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雨果耗費三十年心血的著作,這部小說因暢銷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一度風靡世界。書中主要描寫了貧困男子冉.阿讓的悲慘逃忙的一生。25歲因飢餓破窗偷竊一片麵包,4次越獄失敗被判監禁19年
苦役,出役後受盡屈辱,帶著仇恨準備去報復社會時,得到卞福教主的保釋,勸他做一個靈魂善良的人。深受感動的冉.阿讓,歷經生活的沉沉浮浮,但他始終堅守善良,也感化了他恨的人和愛的人。
人們常說:做一次善事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善事,始終堅守善良。
書中讓.阿讓就是這樣的人,讓我們一起來重讀他的善良。
1
人之初,性本善,錯愛方式付代價
冉.阿讓出生法國在一普通貧困的家庭,父母是樹木修好了剪工,阿讓是學徒。一次意外阿讓的父親從樹上掉下來摔死了,母親不久也病逝,年幼的阿讓只有跟隨寡婦姐姐生活,姐姐有7個孩子,最大的8歲,最小的1歲。家裡人口多收入少,孩子們經常挨餓,冉.阿總是背著姐姐去還孩子們欠下的牛奶債。
一天傍晚,冉.阿讓擔心孩子挨餓,衝動下砸碎了一家麵包店櫥窗偷到了一塊麵包,逃跑時被麵包店老闆抓住後報警,冉.阿讓被判搶竊罪入獄服刑苦役5年。
因先後4次越獄失敗被加刑至19年。他在獄中學會了讀書,寫字。
出獄後與姐姐一家也失去了聯繫,絕望的他,出獄後除了會讀點書識點字,剩下的只有對社會仇恨。
因為對孩子的愛,選擇錯誤的方式,冉.阿讓付出了19年苦役的代價,他的人生閱歷也被訂在了恥辱柱上。
2
曾遊走在邪惡的邊緣,幸被無形的手拽回善良的路
出獄之後的冉.阿讓,拿著政府發放的黃色通行證(苦役犯的象徵),走到哪裡吃飯住宿都被店主無情的謾罵和驅趕,絕望之於一位好心人介紹阿讓去教堂試試。
阿讓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教堂,主教熱情地接待了他,連對他的稱呼都是「您」,而不是外面的那些人「餵!你這個苦役犯,滾!」,教主還讓廚房給他拿來一副銀質碗筷,與教主們一起坐上餐桌吃飯,吃著熱乎的飯菜,飯後有吩咐人給阿讓鋪了一個軟乎乎的大床,留他在教主隔壁房住宿。
阿讓簡直以為在做夢,一遍又一遍問教主:這是真的嗎?您不罵我討厭鬼,留我吃飯,讓我借宿。
阿讓這種不自信來源於他的生活和經歷。他在服役19年之間,從來沒有人對他微笑過,沒有一個朋友;出獄之後遭遇最多的就是人們的驅趕和謾罵,以致他對社會只有仇恨,沒有一絲希望,在教主這裡的優厚待遇讓他懷疑。
人一旦在一個惡劣環境呆久了,覺得到處是對自己兇惡的人,就不再相信人間還有善待自己的人。
一旦過了今晚,明天我將到哪裡去呢?我以後的生活會怎麼過呢?
