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熱素材| 大熱人物「李子柒」,原來還可以這樣解讀!

2021-02-08 語文周報

首先是作品內容方面,李子柒以中國原始農耕生活為主題的視頻受到海外網友的關注。這種單調的鄉土生活,缺乏對科技、時尚等當今中國發展現實進行豐富的展現,認為李子柒反而為文化輸出起到了負面效果。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視頻中的鄉村太過於「虛幻」和「理想化」,無法體現出大部分的真實農村風貌。

基於李子柒的影響力,如今已是中國文化輸出的時代,需要依靠媒體、影視、文化傳播的大力宣傳和包裝,而李子柒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儘管有說背後存在專業團隊加持,但對於輸出中國文化的能力依然存在著質疑,無法做到精準到位,自然難以擔起中華五千年文明「文化輸出」的重任。

此外,儘管李子柒在YouTube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也只是跟其他中國博主做橫向比較得出來的結論。事實上,目前她的頻道離真正的一二線大博主在數據上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並且也遠遠沒到國外普通網民人盡皆知的程度。因此打上「文化輸出」的標籤為時過早。綜上,有關「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這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在網絡中引發輿論熱議。

這幾天,一個名叫李子柒的四川姑娘火了。火到什麼程度?世界聞名。

她主要是在一些自媒體平臺上發布自己製作美食的短視頻。幾年下來,積累了幾千萬粉絲,在國外知名自媒體平臺上,她的訂閱量幾乎和CNN差不多。網上製作美食的短視頻多了,李子柒憑什麼脫穎而出?

首先,她過手的都是四川農村的家常食物,特色調料,而且差不多每一樣都是她從地裡刨出,山泉洗過,爐火炙燒,非常原生態,符合大眾對綠色食品的期待。其次,視頻製作精緻,不管是雨落屋簷,灶臺爐火,還是肩扛枯柴,石磙碾姜,都營造出一種文靜祥和的意境。

這是孟浩然領略過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是陶淵明體驗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是儲光羲驚嘆過的「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可以說,她的視頻,滿足了人們對山水田間美好生活的所有想像。在光影流淌中,觀者感受到了一股似乎非常熟悉、但又久未謀面的煙火氣、生活味,以至於很多網友關注李子柒後紛紛感嘆:太治癒了。李子柒治癒了什麼?

說到治癒,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長眠在紐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特魯多醫生這句話中的第一層意思——治癒,意思是治療疾病,網友感嘆的「治癒」,含義其實是墓志銘的最後一層意思——安慰。

大家在看李子柒視頻的過程中,感到獲得了心靈上的撫慰,產生了悅感。這種撫慰和悅感是怎麼產生的呢?還得從她的視頻特點——專注,入手分析。

鏡頭裡的李子柒,幹什麼都十分專注,一板一眼,看上去是那麼沉穩紮實,這對於社會上的一種浮躁之氣,頗有靜氣凝神之效。何謂浮躁?

具體表現很多,比如幹事業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總想著一口吃個胖子,以至於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研究,心神不寧,心猿意馬,往往導致工作上追求浮誇,生活中熱衷浮華。這種情緒長期縈繞心頭,對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不小。當此際,看到李子柒那樣專注地處理一件事,無異於服用了一劑清涼藥,產生類似於禪定的效果,反躬自省下,得到心靈的淨化,內分泌系統就會分泌出愉快的激素,產生悅感,壓力得到釋放,情緒得到撫慰。

有網友說看後會落淚,也是壓力得到舒緩的一種表現,難怪會產生「太治癒了」的感覺。

都說現代社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命體驗,新穎的娛樂形式層出不窮,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但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隨之凸顯,亞健康、抑鬱症、路怒症、暴躁症,過去聞所未聞,如今司空見慣。人們渴望心靈上的寧靜,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期待更多李子柒式的文化產品,來為我們的生活加點潤滑劑。

