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場、吐槽大會形成矩陣 脫口秀行業能否產生喜劇天團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笑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形成矩陣

  脫口秀行業能否產生喜劇天團

  作為全國首檔脫口秀專場演出節目,《笑場》目前播出了兩期節目。李誕作為推薦人在節目裡穿針引線,已經出場的嘉賓有呼蘭、思文、程璐,接下來還將有Rock、張博洋、梁海源和龐博。熟悉笑果文化節目的人都知道,他們是《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中的熟臉。而《笑場》的創新之處,除了專場表演的形式讓脫口秀更具專業性之外,節目對於脫口秀的行業發展也更有了使命感。

  如同德雲社為相聲撐起了一片天,笑果文化也憑一己之力為國內的脫口秀表演開路,如今已經有了《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笑場》等矩陣節目群,並且還有線下的劇場演出和短視頻直播等。要說笑果文化能夠打造出一個「脫口秀宇宙」或許還有些誇口,但要說他們能打造出一個脫口秀的小星系,還是指日可待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拼盤散裝」

  變個人專場

  幾平米的圓形舞臺,一支話筒架,一個高腳凳,臺下是緊密圍坐的觀眾,沒有LED屏,沒有炫彩的燈光,有人評價說,《笑場》的這舞美也太寒磣了吧。但是這樣簡單的布景,倒像極了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女主角米琪最初在酒吧中演出脫口秀的場景,十分復古和地道,借用一個網絡流行梗形容就是,「有內味了」。

  不同於《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的「拼盤散裝」表演,《笑場》作為脫口秀專場演出每期只有一兩個主咖,表演時常也從之前的十分鐘左右擴展為二十多分鐘。

  《笑場》第一期的表演嘉賓是呼蘭,在二十多分鐘的表演裡,呼蘭基本做到了每句都能拋出引發爆笑的梗。首先是連拋「地域梗」,「好多人說我是四川人,長得像大熊貓」「我讓大家猜猜我是哪兒的人,一個上海大爺說,你是外地人吶」。然後感嘆自己到現在東南西北還分不清楚——《戰狼》《紅海行動》裡頭去救人的時候能準確報出方位,要是自己去救人,「你坦克打個雙閃行不行」。對於自己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身份,呼蘭的調侃也是信手拈來。「出來演出觀眾問,你格子襯衫呢?洗了,別問」「程式設計師最牛的不是頭髮油的,最牛的是沒頭髮的」。而呼蘭的隱藏身份其實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精算碩士,「這不也出來說脫口秀了嗎,學了這麼多年,沒算到有這麼一天」。

  看似一氣呵成的二十多分鐘的表演,其實創作並不容易。有著正職工作的呼蘭只能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過段子,一周下來才能創作三五分鐘的段子,而要攢成二十多分鐘的專場表演,難度可想而知。作為一個脫口秀新人,呼蘭從事脫口秀表演才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但是在《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節目中已經是大放異彩。呼蘭的出現讓李誕評價說,「這個行業還是有天才的」。尤其是呼蘭在《脫口秀大會》第二季中拿到第四名的成績,很多人還在為他抱不平,認為他應該是冠軍的候選人。

  當然呼蘭也有著很大的劣勢,比如于謙當初就在節目中點評說呼蘭的「氣口不行」。觀眾更是形象地評價說,呼蘭說脫口秀的時候好像是「嘴裡燙著了」,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要窒息,「好怕他會暈過去」。李誕在《笑場》裡說,呼蘭寫的脫口秀文本連標點符號都沒有,這大概是他表演時氣喘的原因。不過這反倒也成了呼蘭的標誌性風格。

  下一站

  「喜劇天團」

  《笑場》的第二期是程璐和思文的夫妻專場。程璐不介意將自己「把軟飯硬著吃」的形象發揮到底,「剛跟思文在一起的時候,雖然我個頭不太高,但是我也沒有工作。這轉折很強烈啊。」而思文是靠在《脫口秀大會》第一季裡,將自己老公稱為「睡在上鋪的兄弟」一戰成名。在《笑場》裡,思文繼續發揮自己女性思維的表演優勢,將養生、整容、婚姻等話題網羅笑談。

