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關係有「邊界」,選擇才有自由

2020-08-27 一個人的聖經

文/安若兮

用溫暖的文字,點亮孤獨的靈魂


你是個有邊界的人嗎?你的人生自己說了算嗎?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人、朋友、戀人面前,你分得清哪些是「你」的事,哪些是「我」的事嗎?你又如何知道,哪些是你自願做出的選擇,哪些不是?

《半個喜劇》上映於12月20日,又一部被開心麻花從話劇舞臺搬上大銀幕的喜劇作品,並由《驢得水》原班人馬操刀,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趙海燕擔綱主演,常遠、梁翹柏友情出演,片長111分鐘,目前豆瓣評分7.6。

影片講述了來自小地方的鳳凰男孫同(吳昱翰飾)寄宿在北京同學鄭多多(劉迅飾)家,親眼目睹其欺騙莫默(任素汐飾)的感情,經過深入的了解和接觸,孫同喜歡上了莫默這個直率剛烈的北京女孩,也迎來了友情、愛情、前途以及母親的多重擠壓與考驗,面對靈魂的拷問,最終艱難做出自己的選擇。



選擇,看似容易,其實並非如此,因為真正的選擇必須「顧此失彼」,失去是痛苦的,是有後果和代價的,沒有「痛感」的選擇也從來都不是真正的選擇。

然而,比做出選擇更難的,是你是否真正明白,你到底擁有多少選擇的自由。

或許,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跟孫同一樣,因為沒有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邊界」而彼此不分,太多毫不相干的事情被強行說成一件事,肆無忌憚地擠壓、掠奪你手裡的選擇權,給你施壓、逼你就範,還要說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沒有邊界的關係有多可怕?


孫同,一個典型的鳳凰男,來自東北,父母離異,高考復讀三年才考上大學,跟北京土著鄭多多成了7年的同學、哥們。

深知自己生在「水坑」裡的孫同,只能靠自己去實現逆天改命,可命運偏偏為他安排了一條捷徑,鄭多多讓他的人生變得不那麼艱難。

生在天上的人,但凡伸伸手拉一把,就能讓泥地裡撲騰的人,少走一點彎路,這個世界,常常就是這麼現實而荒謬。

北京沒房,他可以借宿在鄭多多家;不捨得買衣服,他可以撿鄭多多的舊衣服穿;找工作難,鄭多多的父親可以幫他安排;沒有北京戶口,也是一樣,安排!

背靠大樹好乘涼,遵守成年人的世界的規則,有時候確實是有非常實際的紅利可以收割。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傳記作品《斷頭王后》中寫道:「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孫同就是陷在這種「禮物」的陷阱裡,與鄭多多有著千絲萬縷的羈絆,甚至活得不分你我,無視對錯,用莫默的話說,他活成了鄭多多的一條狗。

他明明也喜歡高璐,卻不敢表白,成了鄭多多與高璐之間的「和事佬」,長期壓抑著自己的感情;

鄭多多並非單身,他卻沒沒勇氣告訴莫默真相,致使莫默被騙炮,感情受傷;

高璐差點就能發現鄭多多出軌莫默,他卻拼命替鄭多多遮掩、圓謊,使高璐被矇騙。

他媽說的也沒錯,他確實活得沒骨氣,因為骨氣意味著「有所為,有所不為」,可他束手縛腳,身不由己。



不設邊界的人,勢必要一退再退,退無可退。

愛上了莫默,卻惹怒了鄭多多,如果不跟莫默分手,鄭多多就要拿回給他的所有東西,那些他特別渴望、特別看重、害怕失去的——哥們、工作、戶口、前途、未來……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孫同的可恨之處,就在於沒有跟親近的人建立清晰有效的「邊界」。

他始終不能明白,他們對他的「好」,是他們的事,他們也可以不給,他怎麼想、怎麼做是他自己的事。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正好中了別人的「投射」,他們就想這樣去控制你!

他當然也不想成為別人手裡的提線木偶,可是他毫無頭緒!他知道有些事情不對,但他說不出哪裡不對。

他不同意跟莫默分手,明知道他媽在醫院撒潑耍賴裝病,他還是聽了她媽「兩全其美」的建議,面對莫默的質問,他咆哮著說,「你為什麼不站在我的角度上考慮一下?」

雖有角度,但從不據理力爭,誰會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善良的人為何常常幹些成全別人噁心自己事。

缺少人際關係的邊界,將別人的事與自己的事混為一談,就會被別人的意志裹挾,甚至因為別人的一點好,而透支自己「湧泉相報」。




每個人都有原則,但不是人人都有邊界

辯論大神黃執中曾說:「一個人值不值錢,看他的原則值不值錢。」

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我敢說,孫同精神世界的條條框框比大多數人要多。

從他看到鄭多多和莫默關係曖昧,離開以後再返回阻止鄭多多,並成功讓莫默離開;從他對他媽給領導送禮行為的反感、對經理拉攏的無動於衷,都能看出來,孫同內心絕對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

