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07:23:54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市民正閱讀本報策劃報導《2018,看主城「七十二變」》。
昨日,重慶晨報推出5個版的特別報導《2018,看主城「七十二變」》受到讀者追捧,大家紛紛為本報的這組報導「打CALL」,「有高度,有厚度,有力度!」
多角度體現重慶發展成就
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蔡敏表示,重慶晨報這組報導「有高度有厚度,體現了政經大報的責任與擔當,數字、圖像、文字結合,傳播力度大。」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發展作為熱詞一直沒冷過,《重慶晨報》的這組報導,也是緊扣發展主題來採寫。從內容上講,體現了五位一體建設和新發展理念。」
蔡敏認為,「主城七十二變」報導不僅有高度和厚度,內容上也有文眼,看點多。「整組報導涉及主城各區的經濟、交通、文化、民生等,視野開闊。報導的形式有新意,尤其是有圖讀和數讀,很直觀生動。」
報導激發乾事創業的活力
大渡口區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呂佩澤稱,這組報導將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內容亮出來,這既是公開承諾,又是自加壓力,將極大激發乾事創業的活力。
呂佩澤說,這組報導展示2018年主城九區各自的發展計劃,這是在歲末年初,為廣大市民送上的一道「新聞大餐」。
呂佩澤說,將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內容亮出來,而且和其他區一起「曬」,這不僅要求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群眾百姓辦好民生實事,還要向兄弟城區學習,找差距,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的活力,彌補自身工作上的短板和不足。
希望晨報深挖南岸文化底蘊
南岸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家玉說,這組報導為市民揭開了「文化向南」的華美畫卷,以三峽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為代表的南岸文化產業將大步向前。像人們熟悉的南濱路,就正在打造主城最完整的文化演藝產業鏈。「未來南濱路將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全年都精彩,建設時尚的文化消費場所,打造創新的文化消費活動。」
南岸區還注資啟動了303戲劇創作孵化基金,打造西南第一個以戲劇為中心的文化產業孵化平臺,吸引了大批優秀青年人才踴躍參加,現今生產了12部原創劇目,演出500多場。
「希望晨報深挖南岸文化底蘊,推出更多精品報導。」羅家玉說。
彰顯政經大報影響力
「這組報導非常大氣,顯示出政經大報的影響力、傳播力。」渝北區委外宣辦主任易仕美認為,報導內容緊扣主題,既有數據展示,也有詳細解讀,讓人盡覽主城九區的發展,也寫出各區不同的特色。
這組策劃報導很實,為重慶兩會召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江北區發展躍然紙上
江北區委宣傳部新聞科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晨報推出的2018看主城「七十二變」報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特別是圍繞市民關心的北濱路建設、江北嘴夜景提檔升級等情況,將江北區的發展變化躍然紙上。
新的一年,江北區將聚焦聚力「智能江北」建設,奮力開創江北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迎來更多的發展變化。
市民:我身為重慶人自豪
渝北區的陳舒平表示,看了這組報導,讓他深切感受到作為重慶人的自豪。
43歲的張維彬是兩江公交二分公司606公交值班隊長,從事公交行業25年。張師傅表示,和職業有關,自己最關心的就是交通問題。晨報推出的特別報導,涉及交通的改善。「主城未來肯定會更暢通。」張師傅說,市民出行必定更便捷。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羅薛梅 李晟 蔣豔 劉波 代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