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為晨報策劃報導《2018,看主城「七十二變」》打CALL 「報導...

2021-01-12 上遊新聞

01-23 07:23:54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市民正閱讀本報策劃報導《2018,看主城「七十二變」》。

昨日,重慶晨報推出5個版的特別報導《2018,看主城「七十二變」》受到讀者追捧,大家紛紛為本報的這組報導「打CALL」,「有高度,有厚度,有力度!」

多角度體現重慶發展成就

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蔡敏表示,重慶晨報這組報導「有高度有厚度,體現了政經大報的責任與擔當,數字、圖像、文字結合,傳播力度大。」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發展作為熱詞一直沒冷過,《重慶晨報》的這組報導,也是緊扣發展主題來採寫。從內容上講,體現了五位一體建設和新發展理念。」

蔡敏認為,「主城七十二變」報導不僅有高度和厚度,內容上也有文眼,看點多。「整組報導涉及主城各區的經濟、交通、文化、民生等,視野開闊。報導的形式有新意,尤其是有圖讀和數讀,很直觀生動。」

報導激發乾事創業的活力

大渡口區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呂佩澤稱,這組報導將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內容亮出來,這既是公開承諾,又是自加壓力,將極大激發乾事創業的活力。

呂佩澤說,這組報導展示2018年主城九區各自的發展計劃,這是在歲末年初,為廣大市民送上的一道「新聞大餐」。

呂佩澤說,將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內容亮出來,而且和其他區一起「曬」,這不僅要求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群眾百姓辦好民生實事,還要向兄弟城區學習,找差距,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的活力,彌補自身工作上的短板和不足。

希望晨報深挖南岸文化底蘊

南岸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家玉說,這組報導為市民揭開了「文化向南」的華美畫卷,以三峽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為代表的南岸文化產業將大步向前。像人們熟悉的南濱路,就正在打造主城最完整的文化演藝產業鏈。「未來南濱路將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全年都精彩,建設時尚的文化消費場所,打造創新的文化消費活動。」

南岸區還注資啟動了303戲劇創作孵化基金,打造西南第一個以戲劇為中心的文化產業孵化平臺,吸引了大批優秀青年人才踴躍參加,現今生產了12部原創劇目,演出500多場。

「希望晨報深挖南岸文化底蘊,推出更多精品報導。」羅家玉說。

彰顯政經大報影響力

「這組報導非常大氣,顯示出政經大報的影響力、傳播力。」渝北區委外宣辦主任易仕美認為,報導內容緊扣主題,既有數據展示,也有詳細解讀,讓人盡覽主城九區的發展,也寫出各區不同的特色。

這組策劃報導很實,為重慶兩會召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江北區發展躍然紙上

江北區委宣傳部新聞科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晨報推出的2018看主城「七十二變」報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特別是圍繞市民關心的北濱路建設、江北嘴夜景提檔升級等情況,將江北區的發展變化躍然紙上。

新的一年,江北區將聚焦聚力「智能江北」建設,奮力開創江北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迎來更多的發展變化。