  《笑場》的開頭和結尾,對嘉賓和脫口秀行業進行了一番點評和討論。與《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的單純逗樂相比,《笑場》顯得多了一份行業責任感。李誕在節目中說,現在國內真正以脫口秀為生的人還是很少,「專職做這一件事能夠活得比較好的話,(脫口秀)就是成功了」。

  從美國電視節目誕生而來的脫口秀在國內的起步,應該要從2012年播出的綜藝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算起。那時王自健是上臺表演的主咖,李誕、池子、王建國還是幕後的寫手。現在王自健在電視劇《安家》裡扮演王子健,而李誕他們則從幕後躍到了臺前,揮起了國內脫口秀的大旗。

  稍微對脫口秀行業有所了解的觀眾會知道,《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笑場》的幕後推手都是笑果文化,李誕是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李誕在《笑場》的節目裡說,笑果文化的成立是要挖掘國內的脫口秀人才,「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來都挺沒信心的」。隨著《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受到關注,才算有了一些眉目。而觀眾所熟悉的那些脫口秀演員——暴躁的卡姆、冷幽默的Rock、愛造諧音梗的王建國等,都是笑果文化的籤約藝人。再加上旗下的呼蘭、思文、程璐等人,笑果文化在脫口秀的內容輸出和人才輸出方面成為國內的領航者。

  笑果文化之於脫口秀,讓人不免聯想到德雲社之於相聲。于謙還擔任了《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的導師,他說,脫口秀和相聲殊途同歸。雖然一個是從美國舶來的單人喜劇,一個是講究說學逗唱的傳統曲藝,但是兩者在表演方式和內容思想上還是有著很多相通的地方。德雲社已經在飯圈女孩的加持下變身「最強男團」,笑果文化依靠旗下的一系列脫口秀節目和籤約藝人,也許很快就能成為下一個喜劇天團。

