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形成矩陣
脫口秀行業能否產生喜劇天團
作為全國首檔脫口秀專場演出節目,《笑場》目前播出了兩期節目。李誕作為推薦人在節目裡穿針引線,已經出場的嘉賓有呼蘭、思文、程璐,接下來還將有Rock、張博洋、梁海源和龐博。熟悉笑果文化節目的人都知道,他們是《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中的熟臉。而《笑場》的創新之處,除了專場表演的形式讓脫口秀更具專業性之外,節目對於脫口秀的行業發展也更有了使命感。
如同德雲社為相聲撐起了一片天,笑果文化也憑一己之力為國內的脫口秀表演開路,如今已經有了《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笑場》等矩陣節目群,並且還有線下的劇場演出和短視頻直播等。要說笑果文化能夠打造出一個「脫口秀宇宙」或許還有些誇口,但要說他們能打造出一個脫口秀的小星系,還是指日可待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拼盤散裝」
變個人專場
幾平米的圓形舞臺,一支話筒架,一個高腳凳,臺下是緊密圍坐的觀眾,沒有LED屏,沒有炫彩的燈光,有人評價說,《笑場》的這舞美也太寒磣了吧。但是這樣簡單的布景,倒像極了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女主角米琪最初在酒吧中演出脫口秀的場景,十分復古和地道,借用一個網絡流行梗形容就是,「有內味了」。
不同於《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的「拼盤散裝」表演,《笑場》作為脫口秀專場演出每期只有一兩個主咖,表演時常也從之前的十分鐘左右擴展為二十多分鐘。
《笑場》第一期的表演嘉賓是呼蘭,在二十多分鐘的表演裡,呼蘭基本做到了每句都能拋出引發爆笑的梗。首先是連拋「地域梗」,「好多人說我是四川人,長得像大熊貓」「我讓大家猜猜我是哪兒的人,一個上海大爺說,你是外地人吶」。然後感嘆自己到現在東南西北還分不清楚——《戰狼》《紅海行動》裡頭去救人的時候能準確報出方位,要是自己去救人,「你坦克打個雙閃行不行」。對於自己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身份,呼蘭的調侃也是信手拈來。「出來演出觀眾問,你格子襯衫呢?洗了,別問」「程式設計師最牛的不是頭髮油的,最牛的是沒頭髮的」。而呼蘭的隱藏身份其實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精算碩士,「這不也出來說脫口秀了嗎,學了這麼多年,沒算到有這麼一天」。
看似一氣呵成的二十多分鐘的表演,其實創作並不容易。有著正職工作的呼蘭只能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過段子,一周下來才能創作三五分鐘的段子,而要攢成二十多分鐘的專場表演,難度可想而知。作為一個脫口秀新人,呼蘭從事脫口秀表演才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但是在《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節目中已經是大放異彩。呼蘭的出現讓李誕評價說,「這個行業還是有天才的」。尤其是呼蘭在《脫口秀大會》第二季中拿到第四名的成績,很多人還在為他抱不平,認為他應該是冠軍的候選人。
當然呼蘭也有著很大的劣勢,比如于謙當初就在節目中點評說呼蘭的「氣口不行」。觀眾更是形象地評價說,呼蘭說脫口秀的時候好像是「嘴裡燙著了」,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要窒息,「好怕他會暈過去」。李誕在《笑場》裡說,呼蘭寫的脫口秀文本連標點符號都沒有,這大概是他表演時氣喘的原因。不過這反倒也成了呼蘭的標誌性風格。
下一站
「喜劇天團」
《笑場》的第二期是程璐和思文的夫妻專場。程璐不介意將自己「把軟飯硬著吃」的形象發揮到底,「剛跟思文在一起的時候,雖然我個頭不太高,但是我也沒有工作。這轉折很強烈啊。」而思文是靠在《脫口秀大會》第一季裡,將自己老公稱為「睡在上鋪的兄弟」一戰成名。在《笑場》裡,思文繼續發揮自己女性思維的表演優勢,將養生、整容、婚姻等話題網羅笑談。
《笑場》的開頭和結尾,對嘉賓和脫口秀行業進行了一番點評和討論。與《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的單純逗樂相比,《笑場》顯得多了一份行業責任感。李誕在節目中說,現在國內真正以脫口秀為生的人還是很少,「專職做這一件事能夠活得比較好的話,(脫口秀)就是成功了」。
從美國電視節目誕生而來的脫口秀在國內的起步,應該要從2012年播出的綜藝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算起。那時王自健是上臺表演的主咖,李誕、池子、王建國還是幕後的寫手。現在王自健在電視劇《安家》裡扮演王子健,而李誕他們則從幕後躍到了臺前,揮起了國內脫口秀的大旗。
稍微對脫口秀行業有所了解的觀眾會知道,《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笑場》的幕後推手都是笑果文化,李誕是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李誕在《笑場》的節目裡說,笑果文化的成立是要挖掘國內的脫口秀人才,「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來都挺沒信心的」。隨著《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受到關注,才算有了一些眉目。而觀眾所熟悉的那些脫口秀演員——暴躁的卡姆、冷幽默的Rock、愛造諧音梗的王建國等,都是笑果文化的籤約藝人。再加上旗下的呼蘭、思文、程璐等人,笑果文化在脫口秀的內容輸出和人才輸出方面成為國內的領航者。
笑果文化之於脫口秀,讓人不免聯想到德雲社之於相聲。于謙還擔任了《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的導師,他說,脫口秀和相聲殊途同歸。雖然一個是從美國舶來的單人喜劇,一個是講究說學逗唱的傳統曲藝,但是兩者在表演方式和內容思想上還是有著很多相通的地方。德雲社已經在飯圈女孩的加持下變身「最強男團」,笑果文化依靠旗下的一系列脫口秀節目和籤約藝人,也許很快就能成為下一個喜劇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