市民:我身為重慶人自豪

渝北區的陳舒平表示,看了這組報導,讓他深切感受到作為重慶人的自豪。

43歲的張維彬是兩江公交二分公司606公交值班隊長,從事公交行業25年。張師傅表示,和職業有關,自己最關心的就是交通問題。晨報推出的特別報導,涉及交通的改善。「主城未來肯定會更暢通。」張師傅說,市民出行必定更便捷。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羅薛梅 李晟 蔣豔 劉波 代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百位明星為海南自貿港打call |「斯巴達女神」趙奕歡為海南自貿港點讚打call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27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中國的新海南,世界的自貿港,我和觀眾網、新海南客戶端一起為海南自貿港加油!」9月27日,內地知名女演員趙奕歡為海南自貿港點讚打call,並向廣大觀眾粉絲髮出誠邀,一同關注海南自貿港。
  • 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原標題: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什麼是「四全媒體」?業界研究認為,全程媒體是指從事件的開端到最終的結果,媒體都能為讀者進行跟進報導;全息媒體是指信息的傳播方式不再是簡單的圖文,而是音頻、視頻等都在報導過程中得到廣泛使用,給讀者帶來全新體驗;全員媒體是指人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都擁有對事件的話語權;全效媒體是指媒體傳播的分眾化特徵更加突出,能夠更加高效地對受眾進行傳播和收集信息反饋。
  • 百位明星為海南自貿港打call | COLOR成員馮琬賀為海南自貿港加油助力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27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中國的新海南,世界的自貿港,我和觀眾網、新海南客戶端一起為海南自貿港加油!」9月25日,內地新晉女團COLOR成員馮琬賀甜美來襲,為海南自貿港點讚打call,並誠邀廣大觀眾粉絲一同關注海南自貿港。
  • 初心不渝 青春火花丨吳喆:讓讀者與新聞的距離更近
    《瀟湘晨報》編輯中心助理主任吳喆。紅網時刻記者 王嫣 長沙報導爽朗的清晨,伴隨著太陽的升起,一份散發著墨香、刊載著新鮮內容的《瀟湘晨報》已被送到了不少人手中。在吳喆十多年的新聞從業路上,主持、策劃、參與過的重大報導不計其數,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那個頭版策劃。2012年6月16日晚8點半,《瀟湘晨報》4樓的會議室裡燈火通明,吳喆和同事們一起,正在進行一場「頭腦風暴」,緊張地討論著第二天的頭版內容。如何更好地呈現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榮耀瞬間,成為了困擾大家的難題。
  • 為成都正能量,打call!
    誠邀廣大網友為成都的這些榜樣和作品投票、點讚和打call。動動你們的小手指成都的這些榜樣和作品就能C位出道啦!先來看看,他們究竟是誰?針對疫情發生初期的恐慌心理,推出《萬眾齊心,定能打贏新型肺炎防疫戰》等文章,傳遞必勝的信心;聚焦基層防疫中存在的亂象,推出《衝進居民家中砸麻將,防的哪門子疫?》《「一刀切」式疫情防控簡單粗暴,就是添亂》等文章,倡導依法、科學防疫;旗幟鮮明批駁謠言,推出《雙黃連,別給我們開黃腔》等文章,呼籲不信謠不傳謠;防疫後期個別地方出現新增病例,推出《大城市新增病例,該怎麼看?》
  • 獨家報導(15):致關心黑龍江的讀者
    這兩天,讀者很活躍,後臺留言很多。通過我的助手聯繫我的不少讀者,提到黑龍江作為新的疫情重災區,可否讓李躍華前往北方參戰。這些熱心讀者中,有人自告奮勇要牽線搭橋。所以,我想在這裡集中給關心黑龍江疫情和李躍華醫生的熱心讀者朋友,一起說幾句話。一方面,我從內心盼望真正有能力的讀者出來居中斡旋,一方面我又希望沒有能力牽線搭橋的讀者,不要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以免彼此大量溝通,聯絡,探討,變成無用功。為了防止失聯,我用三個手機六個微信,加了近三萬鐵粉。
  • 媒體融合時代,深度調查報導如何破局?
    本期我們邀請到津雲採訪中心主任白冬梅為我們講述媒體融合時代「津雲新聞」深度報導及調查報導的打法,分享「津雲新聞」在新聞同質化時代抓「第一落點」的經驗。 津雲特稿團隊因為媒體融合的緣故,在人員構成上包含10多人的採訪團隊(不包括部門主管、策劃人),由原天津日報社的新聞117、原北方網旗下前沿客戶端和原《每日新報》的記者構成。崗位職責分兩部分:既要負責全國各地特稿的採訪,還要兼顧天津市熱線新聞的採寫。
  • 梳理45起性侵事件報導,讓我們聊聊真相與邊界丨特別策劃
    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在《看高管涉性侵案報導,偽平衡只會在互相抵消中攪渾水》一文中表達了他對「平衡」的看法:「我並不認為一篇報導必須呈現每一方的聲音,客觀的報導和平衡的輿論,不是某家媒體某篇媒體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拼圖,當輿論一邊倒地形成某種判斷的時候,媒體通過深度調查挖掘出『另一面的事實',這種報導就是對輿論的平衡。」
  • 多點連線直播:現場報導的創新
    加強統籌策劃,彰顯創新魅力   單個現場報導,即便是突發性報導,也需要策劃,除了抓時效,還要求視角新、立意高、開拓深,不僅帶給受眾信息,還要揭示新聞事件的背景與意義,引發其深思。   多點連線的直播,需要精準策劃。
