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律法主義膽怯
由於小時候父親比較嚴格,雖然說不打人,但是口頭上總是溫和的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大概在他的心底思想觀念裡,是有一些這樣的一些元素在裡面的。有時候,對人好,發脾氣的時候卻有些刻薄。又由於小時候的小學到初中之間的幾年時間,不在父母身邊,寄居在親戚家裡。親戚是很好的親戚,是比我父親更寬容。雖然是至近的親戚,也不能說是寄人籬下,也沒那麼慘,但是也總有那麼一些這樣的意思。林黛玉到了賈府,雖然是自己的姥姥家,畢竟不是自己的家,所以林黛玉謹小慎微,處處小心。我想我在寄居的時候,也有這樣的膽怯和小心。幼年的時候的心,不再單純。缺乏信任,自保意識很重。一方面也因為在親戚家裡,又是比較寬鬆的風格,以至於也不被說也不被責備,又因為自己學習好,一白遮百醜,另外也沒犯什麼大錯,也沒有什麼可指責的。所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就養成了沒有父親權威的心態。
長大了,我就特別怕領導、怕上級。在領導的面前說話會緊張,在領導的面前不能不卑不亢,顯得很不自然。以至於領導可能也覺得不舒服。不像其他的同學可以在老師面前,既有尊敬又有愛戴又有同作為一個人的平等。我卻很難在領導的面前,心態上顯得平等。又在韓國的嚴格的文化環境中,面對的「上級」是典型的韓國人,老太太似乎具有潔癖似的。後來知道她很愛我,沒有放棄我。似乎感覺沒有被放棄的,就是她給予的了。所以後來很感恩很感激他。但是當時的時候,她總是在潔淨上要求我。讓我感覺自己做不到,也不想做。面對這樣一位老太太,很有思想壓力。
一方面覺得自己憋屈,一方面窩火,以至於也有頂撞的時候。可是老太太還是堅忍不拔,所以我算是輸了。原來與人相爭,總是別人逃跑了。面對如此堅忍不拔的老太太,我是真的輸了。她是因為愛我的緣故,才要求我。可是在我的世界觀裡,我是受不了指責和約束的。我懼怕指責,尤其是懼怕上級的指責。所以在領導的面前會裝的很乖,但是心裡在上級面前很沒有底氣。最近又遇到一些心理的掙扎,還是怕在上級面前出錯,怕被糾錯。似乎在內心深處,有一種聲音是上級就是糾錯的角色。聖經說,黑暗不接受光,因為怕受責備,所以就恨光。我想,我也是怕責備,所以就心底裡對上級放不開心底裡對上級有芥蒂。這是我要面對的問題,已經浮上檯面。我也在用悟性為那些周圍的好上級辯駁。也在禱告中,求神除去我懼怕上級在上級面前怯場的心理。懼怕誰,就被誰捆綁,不能得自由;懼怕什麼,什麼就成為心靈上的捆綁,不能感覺到自由也不能自由的去表現去表達。
這是我的律法,我在儘量表現的好來討他們的喜悅,但是不是從心底裡發出的,而是為了逃避他們的責備,而是膽怯於他們的權威。怎麼樣才能不膽怯不討好呢?怎麼能表裡如一,心裡想的和做的都合宜呢?遵守我的命令的就是愛我;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我們怎麼樣才能在遵守命令和心裡的愛合二為一呢?怎麼樣才能從心裡遵守主的旨意呢?怎麼樣才能從心裡順服上級呢?
