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曾祖父是王覽,王覽的同父異母兄是王祥,王祥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臥冰求鯉」的主人公。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所言的「王謝」,即六朝望族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之合稱。琅琊王氏中最重要人物是王導,王導是王羲之的族叔父,是東晉的丞相。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王敦,也是王羲之的族叔父,掌握軍事重權。當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謂。
王導省示帖
王羲之的父親是王曠,其伯父王翼、叔父王廙,族叔王導、王敦、王邃。
儕輩中,王羲之與王導之子王恬、王洽、王劭、王薈(王珣之叔)等都是兄弟。
晚輩中,王洽子王珣、王洽次子王珉、王薈之子王廞,及王羲之的七個兒子。更遠的姑且不論。
這一些人都是書法家,且水平也都與王羲之相近。排列這一家族三代人的書法,會使我們重新來看待王羲之的開創性書法之路。
王廙更何如帖
王廙書表
王羲之的父輩中,王曠的作品未曾找到,據說也是位大書法家,王翼也未找到。找到其小叔王廙的一張行草和一張小楷字,族叔王導、王敦、王邃也都找到其作品,
王敦蠟節帖
王邃寒佳帖
從王羲之的父輩來看,每個人都是書法高手,歷史上的筆法傳承也沒那麼不堪,只傳那麼幾個人,王氏一門,高門望族,都得到了筆法,或者說,互相之間都是一個寫法。王羲之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老師也是他叔丞相王導,觀王導的字,在氣息上結字上韻格上皆不遜於王羲之,甚至有過之無不及,王邃、王敦作品 也都是一個風格。
其同輩中的字,能找到作品的王恬、王洽、王劭、王薈,每人作品都不尋常。
王恬得示帖
王洽辱告帖
王洽視撫兄子帖
王恬的《得示帖》,點畫振動,格調清雅,與王羲之經典《十七帖》沒差別。王洽的《視撫兄子帖》《辱告帖》也與羲之的行草書相類,儘管翻刻失去了很多原始信息,但也可以找到其本質的部分。
王劭帖
王薈癤踵帖-翁尊體1
王劭的小楷書,也是王家很經典的小楷,令人相信,其子弟應該都是學的一樣的字帖。王薈《癤踵帖》及《翁尊體帖》摹本,在精彩的傳承出其王氏家法之外,那種晉人風味瞭然紙上。
這一些族人的書法,非是跟王羲之學的,因為其年齡要麼比他大,要麼與其基本同年。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就是王羲之的書法,只是傳承了其家族書法,而並不是他重新對古法進行了創新。另,這些族人的書法,已經全然是新的筆法,而不是漢朝書法的形態與筆法。那麼王羲之的創新就大打折扣了。從傳下來的王羲之若干作品中,不可否認存留著他堪稱一流的才情。
王羲之的子嗣輩中,書法與其長輩似有過之無不及。王導的孫子,即王洽的兒子王珣、王珉,書法也為一流。王珣的《伯遠帖》寫得不怎麼樣,但其《末冬帖》儘管翻刻的走了樣,但其氣息與結字都比《伯遠帖》好,王珉的《欲出帖》風情與二王諸帖相類,比王珣要寫得好。
王珣伯遠帖
王導的孫子,王薈的兒子王廞,他的書法也是這麼個味道。
王廞書帖
王導,是一流高明的書法家,他的六個兒子都是書法家。他們都是王羲之的兄弟,在下一代中,王羲之的七個兒子,個個也都成了書法家。他們的風格與其它兄弟長輩亦相似。
王凝之書法
王渙之書法
王徽之得信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操之書法
王羲之的兒子,書法水平比較整齊,但我還是覺得王徽之才情更大,與獻之相當。僅從這翻刻的《得信帖》中所透露出的,那種風姿綽約、自然奔暢甚少見,即使其父也鮮少這級別的作品,惜見不到他更多的作品。
王獻之,這不用多說了。與其父一起稱之為二王。王獻之與其父相較,更加豪縱,其作品風格也有別,每一個環境下所寫作品有差異。
王獻之鵝群帖
王獻之十二月割帖
王獻之桓江州帖
看了王羲之這一大家族中的書法作品,你還相信以個人的英雄主義來創新書法嗎?王羲之只不過是集大成者之一,晉朝上下士大夫人人都有一手好書法。
王羲之初月帖
王羲之適太常司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