相關焦點

  • 從《吐槽大會》到《笑場》,脫口秀節目攪動喜劇演出市場
    脫口秀,或者說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是一門源自歐美的藝術形式。在中國,它真正意義上走進大眾視野,憑藉的是流量超10億的爆款綜藝。比如《脫口秀大會》,它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進行創作和競演,或是像《吐槽大會》那樣,主菜是明星八卦和娛樂熱點。不過,從表演形式來看,它們都無法代表脫口秀的原始風貌。
  • 《脫口秀大會》出圈《百變大咖秀》重啟,喜劇綜藝能否捲土重來?
    >除了《脫口秀大會》,2020年在播的、待播的、已完結的喜劇綜藝,足足有10檔。 2017年1月,《吐槽大會》橫空出世,在題材與類型高度重合的衛視喜劇綜藝中,一舉成名;同年8月,《脫口秀大會》誕生。7個月時間,笑果文化強勢捧出了李誕、池子、思文等人。 就此,喜劇綜藝形成了網絡脫口秀與電視喜劇兩大派別,背後分別站著笑果文化和歡樂傳媒。
  • 《脫口秀大會》出圈、《百變大咖秀》重啟,喜劇綜藝能否捲土重來?
    無論是播放數據還是口碑情況,這季節目的表現都是大大超乎預期的,也大大提高了觀眾對今年《吐槽大會》的期待值。直到《吐槽大會》的出現。 2017年1月,《吐槽大會》橫空出世,在題材與類型高度重合的衛視喜劇綜藝中,一舉成名;同年8月,《脫口秀大會》誕生。7個月時間,笑果文化強勢捧出了李誕、池子、思文等人。
  • 《吐槽大會》帶歪了中國脫口秀?
    然而,「美國人做作品,中國人卻是在賺錢」,對比美國喜劇中心一年一度的原版《吐槽大會》不難發現,笑果文化打造的《吐槽大會》在中國現實語境的夾縫環境中求生存。而更重要的是,在笑果文化的脫口秀節目火熱之外,還有無數熱愛脫口秀的年輕人潛在水下。主打年輕群體的綜藝喜劇
  • 《吐槽大會》之後,單口喜劇火起來了嗎?
    白天,編劇們在為《吐槽大會》第二季最後一期「讀稿」,這個環節至關重要,因為《吐槽大會》每位明星的吐槽內容全部由編劇創作,是否好笑、段子之間是否重複、能否形成呼應關係,都需要在讀稿階段完成。與此同時,透明會議室裡,李誕帶著一眾編劇在讀稿。看上去與普通公司開會沒太大區別,除了隔三差五,這間透明會議室裡會發出音量巨大的笑聲——這至少說明某個段子效果不錯。
  • 池子咋離開《吐槽大會》//吐槽大會好笑嗎?
    現在很火的一個網絡娛樂脫口秀節目叫《吐槽大會》,似乎年青人特別喜歡,尤其是90後、00後。 令人不解的是,引來了不少正在火或者已經火過了的娛樂界明星,包括其他行業的名人上場。 廣告商去蹭過熱鬧可以理解,可,這些人和那麼有一些人, 咋就去了呢! 我不得其解?
  • 《吐槽大會》變「洗白大會」,中國脫口秀「藥丸」了嗎?
    《吐槽大會》一季不如一季,暴露出的是中國整個脫口秀行業現階段問題的冰山一角。 從電視節目到超級網綜,中國脫口秀走過了一條並不平坦的道路,可以說每一代脫口秀人,都是「各領風騷沒幾年」。 在英文裡,《實話實說》這種脫口秀叫Talk Show,一個主持人找來一堆嘉賓一起聊天。 而《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對應的是Stand-up Comedy,一個演員站著講段子,嚴格來說叫「站立喜劇」「單口喜劇」。
  • 李誕:儘管《吐槽大會》更火,但我更為偏愛《脫口秀大會》
    說到李誕,很多人想到的關鍵詞——《吐槽大會》、脫口秀、笑果文化,沒錯,《今晚今晚80後脫口秀》可以說是中國脫口秀節目的首秀和鼻祖,但還是逃不過當時脫口秀過於小眾,不被關注的局面,所以在《今晚80後脫口秀》中,李誕並沒有積累到很多粉絲觀眾。但也正是這個誰都不認識的舞臺上,李誕積累了脫口秀表演的很多經驗,也慢慢從對脫口秀的興趣轉變成了熱愛。觀眾開始認識李誕是因為《吐槽大會》的爆火。
  • 李誕:儘管《吐槽大會》更火,但我更為偏愛《脫口秀大會》
    說到李誕,很多人想到的關鍵詞——《吐槽大會》、脫口秀、笑果文化,沒錯,這都是他的標籤和成就。 《今晚今晚80後脫口秀》可以說是中國脫口秀節目的首秀和鼻祖,但還是逃不過當時脫口秀過於小眾,不被關注的局面,所以在《今晚80後脫口秀》中,李誕並沒有積累到很多粉絲觀眾。但也正是這個誰都不認識的舞臺上,李誕積累了脫口秀表演的很多經驗,也慢慢從對脫口秀的興趣轉變成了熱愛。 觀眾開始認識李誕是因為《吐槽大會》的爆火。
  • 撕標籤談折騰 《脫口秀大會》打造「小而美」喜劇脫口秀
    由張紹剛、李誕、池子的「TP天團」護航的首檔喜劇脫口秀對戰節目《脫口秀大會》在騰訊視頻開播一周即突破一億播放量。
  • 節目分析報告之《吐槽大會》第三季
    在2020年的《脫口秀大會》結束的時候,我還沒寫完分析報告,那麼我就翻出來今年年頭寫的這一篇《吐槽大會》的分析宣推報告,先做個預熱吧~看完2019年的《脫口秀大會》,我跟朋友說這季節目我看得好累,不像前幾季那麼輕鬆了,我感覺每一個脫口秀演員在竭盡全力讓觀眾愛上脫口秀、愛上吐槽。《吐槽大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著《脫口秀大會》上的。
