。她又開車趕到政府集結地,在路邊目送。王啟峰看到她在偷偷哭。後來妻子又追到牡丹江機場,想最後送一程。而醫療隊已經從哈爾濱機場起飛。

 

根據部署,王啟峰所在的分隊支援應城,他擔任60多人團隊的隊長。作為「家長」,他第一時間做好對接工作,安頓好戰友們的衣食住行,引導大家儘快適應工作環境,組織隊員們嚴格培訓,迅速開展救治。

 

王啟峰分配到中醫院住院部,發揮他的專長,協同救治一到三樓部分危重症病人。第11天,他經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夜班。

 

三樓一位患者出現呼吸衰竭,他拿上喉鏡跑上三樓進行氣管插管,情況稍微穩定後又跑到一樓,搶救另一個危重病人。整個夜班,他在一樓與三樓之間切換,如同和死神賽跑,為患者搶奪生的希望。東方晨曦微露,他才感覺身體已疲憊不堪,脫掉防護服,裡面的衣衫全部溼透。

 

這個夜班前幾個小時,隊友們在駐地給他製作了一個特別的「生日蛋糕」,妻子和同事們錄製視頻,隔空送給他生日祝福。生日驚喜讓七尺男兒眼眶溼潤,當晚的搶救經歷又讓他終生銘記這一天。

 

離開病房的王啟峰還要努力做一個好「家長」。每天處理千餘條微信,關心60多名隊友的大小事務。早上叮囑他們別忘了喝中藥,駐地兩層樓轉一圈,檢查每個隊員房間門口擺放的餐盒,看誰沒有吃飯。關注是否有人身體不適,陪同生病的隊員輸液治療。

 

「最小的隊員才20歲。墊著尿不溼上班,不能吃,不能喝,出來的時候嘴唇乾裂,我特別特別心疼他們。」

 

壓力之下,失眠是常態,王啟峰很想讓妻子放心,可是兩個人視頻的時候,他無法掩蓋黑眼圈。妻子心疼他,他安慰說,「我這裡一切都好,別讓孩子分心,你要照顧好自己,家裡的事我不能分擔,暫時辛苦你了。」

 

王啟峰把一家人的照片分享給我,她的妻子溫潤柔美,這樣的美是他生命中最亮的光,最長的思念。

 

一顆醫者仁心,一腔勇士熱血。王啟峰出徵前說:「我會保護好每一個隊員和自己,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勝利的曙光已經到來。現在他可以說,我做到了!

 