聖經上說,不出於信心的就是罪。那麼,不出於信任的也很類似是罪吧?我是一個一方面自我驕傲一方面怯懦的人,我也感覺到這就是舊人人性中的一部分,總是失衡和邏輯分裂、自相矛盾的兩個性格會存在一個舊人的心裡。求神把基督的人性賜給我,讓我也擁有基督的新的人性。實際上,神已經把基督的新的人性給了我,基督的人性是不卑不亢,不驕傲不膽怯,剛強仁愛謹守的完美平衡。所以,我求神給我信心,讓我活出基督,剛強仁愛謹守,堅強獨立的人格。這就是如同老鷹斷指而後重生新爪的故事,但願我也經歷斷指後的重生。
2新的613條
最近又遇到一個事情,一位沒有見過面的主內弟兄聯繫了我。他說的所有話題都是這個是不是罪,那個是不是罪,一直在關注在生活瑣碎中的瑣事是不是罪。他說他原來是**長老那邊,因為總是被論斷,所以受到很大的傷害。現在出來一段時間了,也覺得**長老那裡特別不好,他幾乎是對**長老那裡是苦毒了。他說他離開了那裡,也離開那裡的教導體系。他說他信因信稱義,但是要不斷認罪。要找人分清楚一個個的事是不是罪,要竭力認罪和不犯罪。那架勢似乎是要整出來一個新的猶太教的613條。
後來再聊,才知道他信聖經,不信歷史上的基督教教義體系。這就是唯讀聖經了,而不是唯獨聖經。他信基督,他信聖經,他信因信稱義。但是他不信歷史上的教義系統。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區別了。這就是說,你讀不懂羅馬書1-11章的教義系統,就開始了12章以後的信仰生活的徵程。鍾馬田說,信徒一切的行為都是建立在對正確教義上的。正確的教義,是我們信的內容。如果脫開羅馬書1-11章的教義,我們信的可能只是一個只有基督名號和因信稱義的雞湯式的基督教。
行道是從信道來的;信道是聽道來的,所聽的道是從基督的話而來的。如果沒有聽到基督的話,沒有聽到真道理,就去行道。只是倫理主義的基督教,只是行善的基督教,只是基督教的道德主義。而不是救恩的基督教,恩典主義的上帝。由於沒有基督的道理為開端,沒有以基督的道理充滿,世界觀沒有被基督的話語所更新,那種行動就是建立在沙土上,如同佛教徒的苦修主義。
所以雖然他已經離開了**長老的教導體系,但是仍舊在守律法。雖然已經承認因信稱義,因信稱義的精髓是什麼呢?因信稱義的精髓是滿有恩典的上帝、滿有饒恕的上帝,為千萬罪人存留生存空間的上帝。神為該隱尚且預備了活命的機會,豈不更為我們這些已經蒙恩的罪人存留活命的機會嗎?普遍的恩典讓人類繼續延續下去,不再用洪水滅絕世人,特殊的救恩的恩典豈不讓我們活得更加自由嗎?神已經救我們脫離對律法的恐懼,為什麼還要行新的613條呢?無非是對神已經救我們脫離律法的範圍而心存懷疑,是對神慈愛的不信任。加爾文說,什麼是信心呢?信心是對神恩慈在心裡確認,確定而且心裡承認。613條式的找罪認罪,無非是服事律法。因為律法的要求是不要犯罪。不停的確認這個是不是罪那個是不是罪,連雞毛蒜皮的事都不放過,每一條認準的是不是罪的,都要守著,犯了立馬認罪。無非是對自己行為的確認,確信和承認,而不是對神恩慈的承認和感恩。
我們信了主後,還是為認罪活著的呢?如果神如此教導我們,我們必如此行。而神所教導我們的是,你們當信神也當信我,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那樣彼此相愛,世人就看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而一條一條的謹守認罪,讓人看到的不過是佛教徒和天主教的苦修主義。
神對人的要求不是不停的認罪,而是悔改信福音。神對信徒的要求是信耶穌是基督,並且彼此相愛。神已經把我們從不要犯罪的律法式的要求中,帶到信基督愛基督和愛人的恩典中,不再按著律法和行為的舊樣,而是按照恩典所充滿的新人的新樣。
3信主後,誰主沉浮?
那麼就帶出一個問題。我們信主後,就可以不認罪了?就可以任意而為了?加拉太人所擔心的也正是怕聖靈和基督的福音不足夠,萬一沒有了律法,沒有律法的約束和提醒,信徒豈不是會犯大罪。所以要用律法為神福音的大護法。但是保羅說,難道靠聖靈得生開始,還要靠律法作為助手的維護而成全嗎?保羅說,靠律法成全,這樣就是在恩典中墮落了。保羅說,聖靈與情慾相爭,這是我們的法寶秘訣和盼望。
不再是自己與罪相爭,亞當失敗了,以後的人在罪的權勢底下,全世界都伏在那惡者的手下,全世界的每個人在與罪的相爭中都敗下陣來,成為罪的奴僕。而基督是那比罪更強壯的勇士,以自己的身死得勝罪惡的權勢,把天上執政的掌權的邪靈擄掠來,仗著十字架宣告勝利。基督的聖靈在執行那強壯的基督的權柄,在我們信徒心裡與罪惡相爭,使我們心中的一切自高自大之事的堡壘攻破,引領我們歸回基督。聖靈與情慾與罪相爭,是我們得勝的指望。不要再指望自己守律法,而是等候感恩和仰望聖靈的相爭。「聖靈啊,我願你來,與我的情慾與我的罪相爭」。
4信徒犯罪了,神什麼看法?神怎麼處理?