光明時評 鍾超

近日,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又迎來了輿論廣泛關注。一則因為她在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貢獻,榮膺由成都文旅局頒發的成都非遺推廣大使;二則因為她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無數,在YouTube上獲得了逾730萬粉絲,激起了許多國家的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甚至還引發了許多網友對文化輸出的討論。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三月桃花開,她採來釀成桃花酒,五月琵琶熟,她摘來製成琵琶酥,還有養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等等,無不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意象,加之視頻後期製作採用的低沉悠揚的傳統曲風,成功塑造了一種詩意的山居生活情境。這些作品可以讓人們回味中國古人的衣食寢居,暢想一種超脫於消費社會的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挾的現代性問題席捲世界之時,這種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國網友的共鳴。

李子柒的海外走紅,與其說是一種文化輸出,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輸出似乎帶有一種預設的目的和動機,帶有不同文明競逐高下的「文明衝突論」況味。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她沒有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事實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視頻發展歷史機遇的一個內容創業者,用自己的勤奮和纖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獲得觀眾的認可和關注。當然,從結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語境,傳遞出精緻的、文明的、可親的、具有煙火氣和人情味的中國形象,這是一個全媒體時代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的生動案例,其中具有值得總結的文化傳播規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傳播是一個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的規律。如何讓一種文化理想精準落地另一種文化土壤,讓不同文明之間實現交融和對話,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語、孤芳自賞,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在李子柒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剖析出諸多為世界各國文化廣泛接受的價值理念,如仁愛、勤勞、勇敢、與自然和諧相處甚至性別平等,這也是她能夠受到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內在的價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和發展其中符合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需要的價值理念。樓宇烈先生曾指出,「與西方文化相比,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徵。」 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敘事,其記錄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但卻恰恰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這正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價值共識。

在翻看李子柒的視頻時,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即她將捕獲的小龍蝦中還沒長出大鉗子的小蝦扔回池塘。細節之處見用心,短視頻內容創業者千軍萬馬,她能從中脫穎而出,想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中國青年報 範娜娜     

近期,關於美食博主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討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人覺得,李子柒的視頻總在中國農村的舊式耕作生活上打轉轉,是展示中國的「落後」,迎合一些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負面文化輸出。

不得不說,這個說法也是一種刻板印象,是簡單粗暴的貼標籤。中國的農耕生活就一定是落後的嗎?先不講人們靠著農耕才能飽暖,就是農耕生活所催生的鄉土文化,雋永恆久,顯然也和落後掛不上鉤。

長久以來,關於鄉村的記憶沉澱在一代代國人的血液裡。然而,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特別是進入網際網路社會以後,關於鄉土中國的敘事似乎變少了。這也造就了信息的斷層,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裡,中國的農村只有破敗、古老、落後的標籤。

短視頻時代,以李子柒為代表的創作者,將鏡頭再次對焦到了這片更廣袤的土地上。因為具有農村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經驗,這些短視頻創作者對鄉村題材的把握更加得心應手。中國的農村除了「社會搖」和「土味喊麥」的生猛鮮活,也可以是一人一桌,三時三餐,四季流轉的田園詩意。

春華、夏耘、秋實、冬樂,怡然自得。李子柒等人的短視頻裡記錄了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田園生活,喚醒了大眾骨子裡的文化基因,讓生活在都市叢林中的大眾獲得喘息。

現代文明與傳統習俗之間的淡漠疏離逐漸消融,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與鱗次櫛比的白牆灰瓦之間的偏見隔閡逐漸拆解。因此,不管是中國的年輕人,還是外國的網友,被李子柒的鄉村短視頻吸引,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亂花漸欲迷人眼,文化輸出再用老套路已然行不通。而以李子柒為代表的短視頻創作者,提供了讀懂鄉土中國的年輕化渠道。這是鮮活的,張揚的,有溫度又充滿生命力的表達。

