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兇險,我要善良——《《悲慘世界》讀後感

2020-12-23 有趣的三月虎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雨果耗費三十年心血的著作,這部小說因暢銷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一度風靡世界。書中主要描寫了貧困男子冉.阿讓的悲慘逃忙的一生。25歲因飢餓破窗偷竊一片麵包,4次越獄失敗被判監禁19年

苦役,出役後受盡屈辱,帶著仇恨準備去報復社會時,得到卞福教主的保釋,勸他做一個靈魂善良的人。深受感動的冉.阿讓,歷經生活的沉沉浮浮,但他始終堅守善良,也感化了他恨的人和愛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人們常說:做一次善事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善事,始終堅守善良。

書中讓.阿讓就是這樣的人,讓我們一起來重讀他的善良。

1

人之初,性本善,錯愛方式付代價

冉.阿讓出生法國在一普通貧困的家庭,父母是樹木修好了剪工,阿讓是學徒。一次意外阿讓的父親從樹上掉下來摔死了,母親不久也病逝,年幼的阿讓只有跟隨寡婦姐姐生活,姐姐有7個孩子,最大的8歲,最小的1歲。家裡人口多收入少,孩子們經常挨餓,冉.阿總是背著姐姐去還孩子們欠下的牛奶債。

一天傍晚,冉.阿讓擔心孩子挨餓,衝動下砸碎了一家麵包店櫥窗偷到了一塊麵包,逃跑時被麵包店老闆抓住後報警,冉.阿讓被判搶竊罪入獄服刑苦役5年。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因先後4次越獄失敗被加刑至19年。他在獄中學會了讀書,寫字。

出獄後與姐姐一家也失去了聯繫,絕望的他,出獄後除了會讀點書識點字,剩下的只有對社會仇恨。

因為對孩子的愛,選擇錯誤的方式,冉.阿讓付出了19年苦役的代價,他的人生閱歷也被訂在了恥辱柱上。

2

曾遊走在邪惡的邊緣,幸被無形的手拽回善良的路

出獄之後的冉.阿讓,拿著政府發放的黃色通行證(苦役犯的象徵),走到哪裡吃飯住宿都被店主無情的謾罵和驅趕,絕望之於一位好心人介紹阿讓去教堂試試。

阿讓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教堂,主教熱情地接待了他,連對他的稱呼都是「您」,而不是外面的那些人「餵!你這個苦役犯,滾!」,教主還讓廚房給他拿來一副銀質碗筷,與教主們一起坐上餐桌吃飯,吃著熱乎的飯菜,飯後有吩咐人給阿讓鋪了一個軟乎乎的大床,留他在教主隔壁房住宿。

阿讓簡直以為在做夢,一遍又一遍問教主:這是真的嗎?您不罵我討厭鬼,留我吃飯,讓我借宿。

阿讓這種不自信來源於他的生活和經歷。他在服役19年之間,從來沒有人對他微笑過,沒有一個朋友;出獄之後遭遇最多的就是人們的驅趕和謾罵,以致他對社會只有仇恨,沒有一絲希望,在教主這裡的優厚待遇讓他懷疑。

人一旦在一個惡劣環境呆久了,覺得到處是對自己兇惡的人,就不再相信人間還有善待自己的人。

一旦過了今晚,明天我將到哪裡去呢?我以後的生活會怎麼過呢?

這時他觀察到教堂櫥櫃的很多的銀碗和銀燭臺,教主已熟睡,自己若偷走這些銀碗,可以賣一大筆銀子,夠他生活好長一段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人心啊,總是得寸進尺,有了基本的溫飽,還想著一夜暴富,儘管是主教收留了他,他卻還要恩將仇報。

