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演員,我們就會想起兩種,一種叫「小鮮肉」,一種叫「老戲骨」,對於「小鮮肉」大家都是槽點滿滿,而對於「老戲骨」們都是無比尊敬和懷念。「小鮮肉」又帥又年輕,為什麼反而不如「老戲骨」受歡迎受認可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在演技上,「小鮮肉」差了「老戲骨」們十萬八千裡,所以很多人笑話說就是路邊的垃圾桶演戲也比「小鮮肉」強。那麼「老戲骨」們演戲到底有多強呢?
王伯昭劇照
一般來說,演員只要做到演什麼像什麼,也就非常的合格了,但是「老戲骨」們對自己的要求可不止如此,比如說咱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老戲骨」,他可不光是演什麼像什麼,他是做到了演什麼就成為什麼!
他曾經在一部戲裡飾演書聖王羲之的父親王曠,為了演好王曠這個角色,這個演員是苦練書法,結果把王羲之父親這個角色演得非常棒。
王伯昭
更厲害的是,電視拍完了他的書法卻沒丟,一直練下去,結果如今還真把自己也練成了書法家!這個為了演書法家自己練書法練成了書法家的「老戲骨」,就是王伯昭。
乍一聽王伯昭這個名字,很多人還想不起他長什麼樣,「老戲骨」有時候就有這麼一點吃虧的地方——說名字比不上「小鮮肉」有名,但是一看到他就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呀!咱們提示一下您百分百知道王伯昭是誰了:八四西遊中的白龍馬。
王伯昭書法
是不是一下就浮現出了小白龍帥氣的模樣來呢?其實呀,王伯昭與書法結緣還不是飾演王羲之父親的那一次,早在他二十五歲第一次出道演戲的時候,接演的角色就是一個書法家,講的是古代一個叫趙旭之的書生與千金大小姐之間的翰墨情緣。
咱們一聽這「趙旭之」的名字是不是特有「書法家」的味道?沒錯,王伯昭接到的這個角色其實就是趙孟頫、張旭、王羲之三大書法巨頭的「合體」。
王伯昭書法
正是這個「三合一」的書法家角色,讓原本是演員的王伯昭受到了書法的感召,並且認識了劇組的書法指導老師李天馬。
等後來他出演王羲之父親的時候,其實王伯昭的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不過,他覺得,以自己的書法水平要演好王羲之父親這個角色還不夠。
於是王伯昭又再次下狠功夫苦練書法,並且找到了歐陽中石和林筱之等大師求教,最終,在劇中他成功地根據劇情現場表演了王曠書法創作的過程。
王伯昭(中)
之後,書法就成為了王伯昭心中和演戲一樣重要的人生事業,為了演好戲他苦練書法,為了書法他不停演戲。
五十六歲的時候,王伯昭終於通過了書協的考察,成為了一名書協會員,這是他演員身份之外最值得驕傲的身份——書法家,朋友笑他:為了演戲而練書法,不料練著練著就成了書法家。
王伯昭書法
王伯昭數十年執著於書法藝術,從家喻戶曉的小白龍,到揮毫潑墨的書法家,無論是表演還是書法,都付出了今天的「小鮮肉」們不可想像的毅力和心血。
看看王伯昭的書法,或許今天的「小鮮肉」們也會明白——為什麼「老戲骨」雖不如他們有名,卻總能獲得觀眾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