所以,與其糾結於李子柒的視頻算不算文化輸出,或許我們更該思考一下,怎麼樣才算是文化輸出。或者說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輸出,李子柒在YouTube平臺的粉絲量已經高達735萬,這個龐大數字背後是無數個被中國鄉村風貌與習俗所吸引的受眾。外國網友的追更與喜愛,已經印證了這種方式的成功。

畢竟,如何重新認識真正的當代中國農村,在新時代需要新的答案。鄉村的原生態之美,動人心魄,雨後山林、農耕日常、釀酒品茗,是視頻,也是現實。我們可以重新發現鄉土中國的美好,也可以自信地對外展示中國農村的形象。所以,別急著否定李子柒的文化輸出,也別匆忙定義中國農耕生活的落後。

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火」到了國外。她製作的中國傳統美食、工藝等內容,不僅在國內擁有大量觀眾,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擁有各國粉絲數量也多達700多萬。她製作的視頻引發廣大外國網友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一個現象級話題。

李子柒的視頻之所以能打動人,是因為她用心呈現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工藝。無論是桃花酒、琵琶酥等美食,還是文房四寶、繅絲、刺繡等工藝,都按照古法流程,一步步精心製作。因為要親自學習掌握一些工藝過程,一段幾分鐘的視頻常常要拍數月甚至一年。

李子柒用她的視頻,讓很多隻存留在中國人記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動呈現在人們面前。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繼承,李子柒做的正是這樣的事。李子柒的視頻,沒有過多高深講解,只是通過中國式衣食住行,體現生活之美好和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緻。

正因如此,她的作品能跨越地域、超越語言,引發外國觀眾廣泛共鳴。外國網友評論說:「這簡直像是在看國家地理 迪士尼 廚神當道」「她正在教我們認識我們所不了解的中國」。有網友看了她的視頻後表示,很想去中國看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李子柒的視頻對外國觀眾來說,展現出了濃濃的「中國味」「中國風」,展現了勤勞、樸實、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中國人傳統品質,展現了一個美好、親和的中國形象。李子柒自己或許並沒有對外文化傳播的本意,但她不經意成為了這方面的「高手」。隨著中國經濟愈加發展,世界各地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愈加高漲。以生動的形式呈現優秀的文化,以真實的情感打通各國民眾共通的心靈,是最好的對外文化傳播。向世界有效地呈現中國文化之美,我們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相關焦點