第二天,冉.阿讓被警察帶到主教面前,希望得到教主的證實阿讓是小偷,阿讓會被再次投入監獄,才出獄再犯罪,等到他的將是更長時間的監禁。

出乎意料,教主對警察說,那些銀器都是送給阿讓的,教主還送給阿讓一對銀燭臺,阿讓被當場無罪釋放。

主教走到阿讓跟前,低聲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向我做出的保證:您用這錢是為了當個誠實的人。冉.阿讓,我的兄弟,你不在屬於惡的一方,你屬於善的一方了。我買下了你的靈魂。我把您的靈魂從邪惡的沉淪的思想中贖出來,交給上帝了。冉.阿讓沒想到教主不但沒有向警察揭發他的偷盜行為,而且還證明銀器是教主刻意送他的,並且當著警察的面送他一對銀燭臺。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善惡只在一念間。善良的人會教你行善,兇惡的人只會教你作惡。冉.阿讓遇到了善良的主教,不惜用善意的謊言騙警察放了冉.阿讓,只有一個目的:冉.阿讓做回一個善良的人。

冉.阿讓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因為他對孩子的愛用了錯誤的方法,偷竊一片麵包付出了19年的代價;幸運的是遇到一心向善的主教,面臨再次被捕入獄時被主教拽了回來,他的人生觀從此發生改變。

3

找回善良的靈魂,付諸實際行動,讓善心發酵擴散

冉.阿讓改名馬德蘭來到一個小城鎮海濱蒙特伊城,接觸到一種特殊的工業,仿造英國的墨玉和德國的黑玻璃。,聰明的冉.阿讓發現了一種新技術,對黑科技進行了改進,既能節省成本,又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倍的利潤。馬德蘭利用賣掉銀器的幾百法郎做起這個本小又暴利的生意,很快發展成一個大廠,專門招那些衣食無著的窮苦人,分成男女2個車間,讓他們有活幹,有麵包吃。但是馬德蘭有一個條件:男人要善良,女人要正經,無論男女都要誠實!否則就要被開除。

這裡的窮人生活得到了很大定位改善,馬德蘭市長為這座城市花去一百多萬。他改造危房,新建了2所學校:一所男子學校,一所女子學校。老人和孩子都有人照顧…在他的推動下,這個地區經濟復甦,人們生活幸福,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繁榮富足的景象。

4

萬物皆有裂痕,總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芳汀是馬德蘭市長廠裡的一名女工,為了養活自己寄養在貪婪的德納第家的私生女珂賽特,忍受著德納第夫婦的詐騙,一次次把自己辛苦所得寄給他們,為的是女兒不挨餓受凍,將來攢夠錢了可以接回女兒一起生活。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更殘酷。生活中總有一些小人,見不得別人過得快樂。好事婆打聽並證實芳汀有一個私生女,報告了芳汀工廠的女管,芳汀被開除了,同時得到了50法郎的遣散費。芳汀生活了陷入絕境。在女兒的養父母德納第夫婦的苦苦相逼,芳汀賣掉了自己的長髮,牙齒,淪為妓女。

世間有人以別人的痛苦為樂,有人卻為了生活困苦拼盡全力的掙扎。

惡人自有邪惡的快樂,窮人只有垂死掙扎。

直到有一次芳汀被一個公子哥羞辱謾罵,把冰冷的雪團塞進芳汀單薄的緞裡,忍無可忍的芳汀在與公子哥的撕打中,引來了歪曲事實的警察沙威,要關閉芳汀6個月,想到自己有女兒要撫養費,芳汀苦苦哀求,鐵石心腸的沙威不為所動。

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所謂的法律更傾向於欺負貧苦的弱者,包庇兇惡的強者。馬德蘭市長是這個扭曲的社會中少有的正義者,行善者。

在是非不分的探長沙威準備關押芳時,市長馬德裡出來要求馬上釋放芳汀,市長已調查了真相,是公子哥侮辱了芳汀,好警察應該逮捕公子哥。芳汀卻不相信市長的釋放令,並走到市長跟前啐了一口。芳汀埋怨市長聽信工廠裡長舌婦的讒言,開除自己,讓自己失業,為了孩子才貧困、墮落。明白真相的市長自責不已,當及向芳汀表態,不僅替她還債,還答應派人去接回芳汀的女兒,負擔芳汀和孩子的生活費。芳汀又驚又喜。長期在貧窮、勞累中掙扎的芳汀病倒,市長安排她住院治療,還請一位老嬤嬤照顧她,市長決定親自去接回芳汀的女兒。芳汀又驚又喜。

