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長假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滬深股市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在長假期間,疫情又有進一步的發展,這也使得節後首個交易日滬深股市再度大跌。以收盤點位而論,這兩天上證綜指的累計跌幅達到10.26%,深圳成指的累計跌幅則是11.68%。從純技術形態來看,已經是一個典型的破位下行格局了。
此時市場情緒也非常低落。由於企業普遍推遲復工,正常的經營活動受到明顯影響,人們對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業績大都持謹慎態度。實體經濟所遭遇到的困難,無疑是會讓本已經有所恐慌的投資者,對股市的後市走勢感到更加難以樂觀。
然而,在本周二雖然大盤又是低開,並且毫無懸念地創出本輪調整的新低,但不久以後就展開了反彈行情,當天收出長陽。到了周三,股指在進一步衝高后表現出了某種滯漲的態勢,這又不免讓一些投資者擔心反彈是否就此結束,可從周四行情來看,大盤再度帶量大漲,上證綜指逐漸靠近2900點,深圳成指基本封閉了周一的向下跳空缺口,創業板指數則是創出了年內新高。
周五大盤寬幅震蕩,以本周二以來的日K線組合而言,儼然就是一種牛市格局。
於是問題來了,在新冠病毒疫情未消,而企業仍然處於大面積停產階段,股市為什麼能夠走得如此強勁呢?其得以迅速止跌並不斷上漲的底氣,又來源於什麼地方呢?
從現在看來,股市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與流動性有著密切的關係。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現,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明顯的,而且在通常意義上,人們一方面會認為這種影響是相對短期的,但也不得不承認在特定的時點其影響又是很大的。因此,股市受其衝擊有所下跌本不可避免,而一般能夠想像的走勢則是,在大跌以後慢慢企穩,在低位整理一段時間,等待疫情的緩和以及實體經濟的逐步恢復。而現實情況卻是在下跌以後即刻反彈,且力度還很大。股市的這種走勢,似乎與基本面不盡相符,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實際主要是來自資金面的因素。很多人都注意到,在節後央行數次啟動逆回購工具,在公開市場上投放上萬億元的資金。在當前企業經營活動強度並不高的情況下,這種巨額的資金投放,必然會影響到資金市場的供求關係,從而間接地讓股市受益。進一步說,這段時間北向資金大舉買入A股,以前很少進行的基金自購也大行其道,盤面上很容易能夠看出的確有大資金的建倉動作出現。去年四季度底以來,股市總體呈現向上的行情,但就兩地合計的成交金額來說,並沒有穩定地達到日均7000億元以上的能級,而這次長假以後,能量卻是迅速放大到了這個水平之上。應該承認,此間股市上的流動性是較為充裕的,事實上也正因為有比較多的資金入市,才導致了股市該跌不跌,反過來強勢上漲的局面。
類似的狀況,在十多年前的美國出現過。當時美國受次貸危機衝擊,經濟一落千丈,美國政府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一度幾乎是無限制地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由於實體經濟一時還沒有恢復,大量資金進入了股市,結果股市率先開始反彈,隨之展開了史無前例的長牛行情,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另外在股市上漲以後,實體經濟也被拉了起來。當然,中國的情況和美國不同,但現在股市在流動性推動下走強的現象,還是應該仔細研究的。當然,這種主要依靠流動性支持的行情,能否堅持到疫情結束、經濟運行步入正常軌道,則是投資者在當前特別需要留意的。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