  • 2020高考作文預測:現象級人物「李子柒」,原來還可以這樣解讀!
    僅僅通過短視頻,未必足以認識遼闊國土的全部樣子,當然,李子柒的視頻,提供了一個令人嚮往的側面。練洪洋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最近成為話題人物。有媒體報導她在國外社交媒體吸粉735萬,受到國外觀眾熱捧。李子柒在國外社交媒體發布的內容,與國內網友看到的並無二致,甚至連英文字幕也沒有配,但還是「徵服」了世界網友。
  • 作文素材之時事熱評:李子柒
    僅僅通過短視頻,未必足以認識遼闊國土的全部樣子,當然,李子柒的視頻,提供了一個令人嚮往的側面。  作者:練洪洋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最近成為話題人物。有媒體報導她在國外社交媒體吸粉735萬,受到國外觀眾熱捧。李子柒在國外社交媒體發布的內容,與國內網友看到的並無二致,甚至連英文字幕也沒有配,但還是「徵服」了世界網友。而關於這一現象是否為「文化輸出」,也引發熱議。
  • 李子柒背後的真面目被曝光,網友:原來是這樣?
    後來,李子柒的爺爺奶奶就把她接回去撫養。李子柒的爺爺是村裡的鄉廚,會很多菜式,平日裡除了下地,還會編制竹器。視頻中我們看到的編竹簍、編蒸籠、劈柴,種地,不過是那段艱難歲月的求生之技。      14歲那年,李子柒的爺爺去世,李子柒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在大城市裡獨自打拼的她睡過公園的長椅,啃過兩個月的饅頭,做過飯店服務員……為了掙更多的錢寄給奶奶,她還學了打碟,成為了一名混跡夜場的DJ,其實她並不喜歡這份工作。直到有一天奶奶病了,她才察覺,易逝的時間中,陪伴才是孝順奶奶最好的方式。
  • 袁隆平、李子柒同框上熱搜:都是「中國偶像」!更是絕佳作文素材
    5月19日,網友注意到一條微博熱搜▼原來在昨日,袁隆平和李子柒當選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一起當選的還有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4人,據農業農村部網站介紹,本次推廣大使」採取分批聘任的方式,分為「國家推廣大使」「民俗推廣大使」「社會推廣大使」「鄉村推廣大使」「媒體推廣大使」「網絡推廣大使」等不同類別,由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頒發聘書
  • 李子柒爆紅: 既然做直播能成功, 為何還要努力高考?
    之前,央視新聞發表評論文章《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裡的一個點》,稱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李子柒的名字隨即登上了新浪熱搜高位: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觀眾會知道,節目中考驗選手最出彩的一個關口是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 「淺薄網紅」李子柒,是當代家長的照妖鏡
    中考,高考,畢業, 明晃晃的太陽伴著我們走向考場, 躍然紙上的筆尖書寫著青春故事, 成長的重大轉折仿佛都發生在這時。 隨著高考的接近尾聲, 全國各項期末考也落下了帷幕。
  • 李子柒全球爆紅,這樣的中國文化輸出可以有!
    這樣的高度評價呢?小鐵終於忍不住要和大家聊聊這個寶藏博主了!在央視這篇熱評裡,把李子柒比作余光中:詩人余光中把自己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寫成「鄉愁四韻」,將「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
  • 人物素材大整理!絕對加分!乾貨!
    加油吧,為了能成為比原來更好的人,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努力!▼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手上沒有材料,或者說沒有合適的材料,那麼對材料的處理和加工也就無從談起。在備考中,應該多多積累一些素材,做到「手裡有糧,心中不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批高考作文中實用的人物素材,高考前一定要看喲!點擊圖片或文字可看!
  • 李子柒爆紅:既然做直播能成功,為何還要努力高考?
    這是李子柒的簡介,若不是看她粉絲達千萬,很難讓人把她與網紅聯繫到一起。她既沒網紅臉也沒大長腿,卻是網紅界的一股清流。看過李子柒視頻的人,無一不對那視頻裡的古風田園生活嚮往憧憬著。李子柒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李子柒,在鄉裡各種紅白喜事做著幫廚,耳濡目染地學會了很多做飯的手藝。
  • 2020高考作文39組熱點人物素材(素材解讀、多維運用、話題歸納)
    蘭會雲老師沒想到在他看來十分尋常的師生交往,卻將他一次次送上熱搜。關於包場打遊戲,他說:「3年前我和學生們有個約定:如果他們高中時期少去網吧,等高考結束後,就選一個比較好的網吧,帶他們一起去打遊戲。這在心理學上叫『延遲滿足。」畢業騎行,是1年前蘭老師在課堂上的許諾。他希望通過騎行,學生們不僅可以面對面接觸社會、擴展視野,也能鍛鍊吃苦耐勞的品格。