善良的人總是通過現象看本質,總能及時承認錯誤,並主動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不管自己是冉.阿讓,還是馬德蘭市長,他始終是為窮人謀取福利,確保自己管理下的男女老少,生活幸福。始終保持那顆善良的心。

5

對待陌生人,也會捨命相救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六十歲的割風老爹,趕著一匹老馬,拖著一輛破舊笨重的馬車,馬路上突遇大風,掀翻馬車,割風老爹和老馬都被壓在車底,命懸一線,路過的市長馬德蘭見狀,高價出到20個金路易也沒有人肯出手相救;來不及等來警察的市長只有自己鑽進車底,用自己的身體頂起超重的馬車,救出割風老爹。市長出錢把受傷的割風老爹送醫院醫治,並且出1000元買下割風的壞車和壓死的馬;傷好後的瘸腿割風老爹又被市長介紹到修道院去當護院工,保證了老人今後的生活。」*

善良的人走到哪裡都能釋放他的善良,哪怕這個被幫助的人素不相識,貧窮落魄,他都毫不吝惜金錢和自己的安危。馬德蘭市長就是隨時釋放自己的善良的人,割風老爹就是所有受惠的人之一。

6

對於長期打擊追捕自己的警探沙威,選擇放對方一條生路

警察身份的沙威,崇拜權勢,欺壓窮人,毫無同理之心。立功心切的沙威,不放過任何打壓苦役犯機會,沒有自己的立場,盲目效忠法律,一生都在暗中調查取證,總是想抓住冉.阿讓去邀功請賞,不管他現在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總是給冉.阿讓貼上兇惡的苦役犯得標籤。在多次與冉.阿讓的追捕與反追捕中的較量中,以冉.阿讓的逃脫,沙威的氣急敗壞而告終。

心地善良的人總是考慮別人的處境,心裡邪惡的人總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阿讓是前者,沙威是後者。

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引發了人民與政府的內戰。冉.阿讓加入到反政府的戰爭中,沙威作為政府的密探,被反政府的武裝人民識破,抓獲成了俘虜。對政府極度仇恨的武裝人民決定殺死俘虜沙威,阿讓請求自己親手處死沙威為由,在僻靜處釋放了沙威。

冉.阿讓覺得沙威作為警察,忠於自己的職業沒錯,錯的是整個歧視壓迫窮人的制度。即使殺了沙威也不能改變萬惡的社會制度,只有消滅舊的社會制度才是改變窮苦人悲慘境遇。

善良的總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總是選擇原諒,他只希望人間多一些善良,少一些無謂的流血犧牲。

當逃忙的冉.阿讓背著馬宇斯從下水道逃脫出來時,又遇到執勤的沙威。沙威看到面目全非的阿讓,為了救自己的同伴,冒著生命危險,不顧自己的安危的精神感動了沙威。沙威認識到,自己的國家的法律忠誠是一種沒有立場的愚忠,自己沒有同情心,和阿讓高尚的人品相比,自己就是十足的奸詐小人,自己選擇放了阿讓。

有時善良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拯救,阿讓用自己的善良洗刷了了沙威醜惡的靈魂。

選擇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

7

遵守諾言,為孩子付出餘生所有

芳汀死後,馬德蘭市長託人處理了她的後事。這時沙威卻告訴市長抓到一個苦役犯冉.阿讓,馬上要被送到指定的監獄服終身苦役,備受道德煎熬的市長選擇自首,承認自己才是真正的冉.阿讓,無辜人被釋放,冉.阿讓又變回苦役犯身份。

在服役的海船上,冉.阿讓救下一位差點墜海的苦役犯,自己趁機潛入海水逃忙出來。逃忙途中巧遇芳汀的女兒珂賽特,找到黑心的收養者,德納第夫婦,花1500法郎領走了珂賽特。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從此珂賽特成了冉.阿去的支點,冉.阿讓成了珂賽特的支柱。他們以父女相伴。

保護珂賽特使冉.阿讓更堅強,珂賽特因冉.阿讓走上人生之路;冉.阿讓因珂賽特繼續道德之路。

善良的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諾言負責,冉.阿讓就是那個不忘履行芳汀諾言的踐行者。可這樣一個行善的人卻總是擺脫不了生活的磨難,逃出不久的冉.阿讓又被警察盯上,過起東躲西藏的日子。