另外,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我們無論犯罪的時候或者是偶然被過犯所勝,我們都是主的人,這樣的機會都是我們與主聯繫的機會,都是我們呼求基督已經做成的救恩應用的機會。我們因信稱義,我們已經被神在基督裡看為義人。我們所犯的罪,也不用再怕,因為我們不再律法底下,我們犯了罪還是在恩典底下。這就意味著信徒的犯罪,面對的是笑臉的父親,而不是律法的審判。對於犯罪的信徒來說,父親會對他說,你是我的孩子,不要怕,到我這裡來,我來給你洗。到神面前面前來的,必須信有神,並且信神賞賜。就如亞伯拉罕聽到神說,我必賞賜你,亞伯拉罕說,你賞賜我什麼呢?我又沒有兒子。沒有兒子的背景下的賞賜有什麼意義呢?
同樣的,我們信神賞賜,我們也可以問出同樣的問題,你賞賜我什麼呢?我還是常犯罪的罪人,還沒有完全成聖。神會說,你在基督裡已經是義人。你犯了罪,我也不定你的罪,平平安安的去吧。你在常犯罪的情況下,你信我已經算你為義人了嗎?不信,是因為你只看自己的行為,不看基督的行為。只看自己的為人,不看基督的為人。只看自己的道德高低,不看基督在神面前的公義敬虔。在常犯罪的情況下,你仍能持守自己是義人的定位嗎?常犯罪的現實,是對我們是義人的試煉,也是我們對神和神說的話是否信任的試煉。我們信徒犯罪了,我們認罪的時候,也是帶著義人的身份帶著已經在十字架上被洗淨的確信,我們認罪因為我們的新心犯罪後會憂傷,我們需要神把我們的犯罪後的憂傷挪去。
常常犯罪,也有喜樂。在犯罪的當下也有確信,在我犯罪的時候,神仍舊是恩慈的上帝。就算在犯罪的時候,也確信我罪已經在十字架上得赦免,我現在犯罪後的憂傷也是我已經重生的表現。我的犯罪不會帶來懲罰,不會帶來滅亡,而是帶來愛的管教,而是帶來父對我的不爭氣的憂傷。我們所擔心的不再是犯罪不犯罪,得罪不得罪上帝,上帝會不會發怒,而是聖靈是否憂傷。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是我們信徒不犯罪的動機。
5律法退位,聖靈徹底完全接手
因為律法的學前班的師傅已經退休,它的標準仍舊在那裡,但是他對我們信徒不再具有威懾力,我們的新老師已經接手,接手者的名字是聖靈。律法曾經是我們的上級,如今聖靈是我們的第一上級,也是唯一的上級。如果不聽聖靈這位牧者主動的溫和的呼喚敲門,而是自己主動的找罪認罪,又是回到學前班老師那裡去了。記清楚,律法的標準在那裡,讓我們認識對錯,但是不再具有感情的因素,不再對我們具有威懾力。如果它還具有威懾力,那我們對新老師不認識或者對新老師不尊敬。放心,律法會引導我們到基督真理那裡來,既然我們已經來到基督那裡,既然引導到基督那裡,就不再舊師傅的手下了,就要讓新老師聖靈來給我們講課,教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更加的認識基督,進到更加深刻更加厚重的地步。
我們是在聖靈的學校裡,學前班的老師律法還在教導其他的孩子們,讓他們看到自己對義的缺乏,引導他們到基督那裡。而我們已經學到過律法的功課,那是過去式了。我們已經升級了,如今只有一位師尊就是基督,除此以外我們沒有師尊。律法曾經是師傅,如今不是了。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了,一切都以基督來帶領、教導、牧養、管教、啟發了。內在的聖靈的教導,比外在的可以數算可以記載石版上可見的律法,更能教導的清楚無誤,雖然聖靈不可見,但是我們的心靈也不可見呀,雖然聖靈沒有石版可見,但是聖靈是我們心靈的締造者,是我們心靈的護衛者和教導者,也是永恆中的老師。總之,聖靈比可見的律法對我們更有效,聖靈比可見的律法對罪的看見更敏銳,聖靈在處理罪的事情上比我們自己的處理更徹底有效。
6律法退位,我們會不會犯大罪?