但孫同並不是個邊界感很強的人。

物權是最基本的邊界,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可在孫同眼裡,鄭多多舊衣服他可以穿,鄭多多家他可以住,鄭多多睡過的女人,他不是不能交往,在這些沒有原則性「對錯」的問題上,他沒有邊界地伸手,也註定了鄭多多同樣可以沒有邊界地向他索要回報。



耿直率性的莫默身上,那「一身正氣」也多半來自她對「原則」的堅持:

看到鄭多多床上躺了個女人,她轉身就要走,不染指別人的男人,是一個有操守的女人起碼的原則;

鄭多多騙她說自己是單身,睡了一夜後得知高璐是其未婚妻,雖然很憤怒也很屈辱,但她還是要求孫同給高璐打電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正直的人起碼的原則;

在與「快板男」相親時,她在電話裡果斷拒絕行長走後門加塞;她不同意跟孫同假裝分手,靠說謊幫他騙過試用期、拿到北京戶口。

違背原則、順從規則確實能帶來「好處」,但她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希望自己的心靈蒙塵,就像在跟酒吧老闆聊天時,她說,「我不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樣,我就想試試這樣行不行」



但莫默同時是個邊界感很強的人。

誤砸孫同電腦,她留下了修電腦的賠償金,是對電腦的「物權」的尊重;孫同跟「快板男」因她打架,弄壞了眼鏡,她帶他去配了新的;為了補償孫同白白挨打,莫默請他喝酒。在她心裡,互不虧欠是基本的人際邊界。

她要求孫同尊重自己的邊界,不讓把他的想法強加給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防止自己內心世界的秩序失衡;

她也同樣尊重孫同的邊界,不靠同居關係,更不靠自己的北京戶口和優渥的家庭條件作為籌碼,而要求孫同與他媽媽、與鄭多多決裂,她只是一再提醒孫同:你不要管別人,你現在就問問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

《所謂人際高手 就是讓人舒服》一書中說,「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其特定的秩序,建立心理邊界並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事情歸你,我的事情歸我。

原則,常常是對是非對錯的態度,如果不牽扯到複雜的人情世故與利益關係,也不放在某些操淡的「潛規則」之下,必然很容易分辨,也容易堅持,不然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正義凜然的「鍵盤俠」了。

可一旦模糊了自己與他人的邊界,不停地向規則妥協,就會無形中就失去立場,被各種關係綁架,以至於情理糾纏不清,再多的原則也形同虛設。




有「邊界」的人生,才有選擇的自由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鄭多多拿工作和戶口相要挾,拼命操控孫同的選擇;媽媽以犧牲與「愛」做籌碼,向他施壓,意圖控制他的人生、他的婚姻。不能守住自己的邊界,誰都可以在你的人生裡稱王稱霸!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生命的意義是成為你自己。」

不含誘惑的深情,只有莫默給了他,無形中,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讓他意識到這樣下去是不對的,明碼標價的身外之物,與失去自我相比,孰輕孰重?孫同心裡漸漸有了答案。

酒店外,憤怒地踹向垃圾桶,他何嘗不想把他們全都趕出自己的「邊界」,為受盡委屈的自我扳回一局,堂堂正正做一個人,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於是,他鼓起勇氣向高璐告知了實情,跟鄭多多廝打在一起,他說,我想活的像個人,我想做個人

離開婚禮時,他一邊脫下伴郎的衣服,一邊跟鄭多多徹底劃清邊界,他說,從你那裡拿的,我會一點一點全都還給你,他終於擺脫了各種利益的控制。

在電梯偶遇他媽,見他與莫默牽手和好,他媽再次假裝暈倒,這次,他沒有被親情綁架,而是將他媽從他的邊界內推了出去,讓她為自己負責,也擺脫了親情的控制。



自我邊界的建立,是防止別人過度索取和過度控制、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的前提。

拎清楚哪些是你的事,哪些是我的事,即使再親密的朋友、愛人、家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彼此隨意「越界」,才能防止他們對對錯等「原則性」問題有過多的精神綁架,才有可能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獲得自由選擇的權力。



