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有邊界的人嗎?你的人生自己說了算嗎?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人、朋友、戀人面前,你分得清哪些是「你」的事,哪些是「我」的事嗎?你又如何知道,哪些是你自願做出的選擇,哪些不是?
《半個喜劇》上映於12月20日,又一部被開心麻花從話劇舞臺搬上大銀幕的喜劇作品,並由《驢得水》原班人馬操刀,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趙海燕擔綱主演,常遠、梁翹柏友情出演,片長111分鐘,目前豆瓣評分7.6。
影片講述了來自小地方的鳳凰男孫同(吳昱翰飾)寄宿在北京同學鄭多多(劉迅飾)家,親眼目睹其欺騙莫默(任素汐飾)的感情,經過深入的了解和接觸,孫同喜歡上了莫默這個直率剛烈的北京女孩,也迎來了友情、愛情、前途以及母親的多重擠壓與考驗,面對靈魂的拷問,最終艱難做出自己的選擇。
選擇,看似容易,其實並非如此,因為真正的選擇必須「顧此失彼」,失去是痛苦的,是有後果和代價的,沒有「痛感」的選擇也從來都不是真正的選擇。
然而,比做出選擇更難的,是你是否真正明白,你到底擁有多少選擇的自由。
或許,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跟孫同一樣,因為沒有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邊界」而彼此不分,太多毫不相干的事情被強行說成一件事,肆無忌憚地擠壓、掠奪你手裡的選擇權,給你施壓、逼你就範,還要說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孫同,一個典型的鳳凰男,來自東北,父母離異,高考復讀三年才考上大學,跟北京土著鄭多多成了7年的同學、哥們。
深知自己生在「水坑」裡的孫同,只能靠自己去實現逆天改命,可命運偏偏為他安排了一條捷徑,鄭多多讓他的人生變得不那麼艱難。
生在天上的人,但凡伸伸手拉一把,就能讓泥地裡撲騰的人,少走一點彎路,這個世界,常常就是這麼現實而荒謬。
北京沒房,他可以借宿在鄭多多家;不捨得買衣服,他可以撿鄭多多的舊衣服穿;找工作難,鄭多多的父親可以幫他安排;沒有北京戶口,也是一樣,安排!
背靠大樹好乘涼,遵守成年人的世界的規則,有時候確實是有非常實際的紅利可以收割。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傳記作品《斷頭王后》中寫道:「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孫同就是陷在這種「禮物」的陷阱裡,與鄭多多有著千絲萬縷的羈絆,甚至活得不分你我,無視對錯,用莫默的話說,他活成了鄭多多的一條狗。
他明明也喜歡高璐,卻不敢表白,成了鄭多多與高璐之間的「和事佬」,長期壓抑著自己的感情;
鄭多多並非單身,他卻沒沒勇氣告訴莫默真相,致使莫默被騙炮,感情受傷;
高璐差點就能發現鄭多多出軌莫默,他卻拼命替鄭多多遮掩、圓謊,使高璐被矇騙。
他媽說的也沒錯,他確實活得沒骨氣,因為骨氣意味著「有所為,有所不為」,可他束手縛腳,身不由己。
不設邊界的人,勢必要一退再退,退無可退。
愛上了莫默,卻惹怒了鄭多多,如果不跟莫默分手,鄭多多就要拿回給他的所有東西,那些他特別渴望、特別看重、害怕失去的——哥們、工作、戶口、前途、未來……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孫同的可恨之處,就在於沒有跟親近的人建立清晰有效的「邊界」。
他始終不能明白,他們對他的「好」,是他們的事,他們也可以不給,他怎麼想、怎麼做是他自己的事。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正好中了別人的「投射」,他們就想這樣去控制你!