所以,律法退位,退出我們的人生舞臺,沒有律法約束我們了,我們會不會犯大罪?我們會不會進入對罪的標準無知而進入放肆之中?這樣的問題的提出,是因為對聖靈要教導我們進入一切真理的事實的不認識。聖靈會把律法刻在我們的心版上,聖靈會賜給我們愛律法的心。我們不要忘記了,就算是摩西律法也是聖靈的手筆呢。律法的作者是聖靈。所以不要誤會了,聖靈比我們更知道律法和律法的精神,聖靈會在我們內心深處刻上律法,而且在我們內心深處教導律法。因此,在聖靈的教導下,律法會比人的解釋更加清晰明亮,也比人的解釋深刻透徹。
至於沒有律法約束我們了,我們會不會犯大罪?這樣的疑問,表明我們對聖靈對罪惡的約束和清理處理的能力不放心,因為是由別人清理。而律法,人則可以自己約束,自己謹守,自己認罪,下定決心自己不再犯罪。而聖靈接手後,人就參與不了,就覺得沒有底氣不放心。如果我們對聖靈有信心,對聖靈信任,我們會信任聖靈說,我們沒有了律法,聖靈也足夠夠格清理罪惡和約束罪惡。把自己動手的機會交託不是自己的聖靈,也是信任聖靈的一種表現。需要靠著信心跨過這個門檻,就能體驗到聖靈的膀臂比自己何等強壯有力。先相信,後經歷,永遠是屬靈世界的運行順序和運行法則。問題,我信聖靈更加有力嗎?我真的信嗎?如果真信,那就會敢於交託給聖靈。對聖靈的真信任帶出對聖靈的真交託。
7 犯罪後,神會做什麼?
這就是恩典主義下的因信稱義,這就是導師上的聖靈主義。只要信,不要怕,不要怕跌倒,因為神已經顯明給我們的是他是我們的父。跌倒了,他不再會定罪我們,反而會俯下身來與我們一起憂傷,而且給我們安慰和鼓勵,讓我們不怕犯罪,鼓勵我們在罪上得勝。這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與罪相爭。父親永遠是一個溫馨的名字,對於信徒來說。如果你的神只是你的神,那你會一直對罪和犯罪要追查到底,萬一犯了怎麼辦,萬一忘記認了一條罪,怎麼辦。
如果神是你的父,你不必自己追查,神自己監察遍地,神自己會追查,聖靈會讓我們責備憂傷,那時候父與我們一同憂傷。願父的名字超過神的名字在你心裡的地位,因為憐恤向審判誇勝。因為神所啟示給我們的最高屬性就是他的愛,雖然他的公義聖潔都純全,但是神的旨意是讓愛的屬性為尊為大,神政策性的傾斜在愛的屬性上,這就成為我們存活和得救的保障。願神的愛為大為尊,因為神就是愛。神的公義的律法在信徒的身上,神已經除去了律法為大衛尊的地位,讓神的愛領銜掛帥居首位。
8律法退休,神的公義的屬性有沒有被貶低?
不要擔心神公義的受損和被擱置。神的愛,叫我們充滿對神的愛,也就自然而然的不經意之間成全了律法,而且我們所給予上帝的,完全超過律法的要求,不再是奴僕對主人的敬畏,而是兒子對父親的愛戴,就是像基督作為兒子那樣的對父親的愛戴。我們所領受的不是奴僕的心,而是兒子的心,聖靈進入我們的心裡,呼叫阿爸父。願神的父性,在你的心裡塑造成形,成為我們信心下面穩固的根基不變的磐石。
9我們因信稱義了,為什麼我們還會犯罪?