這時他觀察到教堂櫥櫃的很多的銀碗和銀燭臺,教主已熟睡,自己若偷走這些銀碗,可以賣一大筆銀子,夠他生活好長一段時間。
人心啊,總是得寸進尺,有了基本的溫飽,還想著一夜暴富,儘管是主教收留了他,他卻還要恩將仇報。
第二天,冉.阿讓被警察帶到主教面前,希望得到教主的證實阿讓是小偷,阿讓會被再次投入監獄,才出獄再犯罪,等到他的將是更長時間的監禁。
出乎意料,教主對警察說,那些銀器都是送給阿讓的,教主還送給阿讓一對銀燭臺,阿讓被當場無罪釋放。
主教走到阿讓跟前,低聲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向我做出的保證:您用這錢是為了當個誠實的人。冉.阿讓,我的兄弟,你不在屬於惡的一方,你屬於善的一方了。我買下了你的靈魂。我把您的靈魂從邪惡的沉淪的思想中贖出來,交給上帝了。冉.阿讓沒想到教主不但沒有向警察揭發他的偷盜行為,而且還證明銀器是教主刻意送他的,並且當著警察的面送他一對銀燭臺。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善惡只在一念間。善良的人會教你行善,兇惡的人只會教你作惡。冉.阿讓遇到了善良的主教,不惜用善意的謊言騙警察放了冉.阿讓,只有一個目的:冉.阿讓做回一個善良的人。
冉.阿讓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因為他對孩子的愛用了錯誤的方法,偷竊一片麵包付出了19年的代價;幸運的是遇到一心向善的主教,面臨再次被捕入獄時被主教拽了回來,他的人生觀從此發生改變。
3
找回善良的靈魂,付諸實際行動,讓善心發酵擴散
冉.阿讓改名馬德蘭來到一個小城鎮海濱蒙特伊城,接觸到一種特殊的工業,仿造英國的墨玉和德國的黑玻璃。,聰明的冉.阿讓發現了一種新技術,對黑科技進行了改進,既能節省成本,又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倍的利潤。馬德蘭利用賣掉銀器的幾百法郎做起這個本小又暴利的生意,很快發展成一個大廠,專門招那些衣食無著的窮苦人,分成男女2個車間,讓他們有活幹,有麵包吃。但是馬德蘭有一個條件:男人要善良,女人要正經,無論男女都要誠實!否則就要被開除。
這裡的窮人生活得到了很大定位改善,馬德蘭市長為這座城市花去一百多萬。他改造危房,新建了2所學校:一所男子學校,一所女子學校。老人和孩子都有人照顧…在他的推動下,這個地區經濟復甦,人們生活幸福,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繁榮富足的景象。
4
萬物皆有裂痕,總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芳汀是馬德蘭市長廠裡的一名女工,為了養活自己寄養在貪婪的德納第家的私生女珂賽特,忍受著德納第夫婦的詐騙,一次次把自己辛苦所得寄給他們,為的是女兒不挨餓受凍,將來攢夠錢了可以接回女兒一起生活。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更殘酷。生活中總有一些小人,見不得別人過得快樂。好事婆打聽並證實芳汀有一個私生女,報告了芳汀工廠的女管,芳汀被開除了,同時得到了50法郎的遣散費。芳汀生活了陷入絕境。在女兒的養父母德納第夫婦的苦苦相逼,芳汀賣掉了自己的長髮,牙齒,淪為妓女。
世間有人以別人的痛苦為樂,有人卻為了生活困苦拼盡全力的掙扎。
惡人自有邪惡的快樂,窮人只有垂死掙扎。
直到有一次芳汀被一個公子哥羞辱謾罵,把冰冷的雪團塞進芳汀單薄的緞裡,忍無可忍的芳汀在與公子哥的撕打中,引來了歪曲事實的警察沙威,要關閉芳汀6個月,想到自己有女兒要撫養費,芳汀苦苦哀求,鐵石心腸的沙威不為所動。
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所謂的法律更傾向於欺負貧苦的弱者,包庇兇惡的強者。馬德蘭市長是這個扭曲的社會中少有的正義者,行善者。
在是非不分的探長沙威準備關押芳時,市長馬德裡出來要求馬上釋放芳汀,市長已調查了真相,是公子哥侮辱了芳汀,好警察應該逮捕公子哥。芳汀卻不相信市長的釋放令,並走到市長跟前啐了一口。芳汀埋怨市長聽信工廠裡長舌婦的讒言,開除自己,讓自己失業,為了孩子才貧困、墮落。明白真相的市長自責不已,當及向芳汀表態,不僅替她還債,還答應派人去接回芳汀的女兒,負擔芳汀和孩子的生活費。芳汀又驚又喜。長期在貧窮、勞累中掙扎的芳汀病倒,市長安排她住院治療,還請一位老嬤嬤照顧她,市長決定親自去接回芳汀的女兒。芳汀又驚又喜。