  • 李子柒爆紅:既然做直播能成功, 你為何還要努力高考?
    這是李子柒的簡介。若不是看她粉絲達千萬,很難讓人把她與「網紅」兩個字聯繫到一起。她既沒網紅臉,也沒大長腿,卻是網紅界的一股清流。看過李子柒視頻的人,無一不對那視頻裡的古風田園生活充滿憧憬和嚮往。從小就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李子柒,在鄉裡各種紅白喜事做著幫廚,耳濡目染地學會了很多做飯的手藝。後來爺爺去世,14歲的李子柒為了貼補家用就輟學打工,一出門就是8年的漂泊生涯。
  • 2020春晚高考考點匯總和熱點素材
    2020春晚高考考點匯總和熱點素材 2020-02-03 20:37:24 來源:網絡整理
  • 劈柴餵馬,採菊籬下,多少人羨慕這樣鮮衣怒馬的李子柒
    「1」 初次知道李子柒是因為微博熱搜,從開始的好奇未知到後來的欽佩折服,看她的視頻總能被治癒,被驚嘆,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 之所以會被觸動,或許是因為她做了我們大多數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活成了我們大多數人夢想中的樣子。
  •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經典事跡解讀,作文素材運用指南
    【素材解讀】是中國人,就要以做中國人為榮;是中國人,就要為祖國富強服務——無論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時期,還是德高望重的老年時期,錢偉長一輩子都信守這樣的信條。30年模範帶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20年無償獻血6萬毫升;16年幫困助學,資助180多名貧困生;鞍山市第一批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鞍山市第一批遺體和眼角膜自願捐獻者……這位被譽為「當代活雷鋒」的普通人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原來好事也可以做這麼久,奉獻也可以如此徹底——這一切都源自對美好心靈的守望
  • 我輩奇蹟 | 「李子柒現象」解讀及其對文化遺產傳播的啟示
    同時,結合文化遺產資源信息和價值等傳播需求,總結和提煉「李子柒現象」解讀過程中的啟發,提出文化遺產傳播中也應見物見人見生活,人與物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聯和文化氛圍的營造至關重要;需要「創造性的繼承,創新性地發展」,在繼承和創新中激發新的文化活力;需要基於人們共通情感,展示和闡釋其中的普適性價值和追求。
  • 嚮往的生活丨不用模仿抄襲,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李子柒」
    有關「李子柒」的熱搜話題,多不勝數,這不最近剛出的 #越南博主抄襲李子柒#、#李子柒被寫入小學語文試卷# 等話題熱度也居高不下。—— 嚮往的生活,你也可以擁有。不可置否,李子柒的生活是我們嚮往的,但同樣也是我們模仿與抄襲不來的!
  • 多重口感,李子柒的蛋黃酥原來這樣製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其實這世界上能真正體諒你為你想的人沒幾個,家人會是你永遠不能抹去的牽絆,李子柒就是如此,因為惦記生病的奶奶,選擇回到熟悉的故鄉,與其糾結當下,不妨用時間矯正思想,用信念迎接未來。相信世間,不是所有缺少都是遺憾。前段時間,李子柒自己製作了一款網紅美食——蛋黃酥。她前後總共花費了3個小時的時間,李子柒採用了最傳統的工藝,每一種食材都源自大自然。
  • 李子柒的成功可以複製嗎?
    她的成功之路可以複製嗎?我們先來看看她做到了什麼?一、深耕內容,做好產品李子柒的視頻注入了中華文化的靈魂,從中華美食切入,圍繞著農村的衣食住行出發。有的視頻成品也許只有幾分鐘,但素材時間跨度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為了一個想要的畫面,來回重拍幾十次,每一個鏡頭都是經過不斷的構思與優化,只為呈現最好的內容。在這個追求快的時代,這個是很難得的。這種用心製作的視頻,和一個好的內容,自然會獲得大量粉絲的自然傳播。
  • 作文素材丨李子柒的「俗世桃園」,能否為「外人」道也
    在國外某視頻平臺上,李子柒的粉絲數量已經超過了750萬,幾乎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都超過了500萬,熱度遠超國外的權威媒體,被稱為「中國第一網紅」。她上傳的視頻沒有英文字幕,偶爾還穿插著中國的方言,但這並不影響外國觀眾對她的喜愛之情,每條視頻的評論區都充溢著全球粉絲對她的「花式表白」。
  • 素材丨李子柒的「俗世桃園」,能否為「外人」道也
    在國外某視頻平臺上,李子柒的粉絲數量已經超過了750萬,幾乎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都超過了500萬,熱度遠超國外的權威媒體,被稱為「中國第一網紅」。她上傳的視頻沒有英文字幕,偶爾還穿插著中國的方言,但這並不影響外國觀眾對她的喜愛之情,每條視頻的評論區都充溢著全球粉絲對她的「花式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