END

相關焦點

  • 《半個喜劇》一個人生 半個選擇
    電影《半個喜劇》的主創團隊是2016年《驢得水》的原班人馬。當年《驢得水》小成本電影卻收穫了一大片的讚譽,位列當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周申、劉露兩位編劇、導演也從此在電影圈小有成就。這次帶著《半個喜劇》,用真實的故事講述,摻雜了年輕人對待理想、對待愛情、對待家庭、對待人生、對待現實的想法和態度,用直逼內心的旋律,扣人心弦的腳步,一步步將觀眾帶入了電影中,到底是喜劇,還是人生,未來的路如何選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部電影。01.渣男和直男哪個惹人愛?
  • 電影《半個喜劇》:只講一個故事,只說「半個喜劇」
    《半個喜劇》這部電影講述了三個年輕人的差距。這喜劇的外殼之下藏著悲涼的故事,電影中主角們的矛盾、衝突戲劇化的將現代年輕人的迷茫和差距直白地擺上了桌面,不留一絲餘地的撕扯著現代人的傷口,生活沒有兩全其美,也沒有happyending,只有「半個喜劇」。半個喜劇是開心麻花首部賀歲檔電影,電影主要圍繞著三位主人公展開。
  • 《半個喜劇》:多一半的高級感
    所幸,《半個喜劇》展現了開心麻花在電影技法上的成長,既保留了戲劇性的優勢,又增強了表達上的電影感。比如開篇一幕,景深中的莫默位於孫同和鄭多多之間,兩人對峙中緊張的氣氛、孫同戳破謊言的內心猶疑、三人間的微妙關係等都在畫面中生發出來。影片中多次出現類似的關係鏡頭,讓內化於故事的張力得以沉默地在場。
  • 《半個喜劇》:生活就是一場遵從內心的選擇與舍取
    《半個喜劇》這部影片由周申、劉露編劇導演,任素汐主演,在《驢得水》之後,這個班底推出他們的第二部作品《半個喜劇》。影片依然沒有讓觀眾失望,兩個作品都是清新的喜劇,張弛有致,有笑有淚。最重要的是,影片看似是一場喜劇,實則是對人性的探討和思考。這部劇情比較簡單,主要講述了三個年輕人三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觀。三個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樣,他們對生活,工作,愛情的需求更有了落差。雖然這三個人性格不同,但是最終他們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找到了理想的歸宿。
  • 《半個喜劇》:我們的時代喜劇
    幾對複雜的人物關係,對準了當代年輕人的困惑的主題:有的人年近三十,面臨著日復一日的催婚;有的人急於在城市裡站穩腳跟;有的人想繼續放蕩地生活……以孫同為中心的人物角色之間交纏成了一張密不透氣的網,這張網中有當下每一個年輕人的影子。他們的人生意外地聯繫在了一起,三個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
  • 《半個喜劇》:所謂的毫無選擇,真的沒有選擇嗎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三個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在面對愛情時需要做出各自的選擇,當不同的價值觀發生碰撞時,這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愛情問題,還包括親情,友情,甚至金錢利益都是需要衡量的條件,一次出軌,一次相愛,一次抉擇,共同構成「半個喜劇」。
  • 《半個喜劇》,另外半個,是愛情啊!
    孫同身上,有每一個奮鬥在大城市、沒有背景、沒有根基的年輕人的影子。理想、愛情,在這個可以把人吞噬的城市裡,紛紛與他無關。他準備認命,靠著哥們的關係找份穩定的工作、混個大城市戶口,平平淡淡地過自己的小日子。好不容易遇上了讓他想要勇敢一次的愛情,還沒享受夠甜蜜,就遇上了接踵而來的反對,讓他不得不在愛情與事業、友情、親情這「三座大山"之間做出選擇!
  • 電影《半個喜劇》.
    與影片中的戀愛故事主線相輔相成的,是導演周申和劉露對於喜劇形式的繼續探索。我之前看的那場《半個喜劇》,同場觀眾大多是媒體。全程看下來大家具體笑了多少次我沒數。單說我自己,看到趙海燕飾演的角色登場,就已經笑噴了。這並不是說,《半個喜劇》在濫用演員的固有形象去製造笑點。實際上,影片的大部分搞笑都來自於人物設定的矛盾感以及故事情節本身。
  • 《半個喜劇》=半個電影加虛偽說教,有PUA和渣男就值7分?
    因為《半個喜劇》有堅守原則和不懈奮鬥的默默,有個鳳凰男孫同,有個渣男所以就是好電影,拿得奧斯卡豈不是很容易?寫著《半個喜劇》表明自己是個喜劇佔比一半的正劇,說自己源於生活的真實,然而看過《何以為家》和《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你才知道啥叫寫實向的。