為了逃脫警察的追捕,冉,阿讓帶著芳汀的女兒逃忙到一所女修道院中,守門人正是自己曾經在馬車下救出來的割風老爹。

冉.阿讓我自己是苦役犯得真實身份告訴了割風老爹,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割風老爹用修道院的棺材把冉.阿讓運出修道院,然後又請示修道院管事嬤嬤,阿讓又化名割風老爹弟弟在修道院當起了樹枝修剪工,珂賽特在修道院學習,冉.阿讓帶著小珂賽特在修道院暫時安定地生活下來。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善有善報。冉.阿讓化名市長馬德蘭時曾經救過割風老爹的命,當冉.阿讓遇到困難時,割風老爹想盡一切辦法保住了冉.阿讓和小珂賽特的安全。

一個在行善時不知不覺為自己播下的善良的種子,一但他需要幫助的時候,這顆善良的種子就會破土而出幫助他擺脫困境。割風老爹就是善良的種子的回報。

8

過了些年割風年老去世,冉.阿讓辭去修道院的工作,帶珂賽特到城市中心,想讓珂賽特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

前面講過,冉.阿讓開工廠時還有60多萬的財產,他出修道院後,依然生活樸素,總是看見窮人就拿錢救濟,他打算給珂賽特留一點,其他的錢都捐給窮人,他掙這些錢本就是為了救濟窮人。

長大之後的珂賽特遇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馬呂斯,冉.阿讓很痛苦,覺得珂賽特要離開自己,就像自己的寵物要被人奪走一樣難受

為了斬斷珂賽特和馬呂斯的愛情,阿讓正打算帶著珂賽特躲到很遠的城市時,卻遇到人民與政府發生戰亂。在馬呂斯遇到生命危險時,冉.阿讓背著馬呂斯從下水道逃忙出來,馬呂斯得救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經歷生死逃忙的冉.阿讓看到了馬呂斯勇敢善良的一面,決心成全珂賽特和馬呂斯,並且把剩下的家產53萬全給了珂賽特和馬呂斯,並告訴馬呂斯自己是一名苦役犯,為了不影響珂賽特的地位,答應馬呂斯只能在每天夜晚見珂賽特一面,自己卻忍受著想念女兒珂賽特的痛苦。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父母之愛子女,則為計之深遠,哪怕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默默承受。

善良的人總是犧牲自己,忍受著痛苦,成全著自己最疼愛的人。珂賽特就是冉.阿讓的精神寄託,為了珂賽特的幸福,冉.阿讓選擇自己獨自孤獨痛苦。

9

真相大白.:冉.阿讓才是那個最善良的人

當惡人德納第向馬呂斯告密,誣陷冉.阿讓是殘害馬呂去的兇手,並想敲詐勒索一筆賞金時,馬呂斯才明白,冉.阿讓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為了成全自己和珂賽特的愛情,不斷把家產全部給了珂賽特,還答應了馬呂斯的無理要求:不許白天看珂賽特。

馬呂斯才意思到:冉.阿讓才是珂賽特和自己最善良的「父親」,最無私最可敬的父親。

當馬呂斯和珂賽特趕到冉.阿讓的住處時,冉.阿讓很高興的擁抱了珂賽特,然後微笑著離世。

冉.阿讓囑咐馬呂斯和珂賽特不要為自己浪錢財,為自己立一塊無字豐碑。

冉.阿讓一生,經歷過飢餓,苦役,發富,逃忙,他的一生大多數奔跑在逃忙的路上,歷經艱險,遇到各種的人和事,可是他卻始終選擇善良。

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男人還是女人,平民還是官宦,他始終以得德報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感化了惡人,讓惡人的靈魂升華為善良的人。