他當然也不想成為別人手裡的提線木偶,可是他毫無頭緒!他知道有些事情不對,但他說不出哪裡不對。
他不同意跟莫默分手,明知道他媽在醫院撒潑耍賴裝病,他還是聽了她媽「兩全其美」的建議,面對莫默的質問,他咆哮著說,「你為什麼不站在我的角度上考慮一下?」
雖有角度,但從不據理力爭,誰會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善良的人為何常常幹些成全別人噁心自己事。
缺少人際關係的邊界,將別人的事與自己的事混為一談,就會被別人的意志裹挾,甚至因為別人的一點好,而透支自己「湧泉相報」。
辯論大神黃執中曾說:「一個人值不值錢,看他的原則值不值錢。」
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我敢說,孫同精神世界的條條框框比大多數人要多。
從他看到鄭多多和莫默關係曖昧,離開以後再返回阻止鄭多多,並成功讓莫默離開;從他對他媽給領導送禮行為的反感、對經理拉攏的無動於衷,都能看出來,孫同內心絕對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
但孫同並不是個邊界感很強的人。
物權是最基本的邊界,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可在孫同眼裡,鄭多多舊衣服他可以穿,鄭多多家他可以住,鄭多多睡過的女人,他不是不能交往,在這些沒有原則性「對錯」的問題上,他沒有邊界地伸手,也註定了鄭多多同樣可以沒有邊界地向他索要回報。
耿直率性的莫默身上,那「一身正氣」也多半來自她對「原則」的堅持:
看到鄭多多床上躺了個女人,她轉身就要走,不染指別人的男人,是一個有操守的女人起碼的原則;
鄭多多騙她說自己是單身,睡了一夜後得知高璐是其未婚妻,雖然很憤怒也很屈辱,但她還是要求孫同給高璐打電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正直的人起碼的原則;
在與「快板男」相親時,她在電話裡果斷拒絕行長走後門加塞;她不同意跟孫同假裝分手,靠說謊幫他騙過試用期、拿到北京戶口。
違背原則、順從規則確實能帶來「好處」,但她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希望自己的心靈蒙塵,就像在跟酒吧老闆聊天時,她說,「我不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樣,我就想試試這樣行不行」
但莫默同時是個邊界感很強的人。
誤砸孫同電腦,她留下了修電腦的賠償金,是對電腦的「物權」的尊重;孫同跟「快板男」因她打架,弄壞了眼鏡,她帶他去配了新的;為了補償孫同白白挨打,莫默請他喝酒。在她心裡,互不虧欠是基本的人際邊界。
她要求孫同尊重自己的邊界,不讓把他的想法強加給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防止自己內心世界的秩序失衡;
她也同樣尊重孫同的邊界,不靠同居關係,更不靠自己的北京戶口和優渥的家庭條件作為籌碼,而要求孫同與他媽媽、與鄭多多決裂,她只是一再提醒孫同:你不要管別人,你現在就問問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
《所謂人際高手 就是讓人舒服》一書中說,「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其特定的秩序,建立心理邊界並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事情歸你,我的事情歸我。
原則,常常是對是非對錯的態度,如果不牽扯到複雜的人情世故與利益關係,也不放在某些操淡的「潛規則」之下,必然很容易分辨,也容易堅持,不然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正義凜然的「鍵盤俠」了。
可一旦模糊了自己與他人的邊界,不停地向規則妥協,就會無形中就失去立場,被各種關係綁架,以至於情理糾纏不清,再多的原則也形同虛設。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鄭多多拿工作和戶口相要挾,拼命操控孫同的選擇;媽媽以犧牲與「愛」做籌碼,向他施壓,意圖控制他的人生、他的婚姻。不能守住自己的邊界,誰都可以在你的人生裡稱王稱霸!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生命的意義是成為你自己。」
不含誘惑的深情,只有莫默給了他,無形中,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讓他意識到這樣下去是不對的,明碼標價的身外之物,與失去自我相比,孰輕孰重?孫同心裡漸漸有了答案。
酒店外,憤怒地踹向垃圾桶,他何嘗不想把他們全都趕出自己的「邊界」,為受盡委屈的自我扳回一局,堂堂正正做一個人,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於是,他鼓起勇氣向高璐告知了實情,跟鄭多多廝打在一起,他說,我想活的像個人,我想做個人。
離開婚禮時,他一邊脫下伴郎的衣服,一邊跟鄭多多徹底劃清邊界,他說,從你那裡拿的,我會一點一點全都還給你,他終於擺脫了各種利益的控制。
在電梯偶遇他媽,見他與莫默牽手和好,他媽再次假裝暈倒,這次,他沒有被親情綁架,而是將他媽從他的邊界內推了出去,讓她為自己負責,也擺脫了親情的控制。
自我邊界的建立,是防止別人過度索取和過度控制、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的前提。
拎清楚哪些是你的事,哪些是我的事,即使再親密的朋友、愛人、家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彼此隨意「越界」,才能防止他們對對錯等「原則性」問題有過多的精神綁架,才有可能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獲得自由選擇的權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