  • 《半個喜劇》 半是喜感,半是憂傷
    韓曉徵  當電影《半個喜劇》片尾曲「如果我不是我……」響起的時候,觀眾有的起身離去,有的依然坐在那裡盯著屏幕——關於愛情與婚姻,自我與他人,相愛與獨立……你只能猜想,沉浸於片尾曲的人,至少有其中一條,觸痛了他們或麻木或敏感的神經。
  • 《半個喜劇》另一半是「現實」嗎?
    和《夏洛特煩惱》和《差差的鐵拳》的直男趣味不同,與《西虹市首富》的鬧劇也不一樣,開心麻花的《半個喜劇》竟然是一個三觀非常正的作品,不僅有現實苦澀,而且還很「親女性」,富二代渣男婚事泡湯,老實男孩找回了「自我」,單純正直爽朗北京大妞的價值觀得到了維護。
  • 《半個喜劇》:掀開喜劇的外衣,關於愛情、親情和友情的深思
    如今人們總是在感慨,很少有電影能夠真正直擊自己的心靈,確實在商業市場面前,一切似乎都是以利益為標準,浮塵之中有多少人能夠用心去創作,又有多少人能夠用心去感受呢?直到遇到了《半個喜劇》,因為是《驢得水》的原班人馬,所以在上映之初就得到了很多人關注。
  • 電影《半個喜劇》
    《半個喜劇》是由周申、劉露擔當編劇、導演,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趙海燕主演的愛情喜劇片 。該片主要講述了三個年輕人莫默、孫同、鄭多多的三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觀 。       三個自由浪漫的年輕人,過著各懷心思的人生:有人急著擺脫單身,有人想在結婚前放蕩一番,有人想在 大城市站穩腳跟。因為一次情感出軌,三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
  • 《半個喜劇》一地雞毛
    半個喜劇算不上,一地雞毛才是真的。 馬上要結婚的新郎鄭多多,婚前不但和美女一夜情,而且還狂追年少時的初戀對象。他是有資本的,有房有北京戶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謊話張口就來信口胡謅。幾分鐘內能夠把室友房間變成自己房間,自己炮友變成室友女朋友,這隨機應變的能力讓人自嘆弗如。渣男總是有特長的。 鄭多多的初戀對象莫默,女生男相,年近三十未婚。
  • 《半個喜劇》:孫同才是真正的渣男
    1 我拿你當兄弟,你把我當跳板因為疫情的原因,看了很多沒看過的電影,想寫影評的,感觸最深的,也就是這部《半個喜劇》。而孫同並沒有這樣想,他滿腦子就是想著,等自己工作穩定了,北京戶口有了,就不用在當鄭多多身邊的那條「狗」,關係就可以慢慢疏遠了。所以他倆才有這樣的對話:你不知道我喜歡默默嗎?
  • 電影《半個喜劇》:半是喜感,半是憂傷
    &nbsp&nbsp&nbsp&nbsp半是喜感,半是憂傷&nbsp&nbsp&nbsp&nbsp韓曉徵&nbsp&nbsp&nbsp&nbsp當電影《半個喜劇》片尾曲
  • 《半個喜劇》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
    《半個喜劇》從題材上說,一半是喜劇,一半是正劇;同時內容上一半是喜劇,一半是現實生活。電影取了這個名字,剩下的內容留給觀眾來填空。《半個喜劇》並不是告訴你人生有幸運、每個九零後從出生起就被標上一個標籤「跨世紀的新一代」,他們享受著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翻天覆的成果,90後註定更加自由,借用《大魚海棠》一句話「從出生開始就從未忘記」。
  • 任素汐,一個人撐起了《半個喜劇》!
    昨天看了兩部,《半個喜劇》和《寵愛》,都是在院線上映完來到網上的。《半個喜劇》票房不到兩億,《寵愛》則有6.78億。但是,實在只有《半個喜劇》值得一聊。《半個喜劇》是《驢得水》原班主創團隊打造的,最大的看點,自然是任素汐。這位原本活躍在話劇舞臺上,經由《驢得水》和《無名之輩》兩部電影為大眾所熟悉的演員。一方面確實演技了得,另一方面,在外形方面辨識度也非常高。
  • 《半個喜劇》:多一半的高級感
    《李茶的姑媽》之後,開心麻花這匹喜劇黑馬的風頭大打折扣。這次《驢得水》的原班人馬用《半個喜劇》打了場翻身仗。語言之外的影像開掘以舞臺劇起家的開心麻花,總是在電影中帶有著強烈的話劇基因。擅長將喜劇包袱鋪設在語言當中、常常通過戲劇反差來製造笑點等特徵,足以體現開心麻花對臺詞和情節的重視。
  • 《半個喜劇》:自我和財富你將如何選擇
    什麼是人生,就是一半是喜劇,而另一半則是被歡樂掩蓋住的殘酷現實,這就是《半個喜劇》。三個擁有著完全不同價值觀的人,在一次次的摩擦以及生活的困境中,又將走向什麼樣的道路,而自我和金錢又將如何選擇呢?鄭多多,一個標準的人生贏家,交際能力強,機靈聰明,現實主義者,他懂得如何抓住他人最需要的東西,最終讓你為他驅使,甚至為他放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