接濟窮人,幫助窮人,在自己受難時,得到了窮人的生死相助。

成全所愛的人,愛的人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哪怕自己獨自孤獨終老。

冉.阿讓的一生,經歷了被迫入獄的悲慘,暴富,不停地逃忙,但他始終堅守善良。

儘管他所處世道兇險,生活對他千錘百鍊,百般刁難,他卻始終選擇善良。

願生活中的我們,始終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利 。

相關焦點

  • 《悲慘世界》讀後感,我們都是芸芸眾生,冷暖自知
    拜讀了一部世界名著,雨果的《悲慘世界》,這部被認為是法國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整個人沉浸於那個時代,那個故事之中,但從那個時代抽身回來發現,雨果筆下的人性,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者是未來,人性終究難測。
  • 這篇《悲慘世界》讀後感,寫的太有技術含量了!
    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
  • 【讀書報告】《悲慘世界》讀後感
    在初秋的陽光裡我又一次翻閱了《悲慘世界》。當時統治的社會,是多麼的慘不忍睹,冉阿讓被迫無奈地在麵包鋪裡偷了一塊麵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他是如何挨過了這麼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靈魂上升,也使他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東西。
  • 世界名曲《悲慘世界》插曲:《你可聽到人民的呼聲》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可聽到人民的呼聲)》視頻世界名曲《悲慘世界》插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可聽到人民的呼聲)2012電影版《悲慘世界》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這首緊湊貫穿於整部音樂劇電影的經典曲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悲慘世界》peace and love
    這部原著,我沒有看過。但看過電影,覺得每個人的命運都很沉重。冉·阿讓由於侄子性命垂危無奈偷麵包。結果卻判刑。不服命運的安排,逃逸。結果加重至19年徒刑。還不是完全釋放。帶著罪犯的案底文件遭到人們的歧視打壓冷眼謾罵。另外還一直遭受著沙威警長的追捕。芳汀,這個可憐的女人本來孤身一人獨自撫養著女兒。她的丈夫早已經拋棄了她 。她將女兒寄養在旅館夫妻那裡。
  • 名著閱讀—《駱駝祥子》讀後感
    面對這個複雜、繁華的大城市,他心中懷揣著堅定的志向:買車,我要拉上自己的車!然後再買……我也能開車廠!可惜,老天沒一直站在他這邊,就在他付出無數汗水與努力,擁有自己的第一輛車,以為夢想即將實現時,現實無情地將其撲滅。拉客途中,幾個兵毫不講理的把車擄走了。可他不氣餒,怕什麼!從頭再來!祥子有的是力氣!於是他到了劉四爺的車廠,在劉四爺的幫助下又湊夠了車錢。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雨果的小說有很多,《笑面人》《巴黎聖母院》《九三年》等,但在我看來,最厲害的應該還是《悲慘世界》。十幾歲:雨果從19 世紀30 年代初開始構思《悲慘世界》,1862 年出版。您如何看待這期間雨果的個人遭遇對小說創作的影響?
  • 《悲慘世界》:愛和善良可以救贖黑暗中苦苦掙扎的靈魂
    但是他們有一顆顆在苦難的洗禮中透明、純潔的心靈,在黑暗中,愛和善良熠熠閃光,拯救苦難!雨果在《悲慘世界》裡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的黑暗社會,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愛和善良。不管社會多麼不公平、多麼險惡,愛和善良可以救贖人內心的想要自渡的靈魂。
  • 英劇推薦——BBC新版《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1862年出版,原文法語。作為一個翻譯,我很不愛讀翻譯,總覺得像別人餵我吃嚼過的飯。如果原文是非英語的歐洲語言,我寧可讀英語的翻譯,更舒服一點。我爹在我小時候讀書考試,論文寫的雨果的《九三年》,家裡很多雨果的書,《悲慘世界》的塊頭嚇到了幼小的我。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善良的男人
    父親是個十足的浪蕩公子,母親是個善良到了極點的人。除去悲慘的家庭環境,頭腦聰穎的姜馬陸繼承了父親出眾的外貌,堪稱完美男人。就學於韓國最好的醫科大學。越是傷心越要笑,越是難過越是沉默。真的很想哭的時候會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去哭,很想笑的話自己一個躲起來去笑。絕對不對任何人表露出自己的真心,即便是父母兄弟。這樣的她遇見了叫姜馬陸的男子。他是恩琪完全無法理解的人。一開始是害怕,然後是好奇,再接著就是會經常想起,然後就會總是想見到他,再然後就想得到他。韓在熙演員 樸詩妍
  • 《悲慘世界》:悲慘的不是苦難,而是人的內心