善良的人總是通過現象看本質,總能及時承認錯誤,並主動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不管自己是冉.阿讓,還是馬德蘭市長,他始終是為窮人謀取福利,確保自己管理下的男女老少,生活幸福。始終保持那顆善良的心。
5
對待陌生人,也會捨命相救
六十歲的割風老爹,趕著一匹老馬,拖著一輛破舊笨重的馬車,馬路上突遇大風,掀翻馬車,割風老爹和老馬都被壓在車底,命懸一線,路過的市長馬德蘭見狀,高價出到20個金路易也沒有人肯出手相救;來不及等來警察的市長只有自己鑽進車底,用自己的身體頂起超重的馬車,救出割風老爹。市長出錢把受傷的割風老爹送醫院醫治,並且出1000元買下割風的壞車和壓死的馬;傷好後的瘸腿割風老爹又被市長介紹到修道院去當護院工,保證了老人今後的生活。」*
善良的人走到哪裡都能釋放他的善良,哪怕這個被幫助的人素不相識,貧窮落魄,他都毫不吝惜金錢和自己的安危。馬德蘭市長就是隨時釋放自己的善良的人,割風老爹就是所有受惠的人之一。
6
對於長期打擊追捕自己的警探沙威,選擇放對方一條生路
警察身份的沙威,崇拜權勢,欺壓窮人,毫無同理之心。立功心切的沙威,不放過任何打壓苦役犯機會,沒有自己的立場,盲目效忠法律,一生都在暗中調查取證,總是想抓住冉.阿讓去邀功請賞,不管他現在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總是給冉.阿讓貼上兇惡的苦役犯得標籤。在多次與冉.阿讓的追捕與反追捕中的較量中,以冉.阿讓的逃脫,沙威的氣急敗壞而告終。
心地善良的人總是考慮別人的處境,心裡邪惡的人總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阿讓是前者,沙威是後者。
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引發了人民與政府的內戰。冉.阿讓加入到反政府的戰爭中,沙威作為政府的密探,被反政府的武裝人民識破,抓獲成了俘虜。對政府極度仇恨的武裝人民決定殺死俘虜沙威,阿讓請求自己親手處死沙威為由,在僻靜處釋放了沙威。
冉.阿讓覺得沙威作為警察,忠於自己的職業沒錯,錯的是整個歧視壓迫窮人的制度。即使殺了沙威也不能改變萬惡的社會制度,只有消滅舊的社會制度才是改變窮苦人悲慘境遇。
善良的總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總是選擇原諒,他只希望人間多一些善良,少一些無謂的流血犧牲。
當逃忙的冉.阿讓背著馬宇斯從下水道逃脫出來時,又遇到執勤的沙威。沙威看到面目全非的阿讓,為了救自己的同伴,冒著生命危險,不顧自己的安危的精神感動了沙威。沙威認識到,自己的國家的法律忠誠是一種沒有立場的愚忠,自己沒有同情心,和阿讓高尚的人品相比,自己就是十足的奸詐小人,自己選擇放了阿讓。
有時善良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拯救,阿讓用自己的善良洗刷了了沙威醜惡的靈魂。
選擇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
7
遵守諾言,為孩子付出餘生所有
芳汀死後,馬德蘭市長託人處理了她的後事。這時沙威卻告訴市長抓到一個苦役犯冉.阿讓,馬上要被送到指定的監獄服終身苦役,備受道德煎熬的市長選擇自首,承認自己才是真正的冉.阿讓,無辜人被釋放,冉.阿讓又變回苦役犯身份。
在服役的海船上,冉.阿讓救下一位差點墜海的苦役犯,自己趁機潛入海水逃忙出來。逃忙途中巧遇芳汀的女兒珂賽特,找到黑心的收養者,德納第夫婦,花1500法郎領走了珂賽特。
從此珂賽特成了冉.阿去的支點,冉.阿讓成了珂賽特的支柱。他們以父女相伴。
保護珂賽特使冉.阿讓更堅強,珂賽特因冉.阿讓走上人生之路;冉.阿讓因珂賽特繼續道德之路。
善良的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諾言負責,冉.阿讓就是那個不忘履行芳汀諾言的踐行者。可這樣一個行善的人卻總是擺脫不了生活的磨難,逃出不久的冉.阿讓又被警察盯上,過起東躲西藏的日子。