  • 《脫口秀大會》變了,笑果文化正在「拋棄」脫口秀
    只不過,這些調整能否讓《脫口秀大會》更靠近他的目標,讓脫口秀行業有良好的人才孵化及上升渠道,從而促使整個行業走向產業化,這一切還不得而知。 1 賽制模式大調整 第二季直指推新人 《脫口秀大會》的誕生是緊跟在《吐槽大會》熱度之後的,相比於「前輩」用明星藝人的影響力在市場試水脫口秀文化,《脫口秀大會》則更側重於為大眾呈現stand by comedy更原本的樣貌,這可能也是《脫口秀大會》第一季每期都有多位脫口秀演員表演的原因
  • 《笑場》:煙缸與琥珀
    朋克說起名的時候他們連「本場不退票」之類的都想過,但最終和中國第一個脫口秀專場這件事最契合的,還是笑場這兩個字。 起一個好名字大概是辦一場脫口秀專場裡最簡單的一件事。站在2020年,我們對脫口秀這種形式已經有了充分的認知,但在《笑場》錄製的2018年,《脫口秀大會》第一季剛剛播出,幾個明星之間的吐槽還是人們對脫口秀的第一印象。
  • 喜劇綜藝為什麼不好笑了?
    此前笑果文化CEO賀曉曦接受《電視指南》專訪時就曾表示:當下國內脫口秀行業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人才儲備不夠,其二是配套的喜劇人口不夠。網紅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3》上對專業脫口秀演員的壓制表現便可見一斑,當有內涵的喜劇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的需求,速食的有趣更能直接擊中大眾心理,反覆以往,喜劇綜藝越來越難做。
  • 安利5檔脫口秀綜藝,《吐槽大會第三季》《歡樂喜劇人》等,哪部是你...
    《吐槽大會第三季》 由企鵝影視和笑果文化聯合出品的一檔喜劇脫口秀節目。節目共10期,由張紹剛主持。《吐槽大會第三季》秉承「吐槽,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的理念,讓人們在日常的交往中用坦誠的態度與機智幽默的語言,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
  • 新一季《脫口秀大會》人員大調整,還能誕生新的「李誕池子」嗎?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復盤笑果旗下李誕、池子之外的、擁有相當人氣的脫口秀演員「變紅之路」,比如王建國、思文、Rock等藝人。2017年,第一季《吐槽大會》捧紅了李誕、池子,但隨後笑果文化並沒有急於再度複製輝煌,然而去打造了另一款「星素結合」的《脫口秀大會》。
  • 首期《笑場》平淡收場,李誕拿什麼來實現自己的脫口秀野心?
    《吐槽大會》剛剛收官不久,《笑場》就悄悄登場。說悄悄是真的悄悄,第一期播出之後,幾乎沒能翻起任何水花,在某乎上「關於如何評價李誕的脫口秀節目《笑場》第一期?」的問題下面,也僅有10來個答案。對於想要打造笑果脫口秀產品矩陣的李誕來說,這不知算是幸事還是挫折。
  • 一臺《脫口秀大會》,養不活中國的脫口秀演員
    ,他們二人都是脫口秀行業的天才型選手。近十年,國內問世了《壹周立波秀》《今晚80後脫口秀》《金星秀》《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相關綜藝,但或因主咖退場,或因經費問題,前三檔節目都已停播,出圈度較高的如今僅剩《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
  • 草莓音樂節到宅草莓,吐槽大會到笑果工廠,在線演藝如何發展
    擁有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知名網綜IP的笑果文化為何開出上海新天地線下體驗店?近日,2020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聯盟」在現場成立。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獲悉,聯盟由演藝大世界攜手多家在線演藝相關機構共同發起。
  • 被李雪琴笑死,脫口秀大會跟吐槽大會有啥區別?
    《吐槽大會》剛播出的時候,確實吸引人,主要是新鮮,大眾比較好奇。但後面越來越不好看,主要是段子不好笑,嘉賓講得也不好笑。 如果說吐槽大會是專門以吐槽他人為主的,那麼脫口秀大會不過是換一種形式的吐槽大會而已,內核本質是一致的,不過增加了一個競爭比賽淘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