我們因信稱義了,為什麼我們還會犯罪?因為我們那時候的信心小,因為我們那時候與基督的聯合不緊密。當我們對基督的信心大的時候,我們就與基督聯繫的更加緊密,我們就不會犯罪,因為以基督的愛知足,也以愛基督知足。當我們的信心小的時候,我們與基督的聯合就不那麼緊密,我們愛基督的心就沒那麼大,心裡沒有以基督的愛知足。我們需要做的除了認罪以外,更要處理問題的根源,我們從葡萄樹上脫了節,枝子枯乾了。我們離了基督,我們自己不能結出聖靈的果子。我們犯了罪,不斷要做的是回歸基督,求神除去罪惡,也求與基督更加合二為一。連在葡萄樹上,就結果子,榮耀在天上的父。我們不斷犯罪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斷的從基督逃離,以至於枝子枯乾,信心弱小,抵擋罪惡的時候就敗下陣來。
我們這種從葡萄樹上的脫節離開基督,不是稱義上的離開,而是成聖上的離開。在稱義上我們是離不開基督的,因為是過去式。而成聖則是一生之久。我們在成聖的過程中,與基督遠離了,就結不出葡萄樹上流露出來的生命的果子。果子是屬於基督的,我們心靈的果子和行為的果子都是從他而得。從自己身上找果子,找到的就是舊人的果子,就算有良善,也是經不起看的經不起考驗的良善。我們的果子從基督而得,所以如果想要改變,必須從基督著手。越過基督,信徒不會有好行為。神把一切的豐富,都藏在他裡面。願我們就近基督的豐富的源頭,得到從他而來的光明的心靈和光明的行為。
10信徒在生活中有罪伴隨,仍能喜樂的理由
不要再服事新的613條,不要進入基督教名號下的猶太教分支,而是不犯罪的時候可以喜樂感恩,因為神保守;犯罪的時候,也可以喜樂安穩,因為信神已經赦免了我的罪。總犯罪也可以死皮賴臉,因為神是恩賜的。總犯罪也可以有盼望,因為聖靈與情慾相爭。不要再與罪相爭,你爭不過的,感謝聖靈已經在與罪相爭吧,感謝聖靈已經主動的與罪相爭吧。體察你的心路歷程,查看聖靈在你心裡與罪相爭的痕跡和長期脈絡,你會發現,不經意之間,你已經成為了那個你所不認識的你,一個你不可能達到的新高度。因為種子在地裡,農夫白天做工,晚上回家休息,不知道什麼時候莊稼長的,不用拔苗助長,莊稼也會長大,夏天也會來到。我們是神所栽種的田地,用的是真種子,願神使我們快快長大,願收割我們的時候來到。
11完全成聖不現實,目的不單純,也不符合神在今生對我們的旨意
「神是聖潔的,我們也要聖潔。既然神有能力,神肯定會讓我們完全聖潔的,神的旨意是讓我們脫離罪孽,完全聖潔。這是一條理論的推理,從新約看,這個觀點雖然敬虔,卻是過度的推導,想當然的推導。」但是聖經說的跟這個不符,約翰說,你們若犯了罪,你們有一位中保,神是信實的,必赦免你們的罪。約翰既然如此說,就是說信徒是會犯罪的,不只是犯罪的可能,犯罪也是信徒的生活現實。
有人已經相信因信稱義,還想要完全成聖。完全成聖,不是出於對神旨意的順服,而是不想面對自己的舊人的人性的定罪和否定。與基督一同否定舊人吧,反正這個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然後與基督一同復活吧,基督把他的人性分賜給我。如此神就使我蛻變,不只是換湯不換藥,而是徹底的替換替代。人性的替代。
在活著的時候不要活在在今生可以完全成聖的世界觀裡,而是活在已經稱義、不斷成聖、死後完全成聖的盼望裡。神給我們的目標是不犯罪,神給我們的現實是我們還有功課要學,還要學習認識罪惡恨惡罪惡抵擋罪惡。這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不要拔苗助長,不然會莊稼失去了成長的機會,而且死的也很快。願我們按照神給我們的時候,做合宜的事,就是不斷追求成聖中。在成聖的過程中,有一分的生長,就要感謝和歡喜這一分,而不是非要在今生的成聖考場上非要考一百分不可。我們做不到,靠著神也做不到,因為神不願意,因為神讓我們盼望的是天國的完全聖潔。