為了逃脫警察的追捕,冉,阿讓帶著芳汀的女兒逃忙到一所女修道院中,守門人正是自己曾經在馬車下救出來的割風老爹。
冉.阿讓我自己是苦役犯得真實身份告訴了割風老爹,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割風老爹用修道院的棺材把冉.阿讓運出修道院,然後又請示修道院管事嬤嬤,阿讓又化名割風老爹弟弟在修道院當起了樹枝修剪工,珂賽特在修道院學習,冉.阿讓帶著小珂賽特在修道院暫時安定地生活下來。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善有善報。冉.阿讓化名市長馬德蘭時曾經救過割風老爹的命,當冉.阿讓遇到困難時,割風老爹想盡一切辦法保住了冉.阿讓和小珂賽特的安全。
一個在行善時不知不覺為自己播下的善良的種子,一但他需要幫助的時候,這顆善良的種子就會破土而出幫助他擺脫困境。割風老爹就是善良的種子的回報。
8
過了些年割風年老去世,冉.阿讓辭去修道院的工作,帶珂賽特到城市中心,想讓珂賽特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
前面講過,冉.阿讓開工廠時還有60多萬的財產,他出修道院後,依然生活樸素,總是看見窮人就拿錢救濟,他打算給珂賽特留一點,其他的錢都捐給窮人,他掙這些錢本就是為了救濟窮人。
長大之後的珂賽特遇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馬呂斯,冉.阿讓很痛苦,覺得珂賽特要離開自己,就像自己的寵物要被人奪走一樣難受
為了斬斷珂賽特和馬呂斯的愛情,阿讓正打算帶著珂賽特躲到很遠的城市時,卻遇到人民與政府發生戰亂。在馬呂斯遇到生命危險時,冉.阿讓背著馬呂斯從下水道逃忙出來,馬呂斯得救了。
經歷生死逃忙的冉.阿讓看到了馬呂斯勇敢善良的一面,決心成全珂賽特和馬呂斯,並且把剩下的家產53萬全給了珂賽特和馬呂斯,並告訴馬呂斯自己是一名苦役犯,為了不影響珂賽特的地位,答應馬呂斯只能在每天夜晚見珂賽特一面,自己卻忍受著想念女兒珂賽特的痛苦。
父母之愛子女,則為計之深遠,哪怕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默默承受。
善良的人總是犧牲自己,忍受著痛苦,成全著自己最疼愛的人。珂賽特就是冉.阿讓的精神寄託,為了珂賽特的幸福,冉.阿讓選擇自己獨自孤獨痛苦。
9
真相大白.:冉.阿讓才是那個最善良的人
當惡人德納第向馬呂斯告密,誣陷冉.阿讓是殘害馬呂去的兇手,並想敲詐勒索一筆賞金時,馬呂斯才明白,冉.阿讓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為了成全自己和珂賽特的愛情,不斷把家產全部給了珂賽特,還答應了馬呂斯的無理要求:不許白天看珂賽特。
馬呂斯才意思到:冉.阿讓才是珂賽特和自己最善良的「父親」,最無私最可敬的父親。
當馬呂斯和珂賽特趕到冉.阿讓的住處時,冉.阿讓很高興的擁抱了珂賽特,然後微笑著離世。
冉.阿讓囑咐馬呂斯和珂賽特不要為自己浪錢財,為自己立一塊無字豐碑。
冉.阿讓一生,經歷過飢餓,苦役,發富,逃忙,他的一生大多數奔跑在逃忙的路上,歷經艱險,遇到各種的人和事,可是他卻始終選擇善良。
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男人還是女人,平民還是官宦,他始終以得德報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感化了惡人,讓惡人的靈魂升華為善良的人。
接濟窮人,幫助窮人,在自己受難時,得到了窮人的生死相助。
成全所愛的人,愛的人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哪怕自己獨自孤獨終老。
冉.阿讓的一生,經歷了被迫入獄的悲慘,暴富,不停地逃忙,但他始終堅守善良。
儘管他所處世道兇險,生活對他千錘百鍊,百般刁難,他卻始終選擇善良。
願生活中的我們,始終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