作者:張 顥

相關焦點

  • 牌面職業劇《俠骨仁心》鍾鎮濤當醫生只因有意思,關詠荷就不一樣
    ……以上問題,通通出自香港亞視2001年的電視劇《俠骨仁心》。《俠骨仁心》(又名《白色生死劫》)是一部都市職業劇,以公立醫院為背景,圍繞一群醫生、律師的工作、生活展開,探討生老病死等帶來的種種悲歡離合。
  • ATV《俠骨仁心》鍾鎮濤:錯誤的觀念和偏見一樣,很難一下改變
    ……以上問題,通通出自香港亞視2001年的電視劇《俠骨仁心《俠骨仁心》(又名《白色生死劫》)是一部都市職業劇,以公立醫院為背景這部電視劇甚少撕逼,沒有一地雞毛,講述的是一群有俠骨仁心的醫護人員及律師的故事
  • 《ER》中國現實版:急診科醫生離職潮 急診科還能否留住喬治.克魯尼們?
    最多的一天,黃歡在8個小時內看了100多個病人,和他的一位在急診內科同事更是創下了急診看病記錄:8個小時看了166個病人。現在,黃歡只有三十幾歲,但是他的體力已經跟不上了,特別是倒三班這樣無規律的生活。於鶯離開協和的理由之一便是「一個夜班,從下午4點半到第二天早上8點,像我這樣30多歲的女醫生,下了班以後,走路都是飄的。」累,急診太累人!
  • 俠骨仁心 《熱血江湖》神醫傳說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中國遊戲...
    在所有職業中,醫生作為能打能加的職業,堪稱團隊中最不可或缺的成員。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江湖中關於俠骨仁心的神醫傳說。遊戲中的醫生擁有超凡的加血輔助技能,這使得該職業在團隊作戰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這江湖亂世當中,醫生以懸壺救世、拯救眾生為己任。
  • 醫者仁心,患者安心!王友帆醫生的暖心不僅僅只是「公雞下蛋圖」
    幾次接觸下來,王友帆發現大多數老年人比較信服醫生,接受度比較高,但是他們幾乎面臨同樣的問題:不能準確理解醫生的解釋,不能有效記住醫生的囑託。有些老人往往走到醫院門口了,又折返回來詢問。王友帆那時剛畢業,卻極富耐心。他覺得,只要把老人當成家裡的長輩,聽不懂就多解釋幾遍,他們總能接受。因此,找王友帆看病的老年人尤其多。
  • 一線發熱門診、急診醫生日常揭秘:突如其來的全員待命與日常焦慮
    如果不出意外,急診科醫生劉逸飛將在初三這天上滿24個小時。他已經很滿意,畢竟沒有排到年三十。每年春節,急診科都有人24小時待命,一如既往,365天都是這樣。與住院樓的安靜整潔相比,急診科要顯得雜亂。這是離生命最近的地方,死生有時只在一線間。因為使用頻率過高,即便在一些三甲大醫院,急診科的設備依然顯得破舊。
  •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急診醫護團隊立即各就各位,9點05分搶救開始。胸外按壓、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吸氧,除顫儀準備,搶救藥準備,當班護士周長華、王寅姝有條不紊,快而不亂。「室顫,室顫,立即除顫」9點45分劉賢醫生下達醫囑,但是病人仍然沒有恢復竇性心律,繼續心臟按壓,而此時搶救已經將近40分鐘,護士們的汗水已經溼透了全身,「繼續、繼續,腎上腺素,1毫克靜推」。
  • 一居民被馬蜂蜇暈差點危及生命,急診科醫生教你如何脫險
    日前,家住天通苑的王先生去公園遛狗,一不小心招惹了馬蜂,額頭、手指中指等3處被蟄傷,不到5分鐘就暈倒在地,人事不省,被120送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進行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該院急診科醫生快速為患者進行了補液、肌肉注射腎上腺素……不到一刻鐘,患者神志逐漸清醒,能應答交流,其他症狀也逐漸消失了。事後,急診科醫生提醒公眾,這類速髮型過敏極其兇險,若發生延誤,後果不堪想像。談及夏季戶外活動時的防蜂要領,醫生表示,一般情況下,蜂類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當它們受到刺激或吸引後則會對人開啟「自殺式襲擊」。
  • 50歲急診醫生連續接診26人後倒下,目前呈植物人狀態……
    急診科夜班大多是不分大小夜的,如果按從晚上5:00到第二天早8:00計算,一共15小時。暫且不去計算夜班時薪應該比白天時薪上浮多少,一個夜班就是20元×15小時=300元。  試問,全國有幾家醫院急診科醫生的夜班費能達到300元?  如此簡單的一道數學題,我們的醫院和相關部門的領導們,不會算?
  •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時間:2020.04.1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凡
  • 戰「疫」先鋒梁利民:帶病上崗的一位感染科好醫生
    他就是梁利民,合肥市濱湖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從醫26年,入黨10年。,22歲剛從醫學院畢業的梁利民來到了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從術前準備到術後康復,大概有2個多月的時間,這是梁利民成為一個醫生以來最長的一次休假。他需要休息,但工作需要他。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他把自己的身體狀況拋在一邊,毫不猶豫地衝鋒在前。他說,這是一個感染科醫生,尤其是一個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 醫生「全副武裝」,發熱門診24小時運作,春節門急診安排快收藏