而且在我們的想要完全成聖的想法裡,很多是人本上自私的想法,為了成為一個道德上的好人,或者為了成為一個自己覺得高尚的自己、信徒是成為一個對自己的敬虔滿意的自己、不難看的自己、自己看得起的自己。但是神給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舍己。屬靈的名目下,可以藏有人本的心機。人心比萬物都詭詐,無孔不入,欺騙人之外也連自己也欺騙的。神不讓我們看自己多麼高尚,而是讓我們在活著的時候,效法基督,為了神的旨意,為了神的榮耀,為了神的滿意。只有在成聖道路上走過的人,才會形成對自己人性的徹底否定,對神的完全信靠,對神恩典的完全需要。成為一個完全依賴神、離不開神的新造之人。成聖的道路中,就是我們舍己,並與神聯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聖靈與人的靈的聯合更加合二為一。
12神對信徒犯罪的不徹底清理,帶來的屬靈的好處
神既然給我們的時候是稱義和成聖兩個階段。我們為什麼不以已經稱義而喜樂呢?我們為什麼不以已經在成聖的道路上而喜樂呢?那些犯罪只是成聖道路上的插曲,或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操練我們的謙卑,認識自己的罪,從而更加感恩上帝的救恩,更加領會神的愛的深度和廣度。在成聖道路上的每一次犯罪,不是讓我們距離神更遠,而是讓我們距離神更近,因為那時候我們更謙卑更對自己絕望,而對神外來的幫助則更加感激不盡。
不要把稱義與成聖搞混了。稱義,你已經被神悅納為義人。成聖,是急不來的,是隨著信徒的人生進程逐漸前進的。不斷成聖的過程,就是不斷脫罪的過程。成聖的過程是必要的,讓我們不只是外在不犯罪,而是更要出去內心對罪的貪戀。在犯罪的過程,我們會更加認識罪的權勢和罪的邪惡,以及罪帶來的愁苦。這個過程如果取消,我們可能對自己的罪性認識的是極其膚淺的。犯罪的過程,也是聖靈啟示光照的過程。神把我們人性的黑暗展現出來暴露出來,然後聖靈用光照亮,使我們無法躲避必須直面慘澹的人性惡劣的自己的人性。認識自己的人性,才會否定自己的人性。對自己人性的否定是最大的自我割捨和否定,連把自己所是的本質都否定了,都割除了。
為什麼人類不願意面對罪的話題,也不願意面對傳道人講罪,因為人的本質被揭露,被否定,是很痛苦。連自己是誰,都被否定了。那剩下的我還有什麼呢?作為信徒,必須面對的不只是表面的罪,而且更是定罪自己的人性,從而感謝神把基督的新人性賜給我。神最大的禮物,是把基督的人性賜給我們,稱為我們的新人性。因此,基督被稱為我們的頭。亞當的人性給予了我們,我們在本質上成為罪人。基督的人性給予了信徒,我們在本質上成為了義人。基督的新人性在我們的心裡,基督所作所為的義行,成為我們的義行義袍。我們還有何話可說呢?唯有感恩。
在成聖的過程中,會面對自己的人性,讓人不舒服,但是那時候讓我們在禱告中在神面前確認自己罪人的本質,不只是犯的罪行那麼簡單。同時,在神面前,感謝神已經賜給的新人性,願基督的好行為充滿在我這新人的生活中。
13大兒子的道德情懷與小兒子的恩典主義
大兒子缺少對父親的感激,小兒子則說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讓我做僱工人吧。當小兒子如此的心靈低姿態,來到父的饒恕的愛的面前的時候,是那時候小兒子是體會父愛最深的,也是信任父親最深的。就算進入了教會,我們還在誇大兒子的行為良善,而不是誇小兒子領受的恩典如同深海。我們都羨慕做大兒子,而不是做小兒子,因為我們依靠自己的道德良善,而不是神面前的敬虔;甚至只求在神面前的敬虔,而不求更高層次的神對自己的自上而下的傾倒的愛和寬恕。依靠自己的良善是無神論的人本主義,因為是人主動,因為是人給予。只求神面前的敬虔是基督教的人本主義,因為是信徒主動,因為是信徒給予神。而神的愛啟示給我們賜給我們,才是基督教的精髓,是神本的,因為是神主動,因為是神給予。我們要從無神論的道德主義,進到敬虔的地步,更要進到神啟示神給予的地步。當我們認識神,神會給我們一切,包括好行為,包括敬虔。