  • 2017年度第一敷衍梗:為XX打call
    它還有「瘋狂地為XX打電話」和「打call雙擊666」等變體,簡言之,說的是讚美、肯定、助威,是為你加油,像支持和呵護愛豆(偶像「idol」一詞的音譯)一樣。這個梗肇始於日本演唱會的應援。2017年6月以來,「打call」的媒體報導指數(下)與百度搜索指數(上)簡易曲線圖。數據來源於「http://index.baidu.com」。
  • 新京報2014年度新聞報導獎發布(案例+點評)
    張樹庭:高度贊同這位網友的意見「當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一味煽情時,只有新京報還在做理性、科學的分析」,尤其是突發新聞的報導,能堅持這一點很不容易。朱學東:題材重大,關注度高,同題新聞中有獨家發現,策劃也較好,消息源匯集,信息量大,報紙新媒體合作發力,社會反響強烈。白巖松:那些為參與報導的43位作者,也該點個讚,沒有更細的分工,就沒有更整體的報導。
  • 【報導】世界冠軍誕生,2018GBWC總決賽
    【報導本分類下均為展會、新品發布、不限於模型界的重大事件報導。(由於我們每日上午10:30準時更新,而各類事件報導總是要隔日才能發表讓小編非常鬱悶……)公開組冠軍2018世界總冠軍原創文章聲明微信公眾號《高達模型製作技巧》自創辦以來深受各個方面大力支持,文章內容為模型作者投稿以及編輯編撰。眾多作者編輯譯者亦傾力付出辛苦的汗水和獨特的創意。對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的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編輯獲得授權。私自轉載行為和任何不負責的摘錄行為,本公眾號運營主體將進行最大程度的追責。
  • 宣傳新思想 激發新動能 取得新突破——人民日報社2018年兩會報導...
    推送圖文、短視頻報導38條,總瀏覽播放量超5700萬。推出《學習新時代》專欄,推送《必讀!習近平兩會十大金句來了》《@所有黨員幹部,習近平兩會講話提了五個新要求》等原創報導24篇,總閱讀量3500多萬。   人民網推出「習近平兩會參加團組審議」系列解讀和人民網評,在首頁大頭條推出重要報導策劃《習近平兩會上關心過問的10件「小事」》,在各大平臺總閱讀量超過4000萬。
  • 看我七十二變
    看我七十二變 2020-06-11 0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orning Herald)周四(9月24日)最新報導,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
    中國禁止兩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入境】《雪梨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周四(9月24日)最新報導,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和亞歷克斯·喬斯克(Alex Joske)已被禁止進入中國。不到兩周前,澳大利亞曾以「國家安全擔憂」為名吊銷兩名中國學者籤證。這種以牙還牙的反應是中澳兩國關係惡化的最新升級。
  • 從《少年的你》看媒體如何報導校園霸凌
    因此,媒體需要尋求校園霸凌事件新聞報導視角的多樣化,完善議題結構。媒體不僅要保證信息客觀準確的告訴讀者「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也要讓讀者明白「事件發生後我們應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讓讀者了解「事件為什麼會發生」。
  • 融媒體時代如何讓新聞報導更出彩
    地方黨報承擔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紐帶作用,地方黨報媒體人要掙脫思想束縛,改變傳統媒體的老思維,適應變革,掌握主動權,創新採寫手段、傳播方式,才能推出有力度有深度,群眾愛看的新聞報導。 近年來,郴州日報緊扣強責、提質、增效主題,全面改革,走創新、轉型之路,促進媒體融合發展。
  • 《中國新聞周刊》戰"疫":全景式報導 全平臺傳播
    原標題:全景式報導 全平臺傳播 2月28日,中國新聞社獲得了獨家專訪上海「網紅醫生」張文宏的機會,採訪記者是一名「老將」——中新社上海分社社長李鵬。經中新社社長陳陸軍同意,我們提前一天商定了一個「特別策劃」,即《中國新聞周刊》(以下簡稱周刊)將全文刊發採訪實錄。
  • 除了孫悟空,有一個女神仙也會七十二變,號稱萬物之母!
    看過書籍《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有一個神仙叫做孫悟空,他在一塊仙石中蹦出來,後來成為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孫悟空拜菩提祖師為師,學會了筋鬥雲和七十二變。在天庭的時候,孫悟空大鬧天宮,因為他擁有七十二變,各路神仙都抓不住他,最終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 《粵語童謠要維權》後續報導:讀者頗大反響
    自報導刊出後,韋然這位創作人身份重新被認知,耳熟能詳的粵語童謠也令不少人倍感親切,在網上引起很大迴響。同時,韋然為作品發聲、要維權的境遇也令同樣有參與兒歌創作的本土音樂人吳頌今產生共鳴,他日前主動聯繫南都記者,以自己一次親身購買音像製品的經歷,揭開內地兒童音樂作品嚴重被侵權的境況,他說希望透過此次採訪呼籲社會對音樂著作權給予保護,對兒童音樂作品給予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