    好在吃藥後,熱度退了,不放心的張小姐再次來到醫院,拿著驗血結果複查,得到醫生「沒什麼事,繼續吃點藥,感冒慢慢好」的叮囑,她放下心來。 30多歲的王女士手裡沒有病歷,也不測溫,著急地向護士諮詢,原來她的媽媽半月前做了微創手術,早上有點發熱,搞不清該到做手術的心血管科還是發熱門診看病。
  • 醫院現場|醫生「全副武裝」,發熱門診24小時運作,春節門急診安排快...
    好在吃藥後,熱度退了,不放心的張小姐再次來到醫院,拿著驗血結果複查,得到醫生「沒什麼事,繼續吃點藥,感冒慢慢好」的叮囑,她放下心來。30多歲的王女士手裡沒有病歷,也不測溫,著急地向護士諮詢,原來她的媽媽半月前做了微創手術,早上有點發熱,搞不清該到做手術的心血管科還是發熱門診看病。
  • 「經歷過生死考驗,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醫者仁心……」
    沈宇清一早到班,直接去急診指揮——為防止院內交叉感染,急診區域設立醫療緩衝區,用於收治未患有新冠肺炎但有疫區流行病學史、疫區接觸史或從湖北返鄉的人員。與此同時,發熱門診一分為二:1室和2室,單獨管理沒有疫區接觸史、來自本地的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相關疾病的患者。1月25日夜,有武漢旅居史的趙某因消化道症狀到院就診。
  • 醫生未問診急診患者,轉診途中患者死亡,醫生是否構成違法?
    近日,安徽蕪湖一大三學生轉診時死亡,涉事醫生涉嫌違法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熱議。@胖乎律師整理了該事情經過——12月6日晚,學生杜某某因咽喉不適,由其同學陪伴到蕪湖市中醫醫院掛號急診。12月11日,蕪湖衛健委出具《調查情況及處理意見》,認為吳醫生未落實首診負責制度,對患者的病情和潛在風險預判不夠,涉嫌違法。在本案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醫生拒診並建議轉診,是否構成違法?
  • 心梗男子病情兇險 醫生「生死時速」45次電除顫緊急施救-急診,患者...
    11月24日中午11時許,55歲的錢先生突感胸悶不適,前往嶽陽醫院醫院急診,急診科醫生懷疑為急性心梗,立即開啟綠色通道安排患者進入搶救室,經會診,需馬上進行急診介入手術治療。  據了解,從患者到達嶽陽醫院急診,到決定手術總共歷時10分鐘。也就是10分鐘的時間,給錢先生的帶來了"生"的希望。  此時,錢先生生命體徵穩定,在心內科醫生和急診護士的陪同下,準備轉運患者至介入中心手術。可剛出搶救室,患者心電監護示"室顫",醫生立即電擊除顫,其恢復竇性心律。5秒後,患者再次發意識喪失。
  • 醫者仁心,最好的醫生是讓人踏實
    李主任是市中醫院的大夫,於是我來到了石家莊市中醫院脈管二科找到了李浩潔主任,初次見到李主任,他看了我母親情況,給出了細緻耐心的講解,還介紹了發的原因病理,應該如何緩解。當時找他的病人挺多,諮詢的問題特別多他都一一解答,而且我沒有見到李主任臉上出現過一絲不耐煩的情緒。我認定我遇到了一個好人、找到了一個好醫生,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 如何打造以危重患者為中心的急診一體化服務流程
    做強品牌作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急診醫學科在人才培養和教學研究等學科建設方面做了詳細規劃。對任何科室而言,醫生都是核心競爭力。由於急診的特殊性,對醫生又提出了更為特殊的要求。目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工作的醫生有75位,53名固定醫生。柴豔芬坦陳,急診醫生是特種兵,工作非常繁重。
  • 許志亮:一位外科醫生眼裡的詩和遠方
    閩南網12月16日(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黎斌 文/圖)在人們的印象中,外科醫生大多忙碌在無影燈下,仿佛他們眼中只有冰冷鋒利的手術刀,容易給人一種嚴肅認真、不苟言笑的感覺。其實不然,在第909醫院耳鼻喉頜面外科就有這麼一位外科醫生,他不但愛笑,還愛寫詩,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詩裡還飽含著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他的名字,叫許志亮。
  • 看急診還要先做核酸檢測?多地醫院:急診和門診不用,住院需要!
    「反胃、噁心到醫院去看急診,卻需要抽血和核酸檢測。」「因為胸悶去醫院急診看病,卻被醫生要求做核酸檢測。」近期,北京、湖北、四川等地的多名網友向健康時報記者反映就醫困惑,明明沒發燒,從未出過遠門,到醫院急診看病卻被要求做核酸檢測。10月16日下午,健康時報記者致電北京、上海、武漢等地詢問當地醫院急診科的核酸檢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