    ——《悲慘世界》冉阿讓,《悲慘世界》裡的男主人公,因為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入獄,三番四次逃跑,每次都被抓回,冉阿讓因此做了19年的苦役犯,後被假釋。在路過一個大主教家吃飯時,為了生計他又偷了一對銀器,警察抓他時,大主教說不是他偷的,而是自己送的。冉阿讓非常感動,靠著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富翁,並且樂善好施,收養了一個美麗可人的女孩珂賽特,前景可謂燦爛。
  • 大眾和英語的勝利|音樂劇《悲慘世界》
    而且真正研究歷史的學者要去史冊典籍裡鉤沉,小說最多就是用來參考而已。至於語言美,《悲慘世界》畢竟是用法語寫的。其中的美妙在翻譯中難以完全再現出來。改編成音樂劇,也許會讓法國文學評論家們非常不滿。但對於外國人來說,反正以前也沒有充分領略到原文的妙處,我們能感到的文字美的缺失肯定要少得多。
  • 《悲慘世界》音樂劇
    2015年1月12日,六二班馬紫鑫同學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講壇——《悲慘世界》。
  •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平凡的世界》和《悲慘世界》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說哪一本書更好,這個不好說。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平凡的世界》是反映七八十年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以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為中心,塑造了他們這些平凡的人,為了追求理想,幸福,而默默地拼搏奮鬥,雖經歷苦難,但仍然不懈努力。從這些平凡的生活經歷中,創造著那個時代不平凡的業績。世界正是由這些平凡的積累,才推動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
  • 苦兒流浪記讀後感範文匯總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5篇苦兒流浪記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苦兒流浪記讀後感1《苦兒流浪記》講述了主人公雷米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被養父賣給了賣藝人。賣藝人維泰利斯與雷米相處了一段時間,在饑寒交迫中去世了。雷米又遇見了年輕的米利根夫人和好朋友阿瑟,又被善良的花農收養,找到了愛她的親生父母。
  • <悲慘世界>是成功的名著成功的電影
    《悲慘世界》劇照 CFP供圖  《悲慘世界》:作為成功的電影  沒有湯姆·霍珀執導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前些天的奧斯卡頒獎禮恐怕就要被李安專美了。  在幾乎所有的英美舞臺和影視改編版本中,《悲慘世界》不過是冉·阿讓逃亡、撫養孤女的故事。芳汀、沙威和珂賽特以及其他人等,均是為了構成、鋪排這個故事而展開。其實呢,如果不是為了闡述自己的世界觀,雨果不一定非要花那麼大筆墨去演繹冉·阿讓的行跡的。
  • 《平凡的世界》:善良懂事的賀秀蓮,為何結局悲慘?答案警醒男人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一部嘔心瀝血的現實主義之作。它告訴我們,這世界充滿歡樂和悲傷,每個人都不知道下一刻,你會面對的是開心還是淚水,在希望中前進,在失望中掙扎,活著就好,這就是平凡世界裡的平凡的我們的人生。在眾多角色裡,賀秀蓮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了。
  • 天潤世紀圖書告訴您《悲慘世界》悲慘在哪裡
    有人說悲慘在於雨果將每個人的悲慘都刻畫得很飽滿真實,我非常認同,但是我覺得最主要不在這裡。沙威因為違背了自己的信念而自殺,但是他的死亡成就了他畢生的信念成就了他的一生,比起在崩塌的信念中撕扯苟活,死亡是他最願意的,也是最好的結局。
  •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篇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篇,歡迎借鑑參考。《平凡的世界》讀後感一兩個月前,七樓的八零後章魚小美女告訴我她買了本路遙的作品集,問我看不看。我問作品集裡有《平凡的世界》沒?《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四作家周國平說:「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的生活過好才是圓滿。」
  • 評《悲慘世界》:文藝與文藝是有鴻溝的
    《悲慘世界》:作為成功的電影   沒有湯姆·霍珀執導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前些天的奧斯卡頒獎禮恐怕就要被李安專美了。畢竟在以明星,尤其是女明星為本的奧斯卡現場,當紅的安妮·海瑟薇,在那屆星味頹靡的典禮上,實在是殺傷力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