14改革宗加爾文主義為名下的律法主義精神
加爾文主義作為基督教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說是主旋律,已經走過了五百個春秋。作為改革宗的人,會以改革宗神學自豪。作為加爾文主義的人,會以加爾文主義神學自豪。這樣的神學固然好,但是如果沒有加爾文這位聖靈博士所說的聖靈來教導這樣的神學,恐怕是字句仍舊是字句,而其中的珠圓玉潤的自然和其中的國色天香,會喪失殆盡。鮮活的人,留下的是一副木乃伊。還是那個人的身體和樣貌,但是靈魂已去,不再說話,不再談笑風生,不再喜怒哀樂。基督教要義,其中的聖靈的溫柔,其中的教義中的神的愛,你曾否體會和甘之如飴?失去了聖靈教導的加爾文主義,會成為新的宗教形式,而且是富麗堂皇的宗教大廳。其中應有盡有,重生的教義、因信稱義的教義、恩典的教義等等,琳琅滿目,有恩典的教義,卻看不到約翰曾看到的耶穌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沒有聖靈教導的真理,對於人來說,只可遠觀,不可親近,也不知所云。
改革宗神學是偉大的遺產,但是如果沒有聖靈來推動,我們運轉不了這個龐大的機器。沒有聖靈,就沒有恩典,留下的就是神本詞彙下的人本主義,恩典主義詞彙下的律法主義。我們可能只抓住新的613條一條一條不停認罪,不斷發現自己的罪,不斷認自己的罪,如此一輩子就結束了。而對基督的恩典和聖靈對罪的相爭,沒有領略。新的613條,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新信仰綱領。不然真的這輩子過了的是不是與基督相愛的生活,而是活在對律法的約束中,失去了自由的心靈服事主。
如今基督是我們的主,無論是我們沒有犯罪的時候,還是犯了罪的時候,他都是我們的主,他會清洗我們的罪惡,賜給我們更大的信心不犯罪。我們犯罪的時候,基督也是我們的主嗎?我們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就因為愛我們的緣故為我們舍己。何況我們如今是義人的身份呢?犯了罪的時候,基督也愛我們,只是他會與我們一起與我們的罪憂傷。我們不犯罪,不是因為懼怕律法也不是因為懼怕神,而是因為怕聖靈為犯罪的我們擔憂。
15 聖靈主義和恩典主義裡的自由
我們的人心深處的自我依靠的思想依然很重,就算是在稱義上,在成聖上,都想要依靠自己來解決。這就是律法主義精神,什麼是主義,就是你惟命是從的那個。你是惟命是從於新老師聖靈呢?還是惟命是從於學前班的原來的老師律法呢?
神的意思不是讓我們活在對律法的恐懼中,神已經把我們從律法之下放到律法之外的另一個領域,就是放在恩典之內。神的意思是讓我們認可和尊重他做成的,而且憑著信心和禱告支取他所已經成就的。我們的成聖,也是在不斷的支取稱義帶來的好處。無論是稱義,還是成聖,都是和基督聯合,都是憑著信心。這就是說,我們的對付罪惡,不是憑著自己的某些屬靈表現,不是憑著某些屬靈的努力,而是靠著信心與基督聯合,把他十字架死亡帶來的一切的好處應用在我們這敗壞的人身上,舊人更加衰微,而新人更加興旺。基督所做成的,是由聖靈親自去執行的,所以我們要靠聖靈行事,讓聖靈來對付罪惡。而放棄自己努力的不自恃的恩典主義,則要成為我們心中的最堅實的思想。願我們不斷的進到聖靈主義和恩典主義的水神之處。
備註:1 613條:猶太教根據聖經的教導,整理出來613條規定,幾百條可以作,幾百條不可以做。以為做到這些,就得神的喜悅。這是一種外在化的標準,也是一種不具有內心驅動力的宗教形式。所以很容易淪落為教條主義和假冒偽善。
2 唯獨聖經的意思是聖經具有最高權威,聖經是最高的信仰標準和生活標準。但是倡導唯獨聖經的改教家卻讀了很多的書,也認可歷史上尤其是初期教會的教義,實際上改教家改教的藍圖是回到初期教會的模式,因為那時候是比較純正的沒有被希臘哲學汙染的教義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